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琳:用爱牵手每个孩子
来源:中国妇女网作者:白俊霞
巾帼风采
2013-09-02 09:39:00

提起演员何琳,很多人立即会想起她在电视剧《牵手》中娇俏可人的模样。当年,还在北京电影学院上学的她,正是凭借在剧中的出色表现,拿到了金鹰奖最佳女配角奖。2005年,她在电视《为奴隶的母亲》里又以出色演技折服了国际观众,获得第33届国际艾美奖最佳女主角。她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亚洲演员。
这些年来,何琳一直活跃在电视屏幕上,形象越发成熟多变。不久前,电视剧《那金花和她的女婿》结束热播,她扮演的富家女丁心茹泼辣刁蛮,让很多观众回味不已。即将在10月播出的电视剧《千金归来》,她又将化身痴情怯懦的沈逸茹,带领观众走进一场豪门恩怨。
2013年8月,忙碌了大半年的何琳准备去国外休假,在出发前接受了本刊的专访。身为多个慈善机构的爱心大使,她身体力行地参加了很多活动。她颇有感触地说:“做慈善不能停留在表面,一定要融入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中,才能真正感受到慈善的意义和力量。”
慈善火花,点燃孩子的希望
让贫困地区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多了解外面的世界,在何琳看来是最有“性价比”的慈善。“孩子的人生是充满希望的,越早给他们一些帮助,让他们的生活发生一点儿变化,越有可能改变他们的命运。”她能有这样的感触,和她小时候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何琳的父母都是知青,她在大兴安岭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那里的教育氛围比较宽松,她没有学习上的压力,不用花什么精力就是成绩最好的学生。课余时间,她最喜欢和小伙伴们到原始森林里去采野果。
一直读完小学五年级,她才跟随父母回到上海。回想起当时的场景,她自嘲虽然穿的是最好看的衣服,但在来接自己的上海亲友眼中肯定土得掉渣。她第一次知道裙子可以有那么多样式,早餐可以喝咖啡吃奶油蛋糕。
大兴安岭的教育水平有限,何琳的成绩再好,插班到上海的学校,仍然是最差的一个。上第一堂英语课,老师问她:“what is your name?”(你叫什么名字?)这句简单的英文,何琳没有听懂。因为大兴安岭的英语老师讲课有口音,从小在那里长大的何琳听到上海老师说的英语,只觉得这是一种新的外语。
“我知道现在很多农村地区,还是有大量带口音的英语老师,所以我由衷地佩服那些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因为我知道有多难。”何琳坦言,回到上海给她带来很大的压力,童年好像在那个时候就结束了。她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才慢慢把成绩赶上来,后来就一直保持在尖子生的行列,最终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电影学院。
如果那时候留在大兴安岭,岂不是可以拥有悠闲自在的生活?面对记者的提问,何琳很认真地回应,经历繁华后选择宁静淡泊,和只能安于现状是不一样的。她曾经和母亲说起这个话题,母亲开玩笑说,如果留在大兴安岭,何琳能嫁给县长的儿子就是很棒的事了。
正是这样一段经历,让何琳特别愿意走进贫困地区,探望那里的孩子,给他们带去关爱和欢乐。她觉得,明星的出现虽然来去匆匆,却会给孩子们的生活增加一些小火花,也许这个小火花就可以点燃他们对未来的美好希望,支持和鼓励他们努力上进。
黄土高坡,苦涩之中有甘甜
在多年来参加的慈善活动中,对何琳触动最深的是跟随全国妇联去宁夏,捐助母亲水窖并探望当地的希望小学。谈起宁夏之行,她连用了很多最字:最偏远,最艰苦,最难忘……“说出来你可能不相信,有些孩子没见过香蕉,拿到之后会直接连皮一起吃。”
何琳探望的是宁夏同心县的吴家河湾村,虽然名字听起来好像傍着河湾,实际上这里的“河湾”早变成了黄土高坡的沟壑。在经历了五年大旱后,村民辛苦劳作一年也没多少收成,全靠国家救济生活。村里的水井是苦咸水,不仅味道苦涩,还有很多杂质。好在母亲水窖的修建,会解决这个村的吃水难题。
村里的希望小学并不大,所有的学生加起来也不超过百人,何琳就在操场上领着全校学生做游戏。她鼓励孩子们展现自己,不管是画幅画,还是唱首歌,都能获得一份礼品。
有个小女孩送给何琳一幅画,上面有一座四层的楼房,四个小人手拉手站在最下面,每个人都张开嘴大笑。有意思的是,在楼房外面有很多涂成了不同颜色的圆圈。何琳问小女孩这些圆圈是什么,小女孩很认真地指着圆圈挨个解释:“这个蓝色的是干净的水井,这个红色的是苹果味的水井,这个黄色的是梨子味的水井……”
小女孩的想象力让何琳非常惊喜,也让她看出孩子对水的渴望。她告诉小女孩,这里的人就快喝上“蓝色”的水了,至于“红色”、“黄色”等颜色的水,就要靠小女孩好好学习,长大之后为大家创造出来!
从那之后,何琳就一直了解和跟进母亲水窖的情况。“我对比母亲水窖项目实施前后的照片,不仅是当地的条件变好了,那里的人也显得精神饱满。”她觉得这是因为解决了饮水问题,人们不必再和自然条件苦苦斗争,有时间和精力追求理想的生活,通俗地说就是“日子更有奔头了”。

梦想课堂,蓝天下的多彩童年
有一次,何琳受邀参加中华慈善总会“I Do”基金的梦想课堂计划,了解到在一些学校,因为师资力量有限,无法开设音乐、美术等艺术类课程,孩子们的学习比较枯燥。于是,她立即答应了邀请,在“六一”儿童节前夕,来到北京郊区的一所学校,和孩子们欢度节日。
这所学校的大部分学生,都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在慈善活动的启动仪式上,何琳和孩子们共同演唱了儿歌《小燕子》。选择这首歌,她有自己的想法:“这是一首无论哪个年代的人,也无论孩子在哪里学习都会唱的歌。我希望能通过这首歌给孩子们传达一个理念,就是我们所有人都是一样的,他们也能拥有和同龄人一样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正如歌中所唱“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这项慈善活动开展后,学校不但可以获得开设艺术课程需要的师资,专业的志愿者还会像小燕子一样,每周都来辅导孩子们开展艺术活动。
活动中,孩子们把写有愿望的小纸条挂在气球上。有些孩子很大方地和何琳分享“我要当工程师”、“我要去法国”,还有些孩子就悄悄地折起来,保留自己的小秘密。随后,她和孩子们共同放飞五彩的气球,看着气球在蓝天下越飞越高,她也默默为孩子们祝福,希望孩子们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在主办方的安排下,何琳客串了一次美术老师,为孩子们的创作评分。面对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大胆出位的着色,她毫不吝啬地夸赞,恨不得给每一个都打满分。孩子们也觉得明星给自己评分是件“了不起”的事,纷纷索要何琳的签名,为自己的童年留下纪念。
这些年来,何琳从未间断对孩子们的关注,笑言自己是“不拘一格做慈善”,除了亲自去探望孩子,其他方式的慈善活动也不错过。2013年7月底,她参加了宋庆龄慈善基金会主办的希望之履活动,以森林为主题设计了一条项链,画作拍卖所得将用于为云南贫困地区的孩子购买鞋子。
何琳设计的项链是绿色的,上面的装饰既像变形了的叶子,又像刚长出的树苗。她觉得慈善本身是件绿色的事,这个设计一方面表达她在慈善这个大家庭中,只是一片小树叶;另一方面也寓意着每个人的参与,就能让慈善变成参天大树,庇佑孩子们的成长。
关键字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