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少年“开挂”的秘密
爱电脑引发“奇才”
在全国第五届教育创新年会的演讲台上,李劲鑫身着宝蓝色礼服,面对三千余名听众,讲述自己探索兴趣激发潜能成为创客的故事。台上,少年激情满怀,侃侃而谈……台下,父亲李明眼含热泪,一直在用手机拍摄。
李劲鑫是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一中高三年级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大串耀眼的光环——唐山市第六届青少年科技创新标兵,河北省“新时代好少年”,第三十二届河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北京·中美创客大赛京津冀赛区一等奖,“哈尔滨工业大学航模制作”一等奖,“萝卜立方杯”智能机器人竞赛冠军,一项科研项目申报了国家专利……
谁能想到,那个小时候极度内向,曾让父母抓狂的小宅男,成长为今天的小创客。
小劲鑫刚上学的时候,李明和武清云夫妇多希望他热爱学习成为学霸啊!但事与愿违,孩子就是对学习不感兴趣,而且不爱交友,不爱说话,最喜欢的事是放学后去附近的修车摊儿看人家修自行车、摩托车,一蹲就是好半天,看得津津有味。回家趁大人不注意,找出钳子、改锥,把各种电器、物件全部拆开,弄得家里一片狼藉,把大人气得没办法。
后来,爸爸发现他喜欢电脑,家中电脑出了故障,他总是想尽办法研究并且真的能修好。爸爸决定因势利导,创造机会带他去朋友家帮忙修电脑。遇到搞不定的新问题,爸爸就在一旁鼓励他动脑筋钻研,每次解决了问题,他都开心得要命。渐渐地,李劲鑫玩转了电脑硬件,电脑不再是玩具,而是他的亲密伙伴和老师——小小年纪,他学会了如何利用网络解决难题。
上初中后,李劲鑫爱上了电脑游戏,甚至为了玩得更方便,他和同学组装了一台联机用的服务器,但因为缺乏维护技巧,服务器很快被黑客攻击瘫痪。他从网上查到只有学习编程技术,才能对付攻击。于是,他偷偷设定闹钟,半夜12点爬起来学习编程到凌晨1点。父母很奇怪,为什么儿子一回家就把自己关到房间不肯出来?担心他遇上了什么难事——他胆小腼腆,经常会有调皮的孩子对他恶作剧,比如往他衣服上画道道,给他的自行车轮胎放气……有一段时间他得天天背着打气筒去上学。
有一天,他进屋忘记了锁门,父母实在忍不住,推门一看,他正聚精会神地看着一本厚厚的编程书。爸爸先是生气,初二下学期这么紧张,孩子竟在看“闲书”!但冷静下来后,决定心平气和地与他沟通,最后达成约定:不能因为学编程耽误学校功课,只要学习成绩稳中有升,就允许他继续编程,并提供资金支持;如果学习成绩下降,就把所有相关书连同电脑一并没收。
自此,李劲鑫拿出自学编程的劲头疯狂学习,成绩果然大幅提升。父母按约定给了他800元购买电脑配件。他买了渴望已久的三角洲3D打印机配件,凭着巧手成功组装。因为有编程基础,他自学了3D建模技术。在父母的支持下,他又购买了第二台拥有更高精度的i3结构3D打印机配件,研究组装完成后,尝试自己设计打印了可自动浇水的花盆。
有技能傍身,李劲鑫越来越自信,人也开朗起来。学会了如何平衡自己的兴趣与学习,中考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当地的重点高中。
河北唐山开滦一中的科创明星李劲鑫在全国第五届教育创新年会上演讲
支持孩子痴迷兴趣
高中阶段,大多数家长关注的都是孩子的功课,对于参加课外活动很少支持,但李明得知孩子想加入学校的科技部,就鼓励他去参加竞聘并成功入选。在辅导员老师的鼓励下,他在生活中留心观察,寻找做科技创新项目的机会。他的想法越来越成熟,不再满足于小制作,开始构思大一些的科技项目。
一次,看到取快递的工人在仓库内分拣快件十分劳累且效率低下,他就想设计一款能在原地转向的智能搬运车。那些日子他白天上课,晚上回家还要再学习一小时,只能利用睡前时间做研究。一头扎进去,往往会忘了时间,经常要到凌晨两三点钟才能睡觉。父母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但孩子说一点都不累,反倒很开心。回忆起这件事,李明说,我们终于见识了兴趣让人痴迷的神奇效力。
从小到大,父母一直鼓励他遇到问题不放弃,一定要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一理念同样有神奇的效果。他遇到所有问题都能心平气和,绝不气馁,网上查,买书学,自学能力超强。这也是他学习成绩不但没有被兴趣影响,反而稳中有升的重要原因。
李明是普通的上班族,武清云做全职妈妈,经济并不宽裕。但他们都尽其所能支持儿子的科技探索,只是在他申请资金支持时,要求他先做好预算。这让他在做研究的过程中有了很好的成本意识,甚至经常会动脑筋寻找替代的零部件以降低成本。他平时很注意收集各种配件,整整齐齐分类存放。父母也会帮他收集朋友邻居家废弃不用的小家电,拆下来的零部件往往能在儿子的研究中派上用场。
在制作搬运车项目时,他需要四个轴承,网上报价每个要百元左右,他觉得太贵,但怎么也找不到代用零件。看他整天愁眉不展,父母提出可以资助他400元,他却拒绝了。几天后,父母发现他的桌子上多了四个轮子,怎么那么眼熟呢?原来是他从小时候玩的轮滑鞋上卸下了四个滑轮,后来安在搬运车上,效果很好。爸爸经常用一句名言教育李劲鑫:没有伞的孩子要学会在雨中奔跑。看来,儿子深深记在了心里。
这个项目最终在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获得了河北省二等奖,也是李劲鑫人生中的第一张获奖证书。他非常开心,对科技创新的兴趣更浓了。
永远做孩子的有力后盾
尝到了成功的甜头,李劲鑫又萌生了做新的更具有挑战性项目的念头。李明为了帮助儿子寻找灵感,带他去参观亲戚家的小型注塑工厂。他还真没白去,立刻留意到塑料包装箱箱体和箱盖需要分开码放,人工操作起来很吃力。当即决定发明一种机械臂,缓解人工的劳累。
在研制机械臂的过程中,他把寒暑假都用上了,每天除了吃饭和父母说上几句话,其余的时间都在屋里搞研究,甚至有时通宵制作。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实验了很多次都以失败收场。他最苦恼的是解决不了“三轴四自由度”的问题。父母在技术上帮不了他,但会进行精神鼓励。他们最常说的是:孩子,你是最棒的!你一定能有办法解决!你放心,父母是你的坚强后盾,会给你最大的支持!
没有了后顾之忧,李劲鑫心里轻松了许多,他用半年时间反复实验拆装,终于偶然间受到窗帘结构的启发,利用所学的三角函数原理设计出了三轴四自由度机械臂。这一项目克服了原有机械臂占地面积大,投资过多的弊端,提高了效率,减少了成本。李劲鑫带着自己精心设计的项目参加比赛,获得了第三十二届河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省一等奖。
他的人生就此“开挂”,一边继续挑战难度系数更大的项目——研制无边界打印机,一边参加更多的比赛,赢得一枚又一枚奖牌,摘得一项又一项桂冠。
参赛经历对李劲鑫的帮助很大,一开始,他连几句话的解说词都背不流利,制作视频时,老师只能给他一句一句录像,再后期剪辑。参赛次数多了,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明显增强,人也越发自信。
世界上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李劲鑫对科技创新痴迷像着了魔,因此能克服种种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
幸运的是,他有父母的理解与支持。父母不以成绩为追求重点,让孩子有机会释放天性,完美实现了学业与专长的同步成长,培养了孩子终身学习和探索的能力。更可贵的是,李劲鑫在一路摸索中早早完成了对自己未来生涯的清晰规划,那就是学习研究人工智能,开发更多项目,服务社会,造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