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养,便利背后有风险
孩子4点钟放学,你却6点钟下班;周末常加班,又要陪孩子上辅导班;孩子放假,家中没有大人可以看护……你是否因为无法兼顾工作和孩子而为难?这种时候,你是求助于父母,还是请保姆?
孩子小、工作忙、父母又不在身边,很多家长都曾经或者正在被这些问题困扰。而为了找到两全其美的解决之道,一些聪明的家长想出了一种颇具创意的做法。他们以几个家庭为单位,配合各自的空闲时间,在放学后、周末和假期轮流照顾孩子,并给这种互助式的方法起了一个时髦的名字——拼养。
热衷此道的家长们认为,拼养不仅可以给孩子找到伙伴,也能节省自己的时间,帮他们实现工作孩子两不误的理想状态。然而也有人发现,拼养在带来便利的同时,还会引发一些问题,甚至是纠纷。因为把自己的孩子交到别人手中,或者承担起照顾别人孩子的义务,无论哪一种都事关责任。
临时家长,互相帮助便利多
北京的薛雅琪是一名大学老师,相比于其他上班族,工作时间比较自由,所以女儿晓月4岁之前都是她亲自照顾的。每次听亲朋好友抱怨自己无法兼顾工作和孩子,她总暗自庆幸。可后来,她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为了有更好的发展,2010年夏天,薛雅琪和丈夫决定申请技术移民去加拿大的魁北克省。魁北克省位于加拿大东部,曾经是法国的殖民地,也是这个英语国家中唯一讲法语的地方。所以想移民魁北克,第一件事就是学法语。为了顺利通过移民审查和面试,薛雅琪和丈夫在准备申请材料的同时,开始报名上法语课。
因为平时要上班,夫妻俩只能周末去学习。可这样一来既没有办法照顾女儿,也不能陪她上钢琴课和绘画课。因为双方父母都在外地,薛雅琪想过找保姆来做周末看护,但晓月不喜欢单独跟保姆相处,也不愿意由保姆陪同上辅导班。
就在薛雅琪左右为难之时,她在晓月的绘画课教室外遇到了与自己有着同样烦恼的齐欣。齐欣的女儿菲菲比晓月小一岁,两个孩子在同一所幼儿园,两家又住在邻近的小区。齐欣在外企工作,公司离家比较远,丈夫工作也忙,所以为了接孩子放学,夫妻俩不得不经常请假早退。
两个母亲商量之后决定互相帮助,拼养孩子。薛雅琪下班早,所以周一到周五,她负责接孩子们放学,把菲菲带回自己家照顾,等齐欣下班后来接。而周末薛雅琪和丈夫上法语课之前把晓月送到齐欣家,由齐欣看护,并送孩子们去学画画。虽然菲菲还没有学钢琴,齐欣却也很愿意带女儿一起陪晓月上课,算是提前接受熏陶。
尝试了几个月之后,薛雅琪和齐欣都发现了拼养的好处。齐欣不用再想各种理由早退,偶尔夫妻俩都加班,也能安心地让菲菲待在薛雅琪家里。薛雅琪夫妇则没有了后顾之忧,整个周末都可以专心上课。更重要的是,两个女孩不仅成了非常好的伙伴,还学会了互相帮助,有什么好吃的好玩儿的都惦记着对方,独生女的娇气和孤独感渐渐消失了。两个家庭的交往也越来越多,假期时还会一起出游。
不过薛雅琪和齐欣也意识到,照顾别人的孩子比照顾自己的孩子还难,出一点差错都不好交待,所以总是加倍小心。为了保障孩子们的健康和安全,她们约定未经对方同意不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不随便给孩子吃外面的东西,接送孩子时开车或者坐出租车。除此之外,她们分别给对方写了详细的“备忘录”,说明孩子的饮食习惯和注意事项,还经常采购水果和零食送到对方家里。而只要孩子生病,无论是上班还是上课,她们都会请假亲自照顾,避免给别人添麻烦。
一年多来,拼养给薛雅琪和齐欣带来了很多便利。曾经有家长想和她们一起拼养,但她们都觉得带两个孩子刚刚好,再增加难免就会顾此失彼,家长之间的分工和责任也不好处理。薛雅琪和齐欣有这样的共识,拼养不只是照顾孩子吃喝那么简单,而是需要每个人都尽心尽力地对待别人的孩子,承担起作“临时家长”的责任。
一时疏忽,孩子摔伤要赔偿
虽然大部分家长在拼养时都很小心,生怕自己的疏忽让孩子受到损害,但有些情况却是防不胜防的。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辽宁的王学民和妻子在给女儿伊伊选学校时可谓是费尽心思。因为家附近没有可心的学校,2010年9月,他们把7岁的伊伊送到了市中心的一所小学。
小学的教学质量和环境在当地都是数一数二的,唯一的缺点就是离家比较远,每天请假接送孩子也不是长久之计。幸好他们在社区论坛上发现了征召拼养家庭的信息,无意中找到了解决方法。
那个社区论坛的用户涵盖附近三四个小区,不少人正在寻找可以轮流接孩子放学的家长。王学民很快与两个家庭取得了联系,他们三家的孩子在同一所学校的不同班级,大人们也都因同样的问题烦恼着,于是一拍即合。
从2010年底开始,六个大人每天轮流接三个孩子放学,准备简单的水果和零食给他们加餐,然后陪他们做功课。而且因为一周多才轮到一次,所以即使是提前下班,也不会太影响工作。
2011年6月10日是个星期五,学校放学比平时早,而那天轮到王学民接孩子。可是由于临时去见一个客户,路上又遇到堵车,王学民赶到学校时已经放学二十几分钟了。当时叫徐皓的小男孩正在学校门口张望,脚边放着三个书包,而伊伊和另外一个小女孩则去对面超市买零食了。
把徐皓安顿在车里之后,王学民去超市找女儿。就在这个空当,徐皓发现附近停车场有几个学生在踢球。男孩子本来就爱玩儿,此时的徐皓又早已闲得不耐烦,于是便下车跟他们一起踢。谁知才一会儿工夫,他就在追球时跌进了旁边的水沟里。带着女孩们回来的王学民把徐皓送到了附近的医院,结果被诊断为左脚骨折,花了1万元医药费。
徐皓的父母认为王学民没有照顾好自己的孩子,要求他赔偿医药费。可王学民认为徐皓摔伤是因为贪玩,要后果自负。2011年9月,徐皓的父母将王学民告上了法庭。而法院判决王学民承担40%的责任,赔偿徐皓父母4000元,剩下的责任由停车场管理单位承担。
法律允许监护人将自己的监护职责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给他人,所以拼养其实属于监护职责的转移,是一种委托监护。三个家庭拼养孩子,约定轮流接孩子放学并看护,也就是将监护的义务委托给了当天负责接孩子的人。
出事那天,从放学时起,监护徐皓的责任就移交到了王学民手里。所以王学民必须履行照顾和看管徐皓的义务,直到将他安全地交给他父母。但他接孩子迟到,又将徐皓一人留在车里,所以对徐皓受伤存在过错,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孩子打架,父母责任难推诿
其实在拼养过程中,因家长的疏忽和过错让孩子受到损害的情况并不少见,孩子们“互相伤害”的事也时有发生。
江西的刘燕夫妇开了一家水果超市,每逢节假日生意就很好。但随之而来的麻烦是,上小学的儿子新雨放假在家,店里又离不开人,孩子和生意无法兼顾。他们尝试过把新雨带在身边,可做生意的地方人来人往,既不适合孩子玩耍,也无益于他的学习。
后来刘燕夫妇加入了拼养的行列,与另外两个家庭互帮互助。其中,安安的父母是普通的上班族,杨谨的妈妈则是中学老师。刘燕夫妇和安安父母轮流负责平时的看护,杨谨妈妈则承担起了节假日照顾孩子、辅导功课的责任。
2012年1月,孩子们开始放寒假,杨谨妈妈也用心安排了假期的学习和娱乐计划。每天上午做功课,午饭后小睡,下午是学英语和做游戏的时间。刘燕夫妇和安安父母对这样的安排都很满意,也企盼着孩子能过一个充实的寒假。可1月12日下午,杨谨妈妈在厨房切水果时,三个男孩竟然因为抢玩具打了起来。安安用玩具弹弓打伤了新雨的眼睛。
刘燕夫妇要求安安父母赔偿医药费和营养费,安安父母却认为当时孩子们由杨谨妈妈照顾,是她的失职才导致新雨受伤,应该由她赔偿。因为意见不和,三家人闹到了法院。
拼养是委托监护,所以如果是杨谨妈妈的行为导致新雨受伤,责任就应该由她来承担。但若是孩子给别人的人身或者财产造成了损害,那就不仅仅是委托监护的问题了。
因为法律明确规定,除非人们之间另有约定,否则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损害他人的人身、财产时,由监护人承担责任。而接受委托监护孩子的人只有确实存在过错,才需要负连带责任。
用弹弓打伤新雨的是安安。虽然把监护权暂时委托给了杨谨妈妈,但安安的监护人依然是他的父母,所以第一个要承担责任的也是他们。而杨谨妈妈因为疏忽,没能及时阻止打架的孩子们,也存在一定的过错。三家人最后在法院的调解下达成了协议,由安安父母支付新雨的医药费和营养费。他们互帮互助的拼养也因此而终止了。
拼养虽然给父母们带来了便利,但被拼养的毕竟是一些小孩子。因为年纪小、不懂事,他们本身就是“事故多发地带”,所以家长们在选择拼养时务必要慎重。为了避免发生纠纷时互相推诿,最好提前约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把如何照顾孩子、怎样承担责任都讲清楚、写明白,以备不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