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见证壮阔百年奋斗路 书写壮丽“半边天”史诗

作者:《中国妇女》编辑部
聚焦 2021-08-05 15:08:11

《中国妇女》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本女性期刊,1939年6月1日诞生于抗战烽火中的延安窑洞。82年来,《中国妇女》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团结引领一代代妇女听党话跟党走,成为党的妇女宣传工作坚强舆论阵地和战斗堡垒,记录和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中激越壮丽的巾帼力量。


image.png

2021年5月,迎接建党百年之际,《中国妇女》开展“回延安重走创刊路 学党史奋斗新征程”主题活动,党总支、采访小分队再次回到延安这片红色热土,重温激情澎湃的创刊岁月。如今,延安成为全国各地党员、群众的红色“打卡”地,每一处革命旧址、每一段红色历史,都是一个个生动的党史学习教育课堂,大家零距离、浸润式感受着革命圣地处处涌动的红色热潮。

杨家岭革命旧址是延安一个重要红色地标,走进中共中央妇委会窑洞旧址,创刊初期的《中国妇女》赫然陈列,饱经沧桑又温暖亲切。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传承。看着一本本年代久远、纸张泛黄的杂志,我们的思绪穿越百年,一部党领导下激越壮丽的“半边天”史诗,在《中国妇女》的字里行间鲜活起来,流动起来。

image.png

image.png

中国妇女杂志社党总支开展“回延安重走创刊路 学党史奋斗新征程”主题活动,采访小分队重回延安创刊地,重温激情澎湃的创刊岁月


烽火岁月,动员妇女投身革命

延安是中国妇女运动的策源地,党中央在延安13个春秋,在中央妇委会领导下,陕甘宁边区广大妇女投身革命洪流,参政议政、参加生产、支援前线、保障妇女儿童权益等实践,有力推动了全国妇女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在烽火硝烟的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妇女》是一支号角,唤起妇女投身抗战;是一面旗帜,凝聚妇女奋发前行;是一个阵地,活跃着一支以笔为枪的宣传队伍。《中国妇女》在延安发出了中国女性抗战的最强音,塑造了救亡图存、浴血奋战的女英雄群像,反映了根据地妇女参加生产劳动支援前线的火热生活,见证并记录了中国妇女运动史上这一绚丽多彩的华章。

image.png

《中国妇女》创刊号封面

吹响抗战集结号,以笔为枪作战场

1939年2月,烽火硝烟中,为了更广泛深入发动广大妇女团结起来,参加和支援抗战,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开展妇女工作的决定》,“决定”之一就是创办《中国妇女》。

毛泽东同志亲题刊名并为创刊挥毫贺诗《四言诗·题中国妇女之出版》——妇女解放,突起异军。两万万众,奋发为雄。男女并驾,如日方东。以此制敌,何敌不倾?到之之法,艰苦斗争。世无难事,有志竟成。有妇人焉,如旱望云。此编之作,伫看风行。这本以黑白木刻版画为插图,以延安土制油墨印制的简朴杂志,却有着非凡的作者阵容:毛泽东、朱德、张闻天、张鼎丞、邓发、吴玉章、邓颖超、蔡畅、康克清、张琴秋、危拱之、刘英、丁玲、艾青、草明……

image.png

毛泽东为《中国妇女》创刊题诗:《四言诗•题中国妇女之出版》

抗战期间,毛泽东对时局的分析和形势的思考,以及对妇女解放的论述等重要文章也发表在《中国妇女》上。《中国妇女》1939年第一卷第二期刊发了毛泽东《当前时局的最大危机》,论述了中华民族所面临的头等重要问题:“战则存,不战则亡”。之后,毛泽东又撰写《团结到底》发表在《中国妇女》上,表明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到底的坚定决心和信念。1942年3月,毛泽东又应中央妇委会的请求,专为《解放日报》之“中国妇女”副刊纪念“三八”妇女节特刊题写了——“深入群众,不尚空谈”八个大字。希望妇女组织深入到妇女群众中去,为团结、发动妇女参与抗战多做实事。

此外,还有张闻天的《对于妇女干部的几点希望》(创刊号)、朱德的《动员广大妇女到生产运动中来》(第二卷第八期)。妇女领袖们更是纷纷在杂志上发文,呼吁全国妇女和男子一起并肩抗日,在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中获得自身的解放,宣传妇女解放和进步妇女观,探讨妇女运动的理论与实践。如邓颖超发表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妇女运动》,蔡畅的《持久抗战中的中国女工》,康克清的《三年来的华北妇女运动》……

沐浴着党的阳光,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关怀厚爱下,《中国妇女》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妇女运动的重要舆论宣传阵地。

image.png八路军115师的女战士


战火中玫瑰铿锵,革命洪流展英姿

从刊登于《中国妇女》的一篇篇通讯中可以看到,无论是在抗日前线还是敌后根据地,都有广大妇女们挺身而出的奋勇身影,都能感受到她们为夺取抗战胜利的顽强斗争。

蔡畅在《持久抗战中的中国女工》中列举了抗战中女工们的种种壮举。“不论在‘九一八’以后,不论在‘一二八’淞沪抗战中,特别是在三年来的全国抗战中的女工们,热烈地参加反日的罢工斗争,踊跃地参加救护队、慰劳队、战地服务团,以至在献金运动、兵役运动、生产运动、救济难民运动、游击战争、抗日文化运动中,莫不有大批女工的参加。女工们在艰苦的抗战过程中,竭其自身的努力,帮助了抗战,同时也改造了自己……中国劳动妇女们的主力军——女工们已经在抗战的各个战线上展现其力量,已经在抗战的实际斗争中与广大的中国妇女大众密切地联系起来了!”她同时指出:中国女工中的先进分子已经觉醒,在投身抗战中成长并壮大起来。

康克清亲笔写给《中国妇女》编辑部的一封信被摘要刊登,题目为《华北敌后的妇女英姿》。文中描述了华北山西的妇女,在妇救总会带领下,运用智谋,杀死敌人,夺得武器,武装自己的英勇事迹。“大家共相竞赛,都想在民族解放战斗的事业上放进自己的一滴心血。”“现在这里的妇女,差不多人人都可说出一些浅近的抗日理论来,而且会唱的歌也不少,这正是妇运灿烂的曙光。”

在中央妇委会工作的罗琼,在通讯《驰骋在江南战场上的女战士》中讲述了江南妇女投身抗战的故事:“她们是群众亲密的朋友”,“她们是新型的南丁格拉”,“她们是循循善诱的教育工作者”,“她们是埋头苦干的技术人员”,“在三年抗战过程中,她们都从天真的‘毛丫头’而锻炼成为革命的女战士了。这许多的事实,可以成为今天许多希望力求进步的女青年的借鉴,更可以成为一些没有妇女工作信心的人的支柱。”

在中央妇委会的领导下,陕甘宁边区的妇女生产运动火热地开展起来,妇女群众动员之广更是前所未有,上至八旬老太,下至学龄女童,无论来自农村还是机关学校,妇女已成为边区生产建设的重要生力军。先后涌现出了一大批包括“边区妇女劳动英雄”马杏儿、“生产战线上的先锋员——劳动英雄”刘生荣等在内的女劳模。

image.png大生产运动中的延安妇女


除了在大生产运动中撑起“半边天”,根据地妇女也积极参政议政、贡献社会。1939年7月20日,中国女子大学开学典礼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举行,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出席并讲话。毛泽东作了堪称时代经典的致辞:“假如中国没有占半数的妇女的觉醒,中国抗战是不会胜利的……全国妇女起来之日,就是中国革命胜利之时。”邓颖超在中国女子大学大会上的报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妇女运动》中指出:妇女们对抗战事业所贡献的业绩是空前的……更证明了中共中央妇委对目前妇运环境估计的正确:“这个中国历史上空前的全民抗战大时代,给中国妇女运动以从来未有过的突飞猛进发展的机会……”。


新中国朝晖中,鼓动妇女建设祖国

在新中国的朝晖中,无数共和国女儿走出家门、走向社会、走向新生活,在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建设中英姿勃发,无数“巾帼第一”脱颖而出,抒发建设新中国的豪情壮志,生动诠释“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崭新风貌。

image.png

擂响奋进鼓,妇女解放步步铿锵

1949年3月,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妇女一大召开,党领导下的全国妇女组织——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成立。7月20日作为全国妇联机关刊,杂志复刊改名为《新中国妇女》,创刊号上刊登了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题词,以及中国妇女一大报告《中国妇女运动当前任务的决议》。毛主席题词号召全国妇女:“团结起来,参加生产和政治生活,改善妇女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鼓励妇女走出家庭,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浪潮。自此,这本杂志也成为唯一采访报道过中国妇女一大至十二大的女性媒体。1956年1月,刊名改回《中国妇女》。

image.png中国妇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现场(新华社)


毛泽东一直关怀妇女工作和《中国妇女》。20世纪50年代中期,他还曾为中国妇女杂志社呈送的几份关于妇女参加合作化工作的材料,欣然撰写按语。这些往事深情记录在《中国妇女》1993年第12期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编辑部《毛泽东与〈中国妇女〉的五次交往》的回忆文章中。

毛泽东在《发动妇女投入生产,解决了劳动力不足的困难》一文的按语中指出:中国的妇女是一种伟大的人力资源。必须发掘这种资源,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为《妇女走上了劳动战线》一文所写按语强调,发动广大的妇女群众参加生产活动,具有极大的意义。在生产中,必须实现男女同工同酬。真正的男女平等,只有在整个社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才能实现。

回顾历史,毛泽东一直对杂志高度重视亲切关爱,他曾多次登上《中国妇女》的封面。1966年8月20日,应时任全国妇联主席蔡畅之邀,又一次为《中国妇女》题写刊名,从1966年第9期起,一直沿用至今。

作为党的妇女工作重要舆论阵地,《中国妇女》还记载了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历次中国妇女全国代表大会的盛况,以及他们关于妇女和妇女工作的重要论述。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中国妇女》第12期刊登邓颖超的文章进一步讲解婚姻法:“这是中国几千年来没有过的一个婚姻大法,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公布的第一个大法”。《中国妇女》深入浅出地宣传《婚姻法》,使这部法律体现的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精神深入人心。

新中国第一个十年,《中国妇女》记录了中国妇女一大、二大和三大的召开,展现了妇联组织在发动、鼓励、帮助妇女学习文化、工作就业、参与国家大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成为宣传、见证亿万中国妇女翻身得解放,走进新社会,走向新生活,担当建设新中国生力军的伟大历程的最具影响力的宣传阵地。

image.png广大农村妇女积极投身轰轰烈烈的建设热潮


“巾帼第一”纷呈,建功立业抒豪情

新中国的建立,意味着中国大多数没有受教育权利、没有独立经济来源、没有地位、没有尊严的女性成为生平第一次识字、走出家门、获得工作的“新女性”。这是决定中国女性命运的天翻地覆的历史时刻。

许许多多创造了新中国第一的女性登上了杂志封面。《新中国妇女》记录了她们奋斗的足迹——田桂英,第一位女火车司机;林幼华,长江上第一位女驾驶员;孔庆芬,第一位海船女驾驶员,还有第一批女瓦工、第一位高温高压女火焊工、第一位高炉女电焊工……这些新中国巾帼“第一”在今天早已司空见惯,但在当年,是何等石破天惊的举动,中国妇女就这样意气风发走向社会大舞台。生动诠释了新社会“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男同志能办到的事情,女同志也能办得到。”

1949年3月召开的中国妇女一大提出:“妇女工作的重心环节是恢复与发展工业和农业生产。”青岛国营棉纺第六厂细纱工人、全国劳模郝建秀成为被大书特书的优秀代表,全国掀起了学习郝建秀的热潮。当家作主的责任感、自豪感,让中国女工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激情与力量。不仅在纺织行业,在很多过去只有男性才能涉足的工作领域,女性也勇敢挑战。

1952年第4期《新中国妇女》刊登了《她们以生动的实践为妇女开辟了新的一页——记全国民主妇联邀请女航空人员、女拖拉机手、女电车司机座谈会》,时任全国妇联副主席邓颖超在会上说:“有两个很重要的基本观点:一个就是男人能做的事女人一样也能做;另一个就是你们是创始带路人,必须负起开路人的任务,为后来者开辟道路。”

“开辟道路”,重如千钧,让妇女看到了自己的未来,看到了美好的远景。1958年,新中国成立十年间增加了四百多万新女工,其中全国先进生产者就有二十八万一千多人。中国妇女走出家门第一步就创造出让人不可小觑的辉煌。

1960年3月5日,全国妇联等九个人民团体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联合举行“庆功表模迎‘三八’”大会,第一次表彰万名全国三八红旗手和全国三八红旗集体。《中国妇女》全面报道了这次空前的妇女盛会。从此,一代代三八红旗手成为《中国妇女》的封面人物和报道对象。


image.png

改革潮头,引领妇女建功立业

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中,在党的领导下,广大妇女投身改革开放、建设“四化”的新长征,经济社会蓬勃发展中立足各行各业积极作为,在社会嬗变中谱写奋斗华章。《中国妇女》记录广大妇女激情燃烧的奋斗足迹,展现伟大变革中女性的励志传奇和巾帼先锋的创新求索,彰显中国妇女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四化”建设新长征,奏响巾帼奋进曲

1978年7月,“文革”中被迫停刊的《中国妇女》复刊了!复刊号社论《尽快地提高妇女的科学文化水平》,号召各级妇联组织和妇女工作干部,要当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促进派。9月,中国妇女四大召开。时任全国妇联副主席康克清在大会报告中号召“把妇女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并提出“四个现代化需要妇女,妇女需要四个现代化”的响亮口号。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启了改革开放、建设“四化”的新长征。1979年第10期《中国妇女》刊登邓颖超在当年表彰全国三八红旗手和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中国妇女是一支伟大的革命和建设力量,要充分发挥这个力量,为四化作出更大的贡献。”《中国妇女》大力报道全国三八红旗手、“四化”建设中的杰出妇女,刊发了采访中国女排的长篇报道以及社论《学习女排 振兴中华》,并连续三期报道张海迪自强不息的事迹,树立了80年代的女性励志榜样。

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女性由于生育和家务负担往往更容易被挤出就业市场,社会上一度热议让“妇女回家”。女性担负人类自身再生产的价值如何获得社会认可?女性自身如何面对挑战化危机为生机?《中国妇女》自1988年第2期发起“女人的出路”大讨论,反响热烈,持续近一年,达到了促使广大妇女认清改革大趋势,努力提高竞争素质,促进社会各阶层加强对妇女的了解,为妇女创造起点平等的竞争环境,实事求是地探索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妇女解放理论的目的。

1988年中国妇女六大号召妇女要“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四自”精神就此成为“现代女性性别角色的时代特征,是女性自我完善必备的心理素质,是实现女性价值的必由之路”。随后,众多“四自女性”成为《中国妇女》的“女主角”。而《中国妇女》也通过榜样报道、问题讨论,以及对中国妇女五大和六大精神的大力宣传,使“四自”精神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广泛认同的女性主流价值观。

image.png

2008年3月全国两会,胡小燕成为人大代表,为农民工代言

在改革开放的壮丽进程中,女性是这场伟大变革的见证者、受益者,更是参与者和建设者,包括第一个农村专业市场创建者王碎奶、第一位工商个体户章华妹、第一位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外来妹”胡小燕、因希望工程改变命运的“大眼睛”女孩苏明娟等人,都成为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开创意义的标志性人物,她们的故事成为千千万万女性在改革开放中探索前行、人生嬗变的缩影。

东方风来满眼春,时代弄潮写传奇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中国妇女事业发展翻开了新篇章。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提出“全党全社会都要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妇女》抓住这一契机,1991年第2期刊登问卷,邀请各省市自治区党政领导畅谈马克思主义妇女观。13位省委书记或副书记给本刊发回了答卷。他们的精彩见解刊发后,读者反响热烈,引起全社会对妇女和妇女工作的关注,为妇联组织和妇女事业得到更大的支持和帮助,营造了更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表后,举国上下深化改革开放春潮澎湃。1992年5月~1993年3月,《中国妇女》与全国妇联城乡部合作推出“我与‘巾帼建功’征文”,激励妇女做改革开放的弄潮儿,勇于建功立业。

从1994年第1期到1995年第12期,《中国妇女》连续两年开辟“迎接世界妇女大会专版”。1995年9月,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妇女》连续进行会前会中会后一系列相关报道。大力宣传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代表中国政府向国际社会庄严承诺:“把男女平等作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宣传会议通过的《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宣传《1995-2000中国妇女发展纲要》。

改革开放春风劲吹,中国经济加速起飞,随着各个领域改革的推进,经济转型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许多传统产业的老国企面临危机,挑战摆在了千千万万女工包括女劳模的面前。《中国妇女》报道了力挽狂澜的全国优秀女企业家叶淑梅,百折不挠的下岗女工王广英,另辟蹊径的全国纺织系统劳动模范吴龙霞……见证了她们艰难的转型之路和顽强斗志。《中国妇女》1996年第7~12期举办“走出下岗后的困惑”征文。走出困境的下岗女工现身说法,各级妇联和工会女工组织帮助妇女再就业的经验分享,启发、激励姐妹们提高自身素质,理解、支持、参与改革,树立新的择业观、就业观,发扬“四自”精神,勇敢迎接人生挑战。

image.png

改革开放让中国女性以崭新形象迈向新生活

《中国妇女》引领广大女性以崭新姿态跨入新世纪,2001年推出年度“海内外有影响力的《中国妇女》时代人物”评选活动,寻找新世纪时代女性形象代言人,褒扬她们与时俱进、为国家民族作出突出贡献的时代风采,吸引全社会关注女性成长成功。迄今已连续举办二十届,成为弘扬时代精神,强化榜样引领的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品牌活动。

在重大社会事件中,《中国妇女》从未缺席。2008年,中国人民经历了大悲和大喜。“5·12”汶川大地震突发,《中国妇女》第一时间联系四川省妇联,通过正在灾区采访的央视记者张泉灵等进行电话采访,并于5月27日派记者小组奔赴灾区,刊发了《抗震救灾,妇联在行动》《汶川大地震,灾难中的女英雄》等特别报道。8月,北京奥运会盛大举办,《中国妇女》第9期全方位报道了奥运会上奋勇争先为国争光的中国女将。

2010年在三八妇女节100周年纪念大会上,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实现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作为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为我国妇女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领导和重要保证。”《中国妇女》2010年第4期全文刊登了这一重要讲话,并专访时任国务委员、国务院妇儿工委主任刘延东,邀请妇女研究专家和知名作家谈百年妇女解放,宣传党对妇女工作的方针政策,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百年妇运进程,推进妇女事业发展。


image.png

追梦新时代,凝聚妇女奋斗新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广大妇女追梦新时代,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主战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中,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巾帼力量。《中国妇女》浓墨重彩书写中国故事女主角的奋斗故事、出彩人生,彰显“巾帼心向党·建功新时代”“巾帼心向党·礼赞新中国”“巾帼心向党·奋斗新征程”的壮志豪情,展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半边天”风采。

平语近人殷殷厚望,关爱之光指引新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时刻心系妇女事业的发展。“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写入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报告,成为新时代我们党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妇女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党对妇女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对新时代妇女事业和妇女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新时代中国妇女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201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亲自为群团组织把脉问诊、指引方向,作出保持和增强党的群团工作和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重要论述,发出了新时代群团改革的动员令。妇联组织锐意改革活力迸发,充分发挥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中国妇女》推出“直击妇联改革一线”、“妇联‘群’直播:改革新气象”、“妇联朋友圈”等栏目,深入基层,深入妇联改革一线,全方位报道妇联改革的新作为新气象新成果。

2015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主持全球妇女峰会,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促进妇女全面发展 共建共享美好世界》的重要讲话。《中国妇女》2015年第11期以习近平主席为封面,并刊发《从承诺到行动,从北京到纽约——中国妇女事业继往开来的里程碑》大型专题,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为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加速行动的中国主张,铿锵有力,进一步强调“妇女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没有妇女,就没有人类,就没有社会。”“在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每一位妇女都有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中国将更加积极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发挥妇女‘半边天’作用,支持妇女建功立业、实现人生理想和梦想。”

2018年10月,中国妇女十二大召开。已经由一本杂志发展为拥有多本子刊和新媒体矩阵的中国妇女杂志社全媒体平台,全天候全方位全媒体报道了这次妇女盛会。

《中国妇女》2018年第10期“喜迎妇女十二大”专刊,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和妇女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回顾了总书记亲切关怀妇女群众工作、生活和家庭的温暖故事。2018年第12期《中国妇女》全面报道了中国妇女十二大盛况,大力宣传2018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着力宣传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妇女事业发展的历史性成就。

为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11.2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国妇女十二大确定的目标和任务,《中国妇女》在提高思想政治引领能力上下功夫,宣传妇联组织发挥党联系妇女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的新作为,团结凝聚妇女听党话跟党走,激扬巾帼之志,凝聚巾帼之力,展现巾帼之美。推出“巾帼建新功·共筑中国梦”“巾帼心向党·建功新时代”“巾帼发展之路”等栏目,《中国妇女》记者开动脚力,磨练眼力,增进脑力,锤炼笔力,常态化地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足迹遍及全国各地,深入妇女群众,深入家庭、深入生活,采写大量人物专访、大型专题通讯,大力报道在创业创新巾帼行动、巾帼脱贫行动、乡村振兴巾帼行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巾帼贡献。

发挥妇女独特作用,做好家庭工作,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是党中央交给妇联组织的重要任务。《中国妇女》持续报道“寻找最美家庭”,讲述富于时代气息、温暖感人的家庭家教家风故事。“传好家风 创幸福力”、“家庭头条”、“教子有道”等栏目,回应广大妇女群众和家庭的新需求,弘扬新时代家庭观,为推动实施“家家幸福安康工程”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image.png北医三院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圆满完成任务后返京,北京大学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领导组组长乔杰手擎党旗走出机舱

心怀“国之大者”,守初心担使命谱新篇

《中国妇女》心怀“国之大者”,引领、服务和联系广大妇女的政治职责更重,使命更坚定。2019年6月,《中国妇女》迎来创刊80周年华诞,“一本杂志的初心和使命”纪念专刊,回顾了《中国妇女》始终追随党的领导、站在时代前沿,做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的传播者、中国妇女事业奋斗足迹的书写者、一代代妇女为党和人民事业贡献“半边天”力量的记录者、妇联工作和妇联改革创新实践的宣传者80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开启了“不忘初心著华章 牢记使命再出发”的新征程。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妇女》全年宣传以此为主线,推出“巾帼心向党·礼赞新中国”系列报道。“共和国女儿风采录”报道国家重大建设中女性的突出成就;“我和我的祖国”征文,抒发爱国情怀,深情告白感恩祖国;2019年10期隆重推出《礼赞新中国 致敬半边天》专刊,以“巾帼之志”“巾帼之星”“巾帼之歌”“巾帼之力”“巾帼之爱”构成恢弘时代交响,以千千万万妇女追梦建功的新成就、妇女群众和广大家庭的美好新生活,妇联组织的新作为,共庆祖国70华诞。  

极不平凡的2020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来自全国各地驰援湖北的4万多名医护人员中,三分之二是女性,她们用生命筑起血肉长城,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2020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向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和各条战线的广大妇女同胞表示诚挚的慰问,向全国各族各界妇女同胞致以节日的问候。总书记指出,广大女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日夜奋战,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展现了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广大党员干部、公安民警、疾控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新闻工作者、志愿者之中的妇女同胞们忠诚履职、顽强拼搏,做了大量艰苦工作,用实际行动为疫情防控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0年10月1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25周年高级别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盛赞中国女性抗疫期间“用担当和奉献换来了山河无恙,用勤劳和智慧书写着保护生命、拯救生命的壮丽篇章”。

image.png

《中国妇女》全程全天候全媒体记录了大江南北、各条战线战“疫”的天使白、橄榄绿、守护蓝、志愿红,2020年2期推出了值得历史铭记的“战疫专刊”,书写了荡气回肠的巾帼抗疫史诗。《壮丽逆行,见“疫”勇为》《打赢阻击战,妇联在行动》《心理驰援,隔离不隔爱》……全方位全景式展现了抗疫大考中的巾帼担当。“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陈薇、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乔杰和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张抒扬等为代表的万千女性,成就了可歌可泣的战疫巾帼英雄谱。新时代女性的精神也在这场大战大考中淬炼升华,她们用担当和奉献,生动诠释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在脱贫攻坚的伟大斗争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心系广大妇女,把解决妇女脱贫发展问题放在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为确保小康路上一个妇女都不掉队提供了根本保证。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半边天”力量竞相迸发、巾帼风采生动展现,贫困妇女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致富之路越走越宽广,党的十八大以来实现脱贫的近1亿贫困人口中妇女约占到一半。

《中国妇女》作为新时代妇女战贫奇迹以及扶贫减贫中国经验的见证者、记录者和宣传者,通过开设“决战脱贫前线”等多个栏目,推出2020年12期《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妇女撑起半边天》专刊等,书写妇女以“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的壮志顽强拼搏、自立自强、苦干实干,用双手创造幸福生活,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撑起了“半边天”的巾帼华章,讴歌白晶莹、张小娟、张桂梅、黄文秀等“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在内的杰出女性,用心血、汗水甚至生命,换来山乡巨变、山河锦绣的英雄气概,生动诠释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

同时,大力宣传中国妇女扶贫减贫的巨大成就,彰显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展现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在扶贫减贫领域的生动实践,也为促进全球妇女减贫进程乃至全球妇女事业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

回望百年奋斗路,在党的旗帜下,广大妇女始终是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妇女事业是党和人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光辉历程和成就永载史册。

眺望前方奋进路,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妇女作为伟大事业的建设者、文明风尚的倡导者、敢于追梦的奋斗者,必将在奋进“十四五”、建功新征程中创造更多巾帼传奇。

《中国妇女》作为党的妇女宣传阵地排头兵,将始终高举党的旗帜,发扬伟大建党精神,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团结引领广大妇女永远跟党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昂首新征程,贡献“半边天”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