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航天产品装备“最强大脑”
“以运载火箭为例,飞出一个什么样的弧度,在什么位置交接等在天上实现的所有动作都是由控制系统来实现的。”颜安自豪地说自己工作。她身着一件修身的黑色西装外套,袖口隐约露出一小截白色蕾丝,搭配着白底黑点半身蓬蓬裙,和头上的黑白格发带相得益彰,既有科学家的干练,又显露出女性的精致魅力。
颜安 航天科工四院十七所总研究师,控制领域高级工程专家,曾获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
永不言弃敢上九天揽月
采访时,刚从“三八”国际妇女节暨表彰大会载誉归来的颜安,未得片刻空闲,就又投入到了紧锣密鼓的工作中。“进行航天产品控制系统的进一步创新研发;筹备火箭军‘智箭·火眼’人工智能挑战赛决赛……”谈起工作,颜安如数家珍。
身为控制系统的总研究师,颜安介绍说:“姿态稳定属于控制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偶尔我们看见一些外国的运载器在天上踉踉跄跄地‘栽跟头’,这就是典型姿态失稳引发的控制系统事故。”作为航天器名副其实的“大脑”,颜安所从事的控制系统工作对于航天产品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无论是跨越性的技术要求,还是身体状况欠佳,她都会拼到底。有一次,在颜安和团队执行某航天科研任务的过程中,一个非常棘手的故障让项目完全停摆。而最致命的问题在于他们仅能获取一些外围数据,缺乏最关键的核心数据,难以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
项目迟迟无法推进的压力如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在所有人的心上,但颜安没被困难压垮,她用航天传统的创建故障树的方法去倒推问题根由,抽丝剥茧,对每一层进行逐一测试并排除,最后她把目光锁定在故障的某一层上,和团队用外围数据进行拟合。在输入了一系列参数后,颜安在面板上发现了一个“小鼓包”,“鼓包”导致了故障?先从数据源头验证数据和拟合出来的“鼓包”是否可信,又能推出怎样的结论。心血没有白费,最终颜安和团队验证正是由这个“鼓包”导致了故障,顺利完成了该项科研任务。这一突破解决了困扰航天产品实际使用的核心难题,有力推进了控制技术的跨代发展。
靠着这股永不言弃的劲头,颜安从一名普通设计师成长为航天控制领域领军人才。二十一载航天路,攻克多项国内乃至国际领先的关键技术、取得原创性核心技术重大突破,成了颜安工作的常态。多年来,她累计申请国防专利30余项。沉甸甸的成绩背后,颜安奋斗的历程充满了汗水和拼搏。
在不断试错的道路上勇追卓越,颜安带领团队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实现了控制技术的跨代发展
探索路上勇追卓越
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颜安先后参与了三个重要项目。通过这三个项目,颜安真正踏入了航天产品控制系统的门槛,并迅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技术负责人。
“满足技术要求仅仅是门槛,我们必须追求卓越”,颜安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接触到第三个项目时,颜安在控制系统方面已经独挑大梁。在有限的时间里,颜安带领团队不仅满足了客户超高的指标要求,并实现了产品性能品质的飞跃。产品一交接,客户的使用体验迅速上了一个台阶。“就好比是让用户体验新手机,上一堆新技术、安装一个高级芯片,可能都不会让用户的体验感受提升。但是如果让手机系统永远流畅、待机时间大幅延长,用户会立刻感受到性能的跨越。”正是这种坚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优化思路,颜安和团队构建了具有先进技术特征的新一代控制系统体系架构,使速率提升达2500倍、误码率大幅降低,为新一代航天产品提供了关键支撑。
但在满足客户的需求上,还要追求技术的进一步跨越,这绝非一件易事。对于颜安提出的要求,团队成员起初大都持怀疑态度,认为根本不可能实现。而颜安的“秘籍”就是让大家放心大胆地去试错。
“我一向不怕出现错误,甚至我非常欢迎错误答案。”和大多数人不同的是,颜安认为创新的路就是一条发现错误然后不断纠错的道路。因为对于科技创新来说,发现错误意味着距离找到成功路径更近了一步。
“我们团队成员都是‘小诸葛亮’,一遇见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效率的点子全都‘井喷式’爆发。”谈到团队,颜安笑眼盈盈。十几年来,这支先锋团队中,涌现出一大批骨干人才。在某重点课题攻关中,颜安和团队构建了某复合导航系统,被鉴定为“成果技术复杂、难度大,创新点突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其中某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具有重大效益。”这些成就都和颜安鼓励试错的方法密不可分。
让中国航天成为领跑者
对未来祖国航天事业发展有什么样的期待?颜安回答:“我希望能够看到中国航天在国际舞台上成为技术的领跑者,而我是其中的参与者。”
面对新一代航天产品信息化、智能化、协同化的崭新需求和多重技术难点,颜安把目光聚焦在航天产品控制系统的智能化方面。从她筹备的火箭军“智箭·火眼”人工智能挑战赛的标志上就可以看出来,图案的整体造型是一个火箭形状,外框和中间分别组成了A和I两个字母,寓意着今后我国将在国防科技领域加快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推动智能理念变革。
未来,颜安认为航天产品控制系统的创新方向将采取知识和数据双驱动的发展形式,既通过智能化方式解决目前用白盒解决不了的问题,又在体系运用上有相应创新。“例如发射火箭,在不同的地点起飞,它的飞行轨迹和轨道高度要求不一样,不一定用一条统一的轨道。我希望今后在任何场景下,就像是举行会议,无论是五人参加的会议还是一百人参加的会议,无论是一个主持人还是十个主持人,我国的航天产品控制系统都能支持。”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作为一名航天领域的奋斗者和追梦人,颜安希望,中国航天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地球村真的太小了。通过科技自立自强,不远的将来我们一定能冲出宇宙,探索更加浩瀚的太空,人民也有可能实现星际旅游。”颜安踌躇满志,充满了对中国航天的信心。
从小立志航天报国
矢志在航天产品控制系统领域奋斗报效祖国,颜安说,是因为在父母身上,看到了上一代人矢志报国的情怀。 当年,颜安的父母大学毕业后,服从组织安排,来到陌生的贵州都匀市,参加“三线厂”的援建。“听我爸说,他们刚来时完全从零开始,深山老林里经常能听见老虎的叫声。”颜安出生后,父母希望孩子始终牢记贵州的红色历史,就给孩子取名为“安”,谐音“延安”。
在“三线厂”出生长大的颜安,深受父辈们激情燃烧的“三线建设”创业事迹的耳濡目染,献身国防科技事业的梦想早早在心里扎下了根。刚开始,她希望长大后成为一名军人,由于视力不达标而作罢。高考时,她毫不犹豫地填报了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宇航学院,毕业后如愿成为了国防军工企业的一分子。
“我妈是我的人生偶像。”妈妈是颜安身边最擅长学习的人,从一开始“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姑娘到各大菜系手到擒来的“大厨”,只要在饭店吃过觉得不错的菜,回家后她都要琢磨出来才作罢,有时“复刻”的味道甚至比原作更胜一筹。“我妈特别有韧性,只要她想做的事,就一定能做成。”小时候,颜安的妈妈学着织毛衣,看到电视上好看的衣服图案,她用坐标纸一帧一帧画出来,然后试着织,如果不对拆了再织,直到成功为止。颜安至今还记得,妈妈给她织了一件织着草莓英语的毛衣,颜安穿着这件“妈妈高定”牌毛衣上学时,小伙伴们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妈妈善于学习及严谨踏实的作风深深影响着颜安,“我想妈妈传递给我的这些生命特质,让我可以在科研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因为忙于工作,颜安很少有时间陪伴女儿,单位曾给她的女儿写过一封信:“你的妈妈是一个非常能干的人,要感谢你的妈妈,还要感谢无数像你妈妈一样的人。有了他们的付出,我们国家才会变得无比强大,所以请不要埋怨她,请对她的忙碌多一些理解和支持吧,希望你像你的妈妈一样,成为一个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女儿自此一直以她为榜样和偶像,“言传身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在一次又一次的舍小家为大家的奋斗中,颜安带领着团队攻克一项项世界级难题,在建设航天强国征程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