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可爱的人 最美的家
没有人比军人更懂得什么是爱,什么是家。因为,当爱与金钱无关,会更难得;当家不能常相守,会更珍惜。对于军人来说,家国一肩挑,“一心装满国 一手撑起家”,卫国是荣誉, 爱家是幸福。看多了青春交换财富,爱情称斤论两,再看看绿色军营里最美家庭的感人故事,你会更相信:真爱不吝时空不惧风雨;奉献的热血中有幸福体验。这些最可爱的人,有着最令人称羡的最美的家。
家是军人最甜蜜的牵挂
口述/尹云峰 采访/本刊记者 王晓艳
一条驻藏军人归队前为妻子准备“整年”食物的新闻,炒暖了中国军人的形象。军报微博发布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十多个国家媒体的头版和网站首页进行转载。爆热的网红背后是一个温暖绵长的故事。
不是拯救了地球,是遇到了真爱
被网友羡称上辈子拯救了地球才有如此贴心爱人的赵妮,是贵州省安顺市的一名高中老师,而这位军中暖男尹云峰,是驻藏某汽车团的一名军官。
那年他到西藏工作,她还在读大三,因为共同的朋友牵线有了交集。相隔一千多公里的爱情原本不是她想象的爱情剧本,但两人的家都在安顺,读高中也在相近的两所重点中学,熟悉的小路,馋嘴的小吃,重叠的回忆,共同的乡愁,感情在一条条短信中升温。
赵妮用的手机是当时的街机诺基亚,仅有500条短信容量。最开心的事就是收到尹云峰的短信,然后细细品味每一个字,但很快手机就被甜言蜜语给填满了。她把短信翻看了一遍又一遍,但哪一条也舍不得删,就买了个笔记本,把每一条短信抄下来。
当现场“验货”时,赵妮看到的是一个被西藏阳光晒得黝黑,皮肤绽放着皲裂纹的军人,“论形象也就刚够及格线吧”,婚后尹云峰追问赵妮对他的第一印象,她笑着说。被纯粹的爱情打动,眼前这个人有没有充足的财力保障生活,驻藏军人的妻子日子怎么过,她都没有考虑。
她已经倾心,但他却因为训练新兵、保障驻训两次推迟婚期,原本商定在2013年1月4日,这个被许多恋人赋予特殊意义的日子去登记。但她等来的却还是他因为执行任务不能赴约的电话。看着人家在网上晒的结婚证,她哭了……
后来尹云峰到地方参加培训,向单位请了两天假,在老家策划了一场求婚,终于给她戴上了盼望已久的戒指。求婚的当天他就走了,临走前,安慰她说,西藏的结婚证和这里的不一样,那上面有藏汉两种文字,等你放寒假来西藏,我们一起去领那个特别的结婚证。
就这样,2014年春节刚过,她带着户口簿飞往拉萨,宏伟的布达拉宫为证,两人在拉萨领证结婚。
短暂的婚假结束,她带着那本“洋气”的结婚证独自回到了贵州。从此,走上女汉子的道路,除了独自操持家务、照顾长辈,还学会从换灯泡到修热水壶,从买菜做饭到扛米上楼,从扫地除尘到通下水道……
问君归期未有期,只有“吃吃”地等
再坚强的女汉子也有脆弱的时候。有一天下着雨,在一个露天楼梯摔倒,顿时,鲜血顺着小腿流下,雨伞也被摔到一边。雨水打在脸上,混着泪水流下,浸湿了她的头发和衣服。她无助地坐在阶梯上,给丈夫打电话:“我只想要你来接我回家……”
电话里他无语,想问她伤得重不重,忍住了,因为不能去送一把雨伞;想问她疼不疼,也忍住了,因为不能给她一个拥抱……
他是优秀的,在部队两次荣立三等功,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机关干部”,她也想向夫“看齐”,工作也很拼。大学毕业考进贵州安顺二中,教书并且当班主任。把大部分时间都留给了备课,日子基本是有时间就好好做一顿饭,忙起来就随便吃点干粮充饥。时间长了,患上了胃病,曾经因为急性胃炎晕倒在学校里。
在西藏时,尹云峰每到饭点一个电话,叮嘱妻子按时吃饭,还发给她养胃的膳食表。相隔遥远,一切关心都只能靠语言。这一次休假回来,他付诸行动了。归队前一个礼拜,他就开始成天跑超市、菜市场,趁妻子上班期间包了一千多个水饺,炒了很多菜肴用小碗分装放入冰箱。这些食物加热即能食用,并且配着小条,“速冻水饺要先吃”、“开袋注意保质期”、“加热肉食需高温”……
其实他能想到给妻子备餐,还是因为她先这样做的。在部队时,他就时常收到妻子从老家寄来亲手做的辣子鸡丁、蒜香腊肉等美食。
赵妮回家后看到那么多菜惊呆了,紧紧抱着丈夫,流着泪说:“你是要把这一年的午餐都给我准备好吗?我舍不得吃。”他说:“来不及做饭时把这些菜热热就……” “我不听,我不听。”还没等说完她就拼命地摇头。因为她知道,这意味着又一次归期未定的等待开始了。
被尊重的妻子,都有她的美好
备餐事件后,大家都在为尹云峰点赞,但像他一样的军人都知道,无论自己在探亲时做了多少家务,一踏上归途,就把自己的小家和双方的老人全丢给了另一半。
赵妮大学毕业那一年,尹云峰的姑妈出车祸,右腿多处骨折,躺在病床上一年多一动也不能动,姑妈的孩子在外地读书,只有姑父与之为伴,但照顾一个吃喝拉撒都在床上的病人,姑父一个人也会感到力不从心。
知道他和姑妈一家很亲,她说:“你放心吧,我会每天去看姑妈的。”于是她帮姑父买菜,做病号饭;为姑妈洗头、擦拭身体、端屎接尿,做得比护工还好。邻床的病友以为是亲女儿。那时她还要准备学校的招聘考试,白天照顾姑妈,晚上才能回家复习考试内容,他和家人都为之感动。
尹云峰的父母身体不好,她就请教学医的同学,帮他父母量血压、测血糖检查身体,随时将健康情况汇报给他,指标稍不正常,她就带父母上医院。
爱情就在责任互担中酝酿出更深厚的亲情,你待我爱意深厚,我报你恩重情长。
军中是尖兵,家中做暖男
两人在一起最幸福的时光,就是探亲时一起到超市购物,一起对比哪一种商品最划算。因为胃不好,不愿让她多吃零食,所以每次走到零食区她都会拽着丈夫的衣角,看着货架上的零食,撒娇说:“能不能买一包?”
于是,这一次,趁她上班时,尹云峰一个人跑到超市,把她喜欢吃的零食都买了一遍,然后悄悄地藏在橱柜顶,沙发靠包里,天花板夹层……这些她平时不怎么关注到的地方,并把这些零食的保质期和藏匿地点一一记在本子上。等到某个时候,打电话让她去某处取吃的,给她一个惊喜。还把在什么时节要注意什么写在便条上,偷偷放在妻子的日用品、衣服和常看的书和教案里,希望在她不经意发现时,就恍若丈夫近在身边一样。
归队那天,他把家里打扫了一遍,把床单被子衣服叠整齐,趁她去上课时悄悄地走了。火车上电话响起,只听见哭声……
尹云峰打电话让她去找一袋食品,那上面留言:“等你吃完,我就回来!”这条留言像一个约定,成了赵妮的“精神支柱”。寻常夫妻,相距千里,通过这种小互动,感觉着彼此的存在。
回部队后没多久,尼泊尔发生8.1级强震,西藏部分地区受灾严重,尹云峰跟部队出征救灾。因为灾区通信中断,两天没有与妻子联系,担心她着急,晚上休息时,编好给她报平安的短信,跑到一处比较高的山头,搜索到一格信号终于发出,随后收到她发来的二十多条短信。
尹云峰说:“比起妻子对家庭的奉献,我只是做了丈夫该做的事。 一名新时代的军人,既要保卫大家,也要照料小家。军中是尖兵,家中做暖男。”
家很小,爱可以很大
采访/本刊记者 王婕
黄鸿多与妻子赖雯翡同为广西的边防军人,十四年来,他们用爱心陪伴着贫困孤儿黄志刚从小学走进大学,并独立资助其大学四年、六万余元的全部费用。大爱无言自芳华,夫妇二人因此获得了2015年“全国最美家庭”的荣誉。
爱心守望14载
2015年6月,由防城港市边防支队参谋黄鸿多和边防总队大队教导员赖雯翡夫妇资助的黄志刚,从广西河池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了。他的理想是做一名军人,因为十四年来,部队给了他很多爱,而黄鸿多和赖雯翡更像是哥哥姐姐一样温暖着这个异乡的小兄弟。
他们的缘分始于一则报道。
1991年出生在广西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的志刚,两岁时母亲因精神问题离家出走,六岁时父亲因病去世,成了孤儿的志刚只得与身患残疾、终年卧床的叔叔相依为命。两人住在走风漏雨的老屋里,靠着叔叔强撑病体绣十字绣换得几个零钱度日,温饱都难。
从报纸上了解到志刚的情况后,黄鸿多和赖雯翡所在的广西边防大队机关团委就开始了对其长达十年的资助。全队官兵自筹两万元帮他们建起了两间平房,并由黄鸿多负责每月给志刚寄去200元的生活费。
十年,黄鸿多通过一张张汇款单、一个个电话牵挂着志刚,虽然未曾见过面,但在黄鸿多心里,他们已像亲人一样。
2011年,志刚高中毕业考上了河池学院。每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加起来得15000元,贫寒的家庭实在无力支撑起志刚上大学的梦想,叔侄两人天天愁眉不展。
黄鸿多知道了这件事,也犯了难。大学四年的费用不是个小数目,他不愿给单位再增加负担。可扶助着志刚一年年长大,如果不能帮他圆了大学梦,自己将一辈子亏欠愧疚。思前想后,他决定自己承担。黄鸿多把想法告诉了妻子,赖雯翡沉思了片刻说,“没事,志刚上大学的费用就由我们来承担吧!”
为你种下阳光
志刚如愿上了大学。为了能让他像其他孩子一样,由家长送去大学报到,黄鸿多和同事驱车六七个小时赶往河池市,帮志刚买好了全套的生活、学习用品,把他送到了学校。
帮助黄志刚,成了黄鸿多与赖雯翡这些年来生活中的重要内容。除了每年的学费,赖雯翡每个月都会按时给志刚汇去600元的生活费,春节的时候她还会额外多汇一两千元,希望能让志刚和叔叔好好过个年。
从小在贫寒中长大,志刚一直自卑寡言。为了能让他逐渐开朗乐观起来,黄鸿多和赖雯翡常常通过书信、电话视频和他交流,聊聊学习成绩,谈谈怎么和同学相处,也探讨一下对未来的打算。夫妻两人像兄姊,也像父母,在一颗孤独内向的心里种下了爱、温暖与希望,黄志刚渐渐变得开朗自信,和同学们相处融洽,还成为学校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独竹漂”的选手。
最初决定资助志刚时,夫妻俩每月收入总共六千多元。除了自家生活开销,还要常常接济双方老人和兄弟姐妹。四年六万多元对他们来说也不是个小数目,但这些被他们轻描淡写,“平时稍微省一点,是能够承担的。”
军人的“独家”浪漫
结婚八年,因为工作,黄鸿多和赖雯翡一直是两地分居,两周一面短暂相聚。夫妻同为军人,他们说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常态。
当兵、入伍、考军校、工作同在一个单位,两个人的人生轨迹从青年时期就开始高度重合,漂亮懂事孝顺的赖雯翡在丈夫眼中具备了为妻的“最高标准”。自嘲不够浪漫的黄鸿多在提起当年时,不好意思地笑笑,“恋爱这种事,看准了就追呗,男人嘛!”
因为工作的特殊性,黄鸿多照顾家人的时间很少。2014年8月,36岁的赖雯翡生下了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儿子,黄鸿多说这是老天赐予他们的福气。
尽管很少有时间花前月下,但平平淡淡中自有军人家庭独有的相处方式和温馨浪漫。每晚睡前一个电话,聊聊家事,谈谈孩子,道一声“晚安”,那便是夫妻两人一天中最“甜蜜”时刻。
两个军人的家更默契
文/郭凯
有人说,一个军人半个家,两个军人没有家。尽忠职守的代价是聚少离多,是忠孝难两全。但侯蕾和文进军这对夫妻,双双都是军中精武标兵,而温暖和爱一样是这个军人家庭的主旋律。
无言相伴最温暖
身高一米七五的侯蕾,站在一米八二的丈夫文进军身旁,显得是那么英武般配。而两人之间的默契和支持更让这对军人在各自的领域表现优异。
空军指挥学院“三战”教研室副主任侯蕾的专业是军队作战指挥学,在这个男人的世界,这位山东女子出色不让须眉。那年,空军指挥学院举行教学比武练兵活动,侯蕾参赛的内容是《防空识别区划设中的法律问题》与《外层空间军事斗争中的法律问题》。当时,在总参信息化部某局任正团职参谋的丈夫在外地执行任务,每天晚上,她把给三岁女儿讲睡前故事的时间,改成念讲稿。最后连牙牙学语的女儿都能学舌蹦出几个讲稿里的句子,她顺利拿下了一等奖。
文进军刚认识侯蕾的时候,曾说过一句话:学习没有毕业,只有毕生。侯蕾对此深有感触。
她是当了妈妈才考博士的,终于拿到空军指挥学院博士录取通知书的当晚,侯蕾失眠了。已经是下半夜,想起那一个个没有午休的日子,以及从深夜到凌晨的苦读,她百感交集。忽然,丈夫坐了起来,他什么也没说,就那样静静地陪着她,一直坐到天亮。她知道,他懂她,懂得一个要工作要带孩子还要学习的女人付出了怎样的代价才有这一刻,侯蕾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其实,就算是考上了博士,繁重的学习和工作仍然让她经常加班到深夜。丈夫试探性地劝过她,别太为难自己了,要不要换个轻松点的工作?她舍不得这身军装,舍不得带给她精神荣耀的三尺讲台。她对他说,我不能当逃兵。
他欣赏她不服输的性格,而她也欣赏他对工作的那份责任心。
他的工作性质特殊,回家从来绝口不提。有时她好奇,多问两句,文进军立刻变得严肃:不该问的不要问。
当初文进军追求她的时候,第一次请她看电影,开场还没到十分钟,一个电话打来,文进军说要处理公务就跑回了单位,直到电影结束才回来。侯蕾对他说走就走很有些不满,觉得太不把自己放在心上。时间长了,她发现,他并非不在意她,她加班晚了,他会去办公室接她;周末有时间,他会主动下厨房,做一大桌他家乡的特色湘菜;一旦她手头工作告一段落,他会和她一起看场电影放松一下,或者悄悄准备几个凉菜和红酒,来个烛光晚餐;她遇到委屈跟他发牢骚,他总是默默听完,然后对她说:知道什么样的女人最可爱吗?大气的女人!不必斤斤计较,相信日久见人心……
他其实和她一样,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份特殊的责任感。当年两人结婚没有休婚假,第二天就各自回到了岗位。婚后节假日更是难得在一起。文进军大项演习任务多,还有相当繁重的重要保障任务,越是节假日越忙。结婚八年,他们没有一起出去旅游过。有人问侯蕾是否遗憾,她说,热爱工作的男人最吸引人。
军人的样子
军人以忠于职守为天职,但对父母孩子的家庭责任一样要担起来,只是对家人,他们仍是有很多歉疚。那年,侯蕾的母亲得了肺癌,她住得离老人并不远,可因为总在加班,两三个星期才能去看望一次。每次去,母亲都说,你赶紧回去上班吧,妈妈这里有医生护士呢。女儿临走,她还不忘叮嘱一句:孩子,军人就应该有个军人的样,别因为这点小事总向领导请假啊。
父母当了一辈子的军医,他们最知道军人的样子。
侯蕾小时候,看着父母天天早出晚归,那么辛苦,她特别害怕长大。而长大后的她,真的就成了他们。
母亲手术住院时,正是侯蕾工作最忙的时候,文进军本来要出国,当即决定不去了,替她在医院打点一切。老人术后五个月,文进军下部队调研,侯蕾则去西安参加短期培训,老人不忍打扰孩子工作,独自去医院复查,竟摔断了腕骨。夫妻俩陷入深深的自责中。
侯蕾很早就是空军指挥学院“三战”教研室副主任,所谓“三战”即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她也是我国东海新划分的航空视别区制定军事法律的专家组成员。
文进军一直以妻子为荣,他的工作只要与妻子发生冲突,都以妻子的工作为重。他会请示领导把工作带回家做,顺便照顾孩子,待妻子晚上十点多下班,他再去单位加班,经常一忙就是通宵。
至于他们的女儿,在军人世家长大,早就认为爸爸妈妈工作忙是天经地义的事。上幼儿园的时候,她问妈妈最多的话是:妈妈你什么时候能去幼儿园接我一次?后来,她的问话变成:妈妈你今天讲课累不累?我给你揉揉腿吧!孩子如此贴心,让妈妈的心都碎了。夫妻俩双双外出执行演习任务回来,孩子问的第一句话:爸爸妈妈,你们打赢了吗?把坏人赶跑了吗?
孩子一天天长大,会越来越懂得父母呕心沥血的意义,因为国家需要军人,人民需要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