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亚平:在天宫演绎科学之美

来源:中国妇女网作者:苏容
巾帼风采 2013-08-01 10:53:00

圆满完成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王亚平
中国第一位“太空老师”
王亚平说,她儿时有两个梦想,一个是飞天梦,一个是教师梦。
此刻,从太空安全返回,并结束为期15天的医学隔离之后,出现在人们面前的王亚平让所有人眼前一亮。深蓝色的航天服,黑色的皮靴,宽宽的腰带,整个人英武飒爽,只有脸上的淡妆透着女性的柔美。她笑着,那是完成任务的轻松,也是实现梦想的幸福。
双脚踏在坚实的土地上已经很久,她感觉上却仿佛依然翱翔在浩瀚无垠的太空。那难以描摹的奇幻风景,那没有重力束缚的美妙自由,一次次在她脑中重现。追飘飞的巧克力吃,追着失重的粽叶跑,扇动两个书本让自己飞起来……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能够如她般幸运,体验到人类的想象无法企及的那些分分秒秒?
距离地球300公里,一个何等遥远的距离,却在“王老师”的讲解中突然近在咫尺。
“在太空中,由于处于失重状态,我们见到了很多地面很难以见到的景象。接下来还有更神奇的,你们想看吗?”
“王老师”做了一个悬浮的水膜,然后不断往水膜上加水,水膜一点点变厚,变成一个亮晶晶的大水球。“同学们,在地面上你们能够做到吗?”
地面上六千多万名师生全神贯注地盯着“太空老师”的一举一动,笑声掌声穿越迢遥的距离传到王亚平耳中。授课内容是奇幻的,授课者的状态却平常而镇定,在飘来移去中,她是如此自如,一切尽在掌握。
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与水球……40分钟,5个实验,整堂课行云流水。
地面学生提问:航天员在太空中有没有上下方位感?王亚平在聂海胜的帮助下用一套“杂技”动作解答:先是悬空横卧,紧跟着又倒立起来,然后介绍了天宫一号对“上”与“下”做出的方位定义。
学生又问:您看到的窗外景色和地面上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吗?能看到UFO吗?星星还会闪烁吗?王亚平如此回答:“这是一个非常奇妙的问题。透过舷窗,我们可以看到美丽的地球,还可以看到日月星辰,但到目前为止我还没看到UFO。由于我们处于大气层之外,没有了大气的阻挡和干扰,所以我们看到的星星格外明亮,但不会闪烁。同样,由于没有了大气对光的散射作用,我们看到的天空不是蓝色的而是深邃的黑色……”
1970年,从头顶飞过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开启了一代人的科学梦想;2003年,航天员杨利伟首次登上太空那一幕,又激励新一代人投身航天事业。继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刘洋上天之后,王亚平为中国女性航天史再添绚丽一页。
此刻,每一个问题都在传达着孩子们对太空的无限好奇和向往。在王亚平生动有趣的授课中,梦想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也许未来的航天科学家、航天员就在他们中间产生。
 
书写自己的“第一”
出生在山东烟台农村的王亚平上高中时,是理科班几十个女生中唯一不戴眼镜的,一路过关斩将进了军校,加入空军第七批女飞行员队伍,18岁就驾机飞行。
她爱上了蓝天,从此无法抗拒飞翔的魅力。
然而,飞行时刻不仅有浪漫,更有性命攸关的沉重。
第一次跳伞,八个女生如初生牛犊,天不怕地不怕。坐在飞机上,看着地面上的人越来越小,她们兴奋地又说又笑,仿佛在参加一场好玩的游戏。指令发出,她们一个接一个跳下去。事后,王亚平用“稀里糊涂”形容第一次跳伞的感觉。接着第二次跳伞要开始了,机舱里突然一片静默——在新鲜与好奇褪去后,她们终于体验到了恐惧……那天在返回的车上,所有女孩子泪流满面。
然而,“热爱”能战胜一切。王亚平坚持下来,她熟练掌握了好几种机型的驾驶,成为一名年轻的骨干飞行员。她驾驶运输机驰骋蓝天9年,安全飞行1600小时,出色完成奥运会开幕式消云减雨、汶川抗震救灾、山东抗旱等任务。
2003年,“神舟五号”发射直播,火箭升空那一刻,已经在飞行部队两年的王亚平盯着电视屏幕,脑中闪过一个念头,中国有了第一个男航天员,什么时候会有女航天员呢?
七年后,她等来了女航天员选拔的时刻。她毫不犹豫地报名参选,和刘洋一起通过层层选拔,成为中国第二批航天员中的两名女性。
那时,航天员的职业在她眼里是神圣和神秘的,当然,还有鲜花和掌声。她没想到,首先要经历的是超乎想象的付出。
太空环境下,男女平等,每个人都要经受相同的身体极限的挑战。王亚平的超重训练成绩最初没能突破二级,身体极限的挑战太痛苦了,浑身冒汗,头晕恶心,却不能呕吐,更不能停止。她逼着自己坚持,加班加点增强心血管和肌肉练习。第二年,超重训练成绩轻松达到一级。
就这样日复一日地挑战极限、对抗负荷,王亚平和刘洋在两年多的训练中通过了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具备了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
在一年前的“神九”乘组选拔中,王亚平以微弱之差落选。“中国第一个飞入太空的女航天员”,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称号,而王亚平从小好胜,被形容为,“能争第一绝不要第二”。但此刻的王亚平,成熟而坦然,作为备份乘组的一员,她去给刘洋壮行,她对她说:“你是我们女同志的骄傲。我希望你能带着我俩的梦想,一起去飞。我会在地面一直支持你。”在经历了那么多艰辛之后,王亚平深深懂得,一个人的名字跟祖国的利益相比,实在太渺小了。
之后,她很快投入后续训练,终于以优异成绩入选“神十”飞行任务乘组。
世界首位“太空老师”是六年前在太空授课的美国宇航员芭芭拉·摩根。在王亚平授课前,摩根写信给她,提醒她记得遥望地球,并代表全球师生表达了祝愿。授课完成后,王亚平回信致谢,并说:“飞行期间,我经常会通过舷窗遥望我们美丽的家园。”
中国太空授课圆满成功,受到世界的关注。美联社称,这是中国迄今最大胆的一步,风险堪比空间对接。
王亚平没有成为中国第一位飞入太空的女航天员,但她成为了中国第一位“太空老师”。飞入太空的女航天员,注定要书写历史,书写自己的第一!

黄小蕾 科学
关键字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