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出生命意象之美
曹娜美术馆一楼空间布局紧凑,墙上是各个阶段的代表作。入门左侧,是各式艺术衍生品,创意都源于曹娜的画;右侧待客区,茶几上摆一把古琴。北墙显眼的位置,挂着一个彩色的大蝴蝶风筝。说话间,曹娜一弯腰随手拿起几本速写本,那是当年学画画时的功课,是成长的足迹。
工笔重彩中的意象女子
曹娜擅画女子。她作品中的女性光润饱满,神态优雅多姿、情韵生动独特,不仅描绘了现代女性的新时代特征,还细致含蓄地展现了神秘复杂的女性的内心世界。画中人或斜卧躺椅,或拈花微笑,或手理云鬓,让人从喧嚣的都市背景中瞬间安静下来,似乎是在飞速的赛车跑道上疾驰却猛然邂逅“花样年华”中张曼玉这般谜一样的女子。她们发型时尚,衣着华美,身边总有些小玩意儿,茶具、小猫、植物、团扇,日子就这样有了闲情,变得妙不可言。
曹娜在传统的工笔绘画中,融入重彩,突出意象,摸索出一种新的绘画方向:意象工笔重彩。简单说,她在工笔绘画追求细节突出婉约的基础上,融入重彩这种个性更加突出的方式,将两种貌似对立的语言以“意象”为主体笼罩在一个画面上。
2004年,她参加第二届“黎昌杯”全国青年国画年展,获得人物画金奖的《空镜子》最能体现她的艺术特色。著名美术理论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如此评价:“这幅画构图别致,正在照镜子的女性人物只展现出背部的轮廓,而她镜中的形象则较为清晰,整个艺术处理手法的特点是在朦胧和含蓄中刻画形象,用疏落的笔线和轻淡的色调写化妆女性,用镜子映照她的美,该清晰处则用精炼的笔触加以描画。作者大胆而有分寸地借用古代壁画的效果来处理色彩,画面显得雅致而有整体感。看来,画家对文人画之前的民族绘画传统有相当的认识,而且善于从古代艺术中提炼现代艺术语言。”曹娜从山西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毕业,又读了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的研究生,《空镜子》的获奖极大地肯定了曹娜关于艺术表现的探索。之后她的作品《冷艳》参加“黎昌杯”第四届全国青年国画年展并获优秀奖。签约经纪公司、纷至沓来的个展群展,曹娜的创作得到前所未有的肯定。
她一边创作、一边教学,从不要求学生学“曹娜的画法”,而是鼓励学生从自身发现各自的热爱,找到自己创作的源泉。这种教学方式无疑给了学生更大的空间去发挥。
艰辛生活炼就一颗向美之心
曹娜自己的现实生活,并非如她画中的女子般风花雪月,其中的艰辛一言难尽,身为画家,同时也是一名共产党员,曹娜认为对美的艺术追求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致的。
曹娜出生在山西临汾的小山村,是家中五个子女中的长女。爸爸是木工,曹娜曾经想过接爸爸的班,爸爸说不行,班是让男孩接的,于是接班的机会给了弟弟。学校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曹娜个子高、腿长,被选为长跑运动员。为了能在各种比赛中给班级争光,她起早贪黑,辛苦训练。热身运动因陋就简,老师让大家从堤岸上往下蹦,这样高强度的练习给曹娜的膝盖留下了伤痛。但当年的她是骄傲的,因为参加长跑,学校会给发运动衣,曹娜总会要最大号,可以留给爸爸穿。这让她觉得能为贫寒的家作点贡献。参加长跑比赛,曹娜并不急于向前冲,她的策略是跑一圈超一个,向前看,向后看,知己知彼,稳扎稳打。这种习惯也影响着她在艺术道路上的状态,“一个艺术家不能活在孤岛上,一定要了解同时代的其他艺术家。”
她其实最喜欢的是画画,后来学校举行书画比赛,曹娜画了幅《收获的西瓜地》,还真获了奖。
有一年冬天,已经考上大学的曹娜放假回家,看到爸爸、妈妈和妹妹围在桌边捡豆子,把豆子分成好几个等级,挑剩的破豆子也不能随便扔掉,因为交回去的时候斤两要对得上。有时候从外面领到的活儿是砸核桃,弟弟妹妹年纪小,忍不住偷吃一两个,可是少了斤两会被罚,比市场卖的还要贵。速写本上,曹娜描画着父母低头劳作的身影,描画着家里的桌子、饭碗、水缸、暖壶……一样样,倾注着爸妈持家的艰辛。因为要“省”着画,每页的人物都画得很小。对于那时的她,8元钱一本的速写本,是很贵的奢侈品。
曹娜爱美,从小就喜欢用一种很便宜的紫罗兰粉把脸抹白。她一直捡亲戚的旧衣服穿,偶尔穿件新衣服,都不舍得坐下来,怕衣服起皱——家里没熨斗,烫衣服是用装了热水的缸子。没有口红,她把红纸抿在唇间……爱美的女子总是很聪慧,织毛衣、剪窗花、做瓷器、绣花、缝补衣服……快的时候,一星期就能织出一件大毛衣。她喜欢琢磨,一件好看的东西,看见别人做,回来就自己琢磨,然后画下来。她爱画都市女性,其实是在画自己梦寐以求的一种人生状态——从容、美丽、优雅。所有的过往都是为了遇到今天的自己。
2010年她与经纪公司签约,同年7月爸爸去世。彼时,曹娜已经带爸爸玩遍了北京城。遗憾的是,还没带爸爸出国转转,他就走了——这是曹娜心里深深的遗憾。在曹娜的身上,能看到父亲留下的印迹,朴实诚恳,勤奋坚韧。同样,这一精神也传承给了她的儿子。孩子在新加坡读室内设计,从小进寄宿学校,早早就学会了独立。机场送别,曹娜还没有来得及拥抱高高的儿子,他已转身离去。说到这些,曹娜的眼眶里含着泪花,作为母亲的复杂的心情跃然可见。
曹娜在当年的速写本上,画了自己梦想的未来——“如果有一天,我能站在这大海边的礁石上,那将是多美呀!人生,对我来说,是一场艺术的严峻考验,虽处于深刻的矛盾之中,却能激发出艺术火花……”
她的“意象·工笔”重彩画以意境带动笔墨,“其创作核心一定是创作自己的心灵,意象本身就是要让一切都从审美的角度观察,寻求美的新意,并且在艺术表现中,要从有限的形象中挖掘无限的形象,最后表现的结果一定是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