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玲玲:彩瓷描尽人间情
一瓶一板,山水人家;釉上釉下,粉彩青花。粉彩点染酣畅淋漓,青花发色意蕴悠远……瓷器器形之妙,瓷画画境之美 ,在蔡玲玲手中做到了极致,这位中国陶瓷设计大师的作品让全世界看到了景德镇的功底。
蔡玲玲 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
一程山水一段情
蔡玲玲以山水见长,一瓷一景,每一景都让人耳目一新,山似隐又现、树斜逸而出、人像是拉长的影子、屋舍是歪歪的线条。那晕染的颜色,疏疏的人烟,空灵静谧,让人好像能嗅到春山新雨后的味道。她在瓷上作画,却不是呆板的“纸包瓷”,因为瓷器不是她的绘画底板,而是她的整体艺术载体,她的每一幅山水作品都是从寻景、写生开始的艺术旅程。
她的山水给人鬼斧神工的妙,这是因为工艺上的绝。蔡玲玲善用窑变,窑变就是在烧窑的过程中,受到温度等原因的影响,使釉色变成人为不可控制的五彩绚丽的颜色,窑变一为人巧,二为天成,由天工者,火性幻化,天然而成……用窑变工艺表现大自然中无时无刻不在变幻的山水流云最为适当。但因为窑变的不可控,真正开窑的一刻才能看到结果,不少山水作品,尽管主体部分完成,但就因窑变不理想而只能放弃。
《山蔚蓝光交抱舍》就是窑变成就的佳作。火烧云以出乎想象的不规则形状从上方压下来,也只有窑变天成的形状和色彩才能重现晚霞满天的画面吧,瑰丽无比却瞬息万变。整个画面从绛红色开始渐变,一道灰黄过渡,马上就成了暮蓝色的天下。上半幅画面如此斗艳,下半幅画面用色沉稳,接住了倾泻而下的色彩,只有一些稀疏点染的色彩跳跃而出。一树粉花,几点新绿,农舍晾晒的红色衣裳和红色的天空相映成趣。
《锦绣山河万里春》
走进景德镇西郊的蔡玲玲艺术馆,《锦绣山河万里春》让人叹为观止,这幅宽 5米,高 1.7米的巨幅瓷板画是镇馆之宝。蔡玲玲用中国画的水墨技法结合西洋画的透视效果,全景式地绘制出田野、阡陌、渔舟、农舍。山的厚重、水的迷蒙、云的晕幻、石的嶙峋被一层层剥开描绘,再用釉彩融合封凝,大观震撼,细品有味。这样的功夫得自写生时“搜遍奇峰打草稿”,构图时“专采所长为我用”,到烧制阶段,五次入窑,历经一年的时间才脱胎出这气势磅礴的巨作。
瓷画的一般技法中,表现白色就不上釉彩,留白即可,但她画瓷,白色处也要画白色釉,那白色就比直接留白多了丰厚感。画雪景,为了表现白雪的层次与密度,她还要一层层细细填绘白色,功夫用的多,效果自然不一样。
除了工艺美术上的功夫,蔡玲玲的山水瓷画之所以景至美而不远人,是因为她惯以心境入画。一次,她去瑶里写生,春天的夜晚,她因为睡不着走到院外,月朗星稀,蛙声一片、虫鸣协奏,一曲山乡版的《春江花月夜》让她灵感顿生,当即创作了《春江一曲山水情》,艺术再现了当时她的心境,让观者与她通感,春风明月入梦来。
《收获》
笃定要捧“瓷”饭碗
每当蔡玲玲在瓷画落款处题上:中国·景德镇,她的笔触都会回到跟着瓷工妈妈填粉彩的小时候,从那时起,她就笃定了这是自己一辈子要做的事。对于外面的人,瓷器可能是艺术品、观赏品、实用品,但对于像蔡玲玲这样的景德镇艺术家来说,瓷器是他们伸向世界的枝桠,也是根植于土地的根。
从石狮府夜校的美术班到昌渠指挥部的黑板报,从陶瓷职业大学的写生组到陶瓷学院的研究生,看似曲折的艺术之旅,却无意之中让蔡玲玲画、学、工三者兼修。
1989年,蔡玲玲已经在鱼山昌渠枢纽画了七年的“黑板报”,工程竣工了,人员全调往省内其他城市,已经转正的她放弃了稳定的工作,选择留在了景德镇帮人画瓷画,两年后考上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
七年“黑板报”终于脱胎到“白瓷器”了!一个 29岁的女人,不去做什么正经工作,而是去上学,她顾不上父母反对,别人怎么看,而是有一种长途跋涉终于到山脚下的激动。
职大是全日制大学,为了挣到自己的学费与生活费,蔡玲玲课余在别人的作坊里打工画瓷。学校里学理论,作坊里实践,毕业时,婆家的瓷器小工坊传到她手里时,很快就经营得风生水起,并且开始主持景德镇三宝陶瓷研修院的工作。
蔡玲玲在三宝陶瓷研修院不仅搞陶瓷工艺美术的研发,也和国外来访者进行陶瓷文化交流和创作,展示着景德镇新生代艺术家的形象。拉坯施釉,坯胎上画青花,白胎上画粉彩,蔡玲玲的现场展示吸引着慕名来景德镇拜访的外国客人,同时,她也吸收着来自西方的艺术和文化。
《生命的脉动》
“有温度”的艺术家
蔡玲玲做瓷画,笔名却叫“玉人”,其一是她觉得瓷器的品质应该温润如玉,其二是她想做一个“有温度”的艺术家。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母爱处处在,顽童无静闲”,蔡玲玲的作品,没有臆想的内容,全是身处自然和生活之中的体验,表达的都是内心的深情。在她所有的作品里,因为满含对家乡的眷恋和感恩,也总能读到这种深情。
2000年,蔡玲玲代表景德镇到马来西亚进行艺术交流,她亲身体验到了海外游子的生活,也看到了华人华侨对祖国的眷恋,身为人母的蔡玲玲在想念儿子的时候,体会到这两种感情都一样,都是孩子与母亲之间天然、真挚的感情。
回到景德镇后,蔡玲玲创作出了《母子情》系列作品。
绘画上,她把传统的婴戏图结合中国版画、年画、剪纸、木偶等艺术手法,又把西方绘画元素中的夸张和形变揉进其中,母子之间的拥抱、背
负、牵手,似是而非却传神达意。简单勾勒眉目线条的少妇粉腮俏衫,为了突出人物缩小如玩具的竹木家具充满童趣。
工艺上,她运用粉彩、古彩、新彩为一体的工艺技法,有水彩的画法,粉彩的柔和,古彩的艳丽,江南村姑的俏模样里透着东方女性的雍容含蓄,着色大红大绿,但因为釉面,所有艳丽的颜色包了透明的浆,清丽润泽,达到了大俗大雅的艺术效果。
《母子情》不仅是蔡玲玲个人陶瓷艺术的代表作,也代表着景德镇陶瓷装饰手法上的一大创新。即便是千年瓷都,不创新,路也会越走越窄,蔡玲玲一直在创新,不论是器型还是釉面花色,从泥、釉料配制,尤其是高温颜色釉的配制,她都突破了传统。蔡玲玲说:“中国景德镇的瓷器上,一定要留下时代的印记。”
采访中,蔡玲玲三句话不离景德镇。对于景德镇和蔡玲玲来说,最重要的是把陶瓷艺术传出去、传下去。她创办了珠山陶瓷研究所,带领着一大批年轻人学习陶瓷工艺美术,尤其以女性为多。景德镇的沃土不仅滋养着陶瓷艺术,也承载着她和她们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