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戒毒女警,助迷途者重塑人生

来源:中国妇女作者:文/本刊记者 陈晨
巾帼风采 2021-07-14 15:05:31

在戒毒康复过程中,心理治疗有助于戒毒人员彻底与毒品绝缘,树立生活信心,重新回归社会。在6月26日“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本刊记者采访了北京市天康戒毒康复所矫治中心主任、全国司法行政戒毒先进个人、戒毒民警张志娟。这位心理学专业硕士从事戒毒工作19年,先后为900余名戒毒人员开展戒治,帮他们实现人生重启。


image.png

在帮助戒毒人员的过程中,张志娟和同事们也感受到了助人重生的欣慰和喜悦


挽救婚姻不幸的女白领


天康戒毒康复所坐落于距北京市中心30多公里的大兴区西庄路,走进这处独门独户的宽阔院落,一幢米黄色小楼矗立于草坪和花海当中。楼内治疗区和生活区划分清晰。在认知行为治疗室,戒毒人员进行心理治疗;在运动康复室,戒毒人员刷一下智能手环,就能看到量身定制的专属运动计划中的“今日任务”,继而完成锻炼。在生活区,宿舍窗明几净,每个房间两张床,家属可陪住。


作为司法部戒毒康复工作六家示范所之一,天康戒毒康复所主要接收自愿戒毒人员,并且是公益性质的,吃住免费。


走进心理治疗室,一头短发的张志娟轻声细语地向记者讲述了经戒毒民警引导和治疗,戒毒康复人员戒除毒瘾,回归社会的真实故事。


有个叫刘芳(化名)的女白领让张志娟印象深刻。她来求助时一头长发异常凌乱,目光呆滞,怯懦闪躲,张志娟注意到她举止得体、五官漂亮。刘芳是大学学历,曾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收入不低。这样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是如何走上吸毒道路的?在随后的咨询中,张志娟得知,刘芳的原生家庭很和睦,父母和哥哥都对她百般疼爱。大学毕业、结婚生女,一切都按部就班地进行,直到她遇到第二任丈夫张斌。


刘芳的第一任丈夫是个老实人,待人接物唯唯诺诺,刘芳觉得他太窝囊,给不了她怦然心动的感觉。工作中她结识了客户张斌(化名),对其一见钟情。于是,她不顾丈夫的挽留执意离婚,女儿的抚养权判归前夫。


与张斌结婚后,刘芳才发现错到离谱。婚后不久,张斌就暴露了极力隐藏的另一面,他竟然是个有10年吸毒史的瘾君子。


吸毒会让人产生幻觉和妄想。张斌每次吸毒后,都幻想刘芳在外“偷人”,继而对她殴打辱骂,清醒后又恳求原谅。听刘芳讲述时,张志娟注意到,她左耳有道伤疤,耳廓变形。刘芳哭诉,这道疤就是被张斌殴打留下的。


既然张斌是个瘾君子,刘芳为什么还要同流合污?刘芳说,她是个极度缺乏自信和安全感的人,精神上非常依赖丈夫,幻想两人还存在爱情,寄希望于关系得到缓和。在张斌的诱惑下,她误以为一起吸毒就能缓解关系,于是照做了。


将妻子拉入“火坑”,确实短暂地改善了两人的关系,但没多久张斌故态复萌,依旧对刘芳非打即骂。由于吸毒,刘芳丢了工作,更可怕的是,她对毒品和丈夫都产生了病态依赖,每天过着地狱般的生活却无力逃离。刘芳求助于父母,在两位老人的劝说下,她鼓起勇气离了婚,随后到天康戒毒康复所寻求帮助。


帮戒毒者重拾希望


第一次面谈时刘芳不停地哭诉:“我最内疚的是对不起女儿,不仅没给她一个完整的家,还让她有个吸毒的妈妈……”


刘芳的心理测试结果显示,她自我评价极低、内心非常脆弱,极度不自信和缺乏安全感。她没有心理寄托,觉得离开前夫和毒品无法生活,人生毫无希望。张志娟觉得帮她重树生活目标、重拾自信和希望,才能从心理上戒毒。


张志娟给刘芳纸和笔,让她描绘未来的样子。在不断引导下,刘芳描绘的生活逐渐清晰:“我要重新变得漂亮有气质,穿好看的裙子,有稳定的工作,下了班和父母挽手散步、带女儿逛街,把自信、阳光和美丽带给女儿。”


不过,缺乏自信的人有个特质,就是不相信通过努力,可以实现哪怕一个微小的目标。刘芳就是这样。“我干啥都不行,是个废人。我不可能做成任何事!”“我们每天完成一个小目标,你就会发现自己的能量有多大!”在刘芳不停地自我怀疑,张志娟不断地鼓励下,两人一步步制定和完成了每天、每周的计划表,包括运动健身、形体训练、练字、反思、记录情绪等等。日复一日的坚持中,刘芳逐渐意识到,她有能力只靠自己的力量就可以变得更好,不再依赖他人。


经过半年时间,辅助以沙盘治疗、认知调整等方法,以及科学的生理戒毒方式,刘芳终于戒除毒品。如今她在一家公司做财务,还攒钱在北京买了房,结识了尊重她的男友,闲暇时经常陪伴父母和女儿……当年她在戒毒康复所描绘的生活,终于得以实现。


家庭治疗让母女和解


在张志娟看来,很多吸毒的人,背后都有其原生家庭、新生家庭(即夫妻二人组建的小家庭)的原因,大部分人下决心戒除毒品,也是为了亲人。特别是对于青少年来说,亲人的理解和支持不可替代。


曾经有一位母亲陪着读大二的女儿来戒毒。刚入住时两人剑拔弩张,戒毒康复所的民警和老师经常听到房内传出激烈争吵声。女儿就读艺术院校,喜欢和同学、朋友一起出入酒吧,觉得这样很时髦。一次她在闺蜜怂恿下吃了摇头丸,被警方拘留。


后来“笑气”逐渐在女孩的朋友中流行,女孩开始吸笑气。笑气的学名是一氧化二氮,常用于蛋糕店、咖啡店做奶油发泡剂,也被当作医用镇静剂使用。吸笑气可以使人产生愉快感,多次吸食容易上瘾。而笑气对神经系统破坏性极强,长期大量吸食会导致脑缺氧,脑神经、运动神经损伤,成瘾者会产生幻觉,做出暴力攻击或自伤自残等行为,严重的还会瘫痪,甚至死亡。


女孩觉得这些“危害”都是危言耸听,甚至她的朋友由于吸笑气瘫痪,她依然认为那是个例,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母亲心急如焚,为她办理休学后,带她住进戒毒康复所。


一开始女孩不理解母亲的苦心,拒绝配合。张志娟了解到,女孩小时候父母工作忙,没时间陪伴她。待她长大了,母亲的教育方法又变成控制与苛责,稍不顺意就骂她,什么难听的话都说,很多词语让女孩印象深刻,非常自卑。她不敢对父母说心里话,寄托于在外交友。她的朋友鱼龙混杂,她也随波逐流。女孩心理测试结果显示,她在焦虑、病态人格、疑心、兴奋状态维度上均高出平均值。


张志娟决定从母女关系入手,运用家庭治疗方式,帮她们有效沟通,相互理解。她让两人绘制家谱的过程中,女儿认识到母亲的专断,源自外婆对母亲的教养方式。母亲也开始反思,不该把那些让自己痛苦的教育方法强加给下一代。


张志娟让母女俩绘制“美丽的愿景”,没想到两人出奇地一致:一起绘制了一张主题为“幸福一家,迎接美好未来”的作品,其中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可以发现在她们心中,彼此都是第一位的。


经过半年的朝夕相处,一次次家庭治疗,母女俩逐渐学会了不吵不骂、有效沟通。女儿看到了母亲爱她、理解她的另一面,母亲也一直改进教育方式。当女儿发现能和母亲说心里话而不被骂之后,两人关系越来越好。


长大往往在一瞬间。一天,女孩对张志娟说,父母对她这么担心,不能放纵下去,她要坚决戒毒,大学毕业后当导游,带他们玩遍世界各地……走出戒毒康复所时,母女俩已经像朋友一样无话不谈。


天下无毒,责任在肩


“近年来,我国禁毒、戒毒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同时关口前移、预防为先,针对青少年等群体,深入开展了从小学到大学全覆盖的毒品预防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了自觉抵制毒品的浓厚氛围。”张志娟说,这与学校师生和家长们毒品预防认知水平不断提高,拒毒、防毒、识毒意识不断增强是分不开的,经常有学校组织学生来天康戒毒康复所参观,切实感受毒品危害。


在张志娟看来,禁毒戒毒工作也面临新挑战。一些新型毒品颇具伪装性,会被做成邮票、小树枝、饼干、跳跳糖、饮料等,不易识别。“因此禁毒宣传工作任重道远。青少年处于生理、心理发育时期,好奇心重,辨别能力不强,心理防线薄弱。对青少年进行珍惜生命、辨别和远离毒品的教育,依然是禁毒预防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张志娟说。


为了更好地践行科学戒毒理念,张志娟还牵头与北京大学合作开发了蒲公英戒毒APP“小英助手”模块,探索以远程督导的方式,对戒毒康复人员进行防复吸督导,基于该项目总结的对吸毒人员进行复吸检测的方法,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天下无毒是每个戒毒民警的心愿。我们会继续全力做好戒毒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毒品的社会危害,为保护人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秩序作出贡献。”张志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