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梅婷:每个生命都需要尊重

作者:郭一卓
巾帼风采 2015-02-09 14:29:00

 

150112019-fm-3gai-32.p1.1A.CMYK

提到梅婷,人们就会想起那双标志性的大眼睛。但在电影《推拿》中,那双眼睛却黯淡无光,因为这一次梅婷饰演的是一名盲人按摩师,名叫都红。

2014年11月22日晚,第51届金马奖颁奖典礼在台北落下帷幕,《推拿》斩获六项大奖。有影评人这样评价梅婷:“《推拿》里的梅婷很安静,也很敏感,她的笑容让她的眼睛发光,她的沉默让世界沉寂。”

生活中的梅婷很低调,多年来,她一直默默地坚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她是红十字基金会的形象大使,全纳教育的传播大使,还在四川捐建了两间“梅婷心联小屋”。

2015年1月18日下午,在北京顺义的一家咖啡馆,梅婷和记者畅谈了拍戏的趣事,也分享了做公益的心得。

IMG_7716

全纳教育,让生命绽放

为了让更多的残障儿童接受与普通孩子一样的教育,2014年5月,梅婷在国际慈善机构救助儿童会的邀请下,出任全纳教育的传播大使。

全纳教育这一概念,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4年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上通过的《萨拉曼卡宣言》中首次提出。它倡导的是一种没有排斥,没有歧视,也没有分类的教育。

起初,梅婷对全纳教育并不了解。救助儿童会第一次给她打电话,并介绍了相关情况后,她就产生了疑问:残障儿童怎么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在同一个环境里接受相同的教育呢?这样做真的对残障儿童有好处吗?带着这些疑问,梅婷参加了一次全纳教育的活动,她的想法由此发生了改变。

活动一开始,主办方先播放了一段视频。视频里的男孩叫王峻毅,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右手。后来,他进入成都市科华中路小学学习。他和同学们一起上课、滑轮滑、打篮球,每次运动会,他都积极参加各种比赛项目,他和同学们相处得非常融洽。如今他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

在视频的结尾,王峻毅乐观地说:“我跟大多数人不一样,因为我只有一只手,但是我又跟大家是一样的,因为我同样能做两只手可以做的事。我也有自己的梦想,长大后当一名画家,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主办方还邀请了一位残障孩子的妈妈,讲述她在美国的一段生活经历,梅婷从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这位妈妈叫沈菁,她的孩子豆豆是智障儿。在豆豆10岁时,由于工作上的原因,他们一家三口移居到美国。

在去美国之前,豆豆基本上处于与外界隔绝的状态。可是,刚到美国不久,就有两位会说中国话的美国人来到沈菁的家,他们给豆豆做了一次评估,内容包括智力、体育、语言、交往等。根据评估的结果,他们给豆豆推荐了学校里适合的课程,以及各种课外活动。

就这样,豆豆开始上学了,而且是与普通的孩子一起学习。在豆豆就读的学校里,恰好有一个十分出名的全纳教育组织,只有学校里特别优秀的学生才能成为该组织的一员。

一天,一个漂亮的姑娘敲开了沈菁家的门,这个女孩就是学校里全纳教育组织的成员,她之所以来沈菁家,是要接豆豆去看一场电影。看着豆豆与女孩远去的背影,沈菁的眼眶湿润了……听了沈菁的讲述,梅婷感触颇多:“每个生命都需要尊重与关怀,我们应该学会接纳与包容与我们不一样的人。相比之下,我们国家对全纳教育的推广还是比较滞后的,需要大家付出努力。”

2014年5月30日,“残障儿童全纳教育计划”在北京启动,梅婷成为全纳教育传播大使。梅婷表示:“全纳教育可以帮助残障儿童建立良好的心态,我希望通过个人的影响力,让全纳教育的理念被更多人知晓,让残障儿童真正融入社会,和普通孩子一样学习知识,追求自己的梦想。

 

梅婷接受王峻毅小朋友赠画
梅婷接受王峻毅小朋友赠画

心联小屋,传递生活的希望

2014年8月,梅婷获得中国青爱工程颁发的“功德奖”。当时,她正在外地拍戏,她所属的慈善团队“梅婷心联小屋”的志愿者代替她接受了颁奖。随后,梅婷在微博上感谢志愿者们为小屋付出的辛苦努力,并号召更多的人加入到关心青少年心理援建的队伍中来。梅婷在四川的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八一聚源中学捐赠的两间“梅婷心联小屋”,已经走过了六个年头。援建心联小屋的初衷,与汶川大地震有关。梅婷在四川有一个影迷会,该会的会长田华是梅婷多年的朋友。田华一直参与四川灾区的心理援建工作,他时常与梅婷通电话,告诉梅婷灾区的一些近况。

地震一周年时,中央电视台要在四川举办一场大型活动,邀请梅婷参加。借此机会,梅婷来到四川,并与田华见了面。因为田华是大学老师,有很多师资力量。在田华的建议下,梅婷决定以自己的名义,在四川的两所学校援建心联小屋,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并组织一批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高校师生,建成“梅婷心联小屋”志愿者团队,定期为学生们提供心理援助。

至今梅婷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前往“梅婷心联小屋”的场景。2009年5月11日那天,阳光明媚。在学校领导的陪同下,梅婷参加了爱心捐助活动。梅婷给学生们带来了电脑、相机、专业心理咨询软件等物资设备。梅婷说,这些孩子最需要的其实不是物质上的帮助,更需要有人来抚平他们幼小心灵上的伤痕,帮助他们树立生活的希望和信念。

自“梅婷心联小屋”成立后,梅婷每年都会抽空去探望那里的孩子们。每次去心联小屋,梅婷都会发现一些可喜的变化:整洁的心理咨询室,完善的沙盘治疗工具以及相关的心理书籍……透过这一切,梅婷感觉到心联小屋的心理健康重建工作正在有序地进行着。 

一部电影,收获爱情

2011年,毕飞宇的小说《推拿》给梅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当她得知娄烨要把《推拿》搬上银幕时,便主动请缨,表达了想饰演都红这个角色的愿望。

在梅婷看来,整部影片中都红一直是活得最明白的一个人,就像都红所说的那样:“没有哪一个女人是看不到爱情的,眼瞎的女人尤其看得到。”也正因为都红的“明白”,梅婷对都红这个角色也是充满感情,“我特别爱这个角色,她活得特别敞亮、明白,是一个可以直接触碰到自己内心的人。”

戏里,梅婷饰演的都红一直在追寻自己的幸福;戏外,她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有一次她跟一个盲人女孩躺在床上聊天,盲人女孩说:“婷姐姐,我知道你喜欢谁。”梅婷好奇地说:“是吗?那你说说看。”盲人女孩回答说:“摄影大哥。”这里所说的摄影大哥,就是梅婷现在的丈夫曾剑。

听了盲人女孩的回答,梅婷惊呆了,要知道当时她对曾剑的好感还处在朦胧状态,即使这样,她的感情也被盲人女孩察觉了。梅婷说:“许多时候我们的心会被眼睛看到的东西所蒙蔽,而盲人比我们能感受到更多的东西,他们用心比我们用眼睛看得更清楚。”

当记者问起梅婷和曾剑的感情时,虽然她在努力保持低调,但幸福溢于言表。她说:“别人拍戏时,我一直在摄影机旁观看。慢慢地我注意到,这位摄影师与演员的表演异常同步,比如蹲下、站起、移动,像跳舞一样,一起一伏,很有美感,就连呼吸都与演员是同步的。而他对工作的专注力,正是吸引我的地方。”

梅婷和曾剑的感情一直比较低调,直到两人的女儿出生后才被许多人知晓。当被问及为何这么低调时,梅婷说:“我希望用自己表演的角色和作品来发声,也希望大家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我参与的公益活动上,共同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梅婷
关键字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