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柑橘王国,一个海归的回乡“作品”

作者:文/张素军
巾帼风采 2021-04-06 12:26:05

今年两会,吴彦的建议围绕的都是乡村振兴主题。她放弃海外高薪,回乡种柑橘,不仅带领果农增收致富,还实现中国鲜冷橙汁出口零的突破。

作为一名来自农村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吴彦一直在思考如果通过创新,加强农产品标准化体系的建设与推广,探索建立可看、可用、可复制的智慧农业发展模式,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image.png

吴彦 重庆派森百橙汁有限公司总经理,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2020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

重庆小姐姐“做自己的品牌”

去年两会期间,吴彦在大会新闻中心化身“带货主播”,为家乡重庆柑橘代言。镜头前的她一手柑橘,一手橙汁,笑容甜美,声音柔和,将重庆柑橘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俘获了一众粉丝,“支持重庆小姐姐”的留言获得最多点赞。

今年两会,她围绕“以品牌化农业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发言,她说,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产业兴旺基础在农业,走品牌化农业发展之路是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

吴彦是重庆人,家乡特产柑橘是她的最爱。留学美国时所在的佛罗里达州恰好也盛产柑橘,且与巴西圣保罗、中国重庆并列为国际柑橘界公认的最适宜加工类柑橘种植的三大产区。

全球500强企业之一——美国施格兰公司就有世界最先进的橙汁生产线。1997年,父亲所在的重庆三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与施格兰公司合作,计划在三峡库区开发柑橘产业,正在读书的吴彦作为翻译参与了项目的前期调研。考察了全球最好的橙汁公司后,她发现,中国虽然有五千年柑橘种植历史,柑橘种植面积、产量也居全球之首,却一直没有自己的非浓缩还原橙汁品牌,而美国和巴西橙汁则占据了95%以上的国际市场。

吴彦又惊讶又惋惜,进一步探究后她明白了,重庆柑橘品种多,桔、柠、柑、柚样样不缺,唯独缺少适合榨汁的甜橙,现有的柑橘商品化处理也不足5%。“我们有最好的资源,应该做自己的品牌!”

“做自己的品牌”成了她的梦想。2003年,吴彦辞去在美的高薪工作回国。为了改良重庆原有的柑橘品种,种植适合榨汁的甜橙,她带领团队与施格兰合作,建成了一流的、全球最大的柑橘育苗基地,“每一棵栽种的橘苗都能得到有效追溯。”

没想到精心培育的橘苗在果农手里遭到了冷遇:桃三李四柑八年,现栽树苗,何时见效?况且种这么多,又卖给谁?吴彦因此陷入了两难境地,是否提前建立橙汁加工厂?不建,果农不敢种,项目无法启动;建了,原料又不足,上亿元投资的设备就成了摆设。“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困扰了她许久,最后她硬着头皮一咬牙:宁可冒着亏损的风险,也要给果农一颗定心丸。

2004年,国内第一家非浓缩还原鲜冷橙汁加工厂在重庆落成,这座提前建成的工厂成了重庆柑橘产业的“催化剂”,首批在忠县打造的1500亩果园顺利铺开。2008年,“不加水、不加糖、不含防腐剂,纯绿色”的中国第一杯纯天然鲜冷橙汁榨出来了,产品不仅热销国内,还出口海外,实现了中国鲜冷橙汁出口零的突破。


高标准橘园,创世界之最

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还有一望无际的橘海随山势起伏……这就是我国首批试点建设的国家级田园综合体项目、位于三峡库区腹地重庆忠县境内的“三峡橘乡”。建立之初,吴彦就将其定位为高标准果园。重庆四面环山,多丘陵和坡地,橘园灌溉是个难题,为此她前往以色列引进世界最先进的滴灌设备。当时以色列正处于战争状态,街上是轰隆的坦克,头顶是盘旋的战机,身边是全副武装的士兵。她驾车穿行在枪声、喊声、爆炸声中……那是一次惊魂之旅,所幸有惊无险,她安然返程,第二天以色列机场便关闭了。

谁知如此费尽周折花大价钱引进的滴灌设备竟被不知情的果农剪断带回了家,“因为结实,比自家的水管好用。”吴彦意识到培训是公司发展缺失的一环,“你必须要让果农明白这些设备是做什么用的,有什么意义。”

这是转变观念的过程,“中国柑橘与中国农业一样,长期依赖靠天吃饭的耕种模式,如今要成为支柱产业,就必须摆脱传统桎梏,树立现代大农业的全新理念。”在吴彦看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让果农掌握现代种植技术,也要改变其落后观念。

公司开始有计划的对果农进行培训,培训不仅免费,还支付误工工资,让果农“拿着钱学本事”。与此同时,另一种“实操培训”也同步进行,“我们和果农一样,承包了几亩果园,不同的是我们采取的是科学管理,比如通过检测土壤和叶片,对果树实施精准施肥,一来提高柑橘品质,二来降低管护成本。”公司为此还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就像工厂制造产品一样严格规范。”

到了柑橘成熟季节,科学管理凸显了它的示范效应:相同区域的果园,科学种植亩产达到了2000公斤,管护成本仅为300元;凭传统经验种植的亩产不足600公斤,管护成本却是600元。两种种植模式,孰优孰劣高下立判。果农们彻底服了,自觉自愿地选择了科学种植。

这种肉眼可见的增产速度让果农的腰包迅速鼓了起来,有了钱,家里的低矮土房换成了明亮的宽敞洋房,以前不愿跟种的果农后悔了,主动要求加入。橘园发展持续推进,“目前重庆已有300万亩高标准果园,规模之大居世界之最。”

 “量大了,榨过汁的皮渣如何处理?”吴彦又遇到了新难题。之前量小,选择了填埋。但皮渣中含有大量水分和果胶,大量填埋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环保问题不解决,产业后续发展就无从谈起。

当时国内尚无可行的皮渣处理技术,吴彦翻阅了大量资料,又到国外取经,发现国外大都是用电烘干后作为猪、牛等牲畜饲料。但国内电价相对较高,照搬此项技术会大幅增加处理成本,“只好自力更生,摸着石头过河。” 

国家将皮渣处理列入“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吴彦率团队承担了攻关任务。经过无数次试验,团队终于发现用菌种发酵技术可以攻克这一难题,“处理后的皮渣一部分还原为有机肥回归橘田,一部分作为饲料用来养猪,且整个过程不使用抗生素。”如此形成了一条既安全又环保的种养结合生态链。


耐住寂寞,等待收获

“其实橙皮精油妙处很多,”采访时吴彦告诉记者,“它有很强的去污能力,可用来做清洁剂、洗发水,气味独特,可用作食品添加剂。”之前公司与瑞士一家企业合作,为其提供橙皮精油,用于香料制作。近两年公司也在研发自己的精油产品,像面膜、香水、香皂、牙膏等。“前期实验已经完成,目前我们正在寻找时机,准备转入规模化生产。”

用科学方式使产业链向纵深发展,把柑橘吃干榨净,通过种养结合实现农户的二次增收,“这才是产业的正向循环,这样企业才能走得更长、更远。”

这两年,“三峡橘乡”又有了新变化,建成了中国柑橘文化时空馆,打造了四季采摘园,办起了农家乐,做起了橘乡游,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公司举办的“三峡橘乡”马拉松赛,吸引了数千人参赛。选手们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在万亩橘园中穿行,在浓香花海中奔跑……“我们现在是多条腿走路,做种植、做养殖、做加工、做旅游。”

十几年的打磨历练让吴彦成了创业榜样,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她说“做事要有韧劲,不能急功近利。尤其是做农业,周期长,见效慢,所以要耐住寂寞,等待收获。”“坚韧”是吴彦对自己的评价,“人生就像马拉松,获胜的关键不在于瞬间的暴发,而在于途中的坚持。”她把这段话当作人生格言。

对未来,吴彦最大的希望是做中国最香甜的橙汁,“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把握高质量发展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两大关键。让中国柑橘走向世界,与美国、巴西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这不仅是我,也是我们中国柑橘界的共同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