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洞村,一个家庭的蝶变
摄影:居杨 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曾获“范长江新闻奖”、“中国摄影金像奖”等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重要思想,像一把燃烧的火炬,点燃了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苗家人心中的希望之火。一批在外打工的年轻人陆续回到了久违的家乡。
施俊回到家乡,当上了银行营业点的管理员,一边照顾奶奶,一边为村民办理借款贷款业务,奶奶看着围在自己身边的孙子和孙媳妇,觉得特别开心
2018年,居杨到村子里拍摄时,一对小夫妻——施俊和他的妻子雪琴吸引了她的目光。前些年,施俊的父母和两个姐姐都在浙江打工,他高考落榜后也去了宁波,只留下奶奶一人在家。他的高中同学雪琴当时也在宁波打工,同在异乡的两个年轻人相恋了。
互联网已覆盖全村,施俊和雪琴准备利用网络平台做微商
2017年国庆节,雪琴跟随施俊回家,远远看见奶奶孤零零地坐在门口,雪琴便对施俊说:“咱们回来吧,以后多陪陪奶奶……”

在外打工的母亲和姐姐们也回家了,开起了小吃摊,收入可喜
刚好,为了方便十八洞村村民申请扶贫贷款,湘西长行村镇银行计划租下施俊家临街的四间房开办营业点。行长想请施俊回来当管理员,月薪4000元,补贴2000元。
雪琴和大姐施晓丹(右)在自家小吃摊前
更高兴的是,2018年两人结婚,很快雪琴就有喜了,在外打工的施俊母亲也回了家。精准扶贫政策下,村里旅游火了,游客络绎不绝,母亲干脆就在家开起了农家乐。见村里变化这么大,2018年8月,在外拼搏多年的二姐也回来了,在村里当了一名讲解员。
冬夜里,一家人坐在一起吃晚饭。这是以前长期在外打工时梦想中的幸福
“回来要做的事太多了。”施俊指着货架上的农产品说,“村里通上电后,网络全覆盖。我计划利用网络平台,将十八洞村的土特产卖到全国各地。我的事业就在这里!”

施俊一家人还在家门口摆摊卖腊肉等山里的土特产品
2019年初夏,居杨再见到施俊一家人时,雪琴已怀抱着半岁大的女儿施语瑶。雪琴和施俊的大姐经过培训后,当上了十八洞村的讲解员,每月有五六千元的收入。二姐则谈了心仪的男朋友。全家人的日子像炉火一样越来越旺。
一家八人聚齐,这是一张真正意义上的全家福
2019年8月10日是施俊母亲的生日。这天,一家人聚齐,居杨拿起照相机按下快门,拍下了这一家人的幸福时刻,这是一张真正意义上的全家福。从奶奶一人独守到全家八人团圆,伴随脱贫攻坚一个个回乡创业发展,家乡成了实现梦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