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史印:黑暗中看见光明
来源:中国妇女网作者:张姿
巾帼风采
2013-12-26 14:18:00

蔡史印:黑暗中对话(中国)创始人,国际社会企业连锁中心董事,曾获2010年“大本钟奖—德国十大华人杰出青年”,入选2011年全球青年领导人,2011年妇女论坛全球17位“上升之星”之一。
眼睛也许让我们的心灵盲目
复旦大学国际管理专业学士,纽约州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就职于通用电气、西门子、罗兰贝格等世界500强名企,还在德国创建过自己的时尚设计公司……有一份“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华丽履历,杭州女子蔡史印的人生却在2009年发生了转折。
那是一次自驾去西藏的旅行,她结识了盲文无国界组织的创始人萨布莉亚·坦贝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藏盲文,并在西藏开办了盲童学校的德国盲人,后来成为了2009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在日喀则农场,蔡史印与盲童学校的孩子们一起织地毯、打毛衣、挤牛奶、做奶酪、玩游戏,她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了视障人群。“这些孩子给了我很大震撼,他们几乎什么都没有,却是我遇见过的最快乐的人,而那些什么都有的人却天天在抱怨。”
蔡史印的内心感到了一种强烈的冲击,她觉得自己曾经的忙碌工作只是为了“让富人更富”,于是她希望有所改变,就留在当地做了一段义工。她开始想,怎样才能真正帮助盲童?为什么在中国社会,盲童长大后最常见的出路是按摩师?其实盲人在有了电脑读屏软件后,几乎什么工作都能做。“一些偏见和歧视让我们的心盲了,是心盲导致了更多黑暗。”
一颗热心正在朦胧中靠近专业公益,她想做的不仅是单纯地开办一两所盲人学校,提供若干个工作岗位给盲人,而期待扭转整个社会的观念,让大家都用宽容平等的心态去看待不同的人。

黑暗中对话的主题体验馆、工作坊培训课程和特别活动已落户于世界38个国家的170多个城市,体验学习者超过800万人,并为超过8000位视障人士提供了工作机会。
假如给我三天黑暗
2009年底,又是一次偶然的机会,蔡史印第一次在亚特兰大参观了“黑暗体验馆”,在盲人教练的引导下,手持盲杖,在黑暗中游览公园,体验超市、音乐厅、咖啡馆、酒吧……“在伸手不见五指的环境里,我和大多数体验者一样,起初都恐惧不安,要找到外物,听到声音或者拉着别人才感到安心。黑暗让人变得谦卑,逼迫人们互相信任,一起在困境中协作完成任务。”
要抛弃偏见就要对话,这种对话不只是健视者与视障者之间的心理互换,也是人与自己潜意识的对话。2010年,蔡史印将社会企业“黑暗中对话”的模式引入了中国内地,并在上海开设了工作坊,在成都开设了中国第一座黑暗体验馆。
“我们的团队向社会提供收费的黑暗主题定制服务,比如黑暗中的领导力、黑暗中的团队建设等。工作坊按时间和规模收费,体验馆的成人门票为100元,社会企业自负盈亏才能长久。”同时,通过视觉转变的场景和活动设计,也为视障者提供了发挥他们聪明才智的就业机会。蔡史印说,公益不是一个乌托邦。
一些体验者也真的改变了对视障者的态度。“高盛有一个团队曾经参加了香港的黑暗中对话工作坊,主管当时很受触动,后来雇佣了其中一位有金融学教育背景的视障教练,因为他发现他完全可以胜任公司的工作。”这些成功案例让人兴奋,但她也很清楚,教育瓶颈、社会偏见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失。她相信,只要坚持,国际上已经成熟的社会企业模式在中国一样可行。
这些年来,朋友都说蔡史印像换了个人,不再住五星级酒店,不再买奢侈品包包,但她却重获“新生”,更忙碌地享受着内心的丰盛。
关键字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