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薪工作,风光背后是险境

来源:中国妇女网作者:陈立兵
法律帮助 2014-07-15 16:27:00

重庆市渝都监狱里,现年36岁的卫来正在服刑。很多人可能想不到,他在大学学的是法学,还曾经当过刑警。那他为何会知法犯法?
    卫来十分懊悔地说:“贪念的代价,是对他人的伤害和11年的漫长刑期,太沉重了。”

职业规划,几番变迁
    卫来是江苏人,父母都是公务员,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父母很重视教育,继姐姐考到上海重点高校后,卫来也考入重庆的一所重点大学,攻读法学专业。2002年大学毕业后,他通过公务员考试和层层选拔,进入重庆刑警队工作。
    那时的卫来血气方刚,总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经常和领导发生矛盾。仅仅当了三个月刑警,他就不顾家人的反对辞职了。
    回到家中,卫来开始思考以后的职业规划,发现法学并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却也不知道想要什么。
    在迷茫中,卫来浑浑噩噩过着日子。直到2005年,一位大学同学邀请他到投资公司工作,接触到股票、基金、期货……面对五花八门的投资理财产品,他像发现了宝藏一样兴奋,觉得这才是自己这辈子最想做的事。
    为了学到更多的金融知识,卫来专门前往香港一家证券公司当实习生,学成后被证券公司分派到深圳分公司。在深圳,他身穿红马甲,负责股票下单,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一步步变成操盘手。
    2006年,再次回到重庆的卫来,已经精通各种理财产品,对投资的规则了然于心。
    卫来投了几份简历,很快就被一家投资公司录用,并当上了经理。
    重庆的投资环境没有香港、深圳那么成熟,卫来很快就发现,投资公司很多时候是用“忽悠”的方法让人掏腰包。他对这种做法嗤之以鼻,觉得这种方法只对普通老百姓管用,而他想发展的都是懂金融有素质的高端客户。
    工作两年,卫来的业绩一直保持领先,但他觉得在内心深处始终无法认同公司的投资理念,最终决定开一个属于自己的公司。
    2007年,卫来与两个朋友合伙,开办投资管理咨询公司,想为一些高端客户服务。

法律边缘,越走越远
    新公司成立后,踌躇满志的卫来决心在擅长的股票和期货领域,利用他熟悉香港证券公司的优势,为客户提供直达香港甚至美国的金融理财服务。然而,他去办理相关资质时才发现,国家开始限制投资公司的服务范围,不再颁发股票、期货理财的牌照,更不要说提供境外金融理财服务了。
    放弃擅长的领域,还是违规开业?卫来了解到,当时的金融市场很混乱,不少投资公司都是在违规开展股票、期货理财。
    卫来拿起许久不用的法学书籍,仔细查找相关规定,发现这种情况属于非法经营,就算被抓,一般最多判五年,而且可以保释。
    卫来侥幸地想,这么多人违规,自己的运气不可能差到被抓。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他还是按照原计划,违规开展了股票、期货理财服务。他没有想到,越过了法律边缘,他会不由自主地越走越远……
    作为公司的老板之一,卫来体会到了“柴米贵”,房租、营业税、员工工资……每天都像闹钟一样在他耳边回响。他很快发现,具备金融知识的人很少,大部分人都是抱着一本万利的想法来投资,这让他的理念也从为客户提供服务变成了如何从客户手里拿到钱。
    公司半死不活地运作了一段时间后,卫来开始用他曾经嗤之以鼻的“忽悠”手法,哄骗客户掏腰包。他知道新闻联播经常会播放境外金融研究机构的消息,就持续关注这些机构,一有相关消息就告诉客户,谎称“内部消息”,还说最近的新闻联播会播放。等这些消息播放后,客户就会误以为他们掌握内幕,购买他推荐的股票。
    2008年底,卫来从原来的公司脱离出来,注册了自己的公司,招聘刚毕业的大学生当业务员,干脆用白纸空文,捏造境外股票、期货信息,向客户兜售。2009年9月,他的公司遭到客户举报,警方一查,他根本不具备相关资质,兜售的信息也全是捏造的。
    截止案发时,卫来已经累计诈骗了客户140万元,构成了诈骗罪,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
    卫来招聘的大学生业务员中,有10名涉及较深,分别被判处1年到3年不等的徒刑,因为情节较轻,大部分获得了缓刑。

高薪诱惑,害人害己
    诈骗客户的钱财,卫来十分后悔,但让他最内疚的,是连累了10名业务员。
    这些业务员都是刚刚从高校毕业,和卫来年轻时一样,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憧憬,如果不是遇到他,也许会有一番作为。然而,应聘到这里之后,在他的高薪诱惑下,逐渐变成了共犯。
    他们来应聘时,卫来并不会明确地告诉他们公司的业务是非法的。他会说公司现在还没有开展股票、期货业务的资质,但在积极努力申请,将来就会获得审批。
    与此同时,卫来做出高薪承诺,在当时大学毕业生一般月薪3000元的时候,他保证每月能让这些业务员拿到上万元甚至更多。
    面对高薪诱惑,尽管对公司开展的业务有些担心,还是有很多高校毕业生加入了卫来的公司,成为业务员。随后,卫来对他们进行培训,讲解一些金融知识和术语,最重要的是传授“忽悠”客户的方法。
    培训结束之后,根据卫来提供的客户资料,业务员们拨打电话推销公司的“理财”服务。
    在卫来看来,其实只要经过培训,具备基本的金融知识,这些业务员不难发现,公司兜售的股票、期货信息都是捏造的,也根本不可能盈利。
    有些业务员在了解内情后就离开了公司,而另一些则为了高薪待遇留了下来。尽管这些留下来的业务员嘴上不说,可对公司的业务实际上就是诈骗心知肚明。
    正如卫来当初许诺的,这些留下来的业务员只需要打打电话,帮卫来诈骗客户钱财,就能很轻松地从中获得“业绩”提成,每月的收入很容易超过1万元。东窗事发后,这些业务员成为卫来的共犯分别获刑,有的才在卫来的公司工作了九个月。
    “我很悔恨,对金钱的追求让我背离了当初的理念,带着这些业务员走上了歧路。”已经服刑两年多的卫来说:“我想告诫所有刚毕业的年轻人,脚踏实地是最重要的,千万不要抱着侥幸的心理违反法律!”

专家提醒
明明白白找工作

廖军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渝都监狱心理矫治科科长
    这些加入卫来的公司,成为诈骗罪共犯的业务员,无疑是让人非常惋惜的。虽然法院给予大部分人缓刑,可是有了犯罪记录,今后的职业道路应该会走得很难。这个案件也向毕业季积极求职的高校学生提出了警示,找工作时不能一味地贪图高薪,不妨弄清楚三个问题,再来判断和选择工作。

你对就业单位了解多少?
    不少高校毕业生求职的时候,比较关注应聘单位的工资水平与各种福利,但对单位的具体情况了解不多。特别是面对一些私营企业,容易轻信招聘人员的介绍,不仔细考察和认真辨别。其实,如果想一探究竟,个人可以到工商管理部门查询单位的注册信息,了解就业单位的真实情况。

你被要求做什么?
    卫来一案中,10名刚毕业的高校学生,向客户打电话兜售捏造的股票、期货信息。一方面是由于他们涉世未深,法律意识淡薄,可另一方面,他们面对经济利益,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心存侥幸。误入骗子公司后,一旦发现公司让自己做的事违反法律,就应该及时退出,并向公安机关等部门进行举报。

你应该怎么做?
    正如卫来说的“脚踏实地是最重要的”,很多高校学生刚毕业就想找一份既轻松又赚钱的工作,能够尽快买房、买车……为了得到高薪什么都愿意做,甚至不惜违法犯罪。薪水不是衡量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个人要在事业上有所收获,必须通过日积月累的努力。

高薪 工作
关键字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