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香,点燃梦想的种子

作者:杨华
家叙家议 2019-06-13 14:59:17

 

从2009年开始业余做公益,30岁的武隆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职工吴小燕,用十年时间活成了自己儿时最期待的模样,而在追求初心的路上,与家人相亲相爱、相互扶持也让这个平凡的家庭收获幸福和荣誉。

“筑梦书屋”的8个春秋

“让困难的孩子有梦想,更有实现梦想的机会。”是吴小燕给自己立下的志向。这缘起儿时,小燕目睹了最要好的朋友小向,一个人人夸赞的小姑娘染病、辍学、死亡的过程,小伙伴那无助而慌张的眼神烙印在她小小的心中,那时候的她多么渴望小向能得到好心人的帮助。这份记忆在小燕心底埋下了做公益服务的种子。

2009年,吴小燕在大学里成立了“绿联爱心协会”,专注于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自此,她一边兼顾学业,一边做公益,日子繁忙而快乐。有一次,小燕去一个很偏远的乡村学校做数学支教老师,授课之前,她拿出前一天晚上准备好的“摸底试题”。有一道题,25+25=?结果12岁小兵的做题方法让她大吃一惊,“他先写了25个‘1’,然后写了一个‘+’,接着又写了25个‘1’,从第一个‘1’开始数到最后,约摸七分钟后,在‘=’后面写上了‘50’。”她深深感受到边远农村太亟需教育扶贫了。

大学毕业后,吴小燕放弃了城里高薪工作,选择回到家乡,尽自己绵薄之力帮助更多的人。她发现当地农村留守儿童特别多,他们对课外书有着强烈的渴望。“这些孩子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关爱,缺乏课外书,缺乏开阔眼界的机会……”孩子们期盼眼神中的酸楚,她深受触动。
“我坚信读书可以改变命运”。大学三年的志愿者经历,让吴小燕更加坚定儿时最初的梦想。她萌生了为孩子们建图书室的想法。

2011年,她与父母商量后,将家里一间小屋子腾了出来。父亲又花300元,买来了几块旧木板,自己动手做成书架和书桌。一家人精心布置,将图书按照分类,整齐地摆放在书架上,还备了学习用品、四盏台灯和两把椅子。很快,10平方米图书室有了点模样,吴小燕给它起名为“筑梦书屋”。

如今,筑梦书屋已经和小燕一家走过了8个春秋,它在这个平凡家庭的执着坚守下,面积从10平方米到了60平方米,图书从30余册到了6000余册,简陋的设施设备变成了教学、活动一应俱全的公益书屋……更有不少爱心人士感受到这份“大爱”,纷纷加入帮助留守儿童、贫困儿童的行动中来,在筑梦书屋中奉献爱心,收获感动。

孩子们在筑梦书屋中收获知识和笑容

孩子们在筑梦书屋中收获知识和笑容

书屋奏响爱之歌

在筑梦书屋,吴小燕不但与孩子们分享知识,还邂逅了爱情。2014年,她在一场筑梦书屋的公益活动中结识了同样热心公益的丁法。

“当时小燕一边支撑着筑梦书屋,一边准备着考研,我惊讶于这个小姑娘的大能量。”丁法至今记得第一次见吴小燕时的情景,他被小燕的善良与坚持打动。“人家谈恋爱约会都会选电影院、咖啡厅,我跟小燕约会却一直是在筑梦书屋,在孩子们‘众目睽睽’之下。”丁法笑着说,因为同样热衷公益,2015年,两人共筑了一个爱的小家庭。

婚后没多久,丁法就被调往外地工作,吴小燕因为筑梦书屋也无法去丈夫那里团聚。对于妻子的“偏心”,丁法一直很体谅,“我爱上她是因为她的善良,所以从来也没有想要她舍弃筑梦书屋。”

对于聚少离多的常态丁法不但没有抱怨,反而对妻子的公益事业十分支持。“他是我强大的支撑力,有他在,我才能全心全力地干公益。”业余时间,夫妻俩也在继续学习充电,当本职工作与筑梦书屋的辅导课程有冲突时,他们都会互相协调。小燕不能去的时候,丁法就会代她照顾好书屋的孩子们。相互商量、相互扶持,将爱演绎成了一首琴瑟和谐的公益协奏曲。

尽管有时特别辛苦,但每当看到别人摆脱困境后的喜悦,夫妻俩都会被感染。在武隆区浩口乡的偏远山村,11岁小杨的父母身体残疾,并经常吵架,这让原本性格内向的他,越长大内心越封闭。

吴小燕经常与丈夫和志愿者们去小杨家看望、开导,并为他申请助学金,带他到筑梦书屋一起参加读书分享活动。2015年,小杨气管发炎,高烧不退,家里又没钱医治,病情越来越重。他们得知后,立即自掏腰包,把孩子送到医院救治。

吴小燕说,她在帮小杨申请QQ号时,小杨设置的密码验证问题是:人世间什么最珍贵?答案:爱心。“当时心里一暖,让我感到这些年的付出是有成效的。孩子虽然嘴上没有说过感谢,但我们的行动已经在孩子内心播下了爱的火种,并且生了根发了芽。”每次的公益活动,她都能加深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更加珍惜现在,把握身边幸福。

“志愿者这条路并不轻松,但我从未想过放弃。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我会发自内心地感到开心。”吴小燕相信,爱终将是可以传递的,只要你有一颗爱人的心,并为之坚守,那么别人一定也会爱你。

放飞孩子的梦想

如今,筑梦书屋每周六下午都会举行一场“读书会”,大家以书会友,分享一周来的读书心得和体会。“每一个坚持下来的孩子都是筑梦书屋的小主人。”吴小燕很开心。

15岁的冉沁怡是筑梦书屋的班长,4年前她第一次来到筑梦书屋时还是个羞羞答答内向的小女孩,缺乏自信心,见到人总是低着头,不搭话。而现在书屋一有活动她就积极通知大家,有时间还会兼职做读书会的小主持。从介绍老师、提问交流,关照每位参与者,到最后活动总结,她一点不怵,表现得挺老练。

12岁的小雷也是筑梦书屋的小骨干。小雷父母离异,爸爸常年卧病在床,他从小由奶奶带大。小燕第一次和丈夫去家访时,瘦瘦小小的他站在墙边,想说话又不敢说。如今小雷也伴着书屋走过了三个春秋,变成了阳光大男孩,偶尔会和冉沁怡轮流出任筑梦书屋读书会的小主持。责任心强的他还关注学校霸凌事件,积极协调同学之间的小摩擦,并在老师帮助下寻找解决办法。
很多像冉沁怡和小雷这样的孩子,与书屋结缘后,都获得了较快的成长。在一次书屋活动中,小燕问孩子们为什么能坚持来书屋阅读,他们的回答让她十分感动。12岁初一学生黄斯月说:“到筑梦书屋看书,分享开心或者不开心的事已经成为一种生活的习惯,除非特殊原因不能来,一般情况都不会请假。”

“很喜欢在筑梦书屋静静地看书,很轻松快乐,能认识很多朋友,一起努力学习,所以想要一直坚持下去。”

“在筑梦书屋里,有一种很幸福的感觉,没有自卑感,没有压抑感,不会担心被人讥笑,可以认识真诚的朋友,一起交流学习。”

孩子们七嘴八舌的真心话,也是吴小燕坚持下去的一大动力。“好比一颗石子,丢到水里后,会激起一圈圈的波纹,不断地向外传递、辐射。如果我还做了一点被大家认可的事情的话,我也只是被别的‘石子’泛起的能量感染了而已。”

10年的公益之路,吴小燕一家共计组织参与了千余次志愿服务活动,每年组织参与各类阅读经验交谈会、读书会百余次。全家人同心协力,建起用书构成的梦想空间,传播着真知和爱心的种子。

书屋
关键字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