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甩手爸爸变暖男
爸爸在外工作、应酬,妈妈在内照管孩子和家——这种旧式的家庭分工在今天虽然已有了很大改变,但传统家庭观念的习气仍在。不少家庭中,丈夫常常缺席家庭生活,缺少与子女家人情感和心灵的沟通,甚或彼此隔膜如陌生人。与心理和家庭咨询专家一起探讨,如何帮丈夫融入家庭生活,帮爸爸参与子女养育,不让他变成家庭的边缘人。
男人苦恼:我好像是家里的边缘人
口述/高彬 执笔/小鸿
老婆偶尔出差几天,千叮咛万嘱咐让我照管好家、照顾好女儿。她不在,我终于有机会和女儿单独相处了,我盘算着,要带孩子爬山、吃她喜欢的火锅,好好弥补一下平时太忙对孩子的亏欠。
可没想到,孩子根本不愿跟我出门,周末宅在家里不是上网,就是跟同学煲电话,对我爱答不理,这让我失落又尴尬。
记得她小时候常趴我身上,把我两寸长的头发用橡皮筋扎成小辫子,开心地大叫:“看,爸爸是女人了!”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俩有了距离。每天放学回家,跟她妈聊个没完,校园轶事,明星八卦,常常笑闹成一团。而这时如果我问她一句“今天在学校又学什么新东西了”,家里立马像舞台转场一样,气氛由明快变阴郁,她表情僵硬地说“没学什么”,然后低头进她房间,再不出来了。
15岁的女儿懂得给爷爷奶奶夹菜,给姥姥过生日买围巾,给妈妈揉肩捶背,一副孝顺女模样。但眼见我为家挣钱忙碌,她却从没表达过感激,好像我养她天经地义!每次“家庭大战”,她俩联手抗衡,我永远当孤家寡人。
我曾对老婆抱怨,她反而怪我:“谁让孩子小时候你不管呢,现在又抱怨她跟你不亲。”可我也是不得已呀。那时事业刚起步,我满脑子都是合同、会议,哪里顾得上管孩子!而且我打小就从我父亲那里承袭“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所以照顾孩子和家务事基本都交给了老婆。由于没有后顾之忧,我在事业上顺心如愿,家里逐渐步入小康,这就是男女分工的好处!
在孩子成长的这些年,我觉得家里宠溺她的亲人太多了,我必须当黑脸,给她权威引导,否则难成器。
那天,我头一次偷看了她的日记,没想到看到这样的话:“我跟我爸的关系,就像古代臣子与皇帝的感觉,我对他除了敬畏,没有其他。”
这话让我心里五味杂陈。想起平日我回到家里,娘儿俩亲亲密密,而我仿佛一外人,既插不进去她们的谈话,也参与不了她们的活动。我辛辛苦苦就为了这个家,可我在家里却像个边缘人,挣钱的动力都没有了。
智慧妻子:恋家爸爸是这样炼成的
立木 大学教师
在孩子一两岁时,我老公很像一个借来装样子的爸爸,总是安然地在书房里看他的体育节目,足球赛季,他一场比赛都不会错过。
在孩子开始认生的时候,每天见面的爸爸竟然是他排斥的“陌生人”,连抱他一下都不行。我这才意识到必须改变这种情况。我教牙牙学语的孩子叫“爸爸”,也花了不少心思改善父子关系,更用心营造温馨的家庭气氛。
比如老公下班回来,我抱着孩子在门口等他。他一进屋,刚刚学话的孩子就冲他叫“爸爸”,老公惊喜又感动。儿子在外面表现好,被旁人称赞了,我回来也讲给爸爸听,让他为儿子感到自豪。我常跟老公说,男孩子要亲近父亲才会出众,孩子越来越大,到了爸爸出手的时候了。
老公开始教孩子学习。我会悄悄地帮儿子好好复习,然后故意让老公考考儿子,孩子对答如流,老公就教得更起劲了,一个良性循环开始了。孩子越大,我也越来越“无能”,让儿子有更多机会和爸爸亲近。
最管用的还是当“弱智妈妈”。比如开孩子爱吃的罐头,我和保姆都说弄不开,这样的事情只有爸爸能够做到,于是孩子就坐在门口等爸爸。比如,一个特别想知道的问题答案,只有爸爸懂,孩子就给爸爸打电话。一切都顺理成章。保姆走了以后,我原本以为自己会累垮,想不到,孩子上幼儿园的接送、家长开放日、学游泳、练钢琴等等,老公都是第一主角。即使有时候我想替代一下他,他还舍不得,他要在接送路上陪儿子背唐诗宋词,还要给儿子讲他最爱听的科学知识呢。儿子已经到了问十万个为什么的年龄,每到周末,一天几乎要叫上百次爸爸,问这问那。好多时候,孩子在一些场合表现不俗,旁人问及,孩子都会很自豪地说:“爸爸妈妈教的,主要是爸爸教的。”孩子的很多游戏,只有爸爸能够和他玩好,爸爸还给儿子制作了在幼儿园得奖的手工玩具等等。
看到自己最爱的两个人如此“心心相印”,我的心中果真“甜如蜜”。不过,既然改善父子关系已经大功告成,我也逐渐放弃了“弱智妈妈”的形象,恢复了自己的本来面目。
激活丈夫的家庭之爱妻子有责
郝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近几年,但凡谈起婚姻问题、家教问题,“丈夫缺位”、“父爱缺失”常被归以核心因素之一,家庭中对男主人归位的呼唤比比皆是。除了显而易见的男人挣钱、女人养孩儿的社会传统分工意识及现实环境压力的影响之外,家庭中关系局面的形成,往往有着其隐藏的系统动力。
就像每个小男孩都会经历排斥爸爸、“长大要和妈妈结婚”的梦想阶段一样,每个小女孩也会经历有一天可以取代母亲拥有父亲的幻想,这是我们人类心理发展过程中自然要经历的阶段。那时我们眼中近乎完美的理想异性就是我们的爸爸妈妈,竞争与嫉妒之情早早在意识、无意识中荡漾。随着一天天的长大和成熟,我们逐渐从儿时的幻想中走近现实,逐步发现父母身上的缺点,接受这两个带给我们生命的人之不完美。带着我们熟悉的感觉记忆,延续之或反其道而行之,抑或创造性地开始在现实中寻找我们的另一半,踏上寻求生命的完整感之旅。我们早年和父母的关系,就这样在无声无息中影响着我们的两性、同性等各种人际关系。
无论“贤母使子贤也”,或是“母亲即是一种教育制度”的说法,早已将母亲的重要性阐释得淋漓尽致。女人的生育过程对于母性激活的早期优势,是父性情感的发展速度远不能及的。这也决定了父亲对孩子的责任感和父爱总是慢半拍甚至几拍的原因。就像先天不足,父爱的激活与发展需要一个培养的过程,母亲,在此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母亲如何处理和反应父子关系?
第二个案例中“甘当弱智妈妈”的母亲给出了具有建设性的诠释,她的大智就在于:
敏锐洞察——早早观察到儿子对父亲的排斥反应,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桥梁作用——积极引导父子的情感互动,鼓励推动儿子表达对父亲的情感,从而不断激活父亲内心的爱子之情;
树立榜样——“这件事只有爸爸才能做得到”的做法,在儿子内心强化了男性力量的榜样,这对于男孩认同自身男性气质与力量起到强化作用;
适可而止——再好的东西过了度,终究会产生害处,再次敏锐洞察到儿子开始太黏父亲,考虑开始采取平衡的措施。
从这位母亲身上,不仅感受到对儿子的关注和爱,更感受到对丈夫的尊重和爱,以及对父子关系的悉心维护,三角关系在爱的相互流动中健康、稳固,并不断地调整着平衡。
父女关系又该如何呢?
女儿的情感历程会有这样的矛盾过程,既需要母亲的照顾和爱,又有亲近父亲的情感吸引,最终通过认同母亲而认同自己的女性身份。
案例一中妻子对丈夫说:“谁让孩子小时候你不管呢。”不仅看不到一丝对丈夫为家庭付出的感谢之情,还有幸灾乐祸之感,更闻到一股以独占女儿的爱报复丈夫的味道。母亲的行为像一堵墙一样隔开了父女,爱的能量卡在三角关系中不能流动,既不利于夫妻关系,对女儿的成长也具有破坏性。相信这样的关系模式形成并非一朝一夕。
一个成熟智慧的母亲,不仅会尊重丈夫的人格和为家庭的付出,更会尊重父女情深的自然情感,在女儿尚小且父亲愿意陪伴女儿时,信任父亲的带娃方式,尽情腾地儿,让父亲好好疼女儿。当女儿长大些时,给父女相处提供适度的情感交流空间,比如偶尔的父女单独运动、旅行等。需要时抑或像“弱智妈妈”一样架起沟通的桥梁,鼓励和帮助父女的情感表达。还可以在女儿过度冷漠父亲时给予关注,用自己尊重和体贴丈夫的态度树立两性相处的榜样。
亲爱的读者,看到这里,你会不会说,怎么终究都是女人的责任,男人的责任呢?是的,母性优势决定了女性在情感链接、情感表达上的优势,在家庭中母亲能够发挥自己的情感功能优势,助爸爸一臂之力,让其家庭责任心和父爱早日被激活并得以释放。
作为父亲,需要认识到自己为人父的重要性,尽己所能地陪伴孩子,担起父亲之责,表达父亲之爱。当你在现实的压力之下,不能保证陪伴的量,请先保证陪伴的质。在与孩子相处的有限时间内,给予他们全然的关注和互动,毕竟,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
在一个家庭里,夫妻父母,各司其职,孩子才能健康成长,家庭才会幸福。男人,自然也就不会成为家庭的边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