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孜:用公益感恩生命的奇迹
来源:中国妇女网作者:白俊霞
巾帼风采
2014-04-29 09:47:00
在热播的电视剧《大漠苍狼》中,人们看到一个熟悉而陌生的身影,廖小柠的扮演者刘孜。说她熟悉,是早在2000年,她因主持当时收视率最高的综艺节目《欢乐总动员》而家喻户晓;说她陌生,是因为这几年来似乎很少在荧幕上看到她。
这段时间,刘孜都在忙什么?关注她的人可能知道,她迷上了设计,代理意大利的家居品牌;她讲究养生,开了瑜伽馆和健康饮食餐厅;她结婚生子,常常被媒体拍到贤妻良母的一面。很多人不太了解的是,无论是做演员还是老板,她都未停止做公益的脚步。
漫步人生,发现别样美好
出生于贵州的刘孜,名字是爷爷给她起的,寓意“孜孜不倦”。她没有辜负这份期望, 凭借着天赋和勤奋,16岁就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片约不断,后来在经纪人的推荐下当上了《欢乐总动员》主持人,发展得顺风顺水。
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刘孜面对接连不断的工作,感觉到巨大的压力。经纪人察觉到她的变化,问她想要什么,她居然大喊:“我想要自由。”于是,她如愿解除了合约,随着自己的心意去读了研究生,带着对家居设计的兴趣代理了意大利的品牌,淡出演艺圈。
谈起当时在外人看来有些傻的决定,刘孜没有任何后悔,年轻冲动敢做敢为,就是那时的她,经过一番磨砺,才成为了今天的自己。暂别浮光掠影的演艺圈,她进入到脚踏实地的现实生活,很快就发现其中的艰辛和精彩。
“做演员的时候,很多事都有人帮你处理,后来自己当老板,什么事都需要自己去承担和解决。”不难看出,当老板的经历让刘孜成长了不少。与此同时,她把兴趣发展成了一份事业,成立设计工作室,以童话为名的果盘设计还入选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
刘孜坦言和当演员一样,她做设计也很投入,带给她最大的改变就是学会发现,学会欣赏,看待事物有了独特的角度。前不久她去墨尔本游玩,在一条小巷子里,发现了一家小书店。一摞摞书堆积着都要顶到天花板,店里面播放着爵士乐,店主是个留着大胡子的老人,静静趴在门口的桌子上,脸上光影斑驳。那一刻,她觉得仿佛走进了电影场景,又像进入了中世纪的油画。
这次巧遇让刘孜觉得很有收获,她颇有感触地说:“专门去找未必能遇到,一切得顺其自然。”也许,刘孜的人生态度,正如她游玩的心得一般,乘兴而为,随遇而安,就会在不经意间发现别样的美好。
久未联系的经纪人找到她:“你要不要再演戏,感觉你和以前不太一样了。”她说:“好,这么多年,我们都经历了很多,心态放好一点,让一切顺其自然。”

慈心善行,助人发自天性
言谈举止间,刘孜散发着成熟女人的优雅自如,她不觉得这算什么成功,只是活出了女人该有的幸福。这份幸福的源泉,有的来自事业,有的来自家庭,有的来自她参加的公益活动。让她记忆犹新的,是2010年受中华扶贫基金会“爱心包裹”助学项目的邀请,走进农民工子弟学校,和孩子们共度了一个难忘的“六一”儿童节。
这些孩子的父母大都是来北京打工的农民工,经济条件不是太好,平时忙于工作,很难陪孩子过节。刘孜带了很多爱心包裹,还自掏腰包购买了玩具和体育用品等礼物。派发礼物时,看到孩子们欢呼雀跃的样子,她好像也回到了自己的童年,体会到孩子们在节日里收到祝福和礼物的心情。
刘孜很快和孩子们打成一片,还客串美术老师教孩子们画画。她把自己对设计的热爱,对美的理解,一股脑地告诉了孩子们,让孩子们尽情发挥,画出各自眼中美好的未来。
一个孩子画了一个全是绿色的地球,说想要在未来把沙漠都变成绿洲;另一个孩子画在宇宙中遨游的飞船,表示将来想要当宇航员……有个女孩画的东西很奇怪,她画了一棵树,树上面长着人的腿,下面是很多小朋友拉着手在跳舞。刘孜好奇地问这个女孩画的是什么,女孩说她画的是健康树。女孩说看新闻,这几年来很多地方都发生了地震,和她一样的学生因此失去腿变成残疾人,她希望将来能培育出一种树,像结果实一样结出腿来,然后给这些残疾学生安上,大家就又能一起跳舞了。女孩的话让刘孜有些惊讶,也非常感动。在刘孜看来,这里的孩子都是受帮助的对象,可他们心里却还想着帮助别人。那一刻,她觉得孩子们才是“老师”,为她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心课。助人是一种天性,和年龄、身份、地位无关,即便是小小的孩童,都会在潜意识里想去帮助别人,这份天性让生活充满关爱和温暖。

感恩生命,尊重每一个奇迹
做公益,刘孜也和演戏、做设计一样,有自己的方法,和她生产时的经历不无关系。在生产前,她给儿子起名叫“Nemo”。这个名字源于动画片《海底总动员》里那条小鱼,希望他能像小鱼那样快乐勇敢。
没想到,儿子出生时也和小鱼一样,遇到不少磨难,先是胎位不正,手和脚先出来,出生后窒息了3分钟。那段时间对刘孜来说漫长而煎熬,她的脑海中闪现过无数让人揪心的可能,直至听到儿子响亮的哭声,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难产的经历,让刘孜深刻体会到做母亲的不易,也感受到生命的强大力量。“每一个生命都是奇迹,都值得尊重,都应该感恩。”受此触动,刘孜经营的瑜伽馆,每年都会举行慈善画展,画作来自上海博爱儿童康复医院里的特殊孩子,他们患有脑瘫、自闭、唐氏综合征等病症,绘画对他们来说,既是一种治疗也是一种自我表达。
这些特殊的孩子在社交方面有障碍和缺陷,反而让他们的内心保留了对世界最纯粹的想象力,依旧有着一片梦幻般的绚丽空间,他们涂鸦出的色彩和画面,常常会让普通人震撼不已。在刘孜看来,很难说这些特殊的孩子,是不够健全,还是更具灵性。就算单纯从艺术的角度评价,有很多作品也是值得收藏的。
慈善画展拍卖所得款项,全部都用于这些孩子的康复。刘孜选择这种方式,有一番独特的见解:“任何人都渴望得到尊重,也理应得到尊重。我想这些特殊的孩子也不会例外,很多公益活动都是施予帮助和爱,我希望站在平等的角度上,用这种方式展示他们的世界,让他们的价值得到认可。”
如今,慈善画展已经连续举办了两年,每次都能有不少收获,不管是那些特殊孩子,还是购买绘画的人,从中感受到的是美和快乐。刘孜在策划展览的时候,得到很多设计师、摄影师、亲友和陌生人的无私帮助,再次体会到做公益是人的天性,让人和人回归平等,用真诚和爱心交流。这里的孩子都是受帮助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