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骗局,为何你总中招?
遭遇电话诈骗,害怕卷进犯罪案件,最后却落入了骗子的圈套。即使运营商被判赔钱,也难弥补全部损失。骗局越来越逼真,如何才能辨别是与非?文/李荣华 知鱼
骗局逼真,上当状告运营商
虽然平日里经常听到有人上当受骗,但家住深圳的章晓蕾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她自己也会中招。
2015年4月7日,章晓蕾先后接到两个电话,来电显示分别为095555和075595555,是招商银行的客服号码。工作人员在电话中说,有人冒用章晓蕾的身份证在上海办理了信用卡,恶意透支了大额资金,逾期未还,银行已经向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分局报了案,让她协助警方办案。过了没多久,她又接到一个显示为021625888××的电话。
章晓蕾留了个心眼儿,迅速在网上进行了查询,发现这正是静安分局的号码。电话接通后,一名自称警察的人说,章晓蕾已经卷入了诈骗案,公安局要对她的资金进行调查。
其实,事情发展到这里,章晓蕾还是半信半疑。可后来她被假警察诱导,登录了仿冒的“最高人民检察院”网站,看到了自己被通缉的信息,感到既惊讶又害怕,最终落入了骗子的圈套。
在假警察的连番哄骗之下,章晓蕾答应将自己银行卡里的钱转入警方提供的安全账户,并缴纳保证金,于是开通了网上银行,把账号和密码都告诉了假警察。仅仅几个小时,她卡里的45万元就被骗走了。
章晓蕾事后才得知,她手机上所显示的银行和公安局的电话号码都是骗子通过改号软件修改的,所以将手机运营商深圳移动公司告上法庭。
章晓蕾提出,运营商应该为用户提供正确安全的电信服务,但移动公司的通讯服务存在严重缺陷,让骗子有机可乘,任意篡改电话的来电显示,导致自己上当受骗,要求移动公司赔偿45万元并支付利息。但移动公司却辩解说,移动公司是被叫端的运营商,无法保证来电的真实性,国内各个运营商之间签订的协议,并没有约定电信诈骗的责任如何承担。
法院认为,移动公司明知自己不能识别主叫号码真伪、存在安全隐患,却没有提醒用户,面对电信诈骗日益严重的现状,也没有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这些过错与章晓蕾被诈骗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 2015年底判决移动公司承担20%的责任,赔偿章晓蕾8.8万元。
了解办案流程,防止假警官诈骗
与遭遇电话诈骗索赔无门的人相比,章晓蕾能拿回8.8万元已属不易,但一切补救措施都不如早点儿识破骗局。一般人不了解司法机关如何处理涉案资金,遇到骗局难免会因恐惧紧张而上当,骗子们也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来行骗。
对此,辽宁省锦州市检察院的杨学友检察官提醒说:“如果有一天你接到电话,被告知自己银行账户里的钱卷入了犯罪案件,请务必记住以下几点!”
第一,根本没有电话办案程序。公检法机关如果决定立案,会视案情需要直接前往涉案人的住处、单位,或者通知涉案人到办案机关、指定地点协助调查。办案人员即使打电话,也只是用来通知,告诉人们什么时间去什么地方,绝不会直接通过电话办案,更不会要求人们在电话里提供银行卡及密码等信息。
第二,“安全账户”子虚乌有。公检法机关都没有所谓的“安全账户”,也不会打电话要求转账。发现有资金或财产卷入犯罪案件时,办案人员会依照法律规定进行查封、冻结、扣押。一旦需要冻结银行账户,必须由办案人员持《协助冻结通知书》到银行办理。
第三,“保证金转账”是天方夜谭。目前在刑事侦查中,只有使用取保候审这种强制措施时,才涉及让犯罪嫌疑人提供保证金。除此之外,各种名目的保证金、证明金都是骗子虚构出来的,公检法机关不会任意要求人们缴纳什么保证金。
第四,要特别提防改号软件。骗子往往会将来电显示修改成公检法机关的号码,让骗局看上去更逼真。如果接到协助办案的电话又难辨真伪,最好先挂断电话,通过当地公共查号台查询办案机关的号码,然后拨打电话进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