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益长跑 以爱传家

作者:文/ 喻谦
婚姻与家庭 2020-01-08 13:58:00

QQ图片20200108135641

徐金娥和她的团队志愿服务时长已超过10万小时

徐金娥夫妇坚持数十年的公益长跑,连续无偿献血15年,全家资助43名贫寒学子完成学业,帮助十里八乡的鳏寡贫弱老人……他们的家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近日,湖南省汨罗市古培镇明月村的盲人夏伯伯身上又痒得不行,他摸出徐金娥的电话号码拨了过去。徐金娥立马驱车10余公里,将夏伯伯送往医院,又检查又买药,一忙就是半天……像这样的事,在徐金娥35年的公益长跑里,不知发生了多少回。她个人和团队的志愿服务时长已超过了10万个小时,累计扶贫济困300多万元。不仅自己投身公益,她还带领家人和周围朋友一起做公益,她的团队中,有三个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善行传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徐金娥1964年出生于汨罗乡村,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虽然生活贫困,但一家人相亲相爱、温暖和睦。父母和五个哥哥待她如掌上明珠,吃穿优先。而徐金娥也从不独享,对哥哥们和随后出生的妹妹也是非常的照顾和爱护。

母亲虽然文化不高,但会纺纱织袜,会手工纳鞋。每逢节假日,母亲就会教徐金娥姐妹俩学会做各种手工活。到了严冬时节,只要有时间父母就会带着他们一起去看望孤寡老人、残疾人和五保户,给他们送上亲手制做的鞋袜。临近春节,村里家家户户搞卫生,当时流传这样一句话:“早打十七,迟打二十一。”说的是打扬尘,意思是最晚在腊月二十一之前就要打扫干净屋子的积尘。每到这个时候,父亲就会带着全家出动,帮孤寡老人们打扫房间,还给他们洗头洗澡剪指甲、洗衣晒被翻床铺。过年了,家里一年到头能吃上一回猪肉,还有种种美味年货,简直就是人间最幸福的事。往往这些日子母亲就会从家中拿出油、米、面、蛋、芝麻、豆子、油豆腐和糯米粑粑安排孩子们分头给孤寡老人们送去。那时候,徐金娥刚学会骑单车,总是自告奋勇逐户去送。

村头住着一位吴四奶奶。奶奶是三寸莲花脚,行动蹒跚。看她走路都困难,当时才6岁的徐金娥心生怜惜,经常跑到吴四奶奶家,用小木桶给她提水,甚至去后山上陪她砍柴,帮她把柴火和稻草绞成把子,这样做成的把子柴火更禁烧、火力更大。村尾还住着一位独居的姜老奶奶,也是行动不便,徐金娥即便年幼身矮,也常站在凳子上为她淘米煮饭,几乎把家务活全包了。碰到徐金娥自己做不动的事情,就会跑回去求助父母,而父母总会赞赏地摸摸她的头,鼓励和协助她把帮助老人们的事做好。

父亲常常说:“孩子从小要懂得付出、主动分享,不以善小而不为”。父亲还有这样的名言:“一人养一口,单枪匹马走;一人养十口,绫罗绸缎走;一人养百口,骑骡跨马走。人生在世,要比别人多承担一些,成人而达己。”母亲也经常鼓励孩子们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困苦的人。父母亲言传身教,整个家庭常常出动行善之举,随着年龄的增长,助人为乐成为了徐金娥的本能和习惯。

QQ图片20200108135711

徐金娥一家人都加入了公益队伍

因善结缘,扶贫弱志同道合

徐金娥长到了找对象的年龄。俗话说,一女百家求,更何况是从小受到乡亲们竖大拇指夸赞的好姑娘呢?媒人们踏平了门槛。可父亲是个很讲究门当户对的人,他的门当户对,就是对方的家庭必须“一样善良、一样有爱心、一样助人为乐”。

和徐金娥的舅舅一起做建筑的同事,刚好有个为人诚恳、勤劳善良的儿子尚未婚配,舅舅便牵起了红线。结婚后,同样的家庭氛围让徐金娥觉得真是嫁对了人家,公公婆婆的善良不亚于自己的父母,有人上门乞讨,他们也会留其吃饭过夜,遇到落难无家可归的人,收留住下十天半个月也是常事。那时是上世纪80年代末,虽然经常帮助别人,徐金娥家也并不富裕,常常捉襟见肘。“自己都站不稳,怎么去扶别人呢?”

为了改变困境,徐金娥夫妻俩下定决心,从农村来到城里,东拼西凑办起了汨罗市第一家文印社。当时不太会打字,她就和丈夫对着书本边学边做。为了省钱省时间,她常常赶最晚的一趟火车到长沙或株洲买耗材,第二天上午又坐火车赶回来。为了赶工,连续几天几夜不能合眼是常事。凭着吃苦耐劳的韧劲,徐金娥夫妻俩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为了帮助更多人就业,他们逐步扩大经营范围,从文化用品、办公设备到文具,从皮具到运动休闲服装,员工们知恩图报、齐心协力,他们的事业也蒸蒸日上。

生意在汨罗越做越大,夫妻俩奔波的同时也接触到了更多艰辛的贫困家庭。他们立志帮助弱势群体走出困境,“最开始的时候,是到敬老院看望和帮助老人。”徐金娥夫妇经常陪孤寡老人过年过节过生日,帮他们整理房间、洗理头发、洗脚修趾。“有时候,因为工作忙,没有如期去,老人们就会念叨,甚至像小孩子一样哭脸。”自此,看望和帮助孤寡老人就成了她和丈夫的习惯。

古培镇课功村的聋哑孤寡老人罗爹,是徐金娥外婆的邻居。办身份证、办残疾证等全是她陪同和接送;生病了,她又忙前忙后,送医院、买药,送衣物和食品,出院后还帮老人添置新床新被新衣裳,直到老人寿终正寝。火天乡特困老人周太阳,一家住在破烂的土砖房里,脏乱的房间挂着唯一的电器——电灯泡。徐金娥带领爱心团队为老人送上电视机,床铺、桌子及床上用品,并帮老人把家里打扫整理后才离开。

20多年来,从孤寡老人到留守儿童,从重病患者到精神病人,只要是有需要的地方,徐金娥夫妻俩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邻居说,“做一日好事不难,做一辈子好事就难了,他们夫妻俩让我们相信世界上真的有这样纯粹的充满爱的好人。”

队伍壮大,积小善成大爱

志愿服务多年,徐金娥夫妻俩深感责任重大,也越来越感到个人力量的微不足道。2011年开始,徐金娥和一帮好姐妹注册了“善行志愿者服务中心”,后来还加入了“爱心帮帮”,2013年注册了“爱心之家”。为了精准扶贫,2017年1月她又组建注册了“汨罗市爱行天下扶贫助学志愿者协会”,现有会员和会员单位586个。

住在汨罗镇汴塘村的彭欢容与彭红斌,是典型的“留守儿童”,父亲失联多年,母亲在外打工,难得回家。姐弟俩从小和外公外婆相依为命,生活艰难。今年一个考上大学,一个考进高中,学费的事让他们十分苦恼。得知情况,徐金娥和她的团队立刻上门核实情况,送上了助学金。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徐金娥带领志愿者一次次深入大山深处,一次次走进洞庭湖区,汨罗15个乡镇100余个村几乎都有他们的身影和足迹。

白水镇群裕村于菊林老人一生勤劳,年纪大了眼睛又不好,干不了重活。老人把政府补贴五保金买了几百只鸭苗。然而老人不懂销售,看着成群鸭子和鸭蛋发愁。徐金娥知道后,立即在爱心微信群里发布消息,迅速得到了志愿者们的积极响应,仅两天时间,老人600多斤鸭蛋全部分售,老人喂养的400只鸭子也定好了买家。志愿者们还自掏腰包,为他添置了家具、日用设施、电器、厨具、床上用品等。去年还对接医院免费为于爹做了白内障手术,让老人重新获得光明。徐金娥和志愿者们两年间对接解决了150多个贫困家庭的就业问题,帮助贫困户销售滞销农产品价值80多万元。最近,她又获评2019年湖南省百名最美扶贫人物。

大爱至善,彰显普通人的责任担当;平凡至伟,点亮善与爱的生命荣光。徐金娥夫妻公益长跑35年,一直是相依相随。每次徐金娥出门献爱心做公益活动,丈夫都会提前把车子加好油,把旗子、横幅、队服一样不少地放到车上。活动结束回到家,他又默默地清洗干净,叠放整齐,为下一次出发做好准备。儿子、儿媳也加入了公益队伍。全家人坚持不懈、不求回报,用自己点滴的“小爱”诠释着人间大爱。

徐金娥 全国最美家庭
关键字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