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己设计的生活才精彩

作者:胡玮斐
巾帼风采 2015-02-26 15:08:00


李欣芸   中国大陆第一位获得国际专业婚礼顾问认证和国际婚礼导师认证的婚礼策划师,曾创办国内首家婚礼学院。现在北京慧通香学文化发展研究院任教学总监,从事中国传统香文化的传播工作。

采访李欣芸是因为听说她是一名出色的婚礼策划师。因为坚持“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场婚礼也应该独一无二”而成为行业翘楚。然而,她告诉记者,她已经转行去做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工作了。年纪轻轻,她完成了人生中的又一次转折。

经营单纯的快乐

2003年,一部名为《婚礼策划师》的美国电影,改变了李欣芸的生活轨迹。她辞去外企白领的高薪职位,到婚庆公司当了一名月薪1500元的婚礼顾问助理。十年后,她把自己的婚庆公司做得风生水起。

婚礼都是有固定程序的,而好的婚礼策划总有自己的创作,为的是与众不同。李欣芸把婚礼策划当做经营快乐的过程。她策划的婚礼现场可以在江边、湖畔,也可以在山居、田野。大自然中的鲜花、蔬果、麦草、枝叶,都是最亮丽的装饰,甚至几块石头、一堆贝壳都能营造出不一样的气氛。她策划过一对青梅竹马的新人的婚礼,客人收到的请柬竟然是一张入学通知书,上面写着班级、座位。到场之后,是佩戴有一道杠、两道杠臂章的服务生引路……看到客人们惊喜的表情,李欣芸非常开心。

快乐之余,也要应对无穷的麻烦。定婚期、做方案、约摄像、寄请柬,有时主持人没有按时到,有时新娘头饰找不到……她每举办一次婚礼都像指挥一场战役。“婚礼策划师的工作内容不限于婚礼本身,得外延到新人的衣食住行,一个不小心就会出意外。”在那次田野婚礼中,新娘不听李欣芸“婚纱要根据婚礼现场的环境来选择”的劝告,执意要穿上长长的拖尾婚纱。正当新郎讲话、所有人被他脉脉深情感动时,一只青蛙突然跳上长长的婚纱裙尾,吓得新娘一阵惊叫……

“那时我喜欢这样的生活。时刻充满挑战,每天都有新感觉。”李欣芸“任性”十足。

她经营的上百场婚礼,都当做自家亲人的婚礼来对待。一位已为人母的女士,连续八年在结婚纪念日时,给李欣芸发来感谢短信。她说:是你给了我美好的记忆,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她曾经接手一个上千人参加的大型婚礼,光帐篷就搭了两个月,每天还要耐心解答来自新人亲友的各种疑问。婚礼那天,当李欣芸又向新郎爸爸提出一个建议时,他说,你不用跟我商量,一切都听你的!那一刻,李欣芸的眼泪差点掉下来。这种信任,是对她的最高褒奖。

IMG_5194-

2012年初,李欣芸在众望所归中,策划了一场完美的“马拉松”婚礼,主角就是她自己。

“从确定方案到举办婚礼,只有两个月时间。路线、机票、行程、人员、佩花、音乐等等,千头万绪。”婚纱选择是重头戏,由闺蜜们一针一线亲手缝制的斜肩大婚纱,只有绿松石肩花和头饰点缀,大气而高雅,凝聚着浓浓的姐妹情,李欣芸爱不释手。

伴娘伴郎是三对夫妻。蓝天、白云、海风、沙滩,在28名随行闺蜜、好友的见证下,第一站巴厘岛异国情调的无宗教婚礼,浪漫十足。面对大海,李欣芸柔情似水,与爱人高楠许下爱的誓言。

随后,婚礼来到东北。对襟红裙、五彩灯笼,刮起红红火火的中国风,公公婆婆笑靥如花;天津的民国式婚礼在一百多年前的高级官邸举行,爸爸妈妈的旗袍、长衫,彰显清雅、高贵之气;北京的60年代复古派对婚礼,则是个性飞扬的空间,啤酒烧烤、歌舞雀跃,释放年轻人的激情与活力。

女人最美丽的瞬间是做新娘的那一刹那。李欣芸,便是把那美丽时刻化为永久记忆的魔术师。

找到了更好玩的事情

有时李欣芸也奇怪,爷爷、爸爸、妈妈都是严谨认真的高级工程师。这个书香门第的家里,怎么会开出自己这朵独立特行随心所欲的奇葩呢?

多年前,李欣芸以全国化学奥赛一等奖的优势报考北京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拿到录取通知书那天,她与妈妈签订自立合同,妈妈心疼而无奈地对她说,实在没钱了,就回家要。

李欣芸一边学习,一边打工。听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同学说有个地方招兼职英语幼儿教师,便赶着去应聘。最终,应聘者中唯一不是英语专业的她被录取,因为“亲和力强”。大学期间,她先后打过三十多种工,不仅自给自足还盈余颇丰。

大学毕业以后,她顺利成为外企白领。每天出单、做单、打电话、发货……重复而单调。“这不是我要的生活。”几乎没有什么犹豫,从不喜欢循规蹈矩的她放弃了稳定而优越的工作,跑到婚庆公司打工。她总是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也总是能朝着梦想的方向努力。

2014年底,李欣芸又一次选择改变。这一回,她放弃的是如日中天的婚庆事业。好朋友不解地问,是不是婚庆业不景气了?李欣芸灿然一笑,我找到更好玩的事情了。

她从小住在天津当年的意大利租界内,对欧洲建筑与文化耳熟能详,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却几乎是一张白纸。尽管如此,在她心底里,还是觉得中国最好。

当年,16岁的李欣芸以学校交换生的身份,漂洋过海,去到芬兰首都赫尔辛基读高中。那是一个人口稀少的城市,走一条街只能见到三四个行人,坐有轨电车常常只有她一个乘客。文化的差异让李欣芸闹出不少笑话。新年舞会上,她穿一套米驼色的羊毛西服裙出现在花花绿绿的同学面前,感觉像个新闻发布人。有同学好奇地问:你是老师吗?还有那只睡袋,是妈妈用缎面被子做的棉口袋,露营时,一放地上就湿透了。

高中毕业后,她坚决不肯再留下。她喜欢热闹,喜欢跟黄皮肤、黑眼睛的同胞开怀大笑的感觉。

一位在国外获得医学博士的朋友说过一句话,深深触动了李欣芸。“他说,凡尔赛宫固然华丽,但回头看看自己家的后花园,会有令人惊奇的发现。”

她想起了爷爷。夏季的夜晚,茉莉花香飘满平房大院,爷爷坐在葡萄架下,举起精美的小紫砂壶,将金黄的茶汤缓缓倒出,品饮一番后,回屋里挥毫泼墨。“中国情结早已深深地埋在心底,融化在血液里,只需要一个契机来激发。”

在朋友的引导下,李欣芸静下心来,认真回望中国繁星灿烂的传统文化,忽然发现自己对宋代、唐代的建筑,比对巴洛克建筑更容易理解。曾经以为自己很了解欧洲,其实自己不过是门外人;曾经以为自己已经西化,其实骨子里还是中国人。

她跟做园艺师花艺师的朋友学插花,接触到了古琴、茶艺、香道等中国的传统艺术。忽然有一天,李欣芸觉得深埋在体内的那股血脉被唤醒了,她像发现了一个特大宝藏,在里面如饥似渴地学习。这个“最好玩”的事情充满了李欣芸的生活的每个角落。她指指面前的冉冉熏香:“中国的草书像不像这缕烟,流畅而一气呵成?中国的古琴,余音袅袅;我们的洞箫,韵味悠长……”

而最让她着迷的是已经有六千多年历史的香文化。丈夫打趣说,自从你学制香后,脾气好了,也温柔了许多。李欣芸自己也感到了一种变化,过去她喜欢钻石水晶这类晶莹剔透的饰品,而今却喜欢温润柔和的玉石。“如果说以前我是向外释放能力,享受动感的快乐。那么现在的我,就是能量聚集体,通过提升个人品质与修养,影响周围的人,使生活变得更加幸福与安宁。”

婚礼策划师 李欣芸
关键字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