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向着温暖的世界出“画”

作者:文/风清
巾帼风采 2021-09-03 14:33:20

中国第一部原创绘本动画电影《向着明亮那方》近期将与观众见面。这部由朱彥潼担任监制的影片,带给人们的依然是熟悉的温暖与感动,这也是她继动画短片《杯子里的小牛》获奖之后,推出的又一部力作。

image.png

朱彦潼 独立动画导演,儿童绘本作家,费那奇北京动画周创始人之一,其作品《杯子里的小牛》曾获24项国际大奖

image.png

中国第一部原创绘本动画电影《向着明亮那方》近期将与观众见面

《向着明亮那方》近期将与观众见面,这是朱彥潼第一次“触电”。她从未想过自己会做院线电影,之前她只是独立动画导演兼绘本作者,做电影“纯属偶然”。但偶然之中又有必然,自2019年成功创办费那奇北京动画周后,优秀的动画作品及导演等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她的身边很快聚拢了一批生气勃勃的动画从业者,那些原本停留在“小圈”里的作品和导演被大众看见并认可,受到了文化资本的青睐,有了破茧成蝶的机会,因此步入电影的世界便从“计划之外”变成了“顺理成章”。

image.png 

“爱与美”的温暖直抵人心 

费那奇北京动画周成功举办后,人们看到了动画短片的魅力,影业公司因而想为孩子们做一部关于“爱与美”的动画电影,于是找到朱彥潼,请她帮忙联系导演并负责影片的监制。“我喜欢动画,也乐意做这样的尝试。”

《向着明亮那方》由7个绘本故事组成,剧情虽然独立,但聚焦亲子关系、隔代陪伴、手足情、睦邻情、故土情等家庭与情感故事,“爱”的主线一以贯之。绘本与银幕,一个二维平面,一个多维立体,如何利用灵动的影视语言丰富绘本的二维世界?如何在改编中不失绘本的隽永情感与深远立意?如何使独立的故事成为统一的创作主题?种种探索,朱彥潼和她的小伙伴勇于第一个吃螃蟹。

影片摒弃了商业动画畅销度、功能性、知名IP等常规标准,转而从原创和现实角度挖掘普通人的爱与情感,坚持“贴地飞行”。平淡无奇的角色,不完美的生活境遇,使每个人都有感同身受的共鸣。含蓄、温柔的爱静水深流,契合中国人对情感的表达。“看过这部电影,孩子和妈妈的手会拉得更紧。” 

电影在圈内试映时,“真诚、感人”是观者的第一评价,“这是一部安静的、治愈的、值得细细品味的匠心之作。” 

影片的许多细节都是人们儿时经历的还原,因而勾起了人们对童年的回忆与共鸣。朱彦潼说,近些年中国动画产业走的多是好莱坞式的商业路线,题材大都是热门IP或神怪打斗,虽然制作精良,但真正触发内心、适合孩子观看的现实题材并不多。《向着明亮那方》取材于我们身边普通的生活,看似简单平淡,实则暗藏细节,“它不以情节取胜,而以细节感人,见微知著,能让你反复观看,反复咀嚼,尤其适合家长和孩子一起看。”关乎孩子成长、生命体验的恬静呈现和真情演绎,为孩子人生留下美好、和善的温暖底色。

 image.png

画出和爸爸在一起的时光

在独立动画界,朱彦潼是一位标志性人物。2014年,她以动画短片《杯子里的小牛》一炮而红,人们由此认识了这位有着腼腆笑容和文青气质的女孩。

《杯子里的小牛》是她在东京艺术大学研究生院的毕业作品,用了两年时间手绘完成。故事取材于她儿时有关父亲的回忆。片中的爸爸眉毛粗粗,头发卷卷,身材微胖,质朴敦厚。爸爸告诉4岁的女儿囡囡,“你的牛奶杯底下藏着一头小牛。”“真的吗?”囡囡相信了爸爸,可她喝光了杯中的牛奶,也没找到小牛。“没找到?可能是被你喝进肚子里了。”

作品画风粗粝,情节简单,语言朴素,但每个细节都充满了爱的温情。手绘的画面细腻生动,使故事更具触摸感。“小时候对我影响最大的人就是爸爸,能有机会沉下心来做一部属于自己的作品,就想把和爸爸一起的时光画出来。”

她的导师山村浩二先生对这部作品非常欣赏,鼓励她拿去参赛。当时恰逢俄罗斯举办KROK国际动画电影节,朱彥潼便把《杯子里的小牛》做成光盘寄给了主办方,“还怕光盘寄丢,心想真丢了就算了。”谁知作品不仅顺利入围,她还作为入围作者受邀到莫斯科参加了动画节,与各国动画高手切磋交流,一同观摩影展作品。

闭幕式上,当主办方宣布《杯子里的小牛》荣获本届动画节最高奖时,朱彦潼“顿时就懵了”,她以为自己听错了,直到人们都向她鼓掌才确信这是真的。“太激动了,上台领奖都不会说话了。”

仿佛抓到了成功的钥匙,之后的她凭借《杯子里的小牛》一路开挂,先后斩获了日本文化厅媒体艺术节动画部门新人奖、德国斯图加特国际动画节青年动画奖、上海国际电影节学生短片最佳创意奖等24个奖项。

《杯子里的小牛》在韩国富川国际动画电影节上映时,巨幅海报悬挂在首尔街头,海报下的朱彥潼一脸灿烂,“或许从专业的角度讲我的画还不够精准,甚至有些粗糙,但我不想炫技,只想做真诚的表达,这反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种风格能被观众接纳并喜欢,我很开心。”至今这部短片在豆瓣仍保持着8.3的高分。


做“有营养”的动画

朱彦潼在江南古镇长大。古镇的小桥流水、青砖黛瓦以及飘落的细雨,都是她童年最美的回忆。爸爸像短片中一样,有粗粗的眉毛,温柔的卷发,“在别人看来,他或许没那么成功,但对孩子来说,他就是一个温暖可爱的爸爸。”爸爸经常带着她骑着自行车四处兜风,让她的小手握着车把左拐右拐,下雨的时候就把她藏进大大的雨衣里……对朱彥潼来说,这样的童年就像一首散文诗。在诗意的童年里,她爱上了动画。“最早喜欢迪士尼的《猫和老鼠》,后又喜欢日本的宫崎骏,再后来就看一些商业性动画,但商业动画一般都有套路,看多了就腻了。”

大学时她学的是广告专业,老师上课时会给学生展示国外优秀的广告案例,其中有些非实拍的、使用动画的创意手法,非常新颖,这让她对动画的兴趣倍增。当时她在网上看了许多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提名奖的作品,感觉“特别棒,非常有个性,有作者自己想表达的东西。”

而日本动画导演山村浩二的作品《头山》更是让她震惊不已。《头山》的情节很荒诞,却又不乏现实的细节,好笑又真实。“以前总觉得动画就是叙事,讲故事,但《头山》绝不是讲故事那么简单,实际上它有很深的哲理性,很耐人寻味,同时又借助动画的夸张给人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对观者来说,那是一种全新的体验,甚至是精神的洗礼。”她形容自己当时的感受:“就像读一本诗集,有思想的碰撞与共鸣,但又比文字更立体更生动。”

原来动画还可以这样做!这样的作品颠覆了她对动画原有的认知,刷新了以往的艺术观念。更重要的是:她找到了自己想做并喜欢做的事!

大学毕业后,她放弃了广告方面的发展,转而报考了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动画专业的研究生,并如愿成为山村浩二的学生。学习中她越来越懂得:艺术作品一定要有思想的独立表达,能给人提供营养,单纯追求商业产出的内容会像糖果,虽然很甜很漂亮,但吃多了会蛀牙。

怀着做“有营养艺术”的理念,朱彥潼精心创作了《杯子里的小牛》。短片在日本放映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日本福音馆出版社找到她,请她为日本小朋友做一个关于中国故事的绘本,于是她又于2015年创作出版了《乌篷船与老花镜》儿童绘本。这部向童年致敬的作品同样以情感见长,并将江南水乡静美的生活画面展现得淋漓尽致。“其实以中国故事为题材的命题很宽泛,但我不想泛泛而谈,我希望通过个人视角以真实体验捕捉灵感,与读者产生共鸣。”

image.png

艺术创作要赋能社会

2016年,朱彥潼结束留学,回到国内,成为一名自由创作者。“最初挺迷茫的,感觉创作好难,毕竟用艺术养活自己不容易。”后来她参加了一个动画电影项目,中途遭遇资方撤资,项目搁浅。身边都是做艺术的朋友,其中不乏优秀的作者和导演,但大家的境遇大同小异,一直都处在游离状态,“如果长期这样消磨下去,艺术才能也就慢慢荒废了。”

 彷徨徘徊之际,出现了机遇的转折。2018年,朱彦潼应邀担任“变形的隐喻”第七届中国独立动画电影论坛策展人。“当时资源很少,要自己找场地、找片子、联系作者、解决技术问题等。”但活动做完她发现,策展是一个资源整合的过程,将大家的作品和能量聚到一起,有了面向公众的机会,意义就不一样了,作者不再是单枪匹马了,作品也不再是自娱自乐了。她相信,如果大家一起努力,一定能打开局面,一起做些事情!

有了做策展的经验和启示,2019年她又和几位艺术家朋友一起创办了费那奇北京动画周。“动画片的受众通常是儿童,但费那奇的受众更多的是成人。”动画周还设定了竞赛单元,目的是为优秀作品搭建展示的平台,让青年动画作者的才能被更多人看到。活动成功吸引了文化资本的关注,《向着明亮那方》就是平台与资本共同打造的第一部作品。

“我以前认为动画只是叙事的工具,但渐渐发现动画是能够容纳感情的容器,是一种极致而丰富的表现方式。”在朱彦潼眼里,每个孩子都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她反对设计观众,“创作者与观众应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尤其是对儿童观众。当你把孩子当作一个真正的独立个体时,你所要传递的内容才是真诚的。”

说到成功,朱彦潼笑着连连摆手:“我从不认为自己是成功者,一切只是刚刚开始,我还在探索的路上。获奖当然重要,但做出自己满意的作品,远比获奖更重要,我希望自己能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经过了几年的历练,动画于她已不再是单纯的兴趣,而是值得付出和追求的事业。“艺术创作始于思想的表达,终于对社会的赋能。如果能借助动画为社会带来哪怕一丝的改变,我就很知足了。这也是我坚持做动画的初心和动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