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花绣出三峡移民妇女锦绣梦
从三峡坝区移民妇女,到村镇区三级兼职妇联主席,湖北省三八红旗手,中国妇女十二大代表,44岁的谢蓉靠一针一线,带领赋闲在家的移民妇女创业就业,脱贫致富,绣出了精彩的人生路。
文/杨华
参加中国妇女十二大归来后,谢蓉在忙着筹划、推进公司新发展的同时,也忙着在市里区里村里的十二大精神宣讲会上演讲,并在一次次的宣讲中刷新着对十二大精神的解读和认知,愈发坚定信念:“要担负起新时代所赋予的光荣使命,以‘牵花绣’为载体,带领更多姐妹脱贫致富,把个人梦想融入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大业,奋斗出精彩人生。”
难忘幸福的2018
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坝头库首第一村”许家冲村,藏着峡江地区少有的非遗技艺——牵花绣,它虽然只有两百多岁,但却是春秋战国时期楚绣的“遗珠”。它以丝线为笔,以布为纸,想到哪儿,画到哪儿,绣到哪儿。绣品除了传承古老的记忆,更多的是三峡绣女对美好生活的殷殷期盼。
“我真的太幸福了!”2018年,对于宜昌沁邑民俗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谢蓉来说是值得铭记的一年。4月24日,许家冲村迎来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视察,谢蓉作为村里的创业带头人和牵花绣非遗传承人,向总书记汇报了创办宜昌绣女工艺品专业合作社,培训、带动赋闲在家的移民妇女发展刺绣产业、创业就业的情况。总书记对她们创作的绣品点赞。
10月30日,中国妇女十二大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坐在台下的谢蓉又见到了总书记,她说,总书记的关怀,是莫大的鼓舞,也成为她当好“新妇联人”,和大家一起为好日子而奋斗的动力。
创出三峡移民妇女致富路
收获幸福之前,谢蓉也曾跌落谷底。1994年,三峡工程开工,还是高中生的她随着父辈们离开了曾经的家园,搬迁到了移民村许家冲村,成了首批三峡移民。在三峡工程的兴建中,她成家立业,日子过得还算安逸。而随着三峡工程的完工,建设大军人潮褪去,原本热闹的坝区一下冷清了,原来的生意没法做了,很多移民妇女在家里没什么事情做,只得外出打工。谢蓉也经历了迷茫、困惑和等待。她白天练瑜伽、做饭、上网,晚上去教村民跳广场舞。“那时日子自在,但总觉得缺点儿什么。”谢蓉在心里盘算一定要做点有意义的事儿。
改变,是从2010年开始的。谢蓉跳广场舞时发现,姐妹们空闲时都喜欢刺绣。一个“大胆”的创业计划在她头脑中酝酿起来,然而,女人创业,九苦一甜。丈夫觉得家里不缺吃喝,耗费积蓄去干一点儿把握都没有的事,完全是自找罪受。虽然早有面对困难的预料,可创业之初,面对家人的不解、村民的嘲讽、资金短缺等等,太多的委屈和心酸积涌心头,她常常一个人躲在车里嚎啕大哭,然后擦干眼泪继续前行。
通过夷陵区就业局,谢蓉获得专项支持妇女创业的小额担保贷款,组织起跳广场舞的姐妹们,成立了宜昌绣女工艺品专业合作社。最初,她拿着自己平日绣的十字绣去三峡大坝景区卖,结果由于产品没特色,以失败告终。游客一句“十字绣哪里都有,没什么特别的”点醒了她,什么才是特别的?她想到了本地的非遗 牵花绣,又把传统的绣画换成了实用性更强的鞋垫、挂件、抱枕、手绢、围巾等生活用品,最终发现实用性和三峡特色两者叠加的商品最受游客喜欢。
到各地学习后,谢蓉决定继承和发扬宜昌传统手工技艺“牵花绣”,同时不断根据市场反馈改进。光是抱枕里的填充物,她就试过茶叶、菊花、艾叶等,最终选择了艾叶。“许家冲是端午文化发源地,艾草是一种文化符号,且具有一定药用功效。同时,通过收集移民妇女采割的野生艾叶,也可以帮助她们增收。”
2013年,谢蓉在合作社的基础上成立了沁邑民俗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凭借手绣+艾草的生态特色文化理念,开发出一系列牵花绣挂画、艾草绣花工艺枕、艾草手工挂件、牵花绣围巾等特色手工艺产品,并注册了“峡江绣女”“三峡·艾”等具有三峡特色的商标。渐渐地,产品开始走向全国市场。
带领姐妹们脱贫致富,让“三峡·艾”爱满天下
“一个人的富裕不算是富裕,带领姐妹们共同富裕才是真的富裕。”在三峡工程完工的后移民时代,为了依靠坝区丰富旅游资源,带动一批赋闲在家的移民妇女谋求发展。谢蓉采用“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建起了“牵花绣”传习所,还主动与当地残联、就业局对接,为来自三峡坝库区太平溪、三斗坪、乐天溪等乡镇的残疾妇女开展牵花绣培训,帮助她们拓宽增收门路,培训出三百多名具有合格牵花绣技艺的坝区移民妇女、培养出4名非遗传承人。
42岁的望西珍是“牵花绣”非遗传承人,也是谢蓉的“老员工”,她绣工过硬,手脚利落,成为能独当一面的绣花老师,每月收入2000余元。
家住乐天溪镇孙家河村的高会清,家里有患病的儿子需要人照顾,所以一直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有一次谢蓉做宣传培训,高会清听说可以把活儿带回家做,她来了兴趣。“每次都是她丈夫骑半个多小时的摩托车送她来接单接料回家绣,然后再把绣品送过来,”就这样,高会清每月也有了一千多块钱的收入。
为了带动能更多的移民创业就业,她在上海市静安区社联会的帮助下,和公益组织“上海市乐创益公平贸易发展中心”合作,发起成立“三峡移民公平贸易旅游合作社”,通过手工艺和旅游服务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帮助移民妇女多方面谋求发展。2015年5月,她带领6名移民妇女赴上海培训学习,开发出旅游产品“中华鲟艾草布艺玩偶”,并获得宜昌市旅游产品设计大赛银奖。合作社还大力发展家庭旅馆和农家乐,提升产品附加值,为更多移民妇女找到合适的致富途径。
在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谢蓉把目光投向了民宿业,在村里率先建起了三峡·艾主题民宿,让“三峡·艾”及“峡江绣女”产品及元素走进景区周边民宿,牵花绣品成了三峡的“特产”,使得民俗产品有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2017年8月30日,许家冲村完成妇代会改建妇联工作,“会改联”后的妇联执委队伍吸纳了一大批社会影响力强、热心公益的优秀妇女,谢蓉名列其中。在村妇联第一届执委会上,她当选为村妇联兼职副主席。“兼职副主席也有履职清单,包括对妇女群众宣传方针政策,引导、带领她们创业就业……”
从传统手绣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探索与推动,谢蓉一直脚踏实地摸索创新,走出了一条适合坝区移民发展的新途径。10月底的北京之行,除了参加盛会,谢蓉还与北京阿卡手工达成了合作意向,在推动坝区及周边移民贫困妇女脱贫致富的同时,也在努力把“牵花绣”向外推广,让“三峡·艾”爱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