做沟通达人,赢得职场好关系
“你这也太不负责任了吧!”“大家都在加班,怎么就你一个人搞特殊?”“你昨天就应该完成这个报表!”“这是公司的规定,跟我说也没用!”无论出于高效还是自我保护,职场最无助于解决问题的四种暴力沟通方式: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强人所难和回避责任。
当这些不太中听的话扑面而来,你难免情绪激动,陷入戒备,要么不知所措,强忍气恼;要么条件反射式地申辩对抗、争执猜疑等……无论结果如何,痛苦都将暗流涌动。有没有可能终结这种恶性循环呢?有,非暴力沟通(简称NVC),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创造信任和连接的方式,助你有效化解冲突,走出情绪风暴,成为沟通达人。
“爱的语言”四步曲
非暴力沟通又被称为“爱的语言”,运用它的目的是创造有品质的连接,让由衷的给予和接纳得以发生。它提醒我们在交流过程中带着尊重、合作和开放的心态,把注意力放在当下,运用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四个要素去了解自己当下的状态、表达自己或者倾听别人。
首先,区分观察和评价。印度哲学家爱克里希那提曾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比如,用“我发现,最近3周,你迟到了3次,累计超过1小时”,代替“你怎么每次开会都迟到啊?太没有时间观念了吧!”
有没有发现,后者是客观观察,有数据支撑,避免了滥用形容词和副词,以事实说话,把重点放在发生了什么事上;而前者是带着个人情绪和揣测的主观评价,在给人贴标签,易激怒对方,造成双方疏远或关系破裂。常见的伤人句型还有:你怎么老是XX!你居然也不XX……当对方听到这种差评后,注意力将一下子集中到反驳你的评论,证明自己没做错,对话难免增添“火药味”。
当然,非暴力沟通不是永远不能评价,但要小心绝对化。
其次,区分感受和想法。大多数人总在表达想法,而不爱谈感受。比如,你可能会觉得,“他不重视我的要求”,背后的真实感受也许是“我感到遗憾和失望”。
因为我们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习惯性想“人们期待我怎么做”,而不是“我的感受是什么”,但当你描述自己的感受时,往往更少引发对方的愧疚或其他情绪,对方会把注意力更多地投向你的感受。
第三,说出自己的需要,而非自责或指责他人。清晰地表达自己的内在需要,往往更易赢得对方的理解。在非暴力沟通中,需要是指每个人都有的品质或东西,不包含具体的人、地点、时间、愿望或行为。
而越是在现代社会、讲究职业精神、专业主义的职场,人们越看重需要的满足。比如,用“我需要得到尊重”代替“你嚷什么嚷啊?你什么素质啊?”。
需要是非暴力沟通的核心要素,也许我们不太喜欢对方的言行,但对方的言行也是在尝试满足他的需要。
当我们知己知彼,就能寻找各种策略去满足双方的需要,而不执着于某一点。这样,冲突发生几率将大大降低。
第四,用请求代替命令。清晰地告诉对方希望他采取什么行动,而不是希望他不做什么。
比如,“我不希望下次,你什么都没整理就把资料发我”与“我希望下次,你把资料的来源标记出处,按重点做好分类,统一格式后,再发我”相比,后者更明确。
你还可请求对方的确认或反馈。同一件事,双方的理解往往不同,一般领导布置完任务,下属马上说知道了时,可能50%都没理解清楚任务。若能让对方当场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一遍对任务的理解,领导就有机会得知对方是否真的理解了任务。反之,得到任务后,我们也可和领导确认一下自己对任务的理解是否准确。
会议讨论时,若双方都能在做出答复前,先准确地重述下对方的观点,那么达成协议的时间往往能比平时缩短一半。
四步相连,构成非暴力沟通的经典句式:“当我看到/听到……,我感到……,因为我需要(看重)……,你是否愿意……”不过,要提醒的是,别把它当成标配、套路,而要基于特定的关系、当时的环境,挑选出最有可能促进心连心的词语,做口语化的表达。重点在于我们把注意力放在当下,放在这四个要素上。
同理连接,助力冲突解决
有一次,医生小鹿路过同事的诊室,看到一位老人怒骂同事,“为什么上次能给我开?这次就不能啊!门诊部都说了行,你什么东西啊?!”说完还把包猛地砸在桌子上。同事尴尬地解释自己为何无权开药,可无济于事,见患者还骂人更不想理他了。
这时,小鹿走到患者跟前,把手放在老人的肩膀上说,“您真的特别着急、生气,是吧?您想尽快把药带回家吧?”老人略微平静了些,小鹿重复了三遍,描述老人的心情和需求,老人很快缓和下来了,“是,是,人在家躺着疼得嗷嗷叫……”小鹿又说,“这样吧,X医生特别忙,我带您去找一个能给您开药的医生,可以吗?”患者此时非常配合,还说了许多特别感谢的话。
某种程度上,同理连接是最快的重启合作的方式。利用同理连接,放下对对方言行的评判,不管对方说什么,小鹿始终把注意力放在患者的感受和需要上,掌握了沟通的走向,平息了一场激烈的医患冲突。
同理连接的核心,是让对方知道他在我们心目中是很重要的。而这也恰恰会让人们更有动力、更快、更有创意地完成或配合我们的工作。
在职场上,若你处于冲突协调者的位置,不必各打八十大板,更不用着急“站队”,你的重点不是“裁判”谁对谁错,也不是给出一个折中的解决方案,而要努力帮助双方创造连接。至于结果如何,不是你的责任,他们自身具备达成一个双赢解决方案的所有资源。
有意识选择沟通方式,不急于回怼
常有人说,“道理我都懂,但到了千钧一刻的时候,我就不是我了,像被恐怖分子绑架了,只能原地爆炸。”其实,没有那么多“不得不”“必须”……任何事情也都没有唯一的答案。
无论你处在何种情势,你永远都有选择。比如,下次听到无理谩骂,不必急着回怼,不妨心里喊个暂停,去倒杯水、深呼吸下或默默数到10,迅速同理下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再回来沟通。
归根结底,非暴力沟通需要不断地实践、实践、再实践。不是你尝试一两次,就能一蹴而就的。不要等到下次遇到沟通窘境时没“发挥”,才“书到用时方恨少”。
现在,你就可花10分钟练习:用观察的语言写下一件至今还会令你焦虑、内疚或马上想申辩的事。体味并写下现在想到这件事,还有哪些感受。想象你和一个给你无条件爱的人,在一个令你感到舒适自由的地方,你又有怎样的感觉,此情此景满足了你哪些需要。把那件事慢慢告诉这个人,区分哪些是事实,哪些是想法,哪些需要没被满足。若你还能和当事人联系,试着用非暴力沟通和对方连接,提出请求,若不能,也告诉自己已经成长了,翻过了这一页。最后,让自己安静一会儿,感恩自己花时间照顾了自己。
有意识地练习非暴力沟通,还有许多途径。建议你从倾听与自己关系不是那么紧密的人开始,比如出租车司机、美发师等;从多多地储备关于感受和需要的词汇开始,从不动声色的观察开始……
你会发现,非暴力沟通不止是一种人际沟通方法,一套冲突解决的有效流程,事实上,非暴力沟通的每个要素都唤醒我们一个重要的意识——对结果保持开放。我们对现在出现的可以让生命更美好的新可能性保持开放心态,而不是基于过去或未来预测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