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志愿服务塑造向善家风

作者:文/郭懿
家叙家议 2023-01-09 11:32:11

莫丽军一家带领志愿者们关爱老人、留守妇女儿童、贫困儿童等弱势群体,17年风雨兼程、善举不停,做公益也成为这个家的另一种血脉传承。

捕获.PNG

莫丽军家庭 莫丽军(左二)自2004年开始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并与同为志愿者的潘伟峰结为伉俪,其家庭入选2022年全国最美家庭


“收到,立即响应!”当我国首位女航天员、全国妇联兼职副主席刘洋,从太空向2400万名巾帼志愿者发出“谱写新时代巾帼志愿服务更加绚丽的华章”倡议时,莫丽军会心地笑了。

莫丽军是广东省肇庆市五星巾帼志愿者服务队的领头人、肇庆市德庆爱心社协会会长。17年来,她和丈夫潘伟峰以“汇聚爱心,快乐公益”为宗旨,积极开展关爱孤寡老人、留守妇女儿童、助学贫困青少年等活动,爱心善举发挥凝聚作用,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言传身教,还在一双儿女心中埋下了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种子。


微光成炬,从“一盏灯”到“满天星”

2005年夏天,在德庆县文联工作的莫丽军参加了“广州市乐善助学促进会”的活动,成为助学路上的一名志愿者。志愿服务也成为一条“红线”,牵起了她和同为志愿者的德庆县官圩镇人大主席潘伟峰的良缘,两人情投意合,走进了婚姻殿堂。

莫丽军发现,有很多爱心人士和企业想帮助贫困学生,但缺少途径。如果能搭建一个平台实现信息互通,贫困学生就可以得到更多的帮助。成立志愿者社团的想法得到了潘伟峰的支持与赞同。经过一年多的筹备,2012年6月,德庆爱心社协会注册成立,莫丽军担任会长,潘伟峰担任顾问,“情系贫困生,牵手校园梦”扶贫助学行动就此启动。

爱心社成立之初人手很少,“主力”就是莫丽军夫妇,他们二人利用周末四处奔走,核实帮扶对象、牵线资助机构,可谓跑断腿、磨破嘴,身边好友、同学和家人受到感染,纷纷加入志愿者行列。

“我是军军家的邻居,平时他们一家经常在小区开展爱心活动,组织我们业主参与其中,我也慢慢被他们的爱心感染,现在我和儿子也是志愿者,成为德庆爱心社的一员。”志愿者陈绮霞提起莫丽军夫妇和他们的公益事业,不禁竖起了大拇指。

慈善平台已经搭建,如何更加精准有效帮助到有需要的人,这是莫丽军夫妇思考最多的问题。“经过实践,我们最终采取‘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一’的相对稳定的结对助学模式,这样可以确保被帮扶学生能够顺利完成高中学业,或单独结对帮扶小学、初中、高中某一阶段的学生。”莫丽军介绍说。

至今,爱心社先后筹集善款350多万元,资助360多名德庆在读贫困学生,为6000多位困境群众提供关爱帮助。同时,莫丽军夫妇牵线“乐助会”和香港协同福利基金会落实善款599万元,为多所学校图书馆捐赠图书,资助各阶段学生近1500人。

“情系贫困生,牵手校园梦”扶贫助学行动被广东省文明办等单位评为“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德庆爱心社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

“聚沙成塔,滴水成海”,这是莫丽军常挂在嘴边的话。因爱汇聚、从善如流,星星点点志愿红逐渐汇聚成红色海洋,455名志愿者加入德庆爱心社这个大家庭。


捕获.PNG

莫丽军一家积极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为他们提供暖心帮扶


助学帮困,不放弃一个孩子

“军军阿姨你来啦”,家住肇庆市回龙镇的小红、小英两姐妹每次见到莫丽军,就会情不自禁地冲到她面前,与她紧紧拥抱。9年前的一天,正在进行助学调查的莫丽军第一次走进小红家。“母女三人挤在8平方米的房子里,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外面下着雨,屋里漏着雨,地上床上摆满了接雨水的盆。那滴滴答答、叮叮当当的声音,一下下沉重地敲打着我的心。”那个场景,莫丽军至今记忆犹新。小红、小英的爸爸因意外去世,妈妈依靠卖桂皮、打散工供姐妹二人读书,一家人的生活举步维艰。访查结束后,莫丽军和丈夫迅速整理资料,寻找资助者,并争取到县妇联支持,为小红一家盖起了“单亲母亲安居房”,小红一家终于有了可以遮风挡雨的居所。如今,姐姐小红已经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妹妹小英也成为一名大学生。姐妹俩定期给她们的“军军阿姨”打电话,汇报学习生活近况。

已经中专毕业的小杰,也是莫丽军和爱心社一直帮助的孩子。小杰爸爸患病去世后,仅有11岁的他承担起了“养家”的重任。为了更好照顾因双腿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的妈妈,他曾准备在小学毕业后就外出打工。听到11岁的孩子要辍学打工,潘伟峰坐不住了:“知识改变命运,这么小的年纪不上学怎么行?”他一边和老师一起多次去小杰家做工作,鼓励他继续学业,另一边又和妻子紧锣密鼓联系资助者和爱心人士,落实小杰上学期间的生活费和小杰妈妈的安置措施,小杰得以重返校园。2019年夏天,小杰中专毕业,参加工作第一天,他就给莫丽军一家打来电话:“谢谢叔叔阿姨,是你们给了我改变人生的机会。”电话那头的小杰泣不成声,电话这边的莫丽军夫妇也泪水盈眶。

莫丽军说,“我做过6年的乡村教师,读书对这些孩子认识世界、走出大山太重要了。”为了这个“执念”,助学的路,他们一家一走就是17年。为了不让一个孩子因贫辍学,他们走家串户,走访调查,细致询问学生家庭状况,如实记录困难情况,全程拍照存档,鼓励孩子们树立信心……“看到孩子们顺利升学,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播种爱心,收获和美家风之果

德庆爱心社成立那年,莫丽军的儿子潘墨出生了,所以潘墨总说他是和爱心社一起成长的。别看他年纪小,却是个有着多年志愿“工龄”的“行家里手”。和别的家庭周末带孩子逛公园、动物园不同,每到周末,莫丽军夫妇就会带上儿子去参加公益活动。潘伟峰说:“2019年初,我们开始举办‘每月一善’活动,每个月要慰问10户困难家庭,风雨无阻,潘墨也跟着我们一起去。志愿服务也是一种家教家风,可以帮助孩子提升人生境界,塑造奉献精神、社会责任感。”

女儿潘阅还是个正在上幼儿园的小可爱,对她来说,每周最开心的事就是可以和爸爸妈妈哥哥一起去“串门”,给那些需要帮助的哥哥姐姐“送书”。莫丽军说:“这个年纪的孩子就是一张白纸,我们要从小为她的人生图画绘上志愿服务的底色,相信她将来一定会是个容易幸福的人。”小潘阅常常把零花钱放到存钱罐里,小大人般地说:“我要像爸爸妈妈一样帮助别人,因为妈妈说,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除了带孩子们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莫丽军和潘伟峰只要有时间还会和孩子一起观看一些讴歌仁爱、孝道、友情、胸怀、勇气等的诗歌和影视作品。

孩子的心灵是块奇怪的土地,撒上思想的种子,就会收获行为;撒上行为的种子,就会收获习惯;撒上习惯的种子,就会收获品德;撒上品德的种子,就会收获命运。莫丽军完全赞同这一说法。作为家长,她非常清楚,决定孩子命运的不只是聪明才智,更重要的是高尚品德。聪明和运气可能给孩子带来一时的收获,但高尚的思想品德却能使好运伴随孩子的一生。

莫丽军自豪地说:“做公益是我们全家的一种默契,共同的理想与追求让我们的家庭氛围更融洽。这也是我们家的另一种血脉,会一代一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