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为何天使变“魔鬼”?
当9岁的女儿声嘶力竭地喊“我恨你,我要用铅笔末毒死你!”时,我恐惧又抓狂,难道我已彻底失去了她?女儿为何天使变“魔鬼”?
像每个平常的早晨一样,我端起刚冲好的咖啡,打算靠那股浓郁的香味唤醒困顿,结果却尝到一股让我汗毛战栗的古怪苦涩。搅动中,可以看到细密的黑色颗粒和浮沫几乎融为一体,但貌似木屑的东西还是引起了我的注意,餐桌旁女儿游移躲闪的眼神更让我狐疑顿生。在我的逼问下,9岁的女儿突然嚎啕大哭,她声嘶力竭地喊着:“我恨你,我要用铅笔末毒死你!”一瞬间以为自己听错了。女儿不依不饶:“谁叫你老把我和别人比!谁叫你动不动就拿我当出气筒,谁叫你没经过我同意随便报什么烂英语班,我恨你!”女儿花朵般的脸上哭出了红疹子,我震惊之后只觉得气结于胸,跌坐在椅子上一句话说不出来,我最爱的女儿竟然想毒死我!
想不明白她什么时候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还记得女儿幼小时最爱唱歌,听她稚嫩的童声唱起《我的好妈妈》,总让我无比幸福……可不知不觉她长大了,功课越来越紧,成绩忽好忽坏,她却始终贪玩,周末和假期里总是长时间上网。我在商场上班,越是周末和逢年过节越要加班,没法监督她。她爸爸玩心比孩子还大,一点儿也帮不上忙。当我站了一天只想赶紧上床休息,而催了七八遍她还在翻看漫画书时,我怎么可能控制住情绪不发火?甚至有时女儿并没有做错什么,可赶上我刚被顾客投诉,又被主管数落一通,千头万绪让人抓狂时,急眉赤眼地也会训她一顿。我也知道有时对孩子不公平,一通发泄后我非但没好受,反而因为内心充满歉疚而无比自责和沮丧。但我的情绪动辄失控,既要做“好妈妈”,又要兼顾工作的双重压力,让我时常崩溃抓狂。
开始女儿面对我的发飙被吓呆了愣在那里,后来就抹着眼泪该干吗干吗去,习以为常后,一副带搭不理的样子。还干脆经常躲着我,连带她去吃牛排、买衣服也吸引不了她。我自诩了解女儿,知道她喜欢吃什么穿多大的衣服,知道她喜欢读什么书看什么动画片……但如今面对女儿却发现,我们就像最熟悉的陌生人,女儿已经对我封闭心门。
时光无法倒流,我真的很恐惧,她对我的爱能否失而复得?
家长互助
允许泄压,让孩子了解真实的家长
大学讲师 桐彤
因为父亲脾气太暴躁,小时候他在我眼里就是妖魔。后来他慢慢老了弱了,自己大了强了,不知不觉就体恤了这种坏脾气。所以不必太在意孩子的想法,人的情绪总要有出口。凡事都有两面性,正是因为特殊家庭环境,才造就了我今天的事业成功。我想,情急之中每个人都会发火,如果没有能力改变,不必刻意压抑自己,让孩子了解一个真实的你,否则积攒的负面情绪太多,爆发时更可怕。
不会“自救”,不是好母亲
私营业主 明月清风
我曾经也是这样一个抓狂母亲。因为一直是一个人带孩子,各方面压力都很大,所以经常发无名火,直到察觉孩子性格越来越内向,自己内心也纠结痛苦,就尝试读心理学方面的文章自救。我现在仍在改进中,但已经明显好转。比如不让自己太忙太累,被负面情绪干扰时独自消化,时刻提醒自己为孩子性格健康多忍一忍,学会与孩子沟通,多倾听少说话。经常想想孩子“找麻烦”的同时,还带来了很多无法言喻的快乐,让自己成为有快乐能力的母亲。
烦恼和脾气是一种病毒
护士 于韶华
我公公是当地有名的中医,他曾经讲过,烦恼和脾气是一种阴性病毒,害人又害己。所以,我家有个约定,家里无论大人孩子遇到烦恼的事要讲出来,让家人帮助你分析消化。如果对给予自己生命的人都如此憎恨,那女孩的心里一定是非常痛苦的。对孩子发脾气,你图一时痛快,可她的心会很疼,难听的话在她的心里留下了伤口,不管后来你怎么道歉,伤口总是在那儿。如果家庭温暖,孩子怎会产生积怨伤人?“君子反求诸己”,妈妈要想改变孩子,先要改变自己的性格,你变了孩子就变了。
专家连线
妈妈的火气从哪里来?
王一欣 深圳燕园博思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
几年前,曾经有位有心人在暑假熙熙攘攘的丽江古城做过一个统计。他待在路边咖啡馆里,计算一天中经过自己身边的家庭中,有父亲出现的比例是多少?答案是10%以下。
爸爸不见了的家庭会怎样?这个案例生动地展现了爸爸缺位的后果。妈妈的工作劳累辛苦,又时常受到顾客投诉、主管数落,而“她爸爸玩心比孩子还大,一点儿也帮不上忙”,那就意味着所有问题都需要妈妈一个人来扛,身体上的疲惫和情绪上的恶劣激愤,没有夫妻之间相互支持安慰这个“缓冲地带”来消解,强大的负能量只能全部朝向家庭中最弱小的成员,动辄向女儿发火,久而久之,造成了母女关系的紧张、疏离,最后到了女儿想要毒死妈妈以求解脱的程度。
父亲缺位的第二个糟糕的影响是导致妈妈和孩子情感过度的纠葛。健康的家庭是以夫妻关系为核心的,不健康的家庭,丈夫疏离于家庭核心之外,妈妈的所有情感只能投注到孩子身上,表现为对孩子过度的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妈妈的情绪,一些微小的错误也会让妈妈过度反应。长期如此,孩子像生活在套子里,被母爱绑架,没有自己的空间,对妈妈的情感也会由爱生恨。有时爱有多浓,恨就有多深,一体两面,让人唏嘘。
所以,本案例的问题看起来是母女关系,其实更大的问题是夫妻关系。夫妻关系调整好了,获得支持和安慰的妻子情绪上会有改善,不会经常处于崩溃抓狂等等极端状态。和女儿的距离也会略微宽松一些,对女儿的“不顺眼”就会少很多,冲突自然就会减少。
除了调整家庭关系以外,妈妈还需要对自己的情绪善加管理。爱发脾气的人,内心往往存在很多恐惧。为了不让自己被恐惧压倒,就会用发脾气的方式来压抑恐惧的感觉,防止自己内心的虚弱感呈现出来。妈妈可能需要诚实地面对自己内心的恐慌,坦率地和亲人、朋友甚至心理医生去讨论自己内心的爱与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放下“发脾气”这一又单调又负面的情绪疏泄方法,转而建立起更有建设性的保护机制。
发脾气,其实也是内心干涸的呈现,如同龟裂的大地,往外冒的只有丝丝火气。一个女性,当丈夫不能很好地滋养自己情感的时候,一定要有自给自足的滋养方式,让自己的心情保持平衡和温润。这种滋养可以是一种爱好,三五知己,读书喝茶,旅游摄影,总之,只要能让自己的生活松弛下来,有新的营养注入,如同丝丝春雨,润物细无声,对情绪的改变也是正向的。
还有很多情绪上的负面能量是来自于自己的原生家庭。比如,一个女性小时候被粗暴对待,很容易在自己做母亲后沿袭这种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这种情况的母亲要设法和自己的父母和解,理解父母,原谅父母,放下前嫌,重新开始,不要让创伤代际传递。
回到案例中的孩子,因为对妈妈的暴躁有很深的积怨,以至于要毒死妈妈,孩子行为极端,更多地是从环境和亲近的人中间学习得来,妈妈的行为模式难辞其咎。暴躁的妈妈,要么培养出懦弱的孩子,要么培养出和她一样粗暴的孩子,这是妈妈要深刻检讨的地方。
对于孩子的行为,还有另外一个解释,就是她太爱妈妈了,爱到不分你我。妈妈和孩子的纠葛太深,在妈妈那里,是对孩子过分的控制,对孩子的风吹草动都十分敏感;在孩子这里,是觉得自己和妈妈成为一体,同欢乐共痛苦,妈妈是自己的一部分,就像对自己的身体一样,对妈妈是享有生杀予夺的权力的。因此,孩子在愤怒的时候会想到要毒死妈妈,这个时候,她对妈妈已经没有“她是另外一个人”的概念,而是一个融合状态。这是母女关系过于亲密的恶果。
“投毒”事件让妈妈很恐惧,不知孩子对自己的爱能否失而复得?其实,孩子对她的爱从未失去,而且强度很高。妈妈今后要做的努力是让这份爱健康、均衡、美好,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纠葛、暴力、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