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慧:让艺术人生更有价值
来源:中国妇女网作者:张姿
巾帼风采
2013-08-15 14:15:00

伊慧,1980年出生于天津,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世界华人艺术家联合会理事、中国国际女艺术家协会会长,曾在国内外举办“荼蘼花事“生若夏花”等个展,作品被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伦敦市政厅、联合国儿基会等收藏。
粉面桃花,性感葱绿,迷离的彩蝶,痴情的睫毛……位于北京望京酒厂国际艺术园,80后女画家伊慧的“不同空间”画廊里,一墙炽热酣醉的画作如同一个女人的各色心情。
爱李清照的诗词,也能开奔驰、路虎;她不遮蔽女性特有的敏感、爱幻想,也不讳言期待自己变富有;她不仅能给自己当经纪人,还有几家文化公司。她的景观设计作品矗立在新加坡街头,她的颈上戴着自己设计的珠宝首饰……此刻,她手里的茶具还是自己烧制的釉上彩,名为“荷塘清趣”。
仿佛一只饱啜芬芳的蜂,很快与周围的一切打成一片,朋友说她是个“能折腾”的人,伊慧就大方豪爽地笑,声色饱满地自嘲,“我就是太热爱生活了!”
蒹葭伊人也擅油彩
与很多素颜寡语、不修边幅的画家不同,眼前的伊慧,红唇黄衫,侃侃而谈,她的化妆台上光指甲油就有上百瓶。创作时,伊慧也不像别人那样系上围裙像要做饭,而是穿戴整齐像要赴宴。“不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我就没有心情画画,没有灵感,就没有好作品。”伊慧和她的作品一样,总是追逐绚丽的色彩,而色彩正是油画的灵魂。
1999年,19岁的天津姑娘伊慧第一次高考失利,全家人非常着急,但她非常镇定,放不下画笔的她已经瞄准了艺术家的路。破釜沉舟加上一点执拗,第二年她考上了天津美术学院。
在天津美院,学油画的伊慧听人说 “中国人学油画能学出什么前途啊?”这对她倒也是个提醒,“如果你跟那些捧着圣经长大的老外比画圣母玛利亚,那你肯定是以己之短搏人之长。”于是,从小喜欢种奇花异草,又读着古典诗词长大,伊慧认定了扎根中国本土文化的想法,当时她还给自己起了个雅号,叫“蒹葭伊人”,此后举办的个展也总以“荼靡花事”、“花间词”、“琵音湖畔”为名。
为到世界顶级油画殿堂拜访求经,本科毕业后的伊慧去了法国土伦美术学院留学。“在欧洲游历各大博物馆、美术馆,拜访一些当代大师,哪怕是在旧货市场淘宝,在塞纳河边闲逛,都给了我很丰富的营养。尤其,当你认真看过一万本画册,仔细逛过几百家博物馆后,你的艺术品位、审美眼光绝对会大幅提升。”伊慧说,就算“眼高手低”也是一种阶段性进步。
人间烟火让艺术的生命不息
2006年,伊慧回国后成为了北漂中的一员,在最初的卖画经历中承担了不少打击。那是一个香港知名经纪公司,他们要在内地签约几名有潜力的青年画家。单看作品实力,伊慧大有希望,可最终因为是女画家,遭遇了性别歧视,对方选了水平并不如她的男画家。
伊慧没有气馁,她明白自己还太年轻,“鹅”立鸡群是不够的,“鹤”立鸡群人们才可以看得到。既然眼下单靠卖画为生不太现实,不如做各种与艺术相关的事业挣钱养活自己画画。
因为领略过“三步一小景,五步一大景”的欧洲花园城市,又做了充分的中国本地市场调研,伊慧先是开了一家文化公司做景观设计。从成功投标了苏州市政府的项目,为当地工业园区做景观设计起,伊慧陆续为各大城市街头设计的景观雕塑累计达上百件。
之后,伊慧投入了不少精力做艺术衍生品。这也是受国外品牌启发,他们每年会请艺术家为他们设计创作一些艺术相关产品,比如宝马会请美国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在宝马车上做彩绘,然后进行展览和拍卖。伊慧觉得自己也能借鉴,青春灿烂的画风,很适合设计成靠垫、地毯、咖啡杯等出售,同时也是对自己作品的低成本推广。
早在上大学时,伊慧就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社会活动,并开始做一些小生意,投资一些股票和基金;周末,到投资公司打工。最重要的是,她不会以自己是个画家而感觉高高在上,也不会觉得经商会耽误钻研艺术,她总在生活的角角落落寻找机会,并敢于尝试。“年轻不怕失败,而且,在你功成名就前,你没有资格有太多性格、太多纠结。”
在伊慧看来,不管你是不是艺术家,年轻人不食人间烟火都很可怕,相反,丰富的生活是创作者的最大资源。“在画家堆里,我能当商人,帮自己和更年轻的画家做做经纪;在商人堆里,我懂艺术,这本身就是价值。”



功夫在画外
在经营各种艺术生意的同时,伊慧还要确保每天的油画量,好积极参加每年的画展和各大比赛。“一个只画过100张画的人和一个画过1000张画的人水平相差巨大。” 在自己的油画开始在国内屡获金奖、银奖的近几年里,在藏家、记者们成了她家的常客后,伊慧也逐渐理解,为什么有的画可以卖出天价,自己的画也能卖出高价。一幅画有多好,下了多少功夫,修到了什么地步,大家心里都明白。
有一次,一个藏家上门求画,他说他用了四天的时间把伊慧的博客全部看完了,还说,伊慧每幅画的题目他都能背下来,伊慧当时听了特别感动。有的藏家因为喜欢伊慧的作品风格,还会一并选购伊慧自己设计的珠宝首饰。而遇到不喜欢自己的画,只是因为好卖而买的商人时,她也有拒绝的自尊。除了在商言商,每年她也都捐赠作品用于公益拍卖。
现在的伊慧,最终目标不在于靠卖画生存。“从恨不得赶紧把画卖出去,到舍不得卖画给别人,是一段生命历程,也是一段心灵修炼。”最近,伊慧还收了一些特殊的业余学生,“有些喜欢艺术的女企业家,年轻时没有机会学画,现在认识了我就到我这里来寻梦,我非常佩服她们,我会鼓励她们,功夫在画外。”
画外的斑斓世界,也正是画家伊慧与众不同的调色板。


关键字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