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饰品成就大财富
来源:中国妇女网作者:苏容
巾帼风采
2013-06-03 10:15:00

周晓光说,女人就是要发光
小饰品的发光史
今年初,周晓光入选福布斯2013亚洲商界权势女性榜。在这个榜单上,中国的女企业家占据了半壁江山。她们中有SOHO中国联合创始人兼CEO张欣、财经媒体创始人兼总编辑胡舒立、玖龙纸业董事长张茵、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长城汽车总经理王凤英……似乎每个人事业的开端都比周晓光所做的事情“大”,媒体谈到新入榜的周晓光如此介绍:“从16岁拖着一袋小饰品辗转中国开始起家的首饰制造商”。
几乎每个女人都有购买小饰品的经历,却很难想象,小饰品竟能堆积成一个巨大的财富王国。靠制作销售小饰品,周晓光创建的新光集团成为国内知名、在全球业界也具有相当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企业。
这是一个销售美的事业,但销售的路途并不美好。带着大包小包的绣花针、绣花匾、绣花样等早期的货品,周晓光睡过火车地板,为逃避检查躲过厕所,被老乡骗过,也被坏人抢过……在颠沛流离中,周晓光说自己“掌握了做生意的窍门”,学会了计算成本,积累信息,寻找市场,小小年纪靠“行商”成了“万元户”。
在一个初冬的雨夜,背着六七个月的儿子,准备和丈夫再次去东北卖货的周晓光站在义乌火车站拥挤的人流中,突然悲从中来,泪流满面。她告诉丈夫,她走累了,她不想走了。
这个突如其来的决定,让她真的停下了“行商”的脚步,在义乌小商品市场开始了经商生涯。每天一进市场,看着人声鼎沸的场景,周晓光就会不由自主地兴奋起来。经商对于周晓光来说,是事业,也是乐趣。每天都能赚到钱,每天都是充满希望的一天。周晓光形容这个阶段,“伴随着义乌市场的发展,我的事业也像是坐上了成功的直通车,那真是一种奇妙的感觉。”
很快,她就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第一年就开发出八千多款自己设计的饰品——多年的经商经验告诉她,消费者购买饰品喜欢喜新厌旧,产品生命周期短。企业必须和市场赛跑,以最快的速度推出新产品。
企业规模越来越大,销售业绩翻倍增长,从未有过企业管理经验的周晓光竭尽全力却难以应付,甚至有“痛不欲生”之感。一个在中央党校培训的机会让她找到了解决之道,从此如饥似渴,开始了学习之旅。她去读了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的全球CEO班,还把EMBA培训课程引入企业,请知名教授给员工上课。
新光不断转型升级,不断开拓多元化业务领域,逐渐演变成新光控股集团公司,除了作为本业的流行饰品业务,还衍生出房地产、投资、贸易等多个重要业务板块,还涉及电子商务、农林科技等诸多新兴行业。三十多年商海沉浮,周晓光完成了一个女人的财富传奇。
新光十年VS.施华洛世奇百年
曾经,周晓光是那么渴望被世界看见。在她办公室里,摆放着一只玲珑剔透的水晶牛,这是奥地利施华洛世奇制造的限量绝版产品,为施华洛世奇第四代掌门人亲手所赠。在一个镜框里,还有一棵水晶镶嵌的树,枝繁叶茂,这也是来自施华洛世奇的礼物。象征两家公司的合作如一棵坚实的大树根深蒂固,长盛不衰。对她来说,它们是她成功的见证,也让她铭记当年的艰难时刻。
创业之初,只是代售施华洛世奇少量产品的周晓光,鼓足勇气提出想参观施华洛世奇的奥地利总部,对方礼貌而冷淡,只在香港分公司安排了一些交流。
这种拒绝让周晓光顿时清醒,门不当户不对,根本没有对话的基础。只有把自己变成豪门,才有跟大户人家“攀亲”的可能。
2000年,作为57个国家和地区的两百多家参展商中唯一一家中国内地企业,新光参加了香港“亚洲时尚首饰及配饰展”,获得巨大成功,四天里和六七十个国家的企业签下订单,总金额超过100万美元。
已经是国内销量最大的新光,规模进一步扩大,饰品业务不只在欧美,也在阿联酋、俄罗斯、拉美地区占据半壁江山,其中迪拜分公司管理的五家门店,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时候,为新光的出口贡献了近百分之三十的销售额。
就这样,新光进入了施华洛世奇的核心客户群。周晓光受邀访问施华洛世奇奥地利瓦腾斯总部,受到了最高规格的待遇。对方派出专机将他们一行人接到总部,还专门召来香港的亚太区经理专程陪同——作为施华洛世奇重要的核心客户,新光每年水钻原材料的采购量在亚太地区市场举足轻重。对方掌门人对这位中国的女企业家满心钦佩:“施华洛世奇努力积累了一百多年才达到的规模,新光用十年就做到了。”

和谐美满的大家庭

虞江波将和母亲一起打造百年老店
谁接过家族企业的接力棒?
当年靠着一个小作坊,周晓光撑起了一个大家族的生活和事业框架,到现在,一家三代三十多口同吃同住已经二十多年了,兄弟妹妹妹夫中的大部分人都在这个家族企业的重要岗位担当责任,孩子们从国外留学回来,也纷纷进入公司一展才华。前些年,从英国留学回来的大儿子虞江波接掌了新光饰品的管理,并正在为执掌整个家族事业做着准备。
说起大儿子,周晓光话语间溢满爱与欣赏,“我的儿子很优秀,他有担当的能力和勇气,他的成熟度远远超过他28岁的年龄。”
虞江波两三岁就跟着父母出门进货,那时候经济条件还不是很好,父母进货送货都不舍得打车,拽着孩子东奔西走。每天晚上,他们都要加班干活,把第二天卖的东西做出来。孩子在一旁写作业,父母的辛苦全看在眼里。
他很早就懂得如何做生意,那时候油条一毛钱一根,早晨父母给他两毛钱让他出去吃早餐,他会跟卖油条的老太太讲,我一毛五买你两根可不可以。儿子在长大的过程中,家里从没让他大手大脚地花钱,压岁钱让他自己存起来,每次买东西都要记流水账,“目的是让他花钱有约束。”
虞江波高中阶段门门功课是A,以出色的成绩考入英国帝国理工大学,获得数学与应用专业学士学位,又以“甲等荣誉”考入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攻读硕士。父母从来没有明确要求他学成后回来接班,但他每年暑假回国,都主动提出到公司实习,每个工厂、车间、部门都待过,考察运作流程,做了很多调研笔记。
在他看来,自己是老大,父母那么辛苦,接班是理所应当的事。问起儿子当总经理后,做决策是否会和母亲商量,周晓光高兴地笑了,“哈哈,他不跟我商量,我也全权放手。我之前用了10年的职业经理人,交了很多学费。同样,我也做好了为自己的孩子交学费的准备,允许他失败。况且,他的思路和我的思路有很大差距,也是让企业有更多空间和机会,如果没有差距,让他穿新鞋走老路,不见得是好事情。”
虞江波在公司上下口碑非常好。周晓光说自己的管理风格一向是“情理法”,即感情第一位,道理第二位,第三位才是法制。而儿子的观点是“法理情”,法制建设、制度化、系统化考核第一位。她担心儿子过于铁面无私,让老员工不适应,“万万没想到,他有那么高的悟性。”仅仅两年时间,儿子就把情与法做了很好的融合。让员工的利益制度化,比如增加年休假,保证员工的休息时间,改善伙食等等。“情到位,理到位,用法的时候,大家也很容易接受。”
儿子理念新,思路与国际更接轨。他调整了销售政策,开辟了电子商务、电视购物,还完成了许多与高端品牌的合作和嫁接,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也更加紧密。周晓光说,如果是自己管,新光这两年不会发展这么快。虞江波自己还另外创办了一个物流公司,做高端的智能化的物流配送管理平台。当时投资不到两千万,两年半以后,腾讯公司的评估是一亿美金。
虞江波已经是义乌市“创二代”的领军人物,他担任义乌市新生代企业家协会的会长,也是浙江省新生代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周晓光说,儿子让她最满意的不是赚了多少钱,而是他对事业对家族对社会的担当。因为,“家族企业更多地不是在传承财富,而是传承一种责任一种价值以及家族的精神。”

新光平均每天设计出五六十种新款饰品,以保证自己始终站在风尚的潮头

周晓光的丈夫是无论何时何地都会支持她的那个人
关键字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