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一双发现“优势”的慧眼
“你怎么又这样,妈妈都说过多少次了……”许多父母都有类似的口头禅或心魔。我们总是习惯指出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希望帮孩子改掉缺点,以为这样他就会进步。但实际上,我们对孩子的批评指正,往往效果甚微甚至还有可能造成新的亲子冲突。妈妈变成了“职业差评师”,不知不觉中我们用许多不耐烦的差评,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狮吼型”妈妈。
亢翠 优势教练,殷睐学堂优势教育研发总监,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两个孩子的妈妈。
变挑毛病为欣赏优势
也许,你可以试试转换为优势视角,关注点从“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转向“孩子做得好的地方”。
我儿子上小学以后,书写一直是个难题,从临摹字帖、到一笔一画示范……我用了很多方法告诉他哪里写的不好,怎么写才会更好,效果都不怎么好。直到有一天,我两岁的女儿玩游戏的时候,自言自语道“写的不好,擦掉重写!”,突然惊醒了我。
为什么我总揪着他写的不好的地方呢?也许我可以换一种思路。于是,每次练完字以后,我们一起来找今天的书写有什么亮点:“这个字的结构很好看”,用红笔圈起来。“那个字写得很舒展”再圈起来。“这个撇捺的笔画写的很漂亮”……
慢慢地,圈出来的字越来越多,值得赞赏的地方越来越多,儿子自己都开始琢磨怎么样写的更好,整个练字变成了一个很轻松愉快的过程。当然,书写真的大有进步。
这就是优势视角的转变,关注点从“缺点”转换为“长处”之后,被“看见”被赞赏的孩子,自己激发出很大的力量,想把事情做的更好。
于是,在我的生活中会有很多这样的场景:
“妈妈知道你对幼儿园还不太熟悉,但是你仍然能够勇敢地走进幼儿园,尝试和小朋友一起玩儿,我看到了你的勇气。”这是我对幼儿园过渡期的女儿说的,女儿鼓起勇气去幼儿园,也逐渐发现幼儿园真的是很好玩的地方。
“今天作业很多,也有些难,但你一直坚持在做,我看到了你的坚韧。”儿子到了睡觉时间还没写完作业,我从优势的角度去看他,也就停止了责备。儿子也更能接受我的提议,“咱们一起看看,下次怎么能更早地完成?”
优势视角的转换,核心就是从“挑孩子的不足”,转为“赞赏孩子的优势”。那到底什么是优势呢?优势就是那些我们很擅长,又让我们觉得内心强大的事情。需要注意的是:仅仅擅长,并不能称作优势。我们会看到很多孩子,被逼着练习钢琴,可能在考到十级以后,再也不想碰琴了,那弹钢琴并不能算他的一项优势。
有时“缺点”恰是天赋
那怎样发现孩子的优势呢?首先要去找孩子的天赋/才干,也就是在孩子身上自然而然、反复出现的模式、行为或者感受。不管这种模式是你很欣赏的,或是给你带来困扰的。对这种模式加以积极的引导,给孩子创造合适的环境,能够创造出积极的表现,就是帮助孩子创造优势的过程。
譬如,我的女儿是个高敏感、高需求的宝宝:她对味道敏感,一点点不喜欢的食物都要吐出来,哪怕是剁成馅儿;对气味很敏感,别人甚至还没觉察,她就忍受不了;对情绪敏感,在我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有点严厉的时候,她已经满含热泪表示委屈……我一度特别困扰,觉得我这么“女汉子型”的妈妈怎么能生出这么一个“豌豆公主型”的女儿?!有的时候和爸爸开玩笑,都要为未来的女婿掬一把同情泪,实在是有点“作”。
可是,当我转换视角,以优势的角度来看,我发现她高敏感、高需求背后其实是她感官的高敏锐度。于是我带她尝试了很多种活动,让她的“高敏锐度”创造很多积极的表现:
她总能很敏锐地观察提取很多微小的细节,画画的时候对于形状和颜色都把握得很好。学画半年,作品就被机构选中参加在李可染画院举办的展览。
她的记忆力很好,很久之前经历的事情,她也能印象特别深刻,当时的味道、颜色、声音、愉悦的感受都能唤起她的记忆。
她对情绪很有洞察力,有的时候我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有情绪了,她会突然抱抱我,安慰性地拍拍,再笑眯眯地对我说“be happy”,瞬间把我融化。
她仍然是那个高敏感、高需求的宝宝,只是这不再是我的困扰,我开始发自内心地欣赏她的这种特性。
孩子的“缺点”中也许隐藏着他的天赋
用优势管理弱点
关注优势,是不是就不用管弱点了?当然不是,积极关注优势并不意味着对弱点置之不理,而是以一种更广阔的角度来对待缺点。
我有个朋友的孩子非常不喜欢阅读。他很用功,但对字的感知力略差,别的孩子学几遍就能认识的字,在他这里认真抄写20遍,还会忘掉一半,所以他对阅读有很强的抗拒感。从优势的角度来解决,他擅长又让他很有自信的事情是什么呢?
他很喜欢科技领域的题材,而且,很喜欢动手操作,非常幸运的是,他和妈妈的亲子关系很棒。于是,妈妈和他一起读科技类的亲子读物。遇到不认识的字,妈妈即时地读出来,让他理解无障碍,然后动手操作,这个过程让他慢慢克服了对阅读的抗拒。识字量增大了,也更有自信了。
经常有朋友来问我,我的孩子好像对什么都反应平平,没有特别的热情。也有的朋友问我,我的孩子找不到那么明显的自然而然、反复出现的优势,怎么办?你可以试着做孩子的优势教练,每天和孩子交流“你今天最赞赏自己是哪三件事?”时间允许的话,详细地问问孩子“你是怎么做到的?”一段时间的记录之后,就能发现那些总是让孩子感觉自己很强很棒的事,也许那就是他的优势领域。
“赞赏日记”把亮点放大
我儿子有段时间在校足球队的表现不太好,自己也有点提不起精神。我提醒他关注一下平时自己训练时的表现。于是那段时间的“赞赏日记”环节,经常会有类似的对话:
“妈妈,今天我有一个漂亮的抢断!”
“太棒了,你是怎么做到的?”
“那时blabla……”他开始两眼放光地回忆自己在场上是如何做到的。
因为需要“赞赏自己”,他开始留心自己在场上的积极表现,发现自己的点滴进步,虽然这些也就是两个小时训练的很小部分,可这些零星的亮光也重新点燃了他的热情。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他的画画课、编程课、小提琴训练中……每天的赞赏日记、对话,不断帮助他发现自己被忽略的亮点,渐渐地,亮点会被放大、强化成为他的优势。
赞赏对话,也让我发现了他的自然而然、反复出现的一些模式。有一天,他赞赏自己的点是“妈妈,我今天陪妹妹玩了很长时间,让她在你工作的时候不去找你。”
“谢谢你陪伴妹妹,妈妈才能安心工作,你是怎么做到的?”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以为他会回答“爱心”、“体谅”之类,这也是他经常会表现出来的一种模式。
没想到,他的回答让我有点意外——“我把那个手工分成了几个环节,挑选妹妹能完成的部分让她做,她一直坚持完成……”这是“统筹规划”、“善于发现别人长处”的模式呀。
后来,我又发现很多次他“统筹规划”的模式,于是出门打包物品等好多和统筹规划相关的事情,我都有意识地交给他,让他的这种模式能创造更多的积极表现。同时,我们也鼓励他更多地在学校承担类似责任,他也能做得越来越好。
就像优势教育的核心理念所说的那样,“每个人最大的成长空间,在于其优势的领域”,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孩子最贴心的优势教练。
在生活中观察他最有热情的领域是什么,给他提供更多的环境让他充分发展,让他的热情激励他迸发出强大的力量;转换优势视角,从关注孩子的缺点,转为关心孩子的优势,表达我们的欣赏;观察孩子自然而然、反复出现的模式,不管是你欣赏的,还是你困扰的,对他进行积极的引导、让它创造出积极的表现。
你要相信,我们的孩子都会找到真心所爱,发挥自己的优势,成为人生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