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芳:军事战略学家中的“女超人”
《中国妇女》2015年8月(上)封面人物 梁芳
梁芳 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战略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军首批外宣专家,中央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工作专家组成员,中国海洋学会军事海洋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国防大学军事学学科学术带头人,国内多家电视、广播媒体的军事特约评论员。
采访梁芳的这天上午,她刚作为专家参加了一个国家重大海洋专项会议。还记得几年前第一次参会,当主持人介绍到她的时候,当场竟有人毫不掩饰地笑起来,仿佛年轻貌美的女子当这么高级别的专家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最终,她精彩的发言改变着人们脸上的表情,“我是靠勤奋和实力站上这个位置的。”
日子长了,梁芳渐渐习惯了一个女军事学者的命运,要赢得认可,你必须格外地拼,要比男同事更拼!
打着止痛针赢了第一课
我军第一位海军战略学女硕士、国防大学第一位主讲海军战略的女博士……梁芳总是不解,对于初次见她的人,这些头衔为什么都会立刻失去说服力?为什么“第一”仍不能说明她的付出,不能成为她实力的证明?那些射向她的目光,总是携带着怀疑与不屑的尖刺——凭你?文艺兵出身吧?这一刻,美貌不再是天赋的幸运,倒像是人生的绊脚石。可梁芳偏不肯被绊倒。
在梁芳之前,国防大学还真没有能讲战略学的女教授。而这位改写历史的女子在十二年前却无课可上。
军事,本来就是男性的世界,更何况是军事战略,非大智慧、大胸怀、大思维的人不能讲,而一个人们眼中的“花瓶”想站上这么重要的讲台,实在是妄想!尽管她是作为优秀研究生留校的,但第一年就是没有课上。梁芳太清楚听天由命的后果,当老师没课上,意味着失去生存的空间。梁芳从来不能允许自己在岗位上是一个无意义的存在,她的专业是海军战略,她当然要站在战略学的讲台上,去宣传海洋,宣传海军。一如往常,她要在偏见中杀出自己的生存之路。
幸运的是,在一个以实力说话的地方,男性的性别优势迅速失效了——梁芳获得了试讲的机会。尽管备课的过程很“遭罪”,她还是为这次机会而欣喜。
为了支持妻子的工作,丈夫一次次坐到教室里给“梁老师”当学生。梁老师一边讲,一边问这唯一的学生,听得明白吗?手势可以吗?音量大小合适吗?到后来,这“学生”都能大段大段地背出梁老师讲课的内容了。而梁芳练习讲课的次数实在太多,竟落下了咽炎。
那时,她因每个月都有三天痛经痛得要昏厥,她算算讲课的日子,不由得脸都白了。果然,临近上课的前两天,她疼得站不住,给已经当了国防大学副教育长的导师霍小勇打电话,我不行了,我站不起来了。导师态度严厉:梁芳我告诉你,这个课上也得上,不上也得上!如果你不上,任何人都不会认为你是因病不能上,而会认为你没有能力,你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她明白导师是对的。那两天,她连续输液、打止痛针,以早年练就的坚强意志和非凡自信上了一堂“纵横捭阖,视通万里”的战略课。她赢了,校领导、导师翘起大拇指。
女同志也能讲战略——梁芳稳稳占据了国防大学海军战略学的讲台,当年就评上了副教授!
获战略学博士学位
漂亮的代价:超实力战胜偏见
梁芳的爸爸是中国第一代空军战斗机飞行员,抗美援朝后进入海军,妈妈是军医,哥哥姐姐嫂子也都是军人——军人家庭长大的孩子,最大的特点是单纯。梁芳说自己永远学不会世故,学不会左顾右盼心有旁骛。这么多年,她只知道,走一条路,就要走到最远。
当年,这个能歌善舞热爱表演的梁家漂亮的小女儿高中毕业后报考了军校,学的是无线电技术侦察专业,让她没想到的是,毕业以后的工作地点是在北京延庆农村技侦团,“鸡飞狗跑”,一星期脸蛋上就晒出两朵“高原红”;夜里零点睡觉,两个半小时以后起来值班,外面伸手不见五指,从宿舍走到岗位,头皮发麻地穿过刷刷作响的玉米地,她大声唱歌给自己壮胆;周末别人回家了,单身的她一个人守着一座楼,听窗户在四季不断的大风中响个没完……
在那样的环境里,是看不清未来的样子的,但她的荒凉与孤独很快就被工作的价值感取代了——工作的情景很像反特电影:冬天下大雪,她戴着耳机潜在侦听机房里侦听敌情。她听力超强,凭借平时练就的硬功,搜听到一个极其重要的情报,为此还获了奖。
如今隔着岁月的长河回望,沉淀在心里的是怀念和感谢。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如果不是因为身处对外封闭的保密单位,如果不是因为没有业余生活没有人际交往,一个性格活泼热爱文艺的城市姑娘怎么可能静下心来学外语练打字研究战略文献呢?书本和工作成为青春激情的唯一出口。漂亮女孩子就是从这时起忘记了自己漂亮这回事,变得热爱钻研喜欢思考,变得沉默寡言意志坚强——名不见经传的小女兵开始走向学术的方向。
对她而言,后来调回机关,做外文情报整理工作,面前打开的是一个奇妙的世界,那些最新最前沿的资料让她充满探寻的冲动。带着研究梦,她又进入了海军最高学术机构——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
然而,在一个如此高的平台上,梁芳的攀登却刚刚开始。
上个世纪90年代,正逢世界军事战略变革,海湾战争中的远程精确制导武器改变了过去传统的作战模式,战争进入高科技时代,这场战争也因此成为全世界的军队分析和研究的对象。她一边翻译资料,一边对频频出现的美国海上战略、鱼雷、飞毛腿导弹这些词兴致盎然。“我天天有‘十万个为什么’,研究完第一步就想研究第二步,明白了第二步接着又想研究第三步。”独到的研究成果深受海军机关和部队的欢迎。
有人瞠目,这个刚从山里回来一年多的小女兵竟然感兴趣的是海军战略,是中国的军事战略!这太荒唐了。梁芳没有料到,从此时起,一直到很久以后,她都要因为“年轻漂亮”而备受歧视——人们不相信,年轻漂亮的女子也会做研究,她们搞搞资料,做做翻译就好了嘛。
梁芳形容自己是“皮球性格”,“越拍打蹦得越高。”所以,注定她无法安守这个翻译岗位,她做了一个决定,去考研究生。“哭有什么用呢?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必须发展自己。”
当时海军战略专业只有国防大学招收女生,导师是全军的知名专家霍小勇,梁芳下决心非考上不可。从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起,她的人生就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她在学校的用功是出名的,她写的《冷战后中美海军战略研究》爆了冷门,后来海军很多首长人手一册。她以她的成绩不断向偏见宣战:漂亮女人同样有思想、有谋略。
梁芳和同为海军军官的丈夫一起观摩南海演习
让自己不可替代
那年,快放寒假了,学校的联欢会上笑语欢歌,梁芳却忍着病痛提前退场。回家路上,她休克了……
进了手术室,这坚强的女子疼得蹲在地上站不起来,突然,她想到了什么,捂着肚子跑到门口叫丈夫:“万一我下不来,你帮我办两件事:一是请照顾我的妈妈;二是把笔记本交给我们主任,里面都是保密资料。”他不及回答,她已经含着眼泪转身而去。
躺在医院的日子里,她看了《赖斯传》。赖斯讲自己的成功要突破两个障碍:作为黑人,她要比白人优秀;作为女人,她要比男人优秀。梁芳醍醐灌顶,“毕竟国防大学是男人的世界,就算我上了讲台,如果不如男人优秀,一样被边缘化。我必须让自己不可替代。”
指挥员班是国防大学最重要的班次之一,学员们都是来自一线的军、师级指挥员,进修一年后,他们中很多人将晋级将军。如此高级别的课程,当然得是学校最好的教员来教。术后还没拆线,梁芳接到了教研部的通知:部领导听了别人的试讲不太满意,想让你来试试。
春天来了,梁芳精神抖擞地登上讲台。学员向老师敬礼,礼毕,一位大校师长像受了委屈,转身对大家说,这辈子我都没给丫头片子敬过礼!
梁芳不动声色。她从国际战略讲到海军战略,讲到美国海军如何强调制海权,如何设计战争,更新理论,发展装备;俄罗斯海军如何强调海上战略威力,让军事为经济服务;而中国海军要具备怎样的超前意识,坚持中国海军特色的发展之路……她提出角度,分享观点,引导思考,加上出色的口才,清晰的表达,学员们脸上的不屑荡然无存。所有人的情绪在她话语的跌宕中起伏,尤其那位师长,目光渐渐严肃并且专注。下课铃响了,全场掌声如雷,那位师长专门跑到前面跟她继续就课堂上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那一刻,幸福变得那么简单。
指挥员班的课,她一上就是10年。后来,凡是学校重点班次都有她的身影。她讲授的“我国海军战略问题研究”、“xx方向军事斗争战略问题研究”、“我国海上战略通道问题研究”、“我国海洋权益与斗争形势”等近十门大课,连续多年获国防大学优质大课奖。
四年后她当上了全国三八红旗手,五年后被聘为全军外宣专家,2015年她是全军唯一的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十大最美女性……她的粉丝越来越多,而一本《海上战略通道论》更是奠定了她的学术地位,权威评价称此书“为新时期谋划我国海上通道安全、拓展我国海权提供了战略指导”,她的一些观点受到美国战略智库研究人员的关注并引用……
忙碌的女教授很少有这样的休闲时光
只有目标,没有终点
多年前,梁芳房间的黑板上一直写着丘吉尔在二战期间的一段演讲:“你们问: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无论道路多么遥远艰难,也要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无法生存。”她用这段话激励自己,“因为不能胜利我就不能立足。”
她多年的好强形象,也让周围一些异性另眼相看,她要面对的,是没完没了的“战斗”。永远有人怀疑,学员评课给她打高分是看她漂亮;听她的课从不打瞌睡,也是因为她漂亮……在男人的世界立足,她的漂亮是“原罪”。
幸而,知识最公平,她用付出赢得胜利。2005年,梁芳的丈夫调到广州任职,一去10年,至今仍是她一个人住在北京。以前他能陪她打羽毛球,现在,她只能改做单人运动,跑步或者游泳;以前,他是她下班的理由,而他不在家,她也就没有了上下班的概念;以前,她最喜欢和他共享晚餐时光,如今,无人分享她的厨艺,她把一日三餐都交给了食堂……一如当年在延庆因为孤独而读书,这十年,同样因为孤独,她把所有休息时间都用于工作和学习。“累了就睡觉,不累就看书。”恍惚记得少女时代还学过小提琴,摇摇头,眼睛里又只看见那些专业书籍。
每天,她让自己精神饱满,阳光灿烂,迎接挑战,也迎接胜利。但心里想的却是,什么时候能全家团聚。
在青岛生活的妈妈八十多岁了,忙碌的女儿终于能在春节陪妈妈去趟三亚。在机场,看着妈妈老去的样子,她偷偷地哭了。曾经,她是她的小女儿,被她宠爱呵护,如今,她却突然成了一个需要女儿领着才能上飞机的老人。“我还没有顾上陪妈妈散步,吃饭,聊天,她怎么就老了呢?”
然而,就算遗憾,也什么都不能改变,国防大学不相信眼泪,还有一个又一个挑战等着她去面对。
特别特别累的时候就想想爸爸。小时候,每天早上爸爸都要带她去跑步,她跑累了想偷懒的时候,爸爸就说,再坚持五分钟!再坚持一分钟!她因此学会了在所有疲惫的时候给自己暗示:往前再跑一点再休息,坚持就是胜利。
超强的耐力和坚持,让她只有目标没有终点,因为,她一次次把终点甩到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