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雪君:咖啡梦庄园传奇
万雪君 1978年生于宁夏,宾川高原有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科技部2013年创新创业人才。
宾川朱苦拉咖啡
彩云之南,天色渐暗,穿过一片橘林,记者在老海田朱苦拉咖啡梦工厂已等候多时。万雪君从她的牧马人越野车上跳下来时,一头长发,围着丝巾,黑衫白裤十分有形,摘下墨镜来握手时,一眼看上去像个酷酷的“富二代”。
传奇咖啡,别问是劫是缘
九十九道弯,八十八道坎,从大理州宾川县平川镇出发,眼前这条险峻的山路,是万雪君2012年花了半年时间修通的,每次开车走在这条路上,她都心惊肉跳。但吸引她的是这条路的终点,神秘的朱苦拉村,传奇的“中国咖啡发祥地”。
曾经,这里“下雨天没人进去,也不会有人出来,即使晴天,村民出行也只能步行或骑马。”就在这个偏僻贫穷的彝族小山村,至今尚存24棵一百多年的古咖啡树——法国传教士曾在教堂边种下了一棵咖啡树,咖啡树上落下的种子又变成了这片咖啡林。很多人都以为这只是个传说,然而万雪君却把它看成宝藏……
在与咖啡结缘的三四年间,没路开路,缺水找水,万雪君的手变得粗糙,朋友们都说她老了快十岁,而她大可不必如此辛苦。在2011年来到宾川种咖啡之前,她在北京坐拥年销售额超2亿元的三家企业,生活就是开开跑车,玩玩高尔夫,做做美容,一年只要打打电话就可以有几百万元的纯收入。
母亲是北京知青,16岁的万雪君从宁夏中卫的小山村回到北京,只有初中学历,她的第一份工作是饭店服务员。一天,有个熟客问她,你为何来北京。万雪君说,赚钱。客人又问,那你有没有兴趣卖建材,挣提成比挣月薪强多了。就这样,万雪君踏上了销售员的路。
不久后,在一个大工地上,她无意中碰到了一个卖灯具的业务员小李,闲聊时,万雪君便“资源共享”,把这家工程部的经理介绍给他了。当小李这一单灯具生意谈成后请她吃饭致谢,她才听说,原来灯具的利润远高于建材。于是,万雪君又被引荐到照明行业。
“只要看到塔吊,我就进去,夏天骑自行车从南三环到北七环,一天最多能找三十多家工地,为了节约时间多拉一张订单,我每天的第一顿饭都是下午三点才吃。”那些日子,万雪君像打了吗啡一样疯狂跑单,同事隔天看到她,会问她怎么一下子晒这么黑,是不是去了非洲。
就算必输之赌,也要打打看
有一次,在北四环一处工地,三家对手和她一同竞标。竞标那天,工地采购部经理让每家拿自家样品户外灯到24楼的楼顶试灯,但等万雪君带着所有灯具和同事驱车赶到工地时,才发现工地不让用电梯。“眼看时间到了,我一个人抱着两盏灯足有四十公斤,踩着高跟鞋一路向上狂奔,到了楼顶,我的羽绒服全都湿透了,也顾不得擦汗赶快摆灯。”虽然灯效呈现理想,然而万雪君最终以一万元的价差失之交臂。
“其实对方很认可我家产品质量,也很看重我的服务态度,直到最后时刻还在等我回话,无奈我们领导已经给了特批价,几次三番请示也不能改了,我只好回了人家。但半小时后,我们领导忽然回电说,小万,既然这是你的独立第一单,就破例成交吧。这时我赶紧给对方拨电话,但对方只说了一句,对不起,我们已经和别人签合同了……”
来不及哭,第二天一早,明知是必输之赌,万雪君还是赶到了那家工地。采购部经理又见到她,先是一惊,后来直接摆摆手,说:“小万,你每天都比我来得早,我也很想帮你,但这次真已板上钉钉。如果以后你还是这个价,下一个工程,我第一个找你。”果然,对方不仅下一期与小万签了单,后来还介绍了好几家客户给她。这个故事告诉万雪君:就算是必输之赌,也一定要打打看。
凭借死磕到底的执著,万雪君的订单越来越多。2003年,她买了第一辆车——奇瑞QQ,当时她的年收入只有七万多,就从中拿出了五万多买车,别人都说有钱应该先买房,她却一定先买车。“有一次见了甲方,灯拿出来就瘪了,全场都笑了,因为我坐公交车去的,灯也跟我挨了挤。有了车,意味着效率和机会,只要继续努力,房也会有。”
2006年,万雪君创办了北京欧利亚照明科技有限公司。乘着北京奥运会的东风,她把大量高品质户外灯送进了鸟巢、水立方。“每当开车经过北四环,望着一路灯光璀璨,我都感觉特别享受。”
小心开宝马进来,开拖拉机回去
然而,朋友们发现万雪君忽然消失了。直到九个月后她才再次出现,而且一回来就卖房卖车。
原来,2011年3月,万雪君去云南探望一个亲戚时迷上了大理,当她在路边看到一条“可观苍山洱海全景”的别墅出售广告时,她起了带母亲在此养老的念头。“母亲几年前患上阿尔茨海默病后,生活就几乎无法自理。”自父亲去世后,虽是家中老五,万雪君一直把母亲带在身边,但仍觉得自己对她照顾不周。
此刻,看到这栋别墅又新又漂亮,万雪君有点不敢相信房东只卖188万。“一问才知道,吴总是旅意华侨,来此定居后被招商去种咖啡,目前还差600万缺口,只好卖房筹钱。”这一下子就勾起了万雪君的好奇心和田园梦,她说:那我和你一起种吧。
吴总有管理和技术,自己在大理陪母亲,还能玩票种咖啡,万雪君当即拿出600万元入了股。在宾川县钟英傈僳族彝族乡,吴总的咖啡基地有1万亩,但万雪君认为,只有规模化种植才有利润,要干就一次到位,于是她又花了28万元承包了2万亩荒山。
然而,万雪君却不知道,咖啡对土壤、水源的要求很高,荒山上全是石头,根本没法种咖啡,可这些山一包就是60年,也不能闲着,她笃信,愚公移山,事在人为。
村民们见她每月光捡石头就花掉十几万人工费,纷纷说:“小心你开宝马进来,开拖拉机回去!”到2012年底,公司已投入七千多万。没多久,吴总以风险太大为由要求撤资,还带走了整个技术团队。忽然变成孤军奋战,万雪君一下子懵了。原以为是小打小闹,不料却越陷越深,在石头缝里种咖啡,更像是个花钱的无底洞。
“当时很多人说我被骗了,但我不信,这是我自己的选择。做事情的人遇到困难也很正常,我最不怕的就是吃苦。”家人劝万雪君就此放手,打道回府,但她却相信咖啡的光明前景,回北京变卖了公司的全部股份,折现五千多万元,又陆续卖掉了北京的十几处房产,共转让得了1亿元,一股脑投到了荒山上。
云南连续三年大旱,被她赶上两年。山上缺水,她就不计成本全部铺上滴灌,咖啡三年结果,她在地里套种香蕉、芭蕉以短养长。就连拉水管这种小事,万雪君都要亲力亲为。山高路陡,万雪君手上的疤就是从10米高的坡上摔下来留下的。“干树枝一下子扎在我手上,血顺着这个胳膊往下流,我第一次看到了我的骨头。”
不久后,让万雪君流血流汗的咖啡成熟了。省上专家来了一看,不相信居然在石头缝里能长出这么好的咖啡——原来每棵咖啡树下都有一个滴头,种植基地一共打了四口三百米左右深的井,专家说,“你真是我见过的最疼咖啡的人!”
我的中国梦,就在咖啡梦庄园
然而,咖啡鲜豆市场收购才几元钱,在云南这个中国咖啡主产区,同行很多,要想出位,产品必须要有亮点,万雪君决定自己来加工。一次去杭州参加培训班,有位农业专家说起,全国鲜果每年浪费率达25%以上,一些个头小、卖相丑的二级果往往半卖半送,有时还没人要,就烂在地里或路边。
听者有心,万雪君灵机一动想到了宾川县就是水果之乡,不如把附近的柑橘、葡萄、石榴等二级果低价收购,与咖啡混搭,做成多元化的果味咖啡。于是,她立即找到云南省精品咖啡学会秘书长陈德新,经过无数次试验,最佳口感调了出来,万雪君把果味咖啡定价为180元/斤,除了做礼品团购,还推进了大大小小的咖啡馆。
时髦的果味咖啡让万雪君露了一把脸,但她觉得这只是一时之计。2012年,在一位慕名找到自己的老教授的建议下,她第一次来到了朱苦拉村。这里的村民把咖啡豆炒成黑色,用石磨磨成粉,再放进老水壶,加水、加糖,用柴火煮到沸腾——这是当地流传百年的制作工艺,看似简单,换个人做,口感却千差万别。
万雪君想,一定要在这里好好挖掘。在当地县政府的帮助下,她与农户签订协议,不管价格如何波动,都按当时国际最高价格回收鲜豆。随后,万雪君抢下了“中国虹吸壶咖啡师大赛”的主办权,2013年5月,她把来自12个国家的专家评委请进了朱苦拉村,而宾川朱苦拉咖啡是参赛选手规定动作的必选咖啡豆。
赛后,国外专家一致认定,百年工艺制作出的朱苦拉咖啡,价值超过100美元/杯,这令村民们难以置信。如今,朱苦拉咖啡在业界一杯难求,13亩百年古咖啡林年产咖啡豆4.5吨,万雪君部分制作成咖啡礼盒,售价高达1800元/套。同时,她又在朱苦拉村发展百年咖啡树的第三代,种植面积近800亩……
2014年,万雪君的万亩咖啡基地又迎来盛果期,曾经的荒山,在万雪君的手上彻底变了个样。但在她的“朱苦拉咖啡梦庄园”规划中,种植、加工、销售只是一部分,生态旅游观光体验也不可或缺,比如,朱苦拉咖啡主题会所、博物馆、咖啡体验馆、产品展示区、中西餐厅、会议室、客房等。“像我一样的咖啡爱好者和怀揣咖啡梦的朋友,还可以在这里认养一棵属于自己的咖啡树……”
万雪君常觉得,以前在北京,钱只是银行卡上的一串数字,但在这里种咖啡已成为了她的终身事业。“有人问我是否打算在这里养老,我告诉他,何止,我还要把我的骨灰撒在咖啡树下做有机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