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法庭:护游客权益,守水乡安宁
“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这是人们对江浙沪交界长三角腹地的诗意回望。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构成了面积约2300平方公里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在这里,湖荡密布,古镇错落。以淀山湖为中心的水网系统,孕育了朱家角、黎里、同里、西塘、周庄等繁荣的千年古镇。它们地缘相邻、人文相亲,小桥流水透着浓浓的江南韵味,作为长三角旅游的文化名片,也被称为“江南水乡客厅”。
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古镇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以这些古镇为辖区的法庭相继成立旅游巡回法庭、旅游合议庭,及时化解旅游纠纷,方便游客维权,规范当地旅游行业。同时,古镇法庭也致力于为古镇居民提供多元解纷服务,让司法服务零距离。
西塘古镇景色秀丽
巡回法庭进景区,游客维权更便捷
古巷清幽,柳丝织翠,细雨连绵。浙江嘉善法院西塘法庭坐落于历史悠久的5A级景区西塘古镇,青砖素瓦的明清式院落与景区融为一体,古朴灵动又不失威严庄重。
法庭设立于1953年,历史悠久。2019年7月,这里又设立了旅游巡回法庭,第一时间化解涉旅纠纷,维护游客权益。
西塘法庭负责人林柳清对记者说,对游客而言,发生旅游纠纷,他们的需求不仅是公平公正,还有便利快捷。“快速、便民”最能概括旅游巡回法庭的特色,即快速立案、调解、审理、裁判、执行,依据情况巡回审判、到案发地调解,在最短时间内解决纠纷。法庭在处理纠纷中发现商家问题,还会督促其立即整改,治标又治本。
游客王佳曾经到西塘景区暂住旅游,看到一家店铺出售粽子,店内广告牌上写着,粽子含有中草药等特殊成分,具有清热解毒功效。虽然售价高于其他店铺,但王佳还是买了50个,打算寄给亲友。然而带回酒店品尝了一个粽子之后,王佳十分失望,觉得口感很差,且并无中草药味道,于是想退掉余下的粽子。商家不肯,发生争执。王佳很不满商家的态度,于是将商家告到西塘法庭。
经查,粽子中确实不含商家宣传的成分。法庭开展巡回审判,到纠纷现场调解。商家把货款退给了王佳,法官也对商家进行了批评教育。在法官督促下,商家撤下了店铺内的广告牌,保证一定诚信经营。整个纠纷的解决,只用了不到半天时间。
旅游纠纷大多金额较小,游客不想对簿公堂,耽误行程。林柳清介绍,为解决游客的烦心事,法庭还与当地旅游管理委员会、餐饮酒吧等行业协会、人民调解委员会、景区网格员等建立了矛盾纠纷联合化解机制,网格员巡查时及时发现纠纷,迅速介入调解,游客也可以把问题主动反映给戴着红袖标的网格员。网格员解决不了,会上报旅游管理委员会,随后由司法所派出人民调解员调解,纠纷基本都能得到妥善解决。经这一步仍无法解决,由旅游巡回法庭调解或审判。
西塘法庭负责人林柳清(右一)经常和同事们走进古镇老街普法解纷
护航民宿经营,百年老宅焕生机
如果想尽情感受黄昏中的小桥人家,夜幕下的两岸灯火,住民宿是个不错的选择。散落古镇老街的民宿客栈,从外表看是清一色的灰墙黛瓦,内里却别有洞天,户户有特色,有的甚至是拥有几百年历史的明清古宅,保存完好。
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古镇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朱家角、西塘、同里等古镇相继出台民宿管理办法。为民宿规范有序经营保驾护航,也成为古镇法庭提供司法服务的重要内容。民宿租赁、转让、装修等纠纷,在古镇法庭受理的案件中占很大比重。
曲秀是个90后女孩,独自来上海打拼,租下了朱家角古镇的房子打算经营民宿。经她精心设计装修,古色古香、舒适宜人的“心居小筑”民宿诞生了。两年后曲秀要到上海市区经营酒吧,无暇管理民宿,便将其转让给了徐珠。然而随后的一纸处罚决定书让徐珠创业梦碎。该民宿由于未获得经营许可,被上海市公安局青浦分局给予行政处罚。
徐珠将曲秀告到朱家角法庭,要求解除合同、返还转让款,支付违约金并赔偿损失。
法官认为,民宿无合法经营权,与徐珠签订民宿转让合同的初衷相悖,应解除双方的租赁合同。不过,徐珠在签约前有义务审查民宿有无证照,她对租下无证民宿也有过错。法庭综合双方过错程度,判决曲秀支付徐珠部分违约金并返还部分转让费。通过这样的判决,解决的不只是个体间的纠纷,更为当地民宿行业树立了经营规范。
处理类似案件,法官不会一判了之。民宿的前后两任经营者之间,往往存在设计、经营理念的不同,以至于在腾退时对于民宿拆什么、留什么,常常无法达成一致。民宿大多为砖木结构江南传统民居,腾退事宜更是关系到房子的“颜值”及安全性。
“法官养成了一个习惯,在判决后到现场协调纠纷双方,对房屋腾退事宜进行约定。哪些部分拆除、哪些部分保留、哪些部分修复,双方在法官的监督下现场确认,从而保障了双方的权益。”西塘法庭负责人林柳清说。
化解居民纠纷,古镇和谐安宁
这些镶嵌在长三角绿色画卷上的水乡古镇还有个特色,就是除了商户外,尚有居民在此居住,因此被称为“活着的古镇”。
林柳清曾经多次到居民家中调解一起十分复杂的老宅继承案件,老人在景区有套房产,孩子和爱人均已去世,她将多位亲戚告到西塘法庭,要求确认房产归其一人所有。案子涉及十几个亲戚,五个家庭,四代人,被告方有多位老人。由于百余年间房子几经改造重建、分家析产,产权多次变化,法官多次到房管部门、户籍科查询历史资料。几位老人对于上法庭十分抵触,法官不厌其烦地到老人家中进行调解。最终找到突破口,促成案子调解成功,几名被告放弃房屋继承权,原告老人各补偿他们3万元,一家人握手言和,还商量好日后要常来往。
“随着旅游业发展,古镇民宅价值日益彰显,纠纷也随之出现。”朱家角法庭鲁维新庭长说,他们每年都会受理多起光绪年间,甚至更早期的老宅继承案件,复杂的演变过程、亲情纠葛,考验法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调解能力。”
家庭和谐、邻里和睦,活着的古镇暖意融融。房子渗水导致邻居无法居住;老房改建,房梁架在了邻居的屋顶上;扩大地基,占用了窄小的过道古镇法庭经常审理的这类案件,法官会运用多元解纷的方式,公正审判的同时,确保不伤了邻里和气。
朱家角法庭鲁维新庭长介绍,为引入专业力量多元解纷,法庭构建了一个包含派出所、房管局、动迁办、人民调解员等在内的“司法协理”网络。在朱家角古镇还建立了人大代表工作站和巡回审判工作站,促进矛盾纠纷就地解决。
如今,千年古镇早已插上信息化的翅膀,互联网与法律服务深度融合,让诉讼和调解更便捷高效。吴江法院开发区法庭在同里古镇开设了乡村法官驿站,与网络调解平台相连,真正实现诉讼服务“零距离”。
西塘法庭也借助“互联网+”智能化手段,以线上线下“水乡法官驿站”为依托,建立了法官联系村社区制度,实现了法官联村网格化。同时,对网格法官的联系方式、工作内容和服务方式进行公示,线上线下灵活开展多元解纷等司法服务,为古镇居民安居乐业和旅游和谐发展保驾护航。
为方便辖区当事人诉讼,吴江法院汾湖法庭在黎里古镇设立的巡回审判点也已经正式揭牌。巡回审判点设在黎里为民服务中心,法官通过“网格+网络”远程平台设备解决古镇居民及游客的法律问题,这里还可以就地立案、调解、庭审,婚姻家事巡回审判驿站一并入驻,最大限度满足古镇及其周边居民的法律需求。
打通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水乡客厅在这些古镇法庭的守护下,愈发和谐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