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一滴茶汤都有故事

作者:文/云淡
巾帼风采 2021-04-27 15:19:32

做茶24年,杨柳从“茶小白”变身茶硕士。她经营茶,更传播茶文化,对她来说,茶是生活方式,也是安身立命之本,是终生奋斗的事业。


image.png

杨柳 浙江温州忘忧茶庄庄主,茶学硕士,2019年首届全国评茶员职业技能竞赛特等奖获得者


杨柳的名气是在2019年全国首届评茶员技能大赛中叫响的。500支参赛队、4000名参赛者,初赛复赛,她一路过关斩将,杀入总决赛,荣获特等奖。她很享受这个过程。 “仿佛又到了茶山上,正在破解一个个谜。”杨柳很兴奋,她说,每一滴茶汤都有故事。


好茶是“走”出来的

2019年全国首届评茶员技能大赛采用盲评法,仅凭茶的香气、滋味、汤色逆向反推茶的品种、品质、产地。关键时刻却出了岔子:杨柳伤风了,嗅觉失灵!急得她在床头放了个西红柿,天天闻,找嗅觉。幸运的是决赛前一天她又闻到了西红杮的味道,谢天谢地!心中一块石头总算落地。

茶叶辨识、香味排序、品质评定、滋味品鉴、茶品设计……参赛者须在规定时间内辨别茶的优劣等级,并为茶汤香气排序,同时还要用香醇、醇厚、浓醇等字眼精准描述每碗茶汤的味道……层层关卡闯过,她以决赛第二名成绩登上领奖台,此次竞赛的前三名均获得特等奖,被国家人社部授予“全国技术能手”。

“爽!这些年喝的每一口茶都没白喝!”要知道,为了练就这身硬功夫,她每天要喝两种以上数十杯茶。喝两周,停一停,再继续喝,“要在细枝末节中明察秋毫,逆推茶的品种、工艺、生态等信息,并反复印证形成记忆。”遇到困惑,就问茶农问同道问前辈,“反正一定要弄懂。”

真正要懂茶,还须身临其境,“好茶是走出来的!比如你想了解龙井,就去杭州;想了解乌龙,就去福建;想了解普洱,就去云南……”迄今为止,国内各大茶山都有她的足迹,也都有她“不可磨灭的记忆”。2011年,她到武夷山寻找百年茶树,山路险,须手脚并用。终于,老茶树被她找到了,也就在开心的那一刻,她一脚踏空,从山上摔了下来,疼得直吸凉气。但她咬牙坚持,背着包又继续走了四个小时的山路。同行的老师发现她脸色煞白,指尖冰凉,惊呼:坏了,一定是伤到骨头了!

武夷山寻茶之旅,她摔断了两根肋骨。因为伤在后背,无法打石膏,只好打着绷带躺在床上。她给妈妈打电话,说自己要在山上多待几天。妈妈一听很高兴:太好了!你平时忙,没空玩,武夷山风景好,这次你就好好玩。后来得知女儿是摔断了肋骨,妈妈当场嚎啕大哭。但做什么不付出呢?杨柳不觉得苦。她爱茶,提起茶津津乐道:“秋天了,容易秋燥,要喝乌龙茶,生津回甘;绿茶中含有咖啡碱,助消化,还提神,但胃寒的人要少喝;红茶是全发酵茶,健胃消食,消肿利尿……”


想开好茶店先装满自己这桶水


image.png


如果把茶业这个行当比做江湖,杨柳则是“一头栽进去的”。

杨柳是金庸迷,最近重读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又有了新感觉:“之前看,满脑子都是黄蓉与靖哥哥的爱情,在江湖上打打杀杀,很侠气。现在看,江湖哪有那么好闯,只有武功高强,才能立足。”而杨柳的“武功”就是评好茶、泡好茶,并有自己的“独门绝技”,待技艺驾轻就熟,就能行走“江湖”了。

和黄蓉一样,杨柳也是为爱而狂。男友是温州人,爱喝茶,而温州也盛产好茶。1995年,大学毕业的杨柳追随男友从东北老家来到了温州,不懂茶的她开起了茶叶店。听说她在温州卖茶,姥爷给她打电话:“柳啊,你卖茶叶,不跟卖酱油醋一样吗?能吃饱吗?不行就回来吧。”

还真不好干,第一次进货就“掉沟里了”:几种最贵的茶叶“丢了”!货款直接损失了一半。更难的是,要把自己不懂的东西卖给别人,凭啥?知道自己的短板就狂补相关的知识:开店100例、店长运营秘诀、店面如何布置、产品如何陈设、色彩如何搭配……“反正啥都学。”甚至台湾蔡志忠的漫画也是她的另一种“教材”,“没事就看,学着了解人性,学着与人交流。”

温州人喜欢喝绿茶,杨柳把中国六大名茶都搬到店里,却没人认。第一年,她的福建大红袍和福鼎白茶只卖出了一两。那位买走白茶的客人第二天便气急败坏找上门来,把茶叶往柜台一甩,扯着嗓门嚷:“你这叫茶吗?一点颜色都没有!”

白茶本就色淡,杨柳委屈,又怪不得别人,谁让你没跟人家讲清楚?实际上,她自己对茶的认识也有限,看来想开好茶店,自己这桶水先要装满。当时互联网刚起步,茶店后面就有家网吧,她在网上的论坛看爱茶人士发表对茶的见解,除了茶知识,还有店面选址、市场开拓、员工培训等实用案例,很适合她这种商界“小白”。她备了个笔记本,边看边记。

现学现卖,杨柳的茶店有了起色。对大多数温州人来说,喝茶只是 “开门七件事”之一。杨柳把茶叶、茶具、茶书、茶食等一起带入茶店,教人们如何优雅地泡功夫茶。很快,那些精致的茶壶、茶盅、闻香杯、品茗杯以及充满仪式感的泡茶方式就风靡了温州,成为一种新时尚。

将茶叶销售、茶具鉴赏、茶艺传授相融合,并注入茶的文化内涵,这种全新的经营模式在温州当属领先。温州媒体为此撰文:《茶艺之风始从南方徐徐吹来》。《浙江省茶叶志》也将她的茶店以“老行业新经营”收录其中。


有挑战才有成就感


因为浓厚的文化氛围,杨柳的茶庄吸引了不少文化人。有位高校老师对她的茶文化很感兴趣,邀请她到学校为大学生开设茶艺讲座。一节课45元,“连打车钱都不够”,但杨柳欣然接受,“我们不就是想让更多人了解茶、喜欢茶吗?”她开始带着全套茶具和茶出入校园,为学生们讲解如何泡茶、品茶、鉴茶、评茶……

2000年,温州广播电台邀请她做嘉宾,为她量身定做开办了一档“品茶人生”栏目。杨柳为听众讲述中国茶叶发展史、茶与健康、茶与文史、茶山见闻等,每周一期,颇受欢迎,连续做了三年,做成了一档“金牌栏目”。

此时的杨柳已从茶界“小白”成为业内资深人士,但她觉得,自己学的东西散乱,缺少一根主线串起来。2006年,中国茶叶研究所、北京社科院首次联合招收在职硕士研究生,杨柳报了名,并以高出分数线80分的成绩被录取,她的专业成绩名列前茅,三年后如愿拿到了茶学硕士学位。

除了茶,杨柳还钟情花,“喜欢花也跟茶有关。”传统文化中,茶堂是清雅之地,布置茶堂一般要悬挂字画,插花,焚香,很有仪式感。“一杯茶,将干燥的叶片通过合适的温度和水质泡出来,还原一片叶的生命。茶汤的这种美,不是每个人都能体会。花与茶不同,插花是将花通过点、线、面以及色彩、环境等重新组合,还原一朵花的生命。花的美,谁不爱呢?”

花与茶相得益彰。杨柳开始学习插花,她学得很认真,但老师却批评她“太毛糙”。“当时我就震惊了:我毛糙?谁不夸我泡茶手法细腻、姿态优雅?”为此她专程到日本学习花道,教她插花的是位93岁的老奶奶,穿着精致的和服,涂着鲜艳的口红,“她插了一辈子花,依然娴静细致一丝不苟,突然间就让人生出一种对生命的敬畏。”

之后再烧每壶茶,洗每个茶杯,与每个客人交流,手法、语气、眼神以及迎送客人的方式,杨柳都更加细致入微。“你的隆重客人会感受到,没有人会拒绝礼遇。这种礼遇不是献媚,是真诚。”

学了花道,杨柳在茶友以外又有了花友。友人来访,她会沏上一壶香茶。时间长了,花友成了茶友,茶友又成了花友,她的茶店始终保持着超高的人气。她笑曰:“现在我可以左手执茶壶,右手握花剪,四处闯天涯了。”

做了24年茶,杨柳把茶做成了事业,开了三家连锁店,还有线上线下的花道和茶道教学。虽然时代在快速变化,茶的销售模式变了,茶的加工技术变了,茶的生长环境变了……每走一步,她都更加谨慎。但,“有挑战才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