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红”读书日,“传阅”好家风

来源:中国妇女作者:策划/王晓艳 王婕
聚焦 2021-04-25 14:35:05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今年的读书日对于我们非同寻常。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以《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出版和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颂百年风华,传红色基因”,广大家庭诵读红色经典,铭记光辉历史,传扬革命精神,自觉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用红色文化涵养好家风,弘扬新时代家庭观,汇聚起亿万家庭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寓教于“读”

让英雄走进孩子心中


口述/谢歆 采访/本刊记者王婕


1.jpg

酷爱阅读的一家人,处处尽享读书好时光


“每日一阅”的亲子共读生活方式,已伴随我家多年。大豆哥哥和小豆妹妹都从小养成了喜爱阅读的好习惯。我们不但重视小家庭的亲子阅读,还希望能带动更多家庭共同成长。五年前,在上海徐汇区妇联和街道妇联指导、支持下,我们在华泾镇华欣家园社区创办了“绘指兰欣”项目,逐步将特色亲子共读模式,培育成社区文明建设的一大“亮点”,吸引了越来越多家长和孩子积极参与其中,也凝聚了一批家庭教育志愿者。


2021年是建党百年,通过阅读对孩子们进行红色主题教育,成为我们的着眼点和发力点。我们将全年的活动主题策划为“共庆百年·‘欣’火相传”,面向社区儿童,精选爱国主义教育系列绘本,让孩子们感受英雄人物的坚定信仰与爱党爱国情怀,鼓励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传承红色基因。志愿者们群策群力,大家一起头脑风暴,形成了很多有特色、有趣味的红色阅读活动方案。


以往我们策划、组织的亲子阅读活动,选取的图书绘本大多科普性较强,故事活泼生动,颇受小朋友喜欢。开展红色教育主题阅读,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唤起孩子们对革命故事的兴趣?怎样才能让红色教育真正使孩子们入脑入心?


我和爱人先在自家孩子身上做“试验”,为兄妹俩准备了《闪闪的红星》《鸡毛信》《小英雄王二小》《长征路上红小丫》等十余套红色教育绘本。当这些书放到孩子们面前时,兄妹俩的兴趣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尤其是本身对军事题材着迷的大豆哥哥,看起来更是津津有味、爱不释手。


为了更好地让孩子理解英雄故事背后的历史,在阅读过程中获得多层次的丰富体验,我和孩子们一起反复阅读,先是基础诵读,再逐渐引入编读方式,为他们进行故事延伸和历史背景拓展,成效非常显著。孩子们深深沉浸其中,一有空就缠着我们讲故事,这也使我将红色阅读活动推展到社区的信心更足了。


2.jpg

搭建生动鲜活的阅读课堂,为孩子们提供成长的丰富给养


今年3月,在漕河泾街道“青亲河边漕”青年中心,我们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线下活动,当天讲述了爱国主义教育系列之《小英雄去战斗》。在惊心动魄的故事中,孩子们仿佛走进了芦花河村,认识了敢于和敌人斗智斗勇的小英雄小鱼儿。面对日本鬼子的威逼利诱,年少的小鱼儿不为所动,凭借果敢与智慧成功斗赢了鬼子、逃离了魔爪,孩子们听得目不转睛、佩服不已。


“怎样才算得上英雄?”“真正的战斗是什么样?”“少年儿童团在战争年代作出了哪些贡献?”……在这场红色阅读主题活动中,孩子们深深感受到了小英雄勇敢无畏的革命精神,还学到了丰富的历史知识,收获满满。


我们还在斜土街道举办过一场“亲邻童乐·英雄杰”活动。在“绘读时间”,通过《飞夺泸定桥》《两个小八路》《金色的鱼钩》《丰碑》《翻越大雪山》《狼牙山五壮士》等爱国主义教育绘本的领读、讲解,邱少云、黄继光、董存瑞等英雄人物鲜活地走进了孩子们的心里;“绘普时间”作为绘本故事的知识延伸,围绕时代背景、人物原型等介绍普及相关知识,使孩子们更易了解战争年代和主人公形象;在“绘玩时间”,围绕活动主题,让亲子共同参与手工制作、情景演绎等,吸引大家参与其中,寓教于乐。


这些活动的反响之好,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在听课过程中,孩子们的专注力、互动性丝毫不亚于之前任何一场活动。除了孩子,家长们也深受感动。一位奶奶激动地握着我的手说,这是她带孙子参加过的最有意义的活动。尽管现在的孩子获得知识的渠道不少,但他们对于红色历史的了解还很缺乏。这堂生动的红色主题课,让孩子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体验和成长。


活动结束时,“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当全场的大朋友、小朋友一起高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在场的所有人都激动不已、心潮澎湃。一场场寓教于“读”的红色阅读活动,成为爱党、爱国的生动教育课堂,也成为建党百年我们送给社区孩子的独特成长“礼物”。


传阅亮点


党的百年奋斗史,是一部英雄史,无数革命先烈的奋斗与牺牲,成就了今日的幸福与美好。他们用生命谱写的壮丽诗篇,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聆听、阅读激荡人心的英雄故事,孩子们会被革命前辈英勇无畏的精神所激励,对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更加珍惜。


全国最美家庭获得者谢歆、李跃超家庭,把家庭亲子阅读升温成社区共读,带动社区广大家庭寓教于“读”,搭建生动鲜活的红色课堂,将红色种子播撒在下一代心中,成为成长的丰富给养,引领他们做好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重温觉醒年代

《青春》之光照亮两代人


文/陈若星


3.jpg

给孩子们讲述《红岩》中“小萝卜头”的原型宋振中的成长和革命故事


最近,全家人一起追剧《觉醒年代》,沉浸在重温建党岁月的激情中,当看到剧中开篇就说到《青春》一文,更是让我不禁回忆起过往时光。


在我小时候,曾看到家中的抽屉里,珍藏着两枚小小的徽章,一枚上面刻着“联大”两个字,这是父亲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校徽;另外一枚则仿佛中国古代瓦当的形象,“北大”两个篆字上下排列,非常简洁。妈妈说,这是爸爸的北京大学校徽。


爸爸本是四川农村贫寒家庭的孩子,上个世纪40年代,他跋山涉水,辗转千里,从四川老家到云南昆明报考了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所组建的战时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抗战胜利后来到北京大学。


我小时候,最常听到的是爸爸讲述北京大学红楼中陈独秀和李大钊的故事;家里的墙壁上,一直挂着这样的一幅字: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爸爸曾无数次满怀敬仰地对我说:这是李大钊先生手书的仿制品,是他从北京带到西安的唯一珍藏。


上世纪50年代初,父亲被派遣到中央国家机关工作。之后,又到陕西挂职,挂职结束留在了陕西,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传播工作。


每到周末,爸爸一边带着我做家务,一边教我朗诵,而朗诵最多的就是爸爸最为心仪的,由李大钊先生创作的旷世绝响《青春》。虽然时光过去了几十年,当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青春》中的起始句仍常常萦绕于心底,触景生情时就会脱口而出:“春日载阳,东风解冻。远从瀛岛,反顾祖邦。”当时我不懂其中涵义,个别字还不认识,爸爸便逐字教我认,领着我读。依稀记得,读着读着,他的眼里会沁出泪来,音色也会逐渐低沉。


爸爸把传播马克思主义作为他毕生为之奋斗的精神追求。上世纪80年代,爸爸赴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进行访问。一路上,他精打细算、省吃俭用,用心购置了大量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书籍,全部捐赠给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回国后,爸爸带领团队在极短的时间内主编并翻译了百万字的《马克思恩格斯论哲学史》《马克思论人》《方法论》等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与传播著作,受到了中宣部的表扬与表彰。


4.jpg

陈若星童年和父亲的老照片


在我的记忆中,爸爸永远是精神饱满、激情洋溢的,不管工作多么忙碌,生活怎样艰难,他永远都是乐观的,永远给予周围的人永不枯竭的力量。不管他是盛年时,或是晚年重病缠身时,他总是那么阳光,那么乐观,那么有力,总会令我想到,他带着我诵读《青春》的情景:“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这种不竭的力量也传递给了我。我从事记者工作,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曾经三赴灾区采访,写作了大量报告文学和新闻报道,获得全国新闻出版行业抗震救灾先进个人。我想这也是来自于《青春》的力量:“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面前;不在过去,乃在将来。”“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


我一直坚持写作有关党史的小说、散文、报告文学,《高高的天华山》《八千里路云和月》《山水谣》《消失在风雪山麓的红色军团》《从这里,他走向红区》《从这里,他走向抗美援朝战场》……用作品记录光辉岁月。


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受陕西省妇联委派,作为党史学习教育宣讲人,我深入学校、社区,讲述党史故事和家风故事。在西安市第十中学,我为师生们讲述了方志敏烈士传奇一生的感人革命事迹,介绍了方志敏烈士创作的《给党中央的信》《可爱的中国》《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清贫》等作品,我们一起朗诵了《可爱的中国》中激情昂扬的文字。在西安市莲湖公园小萝卜头雕像前,我给孩子们讲述《红岩》中“小萝卜头”的原型宋振中的革命故事。当听到宋振中在狱中为难友们传递消息,被杀害时年仅8岁时,在场的小学生们都感动地流下眼泪。我相信,这些来自红色阅读的力量塑造了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也会以深刻的家国情怀影响当今的青少年。


传阅亮点

图片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全国道德模范陈若星,父女两代人熟读和研究党史,人生与事业均被红色阅读点亮,他们也用这光照亮更多的人,接力传承珍贵的红色“传家宝”。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最好的营养剂,从小阅读红色经典,会成为孩子们人生路上的指路明灯。学习党史,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也要从家庭做起,成为家教的必修课,大力传承红色家风,才能有一代代人的接续奋斗。


红色书籍启蒙成长

点亮家教底色


文/肖婷婷


阅读红色书籍让肖婷婷的讲解更有底气 拷贝.jpg

阅读红色书籍让肖婷婷的讲解更有底气


从小,爸爸妈妈就告诉我,阅读可以让你看见整个世界,可以明辨是非善恶,虽然是“85后”,我从识字起也是看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红岩》长大的。


2003年,我进入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成为了一名红色场馆的讲解员。自此,红色书籍成为了我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中国共产党历史》《毛泽东选集》《毛泽东年谱》《中央苏区史》《于都人民革命斗争史》《红星照耀中国》《长征日记》《她们——长征中的女红军》《忆长征》等书籍始终陪伴着我,这是我讲好长征历史、红色故事的底气。


从阅读中我了解了党的百年光辉历程,深刻认识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也让我看见了党领导的红军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了解了红军是一群怎样的人,这让我的讲解更有高度和温度。我还参加了于都县由红军后人组成的长征源合唱团,我们可以完整地演唱近一个小时的《长征组歌》,每次演出都让我的精神得到洗礼。


我的大爷爷叫肖兴宇,当年红军来到家乡时,他还只是一个20多岁的年轻小伙,在红军的感召下,他毅然决然告别妻儿亲人参加红军,走上前线。从那之后,他再也没有回到家乡,没有给家人留下只言片语。直到得知他牺牲的消息,妻儿和亲人也再没有见过他一面。


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接见红军亲属时说:“现在国家发展了,人民生活改善了,我们要饮水思源,不能忘记革命先辈、革命先烈,不能忘记革命老区的父老乡亲。”我认为在阅读中重温先辈的故事,从他们身上继承舍身取义的精神,就是铭记历史的一种方式。


微信截图_20210425112727.png

通过红色经典亲子阅读传承红色家风


在女儿和儿子出生后,我就有意识地把《地球上的红飘带》等红色书籍作为孩子的启蒙书,《摇篮》《羊皮袄》《一口带枪眼儿的行军锅》,太爷爷参加红军的故事都成为了每晚孩子们的睡前故事。我带着他们参加长征组歌的排练,带着他们听小红星讲解员的讲解。红色的种子在他们身上生根发芽,他们最早学会的就有红军这个闪亮的词。


“你的父母是个共产党员——给女儿的遗书。启明我的小宝贝,启明是我们在牢中生了你的时候为你起的名字,这个名字是很有意义的……我不能抚育你长大,希望你长大时好好地读书。”


赵云霄烈士给女儿的遗书,她对女儿的爱,以及作为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都令我无限崇敬。女儿上学后,我常常将这封红色家书读给她听,给她讲述革命夫妻陈觉、赵云霄的英雄故事。“妈妈,什么是共产党员?”“就是为了我们的幸福自由不怕牺牲的人。” “那他们不爱自己的孩子吗?”“不,他们爱,他们是想让中国所有的孩子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现在一年级的女儿已经能熟练讲述老红军曾广华的羊皮袄的故事,在学校组织的红色阅读活动中时常分享给她的同学,红军成为了他们最敬仰的人。


红色历史需要铭记,更需要传播,作为一名红色讲解员,我的职责就是撒下红色的种子,传播红色文化,也让红色成为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鲜亮底色。


传阅亮点


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要让红色成为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鲜亮底色,让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在孩子心中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红军后代肖婷婷,是于都县博物馆群工部主任,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是于都县博物馆下属开放展馆,红色书籍是她工作的“教科书”,提升讲解高度;也是她家教的“经典书”,涵养良好家风。


翰墨书香传家远

红色文化驻心间


口述/王顺祥 采写/王家强 王婕


家人共读红色经典,涵养耕读传家的好家风 拷贝.jpg

家人共读红色经典,涵养耕读传家的好家风


“读古人书,友天下士”一直是我们家族代代传承的传统家训。在我和家人的生活中,书香墨香日日萦绕,读书、习字氛围浓厚,全家人共沐积极向上的好家风。


“悦读,改变人生”是我们的家庭共识,全家人热爱读书也成为一种家庭风尚。这些年,家庭成员共写出了50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和20多万字的理论研究文章。


我们家藏书超过万册,书房三面墙全是书柜,各类图书中红色经典系列图书格外引人注目。即将迎来建党百年之际,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和家人也积极响应。除了家中原有藏书,我们又从书店专门挑选了不少红色经典图书,全家共读共学同进步。


在这些书中《初心——向共产党员张富清学习》一书,我反复看了三遍,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与名,一辈子不改本色,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他的事迹感人肺腑。


我也努力见贤思齐、向英雄学习,同时以身作则带动家人学党史、知党情、颂党恩、跟党走。“牢记历史,不忘初心,爱党爱国,努力学习,辛勤工作”成为我和家人共同努力的方向。


除了红色阅读,我作为国际非遗工艺大师联盟协会常任理事和襄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还承担着引领家人“书写”家庭新篇章的使命。


以家传书法实现红色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JPG

以家传书法实现红色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书法是其中耀眼的瑰宝。“龙凤书”作为代表中国民间的书法艺术,是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对称与平衡、展示字形美和装饰美的独特书体形态。


“龙凤书”书法技艺在我家五代传承,如今我们将红色主题呈现于笔走龙蛇的书法作品之中,力求更生动鲜活地传承书法非遗文化。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抗战胜利70周年等重大节点,我们曾多次参与中国民间书法艺术龙凤书作品展,还举办家庭书法展等活动,各展才艺、切磋技艺。


今年,为了庆祝建党百年,我和家人将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七律·长征》《西江月·井冈山》等红色经典作品,通过正书、行书、隶书、篆书、四体龙凤书等不同字体书写出来,更具意义。


翰墨飘香间,我们细细品读气势恢宏、意境深远的伟人杰作,从字里行间感受峥嵘岁月,循着历史脉络重温革命历程,百感交集,获益良多。


我深知,家风对后代来说是一种无言的教诲、无字的典籍,也是“系好人生的第一颗纽扣”之关键所在。而读书是提升家庭成员人文素养最好的方式,读书是水,书法是船,“水涨船高”,相得益彰。我的家庭以读书为荣、以书法为乐,能将二者有效融合,是一种莫大的幸运。


这些年,我们全家致力于推广传统文化,在家乡建立了“襄阳·中国龙凤书保护传承基地”,还由家庭出资举办书展,并义务培训300多名龙凤书法学员和1000多名大众书法学员。今年,除了家庭通过书法作品展示红色文化,我们还带动了很多学员积极参与其中,大家纷纷展书法才艺,书翰墨精品,用各具特色的书法作品庆祝建党百年。


我们家先后荣获了全国最美家庭、第二届全国“书香之家”、湖北省“全民十佳书香家庭”等多项荣誉称号,激励着全家人耕读不辍、挥毫不息,继续努力传承红色基因,传扬非遗文化。


传阅亮点


红色革命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挖掘和利用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可以提升我们的道德情操,增强文化自信,也可以凝聚优良家风。全国最美家庭王顺祥家庭,五代传承非遗“龙凤书”,翰墨书香耕读传家。在庆祝建党百年之际,全家人阅读红色经典,以书法实现红色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

读书日
关键字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