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卿:华彩景泰蓝 天工点蓝人
李佩卿 北京禄颖蓝釉艺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全面继承景泰蓝传统手工制作工艺,同时将当代美学理念引入景泰蓝工艺、设计,成为当今唯一突破传统工艺、享有国际殊荣的女性景泰蓝工艺美术家。
作为“京作御用”、“燕京八绝”之一的景泰蓝,被认为是国人心中的国器,端庄尊贵华丽,又有些程式的老道。而李佩卿手里的景泰蓝,却如万般贵气中脱颖出的一缕飘逸浪漫,还带着些不落俗套的欧洲风。
早春北京一个暖日,正午天朗无云,位于郊区一栋朴素的二层灰楼里,李佩卿一身随意的蓝色工装,迎面而至。
《祥龙晋宝》
与景泰蓝艳丽典雅的皇家气质相比,她的创作者,显得内敛而朴实。大家闺秀的端庄和经得起岁月的娟丽,秀外慧中。
《鱼舞天娇》
点蓝“中性”润色不泥古
1953年出生的李佩卿出身于满清正黄旗,18岁进北京工艺美术工厂学习景泰蓝制作工艺。在别人看来如同消磨青春的单调动作中,她带着些许朝圣之心,渐渐走进景泰蓝的世界。当年,她凭借着不泥古中彰显个性的风格,出众的“点蓝”技术,在与北京三百多位景泰蓝技艺高手的同台竞艺中拔得头筹。
一件景泰蓝作品,传统制作过程要手工完成制胎、掐丝、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七道复杂工艺。其中“点蓝”似点睛之笔,制作者用一支小小蓝枪,在毫厘之间推着斑斓五色一点点晕染铺开。从调色到润色,铜胎每一格掐丝花纹中各种颜料的搭配比例,完全受控于点蓝人对色泽的感受力和想象力。俗与雅,拙与巧,粗与精,全凭点蓝见分晓。
明清宫中的景泰蓝,凡大紫翠蓝,艳得耀眼,很有夺目贵气。传到李佩卿之手,她却将女性的温韵自然地赋予景泰蓝一抹柔和春色,巧妙收拢了满目炫彩,釉色温厚饱满,形成自成一绝的“中性”之粉彩特点。
2002年,工艺美术厂解散,有着与景泰蓝三十年不舍之情的李佩卿只有一个选择——挑头重新创业,留下这门手艺。
从单纯的工艺巧匠变身为需要领导决策、设计开发、销售推广等全盘考量的创业者,李佩卿必须重新开始认识自己三十年来一直崇尚的传统。“一成不变令人视觉疲劳的传统作品,在欧美现代艺术品市场中已经缺乏竞争力。只有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有愉悦感和美感的艺术品,才会令人爱不释手。”
《鱼韵》
中西合璧推陈出新
源于春秋,盛于明清的景泰蓝,器型几乎是各种瓶瓶罐罐的集合:梅瓶、天球瓶、将军罐、周器垒……它所表现出的皇家奢华的东方式含蓄之美,似有种拒人于千里之感。李佩卿不得不承认,旧时的皇家赏器,在今天的欧美等西方市场中已经逐渐被打入“冷宫”。要开拓市场,必须得出新。于是,她大胆地改变了景泰蓝沿袭几百年的经典器型,创作出一对双鱼《鱼跃瓶》,在2004年法国巴黎万国博览会上,被法国一位老夫人重金收藏。
这件事对李佩卿震动很大。“此后,我开始打破传统工艺模式,经过近八年的不断试制和上千次烧制,开发出新的釉料,并在2011年申请了‘粉彩景泰蓝’专利。”
2012年,李佩卿首度在国外展出《春妹》、《鱼韵》等自己设计创作的景泰蓝新作。《春妹》是李佩卿心中的一曲青春之歌,一位手举采收篮、脸庞洋溢着丰收喜悦的少女,婀娜身姿随风轻动,曲线优美,青春美好气息跃然而出。复古且现代感十足的大莲裙系于腰间,满绘明艳花卉,层次分明配色瑰丽,与少女富于动感与浪漫的形体相映。李佩卿很满意这件作品:“这少女仿佛置身于印象派大师梵高的田园丰收画中。”与中国传统宫廷艺术相比,春妹的风采,体现出李佩卿极具现代感的浪漫韵味。
《鱼韵》则在创新层面走得更远,李佩卿首度在作品中采用粉彩景泰蓝,以高堆釉的独到工法,结合镂金、点蓝、扭花丝等工艺,用哥德式建筑、梵高油画以及巴黎埃菲尔铁塔等象征欧洲文化的艺术符号,彩绘出一个梦幻般的海底世界。因此被国际展会评委团评为是一件“从未看过手感如此强烈并如此美丽的艺术作品”,还破例为李佩卿研制的粉彩景泰蓝釉料颁以发明银奖。
这两件精品技惊欧美五十余国,分别在美国第34届纽约世界华人艺术精品大展、法国第111届欧洲斯特拉斯堡创新发明大展两项国际展事中获得两金一银和一个优秀奖。
《蝶舞》
承古纳新演绎跨界之美
李佩卿并没因此满足,她又在另一新作《蝶舞》中,首度将“燕京八绝”中景泰蓝与花丝镶嵌“二绝”完美结合,成功塑造出一个将金色凤蝶花丝镶嵌与典雅的青花蓝釉完美融合于一身的女性飞扬造型。《蝶舞》整体造型简练、新颖,典雅、亮丽。女性造型身披金丝彩翼,周身的景泰蓝装饰带采用青花瓷效果,大面积的金色与白色、蓝色碰撞,形成强烈对比,清逸而雅致。整件作品灵动优美,端庄高贵,象征着飞向和谐幸福的生活,也展示出当代景泰蓝创作之新工艺。
创新给李佩卿带来突破,也为景泰蓝工艺寻到了新的出路。伴随着一件件艺术精品获奖,国际市场逐渐被打开,海内外订单开始源源不断地飞来。意大利著名时尚大师詹尼·范思哲的公司每年会向李佩卿发来景泰蓝配饰预定清单。
李佩卿成功的关键在于她承古纳新,既保留了景泰蓝传统工艺的特点,又以出神入化的想象力大胆突破,不断融入新锐设计理念,并向更多姊妹工艺延伸。她在《富贵有余》、《祥龙晋宝》等作品中以“二绝”为基础,又融入玉雕、漆雕、金漆镶嵌等多“绝”工艺,不断尝试着多种工艺的融合与跨界。
在李佩卿看来,除了工艺,设计仍然是每位传统工艺美术家永远面临的最大课题。如何用作品承接古今,既是李佩卿的创作理想,也是她作为一名当代工艺美术家的使命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