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英:装在包包里的梦想
80后包袋设计师江英,让包袋与女人对话
“1981年的夏天,一对美丽动人的小姐妹在得克萨斯州的格兰德小镇出生,她们一个叫杰西,一个叫简……”
四年前,27岁的包袋设计师江英创立了个人品牌“杰西·简”,当她撰写这则品牌故事时,并未想到它将成为中国网络包袋第一品牌,她只是笃信:“一个不想创立个人品牌的设计师不是一个好设计师。”
双面女郎的设计梦
在真实世界里,“杰西·简”包袋品牌创始人江英出生于江苏昆山,作为家中的独生女儿,她并没有姐姐或妹妹,但双子座的她一直颇具女人的双面性,她的一面如同杰西,另一面如同简。
“我的英文名叫杰西,但我的朋友们都觉得我更像简。”在江英看来,杰西应该是内心的那个自己,或者说,二十七八岁前的那个自己,潇洒率性,喜欢各种背包,享受休闲惬意的气氛。而简更频繁地出现在工作和宴会等各种正式场合,更需要公文包、手包和皮包,也更接近现在的自己,外观上的自己。
“因此,虽然同属于简约知性的风格,但杰西和简是两个系列,它们个性中的动静刚柔的比例也不同,就像很多女人都会发现自己亦动亦静,亦柔亦刚,但本质都爱时尚都爱美。”
江英设计作品之一
2004年,江英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的工业设计专业,当时差点成为格力空调的员工。“但我清楚,我心中的设计理想应该跟时尚有关,正好上海有一家手袋公司在招聘,我看他们公司在上海最繁华的地段,是我喜欢的梅恒泰商圈,这里会比家电、汽车行业等更吸引我。”
好的设计在于有多少人买单
此后的三四年间,江英辗转于上海、昆山两个不同的公司,扎扎实实地历经了最基层的设计锤炼,直到2008年的一天,上海新天龙网络公司的投资人找到了她。就像那句老话——“机会总是给准备好的人”,江英立刻走马上阵,专注地开启了“杰西·简”的包袋项目设计。“一直在为别人做嫁衣,我很高兴我终于得到了一个可以完整表达自己的机会。”
但更重要的是,在完整地表达自己和做有创意的设计,并不意味着不顾市场地追求一切标新立异,而是先尽可能生存下来。江英说,“我最大的自豪是让大部分人拥有并正在使用我的设计,我相信,这才是最好的设计。那些只是让橱窗外的路人在惊鸿一瞥后发出赞叹声,却不能使人最终掏钱买单的,也许是大师作品,但算不上是一件成功的商品。”
江英设计作品之二
谁能理解好风格,谁就树立了品牌
“我每设计一款包包,七八成以上的精力都在考虑顾客需求,我的个性在一开始可能只是渗透般的20%,随着销量越来越大,我才放心地慢慢把更多个性糅合进去。”在江英的作品中,自我个性的水龙头不能没有阀门,那就会变成洪水,像节约用水一样节约个性,才能获得细水长流的安稳岁月。
“我也知道今年疯狂流行蕾丝,但我告诉我的下属,蕾丝永远不属于杰西·简。”江英明白。一个品牌在拒绝很多诱惑后,才更接近它的本性。
“有一天,当我听到一位客服妹妹问我,网上跟我们某款包包搭配的那款凉鞋,那款太阳镜哪里有卖时,我就知道,客户已经认可我的设计了,那不仅是一只包包,而是整套的搭配,整体的审美。”既然大家那么赞同我的眼光,我也有那么一个稳定的客户群,为什么不围绕他们提供更多服务呢?
如今,江英开始考虑建立一个时尚王国,像任何世界大牌一样,先从手袋产品做起,然后慢慢拓展到鞋帽、服装、家居。“不拘泥于设计某种产品,我最终希望的是,设计某一群体的生活方式,涉及衣食起居方方面面。”
江英设计作品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