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让“家”被“房”撼动

聚焦 2017-06-05 16:10:17

QQ图片20170605160911

房价的飙升和跌落,常常使一些家庭经历亲情的动荡。我们适应着房价的涨幅和心理的跌宕,在“家”与“房”的纠葛中,情感和关系也被新一轮洗礼。

策划执行/王晓艳

谁不想有个自己的家

文/舒俏

我们婚后一直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因为老公家的房子挺大,结婚时又把最大的一间给我们装修成了婚房,我觉得再要求买房有点过分,就住在了他家。但一直以来我都存着自己买房的心思,攒着钱关注着房市。

很快有了孩子,公婆和老公更是认为要带孩子,必须住在一起。可是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一个屋檐下不可避免的矛盾越来越多。生活习惯、教育理念都有冲突,我觉得这一切都负面地体现在孩子身上,独二代的毛病她都占全了。而我们的亲子关系也因爷爷奶奶的过多介入而亲密不足,女儿完全就是公婆的大玩具。而老公在这个家里继续当儿子,生活完全交给父母打理,根本意识不到他是我们三口之家的家长。

看着别人的三口之家,妈妈变着花样给老公孩子做创意菜,我也尝试过几次,都被婆婆劝退了,说:“你这华而不实,没人爱吃呀!”“对啊,还是妈做的饭顺全家的口味,你歇着还不舒服啊!”老公每次都这么说。我想生气,又觉得自己矫情。

夫妻之间吵吵小架有助于情感交流,可住在公婆家,我们的对话声音稍微一大,他们就会来“劝架”,久而久之,我们不热吵,只冷战。

这种日子有点憋屈,我下定决心要买房,除了自己的积蓄,还借了我父母的,首付还差30万元,想让老公向公婆借一点,我知道他们是有的,但他们和我老公可能是商量好了,就是不肯出。

于是我只好四处筹钱。就在半年间,房价飙涨,我看上的房子彻底买不起了。他们傻眼了,我气疯了,我将一直附庸在公婆家里当“儿媳妇”。我开始后悔当初结婚时不该通情达理地不要求买房,也后悔没有当机立断用现有的钱买哪怕是最小的一套房子。

这种后悔让老公误以为我是看着别人家的房子增值眼红。安慰我说反正他是独子,以后父母的房子自然就是我们的,这地段、这面积,绝对秒杀我那些朋友们的小房子!我听了这“安慰”更加伤心,我要买一套房并不是想置什么产,而是想置一个家,一个我当女主人的家。

我不愿意和公婆住在一起也绝不是不愿意尽赡养的义务,我想有自己的房子自己的家,可以常常回来看公婆,可以在他们生病、老了以后把他们接去同住。即便公婆的房子再大,也不能满足我对家的期望。

房子是租来的,但生活不是

文/迟芳

我们两个都来自十八线小城,大学毕业后在上海组成家庭,一直是租房子住。也不是没有想过买房,但因为没有任何后援,所以除了克扣自己拼命攒钱也没有别的办法。去年房价大涨,我们从买不起到彻底买不起了。

我们开始想:还能在上海坚守下去吗?以后我们的孩子出生后还依然在租来的房子里长大吗?如果当初我们不是这样的贫贫组合,彼此都世故一点,找一个经济条件好点的也许就不会活的这么“贫贱夫妻百事哀”了。有了这样的动摇,我们彼此看对方的感觉都有点变了,生孩子的计划也无限期延长。

可这种想法违背了我的情感观,难道择偶时真的要把有没有房子放在感情前面吗?或者必须二者兼有?我们周围不乏抱持这样“物质和爱情一个都不能少”的朋友仍在苦苦寻觅,估计在她们眼中,我就是一个经验教训吧。

每年过年回家都要被问“买房子了吗?”好像只有买了房子才算正常的人生。他们对上海的房价无法理解,一如我对未来的无法把控。

一天,从网上看到一个事儿,两个台湾人在北京租了一个小院,花一百多万元装修成了宫崎骏《龙猫》里的房子。这对我是个很大的触动。租来的房子也值得花这么多钱和心思吗?我心里也重新调整我对房子对生活的态度。一直以来,我们情有所归,居有定所,仅仅因为不是自己的产权,就感觉生活不是自己的,这才是真正被房子挟持了。

有了这样的觉醒,我又打起精神来,寻找更高性价比的出租房,把一直攒着买房却永远买不起的钱,拿出来改善当下的生活环境。虽然没有人家一百万元装修出租房那样的大手笔,但也足以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快乐,重新找回一些奋斗的意义。生孩子的计划也提上日程,孩子出生在出租屋又如何,对于孩子来说,只需要感受到父母的爱,管什么产权。就像二十年前我们无法估测房子居然能成为如此被追捧的财产。孩子长大后的世界,房子对于他们是什么意义,谁又能说的清呢?

逃离学区房,回到广阔天地

文/米小亚

去年孩子入学,上了所谓“渣小”,我追悔莫及。孩子快三岁时,我就开始张罗学区房的事情,研究各个小学的划片信息、招生政策,一切蓄势待发。可老公极力阻拦,觉得背上沉重贷款买个又小又贵的学区房没意思,等等看,说不定家门口会建所好小学。就这么拖着,等孩子入学时,奇迹没有发生,而我当初看好的学区房已经是两倍的价格。

我费尽心思给孩子好的教育,因为他有一个目光短浅的爸爸,只能上教学质量不高的小学,我真是懊恼极了。由此联想到我们生活态度的种种不同,我心灰意冷,两人先是争吵不断,后来冷战,以至于我都想到了分居。但悲凉的是:夫妻俩一套蜗居,连分居的房间都没有。

看看我们中学同学群里说老家的小学,绿化的像小公园,大大的操场,比起儿子连课间都没地方出去玩的小学,真是不知要好多少,真想让孩子在这样的操场上奔跑。

就在我心思萌动的时候,老公居然偷偷地联系了家乡的一所大学去做博士后,不仅会给他分配博士后宿舍,孩子还可以上学校的附小。那附小也是我的母校,我当年的班主任现在是校长了,朋友圈里常晒学校的活动,不管是校园设施还是教育理念都很新,还有很多国际交流的机会。

老公对我说,不要在北京拼什么学区房了,下定决心回老家定居吧!我们能买正常房价的房子,还能让生活品质更高一些,而不是每天辛苦打拼就为供一套蜗居。让孩子在我们从小长大的城市,甚至是学校长大,这不是更有家族传承的意义嘛。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再也不是过年才能一见,而是每个周末一大家人都能聚在一起,这种爱的教育不是比买学区房上个名校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吗?

回家乡会不会给人一种北京混不下去的感觉?父母会不会反对?但当我把准备回去的想法给爸妈一说,他们非常支持,说现在家乡也发展很快,回来不仅生活上提升,事业上也会更有所为。

有了父母的支持,我有了底气。老公和孩子都会在9月开学,而我们的新生活也会在家乡展开,我也趁这几个月紧锣密鼓地找工作。再看到北京对天价学区房整改的新闻,我只当笑谈。

攀比的焦虑最伤亲情

郝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房价、房产,现如今,是我们生活中平常之极的话题,人们在一起,不谈论一下房价,似乎聊天就少了谈资。

记得二十年前我初为人母时,我们一家三口住在一间不到二十平方米的大学教职工宿舍里。一张大床就是房间里的主角,厨房是公用的,卫生间也是公用的,生活却过得忙忙碌碌有滋有味。每天到了做饭的时间,年轻的夫妻们在公共厨房里看看你做的菜,尝尝我煮的汤,亲近的很。那时人们没什么买房的念头,因为大家都没有房产。

经济发展带来炫目的物质进步,二十年后的今天,拥有房产,几乎已经成为每个人的愿望,因为身边的人都在逐步拥有;拥有多少房产,也自然成为了衡量自身成功与价值感的重要标准之一。于是,为了房子,很多人变得怨天尤人,或怨社会不公,或怨亲人无能,或怨命运不济,陷入一种充满消极情绪的恶性循环之中,难以自拔。

很多时候这种消极情绪来源于一种焦虑,而这种焦虑又来源于身边人相互之间的比较,尤其在我们的文化里,从小充斥双耳的就是“你看那谁谁谁(家)……”

记得女儿读初中的时候,课外几乎不补什么课,学习成绩一直很稳定。一天,她突然问我:“妈妈,我要不要也去补一下课呢?同学们都在外面补课,我如果一直不补,能不能维持现状呢?”通过一番对话后,我明白了,她不是因为学习本身的需要想去补课,而是因为大家都在补课,自己是没有补课的少数人,而引发的焦虑不安想去补课。

还有很多工作中遇到的案例,诸如,给不给孩子报兴趣班,有相当部分的母亲没有意识到焦虑来源于“人家的孩子都在上兴趣班,而我的孩子如果不上就不如别人优秀”的潜在观念,盲目给孩子增添压力,反而造成孩子厌学。

买房、补课、成绩、名校、金钱、汽车……

很多时候,我们迷失在社会成功标准的比较之中,追逐着总也触及不到的目标,完全没有意识到被这种互相比较的焦虑情绪所左右。试想一下,即使我们所拥有的只是一间普通狭小的小屋子,而你身边的朋友同事也都跟你住得差不多,就算那些明星大腕企业家们住着花园豪宅,或许你会羡慕感慨一下,但是对自己现状的接纳度是否会好一些呢?

人性的有趣就在于永远都在追求比自己身边的人更加优越、更有成就。最容易激起我们嫉妒、不平的,就是身边的人都已经拥有了房产,而我还没有。当这种焦虑、嫉妒、忿忿不平填满了内心,亲情总是首当其冲的受伤。

那么,如何在高居不下的房价下调适自己的心态,让自己更有效地接近有房目标,而非以亲情受伤为代价?

首先,初步评估觉察自己的买房心态,有多少成分是现实的需要,又有多少成分是陷入在上述的比较焦虑之中。对于这种焦虑,尝试有意识地调整和剥离。如若已经陷入无法自行调整的恶性循环,尽早寻求专业心理支持。

其次,当你说现实的需要是“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环境”时,先评估自己家庭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的软环境。房子是硬件环境,家庭关系是软环境,如果自己陷入焦虑不自知,对亲人情绪不稳,态度不佳,抱怨不止,弥漫在家庭中的消极情绪本身就是买房路上无形的能量消耗器。所谓家中有爱,吃糠也甜;家中无爱,豪宅亦如牢笼。

第三,聚焦当下,才能创造未来。接纳自己是普通人,我们不能改变过去,也不能预测未来。从资源取向的观点,凡事总有它积极的意义,只是我们还没有意识到。寻找没能买房的积极意义,有利于自己聚焦当下能做的事情,才能更好地创造未来。

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拥有好的住房是美好的事情,为了买房也让很多人在努力奋斗的过程中体验到价值感、成就感。

然而,当频频遭遇买房的挫折时,我们需要反思,需要调整和平复自己的情绪,乐观前行,毕竟,比房子更能久远滋养我们的,是亲人的爱,别让房价伤了亲情。

房价
关键字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