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轨"女神探"关改玉:铁路线上的诗与远方
关改玉个子不高,笑容甜美,抿嘴时脸颊上会现出深深的酒窝。女孩子天生就会美,拍封面的时候,镜头前的她落落大方,举手投足都是一副训练有素的样子。记者和她开玩笑,是经常出入摄影棚吗?1988年出生的关改玉表情立刻羞涩起来,“上大学的时候给摄影系的同学当过一次模特,再有就是……”她睫毛一闪,“刚刚拍过婚纱照。”原来是一位准新娘。
最“轴”的铁轨“女神探”
如果只看工作,关改玉其实不是理想的妻子人选,轨道探伤工常年在野外工作,“无法照顾家庭,也不能陪伴家人和孩子。”但有眼光的小伙子愣是看出这姑娘“最适合当妻子”,穷追猛攻半年多,终于抱得美人归。他其实也在野外,两人分属不同的项目,见面就更加不易,但架不住爱情的力量,一切问题也就都不是问题了。
倒是堵了那些说怪话的嘴。关改玉性格倔强,工作起来六亲不认,队里的小伙子们一生气,会说,看你这脾气,哪个会找你当老婆!
关改玉较真。现在的无缝焊接技术已经很厉害,出差错的几率并不高,而且甲方还会有一道验收检查,有工人嫌她“轴”,差不多就行了呗!她虎着脸,不行就是不行,你们说啥也没用,给一百万也没用,万一有事就是大事!小伙子们撇嘴,哪有那么多万一?但该返工也只得乖乖返工。都怕她。
好在她做了七年的轨道探伤工,已经学会“话往软了说,拐着弯说”,在保住人家面子的同时达到目的。
全公司就这一位女探伤工,她从来不缺异性的注意,只是大多数人不能理解,这小姑娘,图的什么呢?
铁路线上的她,始终是一个孤独的身影——探伤是钢轨焊接的最后一道工序。焊轨队在前面热火朝天地干活儿,探伤工却在一公里以外的地方独自作业。关改玉背着十几斤重的仪器,踩过一根根枕木,脚下生风,每天一二十公里,将风景甩在身后。走几百米蹲下来一次,用探测仪器给铁轨做“A超”,“检测铁路钢轨有没有内伤,焊缝有没有辉斑或夹杂,铁轨接头是否焊接牢靠。”这是一个需要经验和责任心的工作,媒体喜欢称她为“女神探”、“钢轨医生”,“跟医生一样,病例见得多了,自然准确率就高。”就工作内容而言,还真适合女孩子干,女孩子细心嘛。但实在是因为这份工作太苦,一般女孩顶不下来。关改玉是自己报名非要去当探伤工的。一直以文科生自居一看数字就头大的她,靠着不示弱的劲儿,她连死记硬背带强迫理解,顺利通过了国家探伤资格考试,成为中铁十七局铺架分公司第一批并且是唯一的女探伤工。
记者问,你是特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吗?关改玉抿嘴一笑,“我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但我明确地知道自己不要什么,我不要坐在办公室里无所事事的日子。”后来她知道办公室其实也很忙,但那会儿公司刚成立,所有项目都没开始,办公室还没有多少事情让她忙。她是公司招来的第一批员工,刚刚大学毕业,青春之火旺得只想破门而出。
关改玉并非家中老大,却是一个极有主意的人。考大学的时候,妈妈想让她上师范,将来当老师。她说,上学就在学校,毕业后还进学校,也太无聊了。她学了计算机专业。后来换工作她没有告诉父母,当先进不告诉父母,上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不告诉父母,就连这次来北京参加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表彰会,也是别人打电话她父母才知道的。“总觉得这种事从自己嘴里说出来挺奇怪的。”
这是一个自己决定命运的女孩子。
青春一次次满血复活
谁都知道野外工作很苦,要讲辛苦的故事,关改玉有一大堆。
在海南东环铁路项目干的时候,最深刻的体会是热。被太阳暴晒的钢轨温度超过60摄氏度,在毫无阴凉的线路上走四五个小时,汗水流进眼睛里,皮肤迅速变黑脱皮……
在湖北荆州,最可怕的是成群的蚊虫,“不管开不开灯,隔着衣服都能把人叮得满身包。”
京沪线上高架桥多,有恐高症的她经常要攀爬二十多米的高架梯,而且,“风特别特别大,刮得路都几乎走不成,多厚的衣服都能吹透,真的是寒风刺骨啊!”
关改玉特别清楚地记得第一次独自上夜班,线路两旁全是树林,风一起,树叶刷刷响,眼前黑漆漆,定睛一看,瞧见远处两只幽幽发光的眼睛。后来有人说是野狗,可当时她以为是狼,一晚上心惊肉跳。
有时候线路下面是一片坟地,“容易让人胡思乱想”,她便大声唱歌以转移注意力,或者边走边盯着远处高速公路上流动的车灯,一辆一辆数汽车。
夜班一上就是通宵,累得实在受不了,任凭天寒地冻,把军大衣往地上一铺打个小盹,爬起来继续工作。
也有过生死一线的经历。一次她在靠近站台的一条已经开通的线路上探伤,安全员临时上厕所,她过于专注,以至于火车飞驰到眼前才听见声音,还在愣神,就听安全员大喊,让开!赶紧让开!她心里想着大灯还远,身体却本能地扑向站台,唰一声,列车瞬间飞过,她的心狂跳……
初当探伤工时,看铁路沉沉一线,遇山钻洞,逢水架桥,沿途美景不断,关改玉常会心有触动,写下散文诗一类的文字抒发心情。最初的兴奋过去,她要面对的不只是辛苦,还有孤独与无聊。上班需要专注,顾不上内心的波澜,但下了班,住在线路旁临时租来的宿舍里,“感觉像是住监狱一样,虽然不断换地方,但是永远的四堵墙,没有网络,没人说话,身处荒郊野外想出去都没地方去……”她的微信里至今留有那个迷茫期里的痕迹。夜夜失眠,“听雨水打落地面的声音”,“黑夜降临,这个世界变得落寞”……她一边写下这些句子,一边想,铁轨的尽头在哪里?这样的生活什么时候是个头?自己到底要坚持什么?“把卫生间的灯打开,把走廊的灯打开,床头灯打开,台灯打开,电视打开,电脑打开,人生就能变亮了么?”
“晚上想,白天继续工作,晚上想,白天继续工作……”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两三年,她突然意识到,如果这次放弃,再换一个工作,遇到困难,还要放弃吗?那你能干成什么?“当时的决定是,不知道将来会怎么样的时候,就把眼前的事情干好吧!”
在一篇《所谓梦想》的短文中,她写到:“早上好!各位亲爱的朋友们!今天天气有点阴,可是我的心情好像挺好的!因为我决定了,要快乐地活着!就这么办!要坚持哦,打开窗帘,窗户,呼吸新鲜空气!再喷上玫瑰芳香的空气清新剂!整个房间都是玫瑰的芳香!啊!好香啊!要去工作了,就到这吧!嘿嘿嘿!”
年轻真好,青春就是力量,低落一扛过去,她又满血复活了。
为价值感而自豪
年轻的女孩子,有过很绚丽的梦想,想当舞蹈家,“站在舞台的中央,穿着漂亮的裙子,听着台下众人的掌声,看着别人羡慕的眼光,跳出这世界最美丽的舞蹈。”想当画家,“拿着手中的画笔,站在山间,坐在丛林,走在人群,抑或躲在城市的某个角落,画着人们的喜怒哀乐,画着这世界最美丽的风景。”
至今她仍然喜欢画画,计划着有机会能去学习。她喜欢十字绣,也会在微信里晒出自己的作品。也热爱做饭,一直想去学个厨师。那年完成一个项目之后,她休长假,竟然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去学化妆,因为“就是不愿意在家坐着,趁着年轻我得去多干点事,就算体验生活也好。”也是因为一种补偿心理,工作的时候没有机会化妆,不能穿漂亮衣服,所以格外渴望,“最起码那几个月我可以天天接触这些美的东西,美个够。”
不料,美容化妆班还没学完,新项目就又来了。
依然是奔波在山野里,心一天天敞亮起来,她会采一朵紫色的野花别在鬓边,会在钻出空气污浊的隧道之后为眼前云山雾罩的风景欢呼,“简直像是拍西游记的地方!”也会用手机拍下夕阳,拍下绿树与湖水。她很有些傲骄,“没有别的女生能像我这样,一个线路从头到尾走好几遍,那些风景都被我一个人欣赏了,这在办公室里是不可能的。”
她其实一直也是别人眼里的风景,遇到有人惊奇地问,怎么工地上还有个女的?她就有点自豪。有一次技术比武,公司办公室的一位负责人看到她,像是发现了宝贝,立刻找来媒体,各种采访报道纷至沓来,关改玉一夜成名。
开始她觉得很不适应,“劳模”的称呼,印象中只属于父母那一辈。后来荣誉越来越多,她意识到中国铁建的前身是老铁道兵这样一个“不畏艰险,勇攀高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群体,而现今社会缺的就是这种精神,“劳模”就是在用实际行动传承。她的被关注也让更多人开始注意到探伤工,“我只是他们中间的一个代表。”后来她被选为公司工会副主席,更加感受到一种责任。“我觉得我可以起到一个桥梁作用,向公司领导反映基层职工的声音。比如提高待遇,改善伙食,解决野外上网问题等,而且真的起作用了。”
公司墙上“不畏艰险勇攀高峰”几个字也不再只是标语。2012年在津秦客运专线焊轨时,两台焊机双线推进,每天产生三四十个焊头,工作量极大。关改玉连续工作了30个晚上,耐心细致地重复每一个细节,顺利完成了全部抢工任务。她在实践中摸索和积累经验,总结出了一套工作方法和工作要领。不但自己练就了“火眼金睛”,还主持撰写了小册子《探伤伤损形成机理及控制方法》,成果在中国铁建及十七局集团广泛应用推广。如今,以她牵头的国内高铁钢轨建设中第一个由焊接、打磨和探伤三个不同工种组成的课题组,正在为成立“工匠孵化室”做准备,将有更多的年轻基层技术职工在此展示自己的才华。
工作七年多,关改玉参与了8项国家、省重点工程建设,在线路上累计步行1700公里以上,平均每个工作日步行十几公里左右,她现在发现自己“挺喜欢走路的”。她的大部分同学都已经成家,甚至有人还当了两个孩子的妈妈,关改玉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快乐和烦恼,“所以不用羡慕任何人,因为你在羡慕别人的时候,说不定别人也在羡慕你呢。”
拍过婚纱照的一对年轻人准备办喜事了
行走在铁路线上,找到了工作的价值感和获得感,探伤工关改玉内心的自豪油然而生——一个人作业时的那些苦和累,寂寞和孤独,都是为了追寻梦想所要付出的代价,她“探”出了一个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