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答卷”汇报总书记 | 村支书余留芬:怀感恩之心奋斗,乡村振兴创佳绩

巾帼风采 2018-10-18 12:39:03

喜迎妇女十二大 巾帼建功新时代 3780-2126

习近平总书记心系妇女群众,无论是在相关会议上,还是深入群众的考察调研中,多次亲切接见妇女代表,倾听她们的愿望和需求,关怀她们的工作、生活和家庭。深厚关爱,深切期望,深深温暖和激励着广大妇女。

在中国妇女十二大召开之际,《中国妇女》杂志记者采访了部分受到总书记接见、收到总书记回信的妇女代表。

她们深情回忆了与总书记交谈、通信的难忘时刻,表示牢记总书记嘱托,以优异的“答卷”汇报总书记!

 

怀感恩之心奋斗,乡村振兴创佳绩

微信图片_20181018123545

人物档案

余留芬,贵州省盘县淤泥乡岩博村党支部书记,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19年来,她一心为民,带领百姓脱贫致富,将高寒山区的贫困村发展成为全县首富村、全国闻名先进村。

总书记关怀情景再现

2017年10月19日,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省代表团参加大会报告审议时,余留芬向总书记汇报了岩博村产业脱贫的情况。总书记听到余留芬介绍岩博村建起了养殖场、火腿加工厂,酒厂吸纳1012户村民入股,带动了村民脱贫致富,十分高兴。总书记还细致地询问火腿的名称、“人民小酒”的度数和价格等情况。

2018年春节前夕,岩博村全体村民给习总书记写了一封信,汇报了十九大后岩博村的发展与变化,表达对总书记的感恩之情。除夕下午接到总书记回信时,整个村子都沸腾了,村民们用各种方式传递着喜讯。

“很开心、很激动、很振奋!总书记日理万机,却始终对一个小小村庄的产业发展和农民生活如此关心,他的亲切、和蔼让我非常感动。”每每想起总书记的关怀,余留芬内心总是满溢着幸福感。

千载难逢好机遇

微信图片_20181018123548

余留芬成为本刊2018年第4期封面人物

时隔一年,总书记语重心长的关怀,时时刻刻萦绕在余留芬心间,成为激励她和村民奋发图强振兴乡村的极大动力,岩博村也赢得了巨大的发展机遇。短短一年,这个深处乌蒙山区的偏远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余留芬说,党的十九大之后,村民干劲倍增,村貌欣欣向荣。人民小酒、盘县火腿等品牌的知名度和效益飙升,她的手机快被打爆了,咨询电话、短信、订单蜂拥而至,岩博村民忙得不可开交,全国各地的参观者络绎不绝。产业飞速发展,对岩博村来说是天大的好事,为了不辜负总书记的厚望,她整天没日没夜、绞尽脑汁考虑的都是如何能让村庄发展的更好,如何不断优化产品、衍生产业链,永葆市场美誉而非昙花一现,如何让百姓过上美好生活……

令余留芬欣慰的是,一年来,岩博村产业兴旺。人民小酒复购率高达95%以上,酒博会上供不应求,成为老百姓心中物美价廉、物超所值的好酒。

如今,岩博村成了全县的首富村、全国闻名的先进村,酒厂、林场、蔬菜大棚、养殖场、火腿加工厂多业并举,还发展起了休闲农业和旅游业,全村集体资产达亿元,年人均收入数万元。

2018年春节前夕,岩博村全体村民给习总书记写了一封信,汇报了十九大后岩博村的发展变化。“遇到了总书记,赶上了新时代,过上了好日子。”全体村民向总书记表达着最真挚、最热切的感恩之情。

余留芬回忆说,除夕下午接到总书记回信时,整个村子都沸腾了,广播、电话、微信……又一次受到总书记的关爱和祝福,村民们用各种方式接力传递着喜讯。

“信收到了,得知村里的白酒、火腿产业日益兴旺,有望带动更多群众脱贫致富,非常高兴。祝乡亲们新春愉快,万事如意,日子越过越红火,生活越来越幸福!”

亲切话语、殷殷祝福,收到总书记回信,成为余留芬和村民们心中最幸福难忘的时刻。

山乡巨变新作为

微信图片_20181018123826

创造美好生活就像酿造美酒,岩博村的日子越来越醇香

余留芬说,这样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成就感是岩博村民从未感受过的。

19年前,她临危受命出任村书记时,这个深处高寒山区的彝族村还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不通路、不通水、不通电,把村民隔绝在了温饱都难以解决的大山里,全村人均年收入不足800元,村集体账面上还欠着几万元的外债。

当年,作为全村最早创业起家的女能人,余留芬善于经营的头脑和敢想敢拼的闯劲儿深受村民赏识,村支两委选举,大伙选她任岩博村的党支部书记,希望她带领乡亲们共同富起来。担任村支书那年,余留芬刚满30岁。

走马上任第七天,余留芬就带领村民开始修路。她带头把自家一部分地置换给被修路占地的村民,很快啃下了“征地”这块硬骨头,又自掏腰包4万元买来钢钎、大锤、水泥、炸药等工具,和男劳力一起抡锤掌钎、肩扛手抬……三个月后,几乎与世隔绝的岩博村终于有了第一条通向外界的公路。

路通了,一穷二白的岩博村靠什么来致富?余留芬想到了已被转卖出去的一片林场,她拿出了家里仅有的几万元,又四处奔走以个人名义筹借,赎回了这片能让岩博人摆脱贫困的希望之林。很快,林子的一笔笔进账为村里赚回了一桶桶金,也证实了余留芬过人的决断和胆识。

2004年,余留芬看准了彝家传承百年、古法酿造的小锅酒有市场前景。她拿出了自家变卖加油站的1000万元以及此前盈利的三千多万元,还以个人名义去贷款、筹钱,建起了村里如今效益最好、知名度最大的岩博酒厂。多年过去,她把倾家荡产建起的酒厂变成了全村人的希望,如今村民入股参与分红,都成了酒厂的主人,她个人却仅占股3.7%。从当上村支书的那天起,余留芬心里就只有一个念头:一心为民,一定要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如今,余留芬深感责任重大,如何在乡村振兴、脱贫实现小康的路上走得更好,是她魂系梦牵的事业。她坚信,和岩博村民一起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一定会践行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战略,让村民生活更加富裕幸福,创造新作为,向总书记汇报。

余留芬
关键字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