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娃”张广秀:我的青春无悔

来源:中国妇女网作者:张姿
巾帼风采 2014-03-11 15:07:00

   “算上你,今天总共有四拨人来采访广秀了。”“广秀还在恢复期,注意控制一下时间啊!”“今晚广秀要上新闻联播头条哦!”2014年2月13日,马年元宵节前夕,在垆上村村委会,记者的采访被各路关心多次打断。
      下嘴唇上冒了一个白泡,病后初愈的大学生村官张广秀有点疲惫,因为一直眯着眼睛呵呵笑,她比照片上更好看。虽然普通话能讲得很标准,但她一口一个“俺们村”——垆上村,被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高楼林立所包围,也被张广秀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的爱所包围。

选择福山,走上自己的人生之路
 “简直比见未来公婆还紧张!” 张广秀还记得自己第一天到垆上村村委会报道的忐忑心情。2009年8月10日,这个穿着一身干净朴素运动服的小姑娘走进村委会,彼时,她不知道,村支书王子龙也在犯嘀咕——听说来的是个小女孩,才跟我家小闺女一边儿大,这……能行吗?
    王书记没想到,两三天后,他心中的问号便消失了。“自家闺女也常常不指使不动弹,她却非常主动。”原来,张广秀每天一上班就打扫卫生,端茶倒水,一见到王书记,就追问有没有要干的活儿。于是,王书记开始认真安排她做些文职工作,主要给村里的于会计帮忙。
    而就在几个月前,仅以一分之差,张广秀与北京师范大学失之交臂。考研失败后,即将大学毕业的她有点着急。踌躇之际,张广秀正巧看到大学生村官的招考海报。当时大学生村官还不多,她觉得挺新鲜,跃跃欲试。这一试,还真考上了。又由于考分名列前茅,她能自主选择区县。“感觉福山名字好听,又离火车站近,就填了福山。”
    但对于自己的选择,父母起初不太乐观,虽说沿海地区可能发达点,可作为老农民,他们太清楚村里的工作有多难了。于是,广秀走马上任的那个晚上,爸爸嘱咐她,碰上难事儿一定多请教当地领导和老人。
    那一年,福山区所招的14名大学生村官中,如今只剩下了广秀一人扎根基层。“随便来的人可能不珍惜,但我是杀出重围自己考进来的,而且又是第一份工作,遇到的领导和地方也很好,我当然想好好干,也想看看自己的能耐到底有多大。”

替村民跑腿,就是为人民服务
    来到垆上村不久后,张广秀第一次感到了尴尬。有老百姓上村委会办事,看到她有点眼生,便问是谁。张广秀开始说,“我是新来的大学生村官。”可这让老百姓更摸不着头脑了,就更疑惑地问,什么是大学生村官。
    张广秀不知怎么解释才好。“我总不能给村民念公文啊,就试着热络地跟他们套近乎,说,我是咱村人。可人家觉得很奇怪——那我咋没见过你呀。我只好怯怯地改口说,是上面派我来村里协助工作的。然后他们便好像恍然大悟,哦,你是乡里来的……这一来二去,我都快把自己绕蒙了,还没解释清楚。”
张广秀索性想:得了,还是甭解释了,我就干吧,只要我干了活,他们看到了,自然就知道我是干啥的了。后来,再有人问起她时,她就直接说:有什么事您就找我帮忙,我会尽量让您满意!
    从此,在张广秀的日记中,几乎每天都有“替村民跑腿”的记录。从医疗保险到水费电费,从盖章填表到入户走访,只要村民有需要,哪怕再小的事,她都肯走上几十里路去干。
    张广秀说,“每一件小事,其中的艰辛都如同一部小说;只要能为村民谋一丝利益,无论经历多少艰难困苦也心甘。”
72岁的李树汉曾是村里的老会计,对村子的历史很熟悉,张广秀常向他求教。“广秀一到俺家来,就帮俺老伴折纸箱,还陪她唠嗑。小闺女干活勤快,又能和俺们说说心里话,瞧着干得有模有样。”

村官任上,有我的第一次哭声
    在张广秀的“帮带人”、时任福山区福新街道工委副书记孙丽娟看来,张广秀不光肯学肯干,对于细活儿紧活儿还特别上心。
    2009年年底,为落实基础养老金发放政策,“广秀白天在垆上统计数据,晚上还主动帮我录入全街道其他村的数据。早晨我看到她眼睛红了,说不用着急,她就笑,说她是个急脾气,一见到活儿就想干完。”孙丽娟说。
    后来,一位老人没领到养老金,来街道办询问。仔细一查,这个村里有两个同名同姓的老人,广秀在电脑上录完第一个后,以为已经录过了,就把她删了。为此,张广秀痛哭一场,还在孙丽娟面前一个劲儿地自责,孙丽娟就安慰她:小小失误,可以弥补。我知道你为此付出了多少努力,多想完美。
2010年新年,广秀写下了“年度核心计划”:每天至少为村里办一件事,每天至少认识一户人家。为此,她的日记本里记满了:村里有条小路难走得很,要想办法修一下。老乡们平时的文化生活太匮乏了,要搞个农村书屋,让大家农闲时间去看看书、充充电……她的笔下,开始频繁出现“我村”、“我们村”、“自己村”,“为自己村服务,我甘之如饴”。
    考虑到大樱桃是村里的主要产业,听说市、区两级举办农技培训班,张广秀便主动求王书记向上级多争取一个名额,好尽快掌握大樱桃种植技术。在她看来,“一个萝卜一个坑。你是一个萝卜,就得努力找坑,找不到你的坑,你就会变成萝卜干。”其实,张广秀不只想学技术,她心里盘算着结合樱桃特色在村里创业。
    一天,她向王书记提出了自己的创业计划。“你能给俺一点儿地,让俺试试种樱桃吗?一是能把学的东西实践起来,二是想借此联合村里零散着种樱桃的家家户户,搞成一个有规模效应的采摘园,还能与村民走得更近。”
    看到广秀兴致勃勃的样子,王书记一五一十地说,“广秀,你的想法很好,但咱的条件确实不允许,不是我不支持你,是咱村没有多余的地。”虽然计划最终流产,但王书记很欣赏广秀的勤于思考和实干精神,村里人也都能感到,这个姑娘不是“镀镀金”就要走的。

病好了,我还回去做村官!
    从2010年9月起,张广秀的日记里,每一天都是疼,可每一天也都是工作。
    “9月1日,继续写档案计划……晚上脖子鬼疼,直掉眼泪。”
    “9月3日,脖子愈发的严重了,只能歪着头。”
    “9月6日,档案还未写完。说实话是有些不大情愿再动笔的,因为被脖子折磨得我真是害怕了那种滋味,但是工作就是命令,又在村里写了一天。傍晚回办事处,毁了,这脖子的痛袭来,几乎将我狠狠撂倒。”
    那段日子,张广秀在赶写全民健康档案计划,全村七百六十多人,一人一表,必须手工誊写,每份表格至少需要5分钟。“生病不能阻断我的工作。带病书写百余份健康档案,去村送通知,安排防疫,接受新工作——撰写包村计划等等。最重要的是压在心头上的‘村官总结’没思路,没体力,干着急。咋办,毛主席说: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中秋节前夕,广秀的颈椎疼痛难忍,宿舍同事帮她用力揪扯,结果扯出大片紫痧。孙丽娟发现后问她怎么回事,她坚强地笑笑说:“这是土法拔罐。”又有一次,孙丽娟在楼梯口看到广秀偷偷抹眼泪,一问说是想家,她便向组织部提前请了假让广秀回家,还叮嘱广秀:回去没准儿一高兴脖子就好了,不过别大意,还是去医院看看。
    孙丽娟没想到,张广秀这一去去了那么久。
    从临沂市人民医院到天津血液研究所,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张广秀最终被确诊为急性白血病。手术需要近三十万元,这对她的父母无异于一个天文数字。
    得知病情严重,张广秀曾一度悲观。“家里还有姐姐和弟弟们,不能让我一个人把钱全都花光了。” 医生建议,如果有条件,不妨到媒体上呼吁一下,否则这个病会拖垮一个家庭。后来,张广秀的姐姐便瞒着她联系到了齐鲁晚报社的一位记者。
    但当呼吁捐款的新闻见报后,广秀一下子很难接受。“自己忽然变成了一个被同情的对象,而且,谁也不知最后结果如何,这样花别人的钱会多有负担啊。” 有一次,孙丽娟看望张广秀时便开导她,有人捐款说明有人关心你,你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好起来。于是,张广秀开始给自己加油鼓劲,她试着想: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失败!
    张广秀与病魔抗争的故事通过各地媒体逐渐传遍全国,福山区组工干部、妇联干部等率先捐款,张广秀的母校也掀起一场场爱心募捐,远在湖南的大学生村官们纷纷在QQ群、微博、短信群中转发《村官张广秀患白血病仍服务群众,骨髓配对失败急盼救助呼吁书》,开展“给力2011,广秀加油”祝福接力。
他们的文字情真意切:“虽然我们未曾谋面,但你是我们兄弟姐妹中的一员;虽然隔得远,但我们的心却很近。我们有一个相同的名字:大学生村官;我们有一个共同的事业:建设新农村;我们有一个大同的愿景:翱翔在春天里!”
    张广秀动情地吐露心声:“有这么多好心人为我的事操心,真的非常感动,我相信自己会很快好起来的!病好了,我还回去做村官!”
2011年2月14日,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大学生村官张广秀同志的事迹很朴实、很感人……要求有关方面组织医疗专家对张广秀进行精心治疗。随后,张广秀转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经过两次造血干细胞输注手术,5月31日,张广秀顺利出院。

没想到我收到了习总书记的复信!
    花落花开,寒暑两易,福山的樱桃又红了,2013年6月17日,张广秀重返阔别了33个月的村官岗位。这天一早,垆上村村委会大院里格外热闹。“广秀回来上班了!”大伙纷纷赶过来看,再次见到王书记,广秀还是问书记要工作干。看到广秀的脸变得虚肿,王书记也很心疼,只为她安排些力所能及的事,毕竟现在身体第一。可广秀没闲着,村里正是大樱桃的销售旺季,她马上搞起网络销售,而配合于会计的工作也没耽误。忙碌的工作之余,张广秀向习近平总书记写了封信表示感谢。
    “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习总书记竟然给我回了信!”2014年1月30日,除夕上午,得知习总书记复信的消息后,张广秀还以为是同事跟她开玩笑。“早上我刚看了新闻,习总书记正在内蒙古给大家拜年呢,他那么忙,哪有空给我写信!”当山东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高晓兵风尘仆仆地出现在眼前,张广秀双手捧过复信,内心忽然湿润了。
    “我感到满满的感动,满满的温暖,特别是习总书记的口吻,就像邻家叔叔给小晚辈讲话那样亲切。他的每句话都说进了我的心坎。复信不是给我一个人的,也包括垆上村村民和所有大学生村官!”
    在张广秀的印象中,那一天来的记者特别多,她是好不容易抽空才给父母打了一通电话,爸爸在电话那端说,那你把信好好拿回来,咱们好好看看啊!
全家人共度了美好的马年春节后,2014年正月初七傍晚,张广秀再一次从家乡临沂坐上大巴返回垆上村。新的一年,她有两项新的工作:一是配合上级和街道开展好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工作;二是正在筹建的德龙烟铁路正好途经垆上村,我将和其他村干部一起做好拆迁安置工作……
    “人们都说我是福娃,是的,父母生育了我,党和人民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一定坚守当初的信念和选择,在农村扎下根来,坚定为民意识,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决不辜负总书记的殷切期望,让第二次生命不虚度,让青春无悔!”张广秀说。
    张广秀
    生于1986年,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罗庄街道办事处桥西头村人,2009年7月,毕业于鲁东大学政法学院思想教育专业。2009年8月起,担任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福新街道垆上村村委会主任助理。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山东省十佳大学生村官等。

   张广秀说:作为大学生村官,最重要的就是把自己作为农民的一分子,虚心向农民学习,先当村民,后当村官。

妇联组织,女大学生村官的“帮带人”
   在张广秀的个人成长过程中,离不开她的“帮带人”、烟台市福山区妇联组织的帮助。作为全省2400名女大学生村官的最贴心最信赖的“帮带人”,山东妇联是怎么帮助这些刚出校门走进村庄的女孩子们成长成才的?本刊记者就此专访了山东省妇联主席翟黎明。

《中国妇女》:为促进女大学生村官成长,山东省妇联有何特色举措?
    翟黎明:为了让女大学生村官真正“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流得动”,自2010年起,省妇联在全省实施女大学生村官成才支持行动,通过政策、项目、资金等多方扶持,搭建联系交流、教育培训、创业服务“三大”平台,提高女大学生“村官”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

《中国妇女》:在“用得上”这点上,咱们妇联怎样具体落实?
    翟黎明:一是加强教育培训,将女大学生村官纳入妇女干部培训总体规划。二是实行结对帮带。发动巾帼文明岗、各级女干部、女企业家等同女大学生村官结成帮扶对子。比如,烟台市妇联建立“3+1”联系帮扶制度,安排一名县市区委组织部干部、一名镇街妇联干部和一名村女“两委”成员共同帮带。三是多岗锻炼,利用基层妇女组织建立、换届、调整等时机,选聘女大学生村官兼职乡镇妇联副主席。

《中国妇女》:在推动“流得动”的过程中,又有哪些亮点?
    翟黎明:我们积极联合组织部门实行分类指导。针对立志扎根的村官,将把她们培养为“三高三强”型妇女人才,为女性进“两委”储备人才。第十届村“两委”换届后,两百余名女大学生村官当选村“两委”成员。针对考选意愿强的村官,加强指导培训。针对有创业能力的村官,通过现场指导、交流观摩、设立创业实践基地等形式,扶持她们自主创业和就业。

张广秀 福娃 青春
关键字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