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颖梅:挤进机会大门要靠自己
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政协委员、江苏擎天信息科技集团董事长。辛颖梅到大学演讲,一位女生问,辛总,我给您算了算,如果您当时不辞职,现在可能都当厅长了,您不后悔吗?当个政府官员多风光啊!辛颖梅回答,你这种比较我从来都没有想过,我当时不是厌恶当公务员,只是要做我喜欢做的事情。
10天开了86场会议
又是漫长的一天,辛颖梅回到酒店,嗓子冒烟,双腿沉重,不想说一句话,只是拼命地喝水。明天,同样的战斗在等着她。
整整10天,她奔波在伦敦的大街小巷。10天,86场会议,每场一个多小时,一场完成,再赶下一场……
15天后,国内媒体报道:2006年3月6日,擎天科技在伦敦证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国内首家登陆英国资本市场的软件企业。
公司扩大再生产需要资金,但软件企业在国内贷款并不容易,现实逼迫,擎天只能走资本市场的路。而当时国内创业板还没有推出,辛颖梅不得不把目光投向国外。
为这个可能“为时过早”的决定,她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公司管理层股东多年没有分过一分钱,此刻正是可以享受成果的时候,却又要去冒险。“他们其实有担忧,他们只是愿意信任我。”
最终,公司在英国成功上市,但面对英国老牌保守的金融市场,要说服投资人对中国一个软件企业投资,太难了!
辛颖梅就这样开始了她在英国的路演之旅,向每一个可能的投资人推介自己的公司。
那天下午很晚了,辛颖梅带着两个同事匆匆奔向最后一个会场——一家并不太大的基金公司。三人走进会议室,难掩疲惫之色。接待他们的负责人走到饮料机旁,只接了一杯可乐,自顾自地喝下去,不客气地说,我知道你们见了很多人了,但见多少人跟我都没关系,我的时间很短,只有半个小时,你们说说公司未来前景。
三人悄悄咽了一口唾沫,干渴的时候看别人喝水,实在是一件痛苦的事。推介开始了,对方一连串刻薄的问题甩过来,三人尽可能从容应对。终于讲完,会议室安静下来,沉默片刻,这位基金公司负责人缓缓吐出几个字:我决定不投你们!
辛颖梅的同事当即变了脸色,忍不住用中文发泄自己的不满。辛颖梅心中诧异,这可不是英国老绅士的做派,也许运气不好,正赶上对方心情不佳。但她不能让英国人认为中国公司的CEO没涵养。她不动声色,微笑着感谢对方能留出时间来听他们讲。都走到门口了,老先生突然说,你们愿意喝杯水再走吗?
此时,几个人已经忘记了口渴,出于礼貌,他们留下了。老头一下开心起来,得意地说,我告诉你,我刚刚讲不投你们是试你们的,我对中国不了解,也不相信东方人,所以不愿意用常规的方式跟你们打交道,我想,如果你们能承受我的刁难,就算过了我这一关。没想到一个女性CEO能有这样的承受力,我非常喜欢你们公司,我的决定是,给你们公司投资。
出了门,辛颖梅对两位同事说,永远记住,内心的起伏一定要只有你一个人在的时候再发作,很多事情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可以预料。
辛颖梅的伦敦路演之旅,争取到两亿多元的投资。而她也果然没有让投资人失望,擎天信息科技集团从1998年的150万元注册资金到如今的市值近20亿元,已跻身中国软件企业前列,甚至参与国家多项应用软件标准的制定工作。
别人把门关了,你要尽量拨开一条小缝慢慢渗透进去
那天是她31岁的生日。
人生走到某些阶段,总会习惯性地回首一望。31岁的回望,让辛颖梅心中陡然一惊,那个一路贴着“优秀”标签的女孩子,从小立志要当科学家,做有成就的人,可名牌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却只能做一些简单的信息送报和系统维护工作。
她不是一个甘心永远按“规定动作”出牌的人,“我应该有机会自己做主。”
半个月之内,辛颖梅递交了辞职信。三个月后,她已经从北京回到南京,创立了江苏擎天科技有限公司。
十几年前,软件产品的价值不被用户认可,软件企业同样不被社会认可。创业之初,她和合伙人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开发产品,大家都不拿工资,他们和她一样坚信,有好技术就有好产品,有好产品自然会有好市场。
没想到,当产品“看不见”的时候,市场也是“看不见”的。
那时候人们说的最多的是,你这个磁盘我们在中关村、在南京珠江路五元钱十元钱就可以买到,你要一二十万,肯定是骗子!为什么大家都不相信一个小小磁盘是那么多人“花心血熬时间做出来的技术含量相当高的产品”呢?“我一遍遍地告诉用户我们的东西能起什么作用,能满足他什么要求,我们不是随便在哪里拷贝下来的,而是一行一行的代码写出来的。”
一款专门对销售进行分析比对的商业软件,在今天是各商场企业须臾不可缺的工具,而当年,采购员当家,全靠“拍脑袋”来决定进货,人为因素战胜了科学采购。
为了让这款软件走进某国营商场,擎天公司派出三拨人推销。
第一拨上门的是技术人员,刚提出要演示一下软件的先进性,就被对方断然拒绝,我们不看,你们这些东西全是骗人的!
销售人员紧随其后,同样被轰出来。
辛颖梅出马了。听说商场分管采购的副总是大专生,是全商场最有文化的人,辛颖梅看到了一线希望。
一场拉锯战就此开始。一个不停地说产品很好,你们需要。另一个不停地摇头,我们不要,现在看着好,等我买了就什么都不是了!
那如果能用,是好东西,你是不是会接受?
那当然。
那你给我们一个星期的时间,再给一间办公室,我们把你商场上个月的销售数据做进去,你再来看。
于是,这家商场有了辛颖梅的临时办公室,她带着三个技术人员整整忙了一个星期。那位副总吃惊地发现,各种商品的销售情况一目了然,刚要拍板购买,一听价钱,立刻叫了起来,不会吧,29寸电视机才卖多少钱,那家伙多大,里面多少零件啊,你们这个东西卖20万,太贵了!最多给你们两千元。
最终,擎天公司无法接受“像菜市场卖菜一样的讨价还价”,放弃了。
两个月后,商场副总打来电话,我越想越觉得你们那个东西能帮我,我只有15万元的权限,就给你们吧。
第一笔生意就这样做成了。
后来她对员工说,要得到别人的理解和认可,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断与他们沟通,别人把门关了,你要尽量拨开一条小缝,再慢慢渗透进去。最怕的是人家给你留了条小缝,你一气之下把门关上了,那你就永远都没有机会了。
每次回家,先给父母一个亲密的拥抱
从工作到现在,近二十年,每年的母亲节,辛颖梅的妈妈都能收到女儿送的鲜花和礼物。
这天是5月1日,辛颖梅收拾东西准备去英国。妈妈在一旁自言自语,太遗憾了,今年的母亲节你在国外,我收不到女儿送的花了。辛颖梅笑而不语。
一到伦敦,辛颖梅就办了两件事:一是上网在南京订了鲜花,二是在伦敦买了巧克力。母亲节这一天,两样东西同时送到了妈妈的手中。
当晚,妈妈打来电话,声音里洋溢着幸福,你给了我一个巨大的惊喜啊!我第一次觉得过母亲节真好,那个发明母亲节的人太伟大了!
那一刻,辛颖梅心里的喜悦一点都不比妈妈少。她知道妈妈在意的不是一束鲜花一件礼物,而是女儿对妈妈的惦记,是无论走到世界哪一个角落,女儿都带着的那份对父母深深的牵挂。
辛颖梅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当初她辞职,父母给了她完全的理解。从小到大,他们支持她做的每一个尝试,他们知道她是一个执著的人,认准的事情一定要去做。他们更知道她从来不惧怕失败,失败只会让她成长,让她更加自信。
辛颖梅没有辜负父母的信任,“我父母对我非常满意。”而这份满意,不只因为她事业有成,更因为她带给了他们温暖和幸福。平时工作忙,辛颖梅不能每周都回家看他们,但她每天都会给父母打电话。十年了,每一个春节假期,她都会关掉手机,不处理任何公务,全身心地陪伴父母。
老年人最怕精神上孤独,辛颖梅鼓励他们上网,用手机发短信。她最感欣慰的是,七十多岁的老太太还经常在电脑上PS照片,然后兴致勃勃地发给她,期待女儿的夸奖和肯定。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辛颖梅是理性而冷静的,如她所说,不肯把“内心起伏”显露给人,但在父母跟前,她永远是一个丝毫不加遮掩的热情奔放的孩子。回家一进门,先要给父母一个大大的拥抱,“我要把自己的活力和热情全部传导到他们身上。”
采访结束时,辛颖梅说,我想呼吁天下的儿女,多多关爱父母,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机会,不要吝啬你的拥抱,不要吝啬你的时间。你一点一滴的小举动,对他们都是莫大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