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墨重彩写山河
宋亚平,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清末名士宋伯鲁之曾孙女,宋氏书画世家传人。
物我两忘的“画疯子”
宋亚平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端庄内敛的大家闺秀。她面相圆和,语调徐缓,仿佛天下事在她这里都能无波无澜。然而,一旦进入笔墨,灵魂立刻挣脱躯体,上天入地无所不能。
那次听完《黄河大合唱》,宋亚平血脉贲张,只想画一幅黄河壶口瀑布图。尽管从没有去过壶口,但那股子浊浪滔天的气势随着音乐早已在心中鼓荡不已。她大纸一铺,大排刷一挥,眨眼间,纸上风旋浪涌,气势磅礴。那一刻的宋亚平像一个“疯子”,边唱边画,画一阵,竟情不自禁地跳上画案……在一旁观画的表弟,被这爆发式的激情裹挟,在画室里来回疾走,嘴里念叨着,姐,你画画,我咋觉得心情这么激动啊!
宋亚平喜欢画大尺幅的画,再大也不打草稿,全凭兴之所至。画时必有音乐,有时画到高兴处,笔都来不及放下,叼在嘴上,扯过一旁的丈夫就舞蹈。所以,她的画大都情感浓炽,气势恢宏,物我两忘。一幅丈二的山水,她半盆颜料泼上去,脚黑了一个月。所谓“大胆落笔,细心收拾”,在酣畅淋漓的泼洒之后,显示功底的线条勾勒、笔墨变化将之前貌似收拾不住的狂野纷纷降伏,每一笔都在它们该在的位置上,山水唱和,鸟飞花艳,一幅天地绝美的胜景。
宋亚平没有上过美院,没有被“系统”规范过,也因此在她的画里看不到匠气,她自由放笔,或中西结合,或工写兼得,有家学传承,更有自己的创新。
家学,是宋亚平最大的特点。
宋伯鲁,被后人誉为庙堂之下真名士。他官居清末监察御史,在政治上锐意革新,在绘画上却是传统的优秀继承者,因识见高远,淡泊其志,作品境界颇高,是文人画的典型。宋伯鲁的孙子宋曾诒从小耳濡目染,继承爷爷画风,擅画工笔。宋曾诒有三个女儿,小女儿宋亚平,8岁就被选为宋家书画的继承人。
“从小我父亲就教育我,国画自古到今叫写画,不叫画画,没有书法的功底,线条的力度就达不到。”小时候,院子里盘着两个土坯台子,父亲陪着她每天端一碗泥水,用笔蘸着在台子上写字。再后来,墙上立一块大玻璃,她站在玻璃前,饱蘸淡墨,凝神挥毫……以至于今天,她在墙上“画再大的画都不成问题”。
峡江垂钓图
一意孤行的传承者
宋亚平的父亲严谨、古板,做人做事自律坦荡。在女儿眼里,父亲像个“清朝人”,对孩子的言行举止读书交往,都有极其严格的规定。就连宋亚平的丈夫,也是由父亲先相中。因此,当宋亚平按捺不住,想尝试一些反传统的画法的时候,惹得父亲勃然大怒。“他说,你这个孩子,简直没办法教了,这都是旁门左道嘛!”好在这个小女儿善于以柔克刚,在父亲面前从来温言软语:“我说,爸,你先别着急,你等我画完再看行不?我也是在尝试呢。”
画完了,她请父亲来看,父亲把眼镜一戴,微微点头,嗯,感觉还不错,有那么点意思。那是宋亚平第一次尝试“泼彩”大写意的画法,后来这幅画被选中参加了中国美术馆的展览。
1996年的美国之行,让宋亚平的“泼彩”更加无拘无束。“在美国参加展览的那一个月,我每天被色彩绚烂的大自然震撼,看了很多摄影作品,也看了很多名家的抽象画,那些响亮的色彩让我震惊。后来逛美国的装饰材料市场,各种各样的涂料一下把我的眼球吸住了,不管干啥用的颜料都想买回来,在画上尝试一下。”
从那时起,她不再拘泥于国画颜料,而开始使用西洋画的色彩,甚至加入西洋画的理念。那时,她有一句话:不亮就不是我!
从她的画里,有人能看到张大千,有人能看出何海霞,然而,那些功底扎实的线条,却依然是宋氏历代传承的风骨。父亲终于接受了她的创新,曾说,没有白教这个娃,宋家的画能传承下去,我也就放心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父母是宋亚平心中的神。父亲是她的老师,母亲是她的观众。母亲爱花,后院里种了一株牡丹,每年开花的时候,她都会在家里画牡丹,只为让母亲开心;每年年三十,她会和父亲合作一幅花卉作品,母亲同样是最好的欣赏者。
2004年,两位老人前后离世,让宋亚平经历了一生中最大的痛。幸好,丈夫是她最坚实的依靠。为接替父亲,解答宋亚平在传承与创作上的诸多疑惑,他全力研习宋伯鲁的思想,并整理成书。“他会告诉我,我太爷主张:天分、学力、人品缺一不可而人品尤贵。作画当如弹琴,有弦外音;题诗必有句外音,方显境界。”事实证明,父亲在相女婿方面也独具慧眼。
宋亚平说自己“一意孤行”,一定要继承家里的传统。这份责任,让她和父亲一起带出了第六代传人——专门画猫的宋郭莲。她是大姐的女儿,参加过在香港举办的“宋氏五代书画展”。没想到,宋亚平的儿子李宋隆华也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惊喜。儿子本来喜欢音乐,一直在学爵士鼓。临近高考的时候,突然提出想考美院,理由是,“我感觉我要不考美院就有罪呢,宋家的传承不能断在我这代手上。”儿子自己参加了考前培训,顺利考上了西安美院油画系。这可把宋亚平“高兴坏了”。
儿子毕业后,自己经营画廊。他的工作室和妈妈的工作室紧紧相邻,家里的墙上悬挂着两代人风格迥异的作品。宋亚平相信,儿子有一天会用自己的方式尝试画国画,她自己的经历已经证明,“传承也需要时代感,需要创新。”
朝日鲜艳
对坐秋风钓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