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守好红色档案,让更多人感悟红色基因的神奇力量

巾帼风采 2022-08-31 09:59:37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档案承载着人民军队从弱到强的历史记忆,蕴藏着人民军队坚定执着的初心使命。作为军校培养的第一批图书馆学博士,孙瑾选择把青春和热血融入档案事业。


刚毕业时,不少人提醒我,选择档案事业,就是选择了寂寞和平凡。但当我投身档案研究工作后,却觉得能成为一名红色档案的守护者、开发者、传承者,是如此幸运,如此光荣。正如习主席所说:“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是一项利国利民、惠及千秋万代的崇高事业。”


孙瑾 解放军档案馆档案研究室主任,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军档案工作先进个人。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四次


守好红色基因库


有人说档案是陈旧而冰冷的“故纸堆”,然而,翻阅的档案越多就越明白,每一件档案都无比珍贵,因为那是先辈用鲜血书写,用生命守护的。记得,刚工作不久,有位老同志退休前送给我六本工作笔记,他把一辈子的心血和眷恋都留给了我,也把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托付给了我。


十多年的时间里,我一直在和时间赛跑,承担的12项国家和军队重要课题研究任务,3项填补了军队档案工作领域空白,9项解决了军队档案工作现实问题,1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获三等奖。在我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一个个国家和军队重要课题被成功攻克、一项项国家军用标准顺利颁布,我们解决了军队档案业务实践中一个又一个难题。2015年,我们还承担起《解放军档案》杂志编审任务。工作总是处于饱和状态,我也养成了随手在包里装上稿子,随时拿出来看的习惯。记得孩子还在上幼儿园时,经常会一本正经地在白纸上写写画画,问她在干吗,她总会头也不抬地回答:“改稿子呢!”


用好红色活教材


档案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鲜活教材,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是捍卫真相的有力武器,是辅助决策的权威参考。在档案馆里,我能做的、要做的、想做的实在太多太多。


我馆珍藏的解放战争时期“阵中日记”是70多年前,作战参谋临战手写的作战情况记录,由于年代久远,纸张老化,加上手写体字迹难辨识,不方便查阅。2016年,我们成功申请到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用4年多时间聚力攻关,形成了12卷360多万字的成果,对深化研究党史军史、人民军队发展建设史,意义重大而深远。


这些年,我还参与了多个重要档案专题数据库建设,受到首长和上级机关的高度认可。以馆藏档案为基础,编写的《青少年学军史》《长征前夜的红军胜利》《城市解放(中央卷)》等图书受到军内外专家、读者的一致好评。我们与《解放军报》《中国档案》等报刊合作策划了“走进解放军档案馆发现抗战”“战旗飘扬”“英雄赞歌”等20余组200余篇专版、专栏文章,引发社会反响。


做好红色血脉传承人


自古忠孝难两全。2018年,父亲被确诊为结肠癌晚期,为了治病我把父母接到北京。可因为忙,我很少接送父亲去医院。今年家乡政府部门的同志敲锣打鼓给我家送去了我荣获二等功的喜报,只可惜,父亲再也看不到了。


因为长时间过度用眼,我的右眼视力一度从1.5骤降至0.2,医生警告我再这样下去会有失明的风险。可我只要拿起档案,就无法放下。这些档案有温度、有灵魂,让人听得见炮火闻得见硝烟,看得见先辈身躯里流淌的热血,摸得着将士们骨子里充盈的信仰。我无数次被震撼、感染和激励。


理想信念看似飘渺,可当你真真切切触摸到这些历史档案,感知档案背后的故事时,就会发现信仰的力量是那么真实、厚重。我愿意倾全力去挖掘它、研究它、传承它,让更多人感悟红色基因的神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