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争当培养时代新人的“大先生”

聚焦 2021-09-28 15:40:04

image.png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


致力于基础教育的中小学校长作为师者之师,是培养时代新人的教育工作者,也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学校管理者。越来越多的女校长守正创新率先垂范,她们有担当、有追求、有个性、有作为,始终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初心,坚守教育第一线,创新办学理念,关注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努力做时代新人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交出立德树人的精彩答卷。


image.png


以“好奇、勇敢、责任、荣耀”的学校精神,让学习成为“有趣”的事。开拓国际化教学,扩大朋友圈,传递中国文化,从小讲好中国故事。


为学生未来画下美好“初样”


文/风清


采访杨浪浪像听一场精彩的演讲,关于教育的“金句”频出:我们希望孩子成为有趣的人,那么学校也应该有趣;尊重孩子的天性,让他们的每一种个性、每一个梦想、每一次尝试都得到应有的关注;教育不仅要向孩子传授知识,还要鼓励孩子保持天真与好奇……在杨浪浪看来,教育是一项慢事业,“教师应该有农夫精神,精心灌溉,耐心等待,从容欣赏学生人生最美的花季。”


image.png

杨浪浪 重庆市人民小学党委书记、校长。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巾帼标兵


跨界教育,校园亦是乐园


2009年,从事小学英语教育16年的杨浪浪担任重庆市人民小学校长,当时37岁的她,成为重庆市最年轻的直属学校校长。“当校长你可以影响更多人,你的思想也可以得到更广泛传播。”有了多年摸索的经验,喜欢创新的她又推出了一套EOC课程体系,即体验(experience)、开放(open)、综合(comprehensive)三个英文单词的缩写。“换句话说,EOC就是打破传统,实施更多元、更开放的跨界教育。”


“过去我们称学校为象牙塔,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象牙塔不再独立于社会之外,不仅课本是教材,社会也是教材,学科之间的藩篱正在消除,学科内部的知识点也在重构,像语数外音体美,本身就有很多互通元素,跨界教育就成了必然。”


杨浪浪举例说,“用指南针辨别方向是小学数学的知识点。我们都知道指南针的北是N,南是S,来自英语的North和South,这就涉及到英语。指南针是谁发明的?又是如何利用的?这又涉及到历史和航海。如果一位数学老师能同时具备上述知识点,在一堂课里,学生学到的就不仅仅是数学,还有英语、历史、航海等知识。当然,这需要老师有很高的综合素质。”


“校园亦是乐园,要让‘学习’成为一件有趣的事。” 各种天马行空的创意也被允许并鼓励。有位班主任想做一个“睡衣日”,理由是穿睡衣可以让人更放松,他想看看孩子们在放松时的学习状态。杨浪浪一听:“有意思!我也好奇孩子们会是什么样。”当然,前提是不能穿拖鞋和暴露的睡衣。“睡衣日”很成功,孩子们特别开心,学习也很积极。类似的创意还有阅读日、水果日等。


image.png

和学生们一起体验做美食的乐趣,让学习变成一件有趣的事

国际化,扩大教育的朋友圈


创建于1945年的人民小学是重庆市的窗口学校,近些年,学校大力推行先进的教育理念,创下了数个第一:重庆市第一所成立国际部的小学;国内唯一一所开设意大利语的小学;全国首家在海外设立孔子课堂的小学……学校还与英国、加拿大、新加坡、意大利等国家的15所学校结成了友好学校,并通过与英国友好学校进行专题交流,而荣获全国首批“中英校际交流奖”。“这些底子都是逐渐夯实的。”


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如火如荼,国际交流日益增多,杨浪浪顺势而为,于1998年领衔成立了人民小学国际部,聘请了英语及意大利语外籍教师,除了教授外语,还传播异域文化。仿佛打开了一扇窗,孩子们由此看到了更远更广阔的世界。而加盟的外教也与本土教师发生了“化学反应”,中西方教育理念融合擦出了火花。


2017年,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访华,特意造访重庆市人民小学。总统说,中国小朋友在学意大利语,意大利也有好多孩子在学中文,语言为中意友谊搭建了很好的桥梁。总统还为孩子们带来了800本意大利语儿童读物,杨浪浪则代表全体师生向总统回赠了孩子们自己设计制作的彩绘美术作品《马》。


学校成立了各种外语社团,意大利语、英语、法语、日语……语言的多元化让孩子们的校园生活愈加丰富而蓬勃。社团还组织承接各级各类外事接待活动,让孩子们从小就能在国际交往中开拓视野。各种校园文化节、情景剧等也在校内轮番上演,以此培养孩子们对异域文化的辨识力和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


有了“请进来”,还要“走出去”。2010年,经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学校在海外设立了首批“孔子课堂”。美国西雅图笔架山国际学校是孔子课堂基地学校之一,学校先后派出了6名英语教师作为志愿者赴该校任教,除了教授中文,也将中国传统礼仪、工艺、音乐等文化元素分享给美国小朋友。2018年5月,笔架山国际学校学生Nat在“汉语桥”旧金山选拔赛中拔得头筹,“这是对我们海外教育的一种鼓励和认可。”


杨浪浪深有感触地说,“教育的国际化是未来基础教育改革的潮流和方向,教育的推广是一种软实力的推广,传递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认识世界的同时也为世界提供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的机会,互学互鉴中,实现世界各种文化的平等共生,共存共荣。这是国际化教学的意义所在。”目前学校正准备与泰国诗诺卡琳威诺大学附属小学合作,在两校筹建“泰国班”和“中国班”,努力扩大教育交流的朋友圈。


让最美童年在这里发生


每年暑期,杨浪浪都会收到意外惊喜。前两天她就接到一位学生家长打来的电话,“毕业太久了,学生都快30岁了。”这位家长说,孩子并没有考上很好的大学,可一直喜欢杨老师惦记杨老师,老师对他说过的那些鼓励的话到现在都还记得……“真是好感动。”恰好在此之前,一位考取了哈佛大学研究生的学生,也给她打来问候电话,同样是一波幸福的回忆加满满的谢意。


这两个孩子,看似一个“幺拇指”,一个“大拇指”,“可我对他们的爱是一样的。”杨浪浪说,能够考上一流大学、成为社会精英自然是成功,但能够立足岗位自食其力,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样也是成功。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杨浪浪很喜欢西方一位医生的名言。“在教育方面,老师有时就像医生。”她曾向老师们描述自己的感受:“我也是学生家长,每次我给我孩子的老师打电话时都要鼓足勇气。将心比心,我们要以同理心与家长交流,否则就无法产生共情。”


在她的办公室,有一幅挂了十多年的画。画上是两朵灿烂的向日葵,向日葵上停着两只可爱的小鸟。这是一位“差生”画的,“他虽然成绩不好,却从未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歧视,他健康、阳光、快乐。我认为,这也是成功的教育。”


2019年,杨浪浪获重庆市富民兴渝贡献奖。颁奖词这样写道:她把“好奇、勇敢、责任、荣耀”的学校精神作为最好的礼物馈赠给每一个孩子。希望他们用无尽的好奇心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宇宙的边缘;希望他们勇敢地面对人生和生活中的挫折、困难,永不言弃。秉承这样的办学理念,杨浪浪带领师生不懈奋斗,人民小学成为教育标杆。


“我很幸福,一辈子都跟孩子们在一起,与他们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打交道,为他们的未来画下最初的样子,我们会深怀敬畏之心,不敢有丝毫懈怠,摸着良心好好地教他们。”身为校长,她努力为孩子们打造理想的校园,希望最美的童年在这里发生。


image.png

要把立德树人放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培养一个身心健康、有梦想、会幸福的孩子,帮助他们找到人生坐标,并激励其不断努力达到顶点。


以爱和智慧培养学生的幸福力


文/王悦


朱漆大门,曲折回廊,在参天古树掩映下的一处院落,京城百年名校——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内,我们又一次见到了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芦咏莉。


建党百年前夕,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5位妇女党员代表,讲述“巾帼心向党 奋斗新征程”故事,党龄30年的博士芦咏莉是其中之一。


把小学办出了“大学味道”,她说,我希望送给孩子们一生受益的礼物——一副健壮的体魄、一颗聪慧的头脑和一个远大的梦想。


image.png

芦咏莉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


小学办出“大学味道”


2011年,39岁的芦咏莉辞去了令人羡慕的高校教职,闯进了小学教育这片充满爱与无限可能性的新天地。“我仔细计算过,我在高校研究多年的成果在小学落地开花可能要7年、13年甚至更久,最短也要5年,其中的困难与阻力可想而知。与其坐在高校里搞科研,不如亲自去一线基层任教,看看自己到底能否把别人认为‘不可能’但又‘正确’的事做成。”


一次去内蒙古某市一所初中做课程示范和督导,芦咏莉决定示范一堂《论语十则》的语文课。此前,她都是在高校面对大学生授课,《论语十则》是她平生第一次给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上课,她清楚地记得当时教室窗外挤满了观摩的老师。


谁都没想到,芦咏莉不按常理出牌,她并未一字一句地给学生疏通文意,而是把大家分成10个小组,每组就其中一则论语先内部自学和讨论。学生们不但要在相互教学中弄清句意,还要举例说明背后寓意,并提出赞同或者质疑的观点。


然后,各组不仅要上台发言,还要组间辩论。孩子们的思想火花在三尺讲台上不断闪现和碰撞,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彻底被打破了。而芦咏莉则极少打断,只是在台下记录孩子们的问题,为下一节课的分析总结做准备。


课后有老师问:“一节课每人只学了一句论语,另外九句怎么办?”芦咏莉回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至于知识本身,还可通过作业和测验来巩固和检验。”


为了将当时唯分数论的学生评价方法改为多维度的综合评价体系,芦咏莉还亲手设计过成长记录袋,在全国中小学推广。成长记录袋记录了学生每学期的行为表现和在关键事件中经历的反思、收获、成长,用质性评价替代了单一成绩。


那些年,芦咏莉站在了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最前沿,日后她又把这些思想和实践的珍贵种子,播撒到了北京第二实验小学,那就是“用爱和智慧育人”。


芦咏莉在学校掀起了“一月一话题”的大讨论,“博爱、自由、富强、诚信”以及一些生活中的问题,都成了孩子们讨论的焦点。一年级小豆包也能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吗?芦咏莉肯定地点点头说:“必须的!要相信孩子,他们每人都是小小哲学家”。


有一次,一位二年级女生问:校长,什么是博爱?她反问女生。女生说:博爱,就是爱每一个人!芦咏莉点点头。女生疑惑地追问:包括坏人吗?芦咏莉又肯定地点点头。学生吃惊地说:校长,您要爱一个坏人,帮坏人干坏事吗?她回答:错!不是帮坏人做坏事,而是用爱感化坏人,制止坏人干坏事……说到底,“爱”是指满足合理的需求、拒绝不合理的需求,但如何判断合理与否,需要智慧,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让人拥有智慧。


孩子们还把这些话题带回家分享,让父母的思想也得到启发和成长……积极地思考、自由地思辨,整个小学都充满了大学味道。


小学德育要培养好的“行为习惯”。芦咏莉分析认为,让孩子们首先建立终身受益的认知系统,有助于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所以切勿忘记说理在前,要让孩子明白“对错”“是非”“好坏”的涵义,只有认同这些“理”的孩子,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培养身心健康、有梦想、会幸福的孩子


对当下社会的“教育焦虑”,芦咏莉深有感触:“很多压力大的孩子,来自高知家庭。父母拥有很好的工作履历和教育背景,他们简单地‘以己度人’,认为自己的孩子就应该学习好,未来必须成为精英。”但实际上,培养一个身心健康、有梦想、会幸福的孩子,才足以迎接漫长人生中的种种挑战。


她更担心的是,一些孩子在父母的压力下拼命学习,错过了与自我相处和内心成长的良机。她认为,真正的好教育,要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特点,找到属于他的人生坐标和定位,并激励其不断努力达到顶点。教育者也应该反思,“学校不能仅仅从成绩和分数上评价孩子,而是要把立德树人放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芦咏莉还率先在全校提出了“体育是第一学科”的口号,推出了零点体育、体育月赛、体育场馆制等一系列举措,不仅保证了课间操、体育课,还增加了晨练、课后锻炼,以及丰富的体育社团。


尤其是“零点体育”,颠覆了几十年来到校先晨读的传统,通过一小时的早锻炼,操场上的孩子们各个眼里放光、精神焕发。“体育锻炼能让大脑血氧浓度增高,上课注意力才会更加集中,这是有科学依据的。”芦咏莉解释道。2020年11月,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在国家体育监测中优秀率达到51%,提前15年翻倍完成国家相关要求。


芦咏莉希望,小学经历能为孩子一生的学习赋能,于是提出小学六年给孩子六个不一样的六一:一二年级做美食、三四年级夜宿校园……六年级的学生还会去各省分校游学,并把成果带回本校展示。


她也常回想,自己的幸福力从何而来,记忆的画面里是:小时候爸爸每天早起给全家人做荷包蛋;每到周末,母亲会让三个孩子一起洗衣服,姐姐搓净、哥哥漂洗、芦咏莉晾晒。“让孩子闻着家的味道长大,培养一个能给自己和别人带来幸福的孩子,比什么都重要。”


image.png


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通过学、讲、颂等形式,开展“童心向党,礼赞百年”诗词朗诵等一系列党史教育活动,以特色思政课程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特色思政课,从小补足精神之“钙”


文/邵玮


天津市和平区岳阳道小学,门口大堂站着两个卡通娃娃——“融娃”和“慧娃”。身着校服,脖子上系着鲜艳的红领巾,眉眼弯弯、活灵活现。这两个学生们眼中的“超级偶像”,“代言”的正是校长褚新红的“融慧”教学思想。


image.png

褚新红 天津市和平区岳阳道小学党总支副书记、校长。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点燃兴趣,教育能创造奇迹


从和平区数学学科首席教师到国家级小学校长工作室挂牌,褚新红是从一线优秀教师成长起来的学校管理者。从教31年来,她一直坚持“让教育成为享受,让学习成为快乐,让成长成为幸福”的初心,恪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


创建于1911年的岳阳道小学已有110年历史,1990年,刚毕业的褚新红踏入学校大门。几十年一线教学的经历,让褚新红探索出“激趣引探”教学法,形成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疑引趣、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拓展延伸、课堂小结”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一些学生学习成绩不佳,是因为他们对学习没有产生兴趣,把学习当负担。”褚新红记得那年她接班的第一天,小雨同学因同桌把他的尺子扔到厕所里而哭闹,不肯继续上课。褚新红得知他很聪明,但因为散漫、调皮总受批评。第二天,褚新红买了一把同样的尺子送给他,鼓励说:“尺子是让你用来学习的,聪明的男孩子数学都学得好,我想你也不例外。”小雨愣了片刻,用力地点了点头。接下来褚新红发现小雨常能想出另类解题方法,就鼓励他为大家讲解。同学老师们的认可,大大激发了他学数学的兴趣,三个月后成绩名列前茅,“问题学生”一跃成为“数学高手”。


连续16年的毕业班教学, 5000多个日子的早来晚走、呕心沥血,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发现学生的兴趣而帮助他们找到方向改变命运。每年暑假,一拨拨学有所成的不同年龄的毕业生,常会回到母校来到褚新红的身边,在祝福的花海中,褚新红更加坚信:“只有点燃学生的兴趣,教育才会创造奇迹。”


特色思政课,补精神之“钙”


岳阳道小学实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已有34年的历史,形成了深厚的校园文化积淀。2013年,褚新红接任校长。面对百年老校的盛名和家长的重托,褚新红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如何带领教师进行教育改革创新,成为下一个10年、20年的教育领跑者?


褚新红把“三结合教育”的精髓与“互联网+”的优秀教育理念和先进技术手段相融合。经过反复调研和专家论证,2016年,褚新红和团队提炼出“融慧”办学核心理念,“融天下大慧、育未来栋才”,赋予“三结合教育”新的时代内涵。


褚新红带领团队不到一年就完成了融慧课程体系的华丽升级,重构传统课程。学校星火乐队、炫酷非洲鼓、物联网种植、VR创想体验、茶艺、烘焙、配音……93门精彩课程构成独具特色的“自选课程超市”,学生全部在网上自主选课、走班上课,“每次网上预约,很多课程不到10秒,就被学生们抢订满员。”谈起学校优质丰富的课程资源,褚新红的言语中充满了骄傲。融慧课程体系有效满足了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孩子们的核心素养在融慧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悄然形成。


多年来,褚新红始终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担任校长后,褚新红仍坚持一线教学工作,她兼任四年级思政课,与思政课教师结对研讨,在全市率先与天津外国语大学“牵手”,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育模式。


2020年秋季开学典礼上,褚新红邀请天津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李鹏老师为学生上了“开学第一课”,让大家对“四史”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年,又全面启动了“童心向党,礼赞百年”诗词朗诵系列活动,通过学、讲、颂等各类形式,开展一系列少年儿童党史教育活动,以特色思政课程为学生补足精神之“钙”。


“你拍一,我拍一,富强民主齐努力;你拍二,我拍二,文明和谐好风气……”在岳阳道小学的校园里,孩子们一边拍手,一边唱着这首全校师生合力编写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拍手歌。“从牢记到理解再到践行,朗朗上口的拍手歌,能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褚新红巧思妙用,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真善美的种子。


后继有人,激励青年教师成长


青年教师决定教育事业未来发展,褚新红千方百计激发他们的无限潜能,为党的教育事业培养后备力量。她用心观察、了解、帮助每位青年教师,为他们创造展示才能、发展自我的机会。天津外国语大学毕业的荆涛老师具有英语专业八级水平,2016年苏格兰校长团来校学访,褚新红鼓励他发挥专长,在专业翻译指导下,出色完成了校园文化翻译任务。当年教师节,荆涛获得“十佳教师”称号。


在褚新红的精心呵护下,岳阳道小学8年间有5名教师被评为正高级教师,在全国中小学创新课堂教学大赛中获21个全国一等奖,50名教师成长为市区级学科带头人。


“让师生共同成长、让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让学生享受成长的快乐”,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筑牢少年儿童成长根基,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褚新红矢志不渝永续奋斗的目标。


image.png


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音乐知识与技能,更要以音乐教学为载体,让美育真正与学科相融合,润物无声地达到“以美育人”的目的。


美育未来,“艺”树人生


文/杨华


在北京市八一学校门口,记者见到了副校长张亚红,披肩卷发与深紫色围巾随风而动,笑脸盈盈。从校门口到她的办公室,一路学生“张校长好!”的声音不断,师生的热情互动让初秋的早晨格外美好。


image.png

张亚红 北京市八一学校副校长,音乐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德育工作者



文化自信,艺术教育显担当


北京八一学校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母校,在2016年第32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总书记到母校看望慰问师生。张亚红作为教师代表,参加了总书记同北京市和八一学校教师学生代表的座谈会,并在会上发言。总书记和大家分享当年上学时的故事,强调:“我们的教育改革要坚持文化自信,好经验要坚持,不足的要补齐。”


牢记总书记嘱托,张亚红说:“我们特别注重将音乐教育深植于我国民族文化的根脉上,将学生的民族音乐文化体验与自我的情感不断融合,使学生建立起对民族文化的美好感情,从内心深处建立起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在八一学校,音乐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辅课,金帆管乐团更是学校的金字招牌。 在2012年第66届全美音乐教育大会中心主会场,金帆管乐团与美国空军管乐团等著名音乐团体同台献艺,成为全美音乐大会自1964年举办以来,唯一获邀进行专场演出的中国管乐团体,在中国管乐界具有里程碑意义。


“音乐教育不是简单地教会学生唱几首歌,听几首乐曲,而要透过音乐教育带给学生们美的感受,提高他们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品质,引领学生思想,引导学生做人。”


随着时代变迁,曾经世代传唱的民族歌谣曲调,逐渐被人淡忘。青少年们听的唱的多是流行音乐。很多年前,张亚红讲“中国民歌赏析”课时发现,许多同学对民歌不太感兴趣,昏昏欲睡……如何破题?《茉莉花》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民歌,深受国际友人追捧。张亚红便以“又见茉莉花”为主题,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尝试。她精心选择了在东北和江苏两地流传的《茉莉花》,提问学生两首歌在旋律、节奏和风格上有何特点?为什么会形成不同的音乐风格?学生们兴趣大增,争先说出他们听后的感受。张亚红引导大家认识到,即使都是“茉莉花”,却各有不同,地理环境、语言及语音的特点、地方文化传统等因素,都影响着音乐风格的形成。引人入胜的参与和讨论,提高了学生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理解。


八一学校第一次组队参加北京市教委的行进打击乐比赛,张亚红就大胆提出,要用西洋打击乐演绎中国传统音乐。在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后,古乐《梅花三弄》入选。“行进打击乐使用的是西洋打击乐器,表演中国传统古曲,难度大增,但这是一次挑战,是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教育的契机。”


她组织学生欣赏古琴《梅花三弄》,并让学生搜集有关梅花的诗词和文章,把整个排练过程变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过程。“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凝结了民族精神和艺术精华,通过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去学习、感受、体验和表演,让他们深深爱上民族文化,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艺“树”人生,以美育人


作为特级教师,张亚红的教学不仅是音乐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注重的是以音乐教学为载体,让美育真正与学科相融合,润物无声地达到“以美育人”的目的。


“活动中育人”一直是张亚红的主张。八一学校是诞生于战争年代的“红色学校”,为了赓续红色血脉,张亚红在担任学生处主任期间,精心设计了“红色经典”等主题活动,并多次组织学生赴河北阜平老区,参观荣臻子弟学校旧址,与老区师生进行多种形式的互动,参观白求恩纪念馆等革命教育基地,燃起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学习斗志。她还曾带领专家团队创编了一部舞蹈作品《烽火摇篮》,用舞蹈的艺术形式致敬八一学校的红色历史。她还带领乐团、合唱团、京剧团等,到厂矿、部队、社区演出,展现八一学校师生的艺术风采,增强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感。


张亚红说:“教育不是百米冲刺,而是‘马拉松式的赛跑’。非朝夕可见,需日积月累。总书记回母校时指出,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总书记提出了做一名好老师的标准,这是我努力奋斗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