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庆英:醇美情怀酿造浓烈人生
来源:中国妇女网作者:匡文立
巾帼风采
2013-10-11 09:33:00

13刀,开始一个命运传奇
走在人群中,侯庆英注定抢眼。身材修长,一袭长衣短裤的浅色套装,长衣雍容典雅,短裤俏皮灵动,混搭出的效果既另类又时尚,越发显得挺拔干练。
1988年之前,生于山东省夏津县的侯庆英,一如所有农家少女,岁月平淡祥和。这一年,同村两家人发生了纷争,一户的当家汉子冲动伤人,锒铛入狱,抛下以泪洗面的妻子和一双幼龄的儿女。隔壁院子,住的是位乡干部,他出于同情和干部责任,打发自家的女儿住宿邻家,帮助照应那对孩子。
想不到,5月26日夜间,那个在纷争中被伤及的男人竟手持凶器前来报复。乡干部的女儿与这场恩怨无关,凶徒喝令她走开,他的目标是“仇人”的妻儿。生死瞬间,18岁的柔弱女孩没有逃避自保,而是做出了令人惊叹的抉择,赤手空拳与凶徒展开搏斗。在她舍命救护下,两幼童安然无恙,她却身中13刀,倒在了血泊中。
经抢救,看似已无生命迹象的女孩奇迹般生还。自此,普通的农家女侯庆英也迎来了她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转折点。
1989年,团中央、公安部、省妇联分别授予侯庆英“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全国见义勇为勇士”、“省三八红旗手”等称号。学习侯庆英事迹的热潮在山东地区掀起,侯庆英一夜之间光环笼罩。
当地有关部门为女英雄提供了多种可供选择的就业岗位,侯庆英却独独选中了棉纺厂,成为一名女工,因为她喜欢工人阶级质朴踏实的劳动和生活。
然而,1993年,又一个转折降临,“下岗潮”来了。年轻同时还带着累累刀伤所证实的荣誉,本来下岗轮不到侯庆英,但她再次做出非常之举:因怜惜年长的工友,想将工作留给师傅,侯庆英主动申请下岗。
作为全国最早下岗的劳模,侯庆英没有太多徘徊,她义无反顾地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几年职业锻炼,青涩的农家女长大了,此时的侯庆英青春逼人,容貌靓丽,是不折不扣的“美女”。而吃苦耐劳的品性和过人的意志力,则是她闯荡商海的最大资本。侯庆英先后去济南和唐山学习医疗器械销售,翌年即在济南创建了自己的医疗器械公司。仅仅4年光景,28岁的侯庆英积累起几百万固定资产和存款,俨然是个“富姐”了。
真应了天有不测风云。生意场上风生水起的侯庆英,对他人却从无设防之心,在外出跑业务期间,她总是将公司事务放心地交给合伙人打理,却不料跌进一个骗局。那次她从外地回来,几乎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公司人去楼空,设备和资金全部平地“蒸发”了。更险恶的是,对方还让她背上了数百万元的巨债。
有些人遇到这种飞来横祸,最简捷的应对或许是“跑路”了事:自己已然一无所有,哪还管得了债务?天涯海角任我行,能躲多远算多远。
侯庆英不可能。她的价值观里,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她连哭泣悲叹的时间都没有,尽快卖掉房子,筹措起一笔钱,让债主们看到自己还债的诚意和决心。之后,只身奔赴陌生的京城。侯庆英觉得,北京是全国的中心,赢取财富的机会应当更多。

当年的侯庆英和她舍身救下的两个孩子
艰辛北漂,再辟事业天地
2000年,京城的茫茫人海中,出现了一个独往独来的外地女子。她兜里除了大把的欠条,只有区区两千元,对自己即将做点什么,毫无头绪。
侯庆英给人打零工。收入微薄,她将每天的伙食费控制在7角,渴了用捡来的矿泉水瓶接自来水。住宿是难以负担的开支,冬天实在没法子,只能在大栅栏附近租间便宜的地下室。刚入3月,气温微微回升,侯庆英立即搬迁到一个免费的居所——公园长椅,春夏秋三季,她都以此为床铺。3年时间没添过一件衣服,没下过一次馆子,却几乎将北京各个公园睡遍,何处安静,何处蚊虫少,何处椅面干净,侯庆英最有发言权。
青春女性露天住宿,怕吗?别忘了,面对利刃侯庆英都不曾胆怯。再说,她根本顾不上自己的安全和心情,巨额债务,是她最大的牵念和压力。
深夜寒冷彻骨,侯庆英将所有衣物缠裹身上,因此留下了终生的伤病。清晨来临,她趁人们还没出门,钻进路边公厕,认真梳洗,穿起唯一 一套整洁体面的衣服,竭力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精神焕发。她不许任何人看出自己寒酸狼狈的处境,这是女人的要强,也是生存智慧,有几人会轻易信托居无定所的流浪女子呢?
打零工的间隙,侯庆英穿行于大街小巷,观察各色人等,寻找适合自己的“行当”。
2004年,侯庆英开始尝试做白酒销售,也就是批发来一些酒,设法卖给具体的用户,赚点差价。这活儿主要靠腿勤,受挫不气馁,该跑的地方跑到,该问的人问到。可侯庆英的麻烦是囊中空空,连批发几瓶酒的钱都掏不出。最初她只能央求人家赊账,一瓶两瓶地倒着周转。
侯庆英是聪慧女子,她很快意识到,尽管自己一无背景二无本钱,但对于在人际之间建立理解和信任,她那非同寻常的经历,她对待债务的诚信,她的顽强坚韧,也是一种特殊的资源。侯庆英坦诚地与客户交流,终于得到好心人援助,能够成箱地赊账了。
一位“爱心”客户一次买下了五箱酒,使侯庆英拥有了扩大业务的资本。回顾过往,悲喜交集,侯庆英狠狠心,扎进饭馆好好犒劳了自己一把。
2005 年11月,侯庆英手头有了60万元。她带着大叠现金登上返乡的火车。面对从天而降的侯庆英,债主们感动得不知如何是好。几年来侯庆英杳无音讯,还以为这债肯定算“黄”了,未承想,小女子主动回来还钱了。
侯庆英考虑得很周到,先给每个债主还一部分,让大家都可安心。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往返于北京济南,到了2008年底,第六次还款时,侯庆英身负的几百万元债务宣告清偿完毕!
侯庆英整整沉睡了两天两夜,“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这么轻松过。”

重装上阵,全新的精彩和丰富
无债一身轻的侯庆英,继续坚持在北京打拼。她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即使在最低谷,甚至近乎绝境的时刻,内心也从未真正放弃。
2009年,侯庆英为自己积累起了再次创业的启动资金,“重新来过”的时机成熟了。
山东人有浓郁的乡土情怀,山东女儿尤其如此,侯庆英毫不犹豫地将未来事业的基地定在故乡,“北京是我的重生地,但山东才是我的家,回到济南就是回到了家。”
2011年,侯庆英凭借在北京销售名牌白酒的资历和经验,大胆决定与天津天士力集团合作,联手在山东推介天士力集团旗下的贵州国台酒,侯庆英出任国台酒山东唯一总代理。
贵州国台酒,“出生地”是茅台镇,是当地仅次于茅台的第二大酱香白酒企业,其特点是以“创造健康、人人共享”为目标,强调“通天地、通身心、通隔阂、通人伦”的“通文化”,卖的是酒,倡导的更是健康理念。
此时的侯庆英,历经坎坷,人到中年,对人生、对世界也逐渐具备了更为深沉稳健的感悟和体认,她对自己的期待和要求是:成人达己、奉献社会。
正是相通的理念,使侯庆英与国台酒倡导的文化精神深深契合。带着热情与感情投入,侯庆英新一轮的“酒事业”蒸蒸日上。
今天的侯庆英,“钱”不再成其为问题,也难以再构成意义本身了,她的思考题目是,“赚的钱是财富,但也仅仅是物质财富,只有掌握管理财富的能力并将财富回馈于社会,生命才能真正有价值,这才是真正的富有。”
慈善事业成为侯庆英生意之外的首要关注。2008年到现在,她先后拿出100多万元用来资助农村贫困家庭。此外,侯庆英心头有一个萦绕不去的愿望:为山东捐建一座大型养老院。当某一天自己从商场第一线引退,就将养老院当作安身立命的家园,日日与老人们相伴,尽自己所能,去照顾、抚慰他们的暮年生涯。
侯庆英宏大的梦想是,让天下的老人都能够老有所依,生活得安康幸福……这是奇女子侯庆英特有的侠骨柔肠。
侯庆英正在为此奔波奋斗着,她希望这个梦想可以在2015年之前达成。
关键字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