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尤丽娟:慈善从欣赏中起飞

来源:中国妇女网作者:张姿
巾帼风采 2012-02-10 11:14:00 1453

    尤丽娟,1969年出生,浙江温州人,福建鸿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福州市第13届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福建省社会福利协会副会长、福建省保密协会副会长等。曾获称“福建省优秀青年企业家”


很难想象,在这家上市公司的总裁办,忙前忙后负责接待的是个残疾女孩——端庄恬静,优雅微笑,左手熟练泡茶,右手掖在身后——“你的企业这么大,怎么还聘不起一个上得了台面的美女啊?” 
    当客人悄悄地“提意见”时,董事长尤丽娟依然把一个欣赏的眼神投递给这个女孩,反问着,“你不觉得她的服务很体贴很温馨吗?”
    今天,鸿博股份的300多位残疾人员工中,有的晋升到了中层管理,有的参加艺术团表演《千手观音》,有的进入动漫梦工厂,由他们创作的动画片《放飞梦想》还将作为第五届特奥会的献礼影片,被国际奥委会纳入了项目成果。
    正如董事长尤丽娟所言,“鸿博不仅仅给残疾人一份体面的工作,而是竭尽所能搭建一个舞台,给他们一个和健全人同样的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那种无处不在的自豪感、凝聚力、进取心让走访鸿博更像是一场心灵之旅。

一路挑战,上市为了追梦
    
慈善不只是捐款捐物,帮助残疾人自立自强也是一种善举,但中小企业毕竟资源有限,只有把企业做大做强,才有能力容纳更多的残疾人来就业。

——尤丽娟

“2007年之前,我总觉得,天塌下来,还有我姐姐顶着。但自从当上董事长以后,我才明白,担当一个企业,原来如此艰辛。”尤丽娟选择将自己的故事从“当家”讲起,打这以后,她才开始释放出自己的能量。
    2006年冬,一篇新闻报道极大地震撼了尤丽娟,同在福建的另一家福利企业竟于几天前上市了。第二天一早,尤丽娟就独自驱车两百多公里来到了这家公司,直接向这位董事长当面求教。时任鸿博印刷的总经理,尤丽娟也想探求自己企业的上市之路,“那时我对上市这个概念还不清晰,只希望能从同类企业中取点经。”
    此前,尤丽娟与这位董事长从未谋面,但她也没有想到,对方一上来就给她泼了一盆冷水:作为一个家族企业,你做得真的好的话,也没必要一定走上市这条路。上市没那么容易,其间有种种干扰和变化。
    尤丽娟不甘心。在回福州的路上,她想起了1995年自己辞职下海后闯荡福州的经历。那会儿,瞒着温州的父母家人,她和姐姐揣着3000块钱,背着锅碗瓢盆各种小商品,投宿在福州一家小旅馆,靠着一张地图和一本黄页,从电话营销到上门推销,从一张几十元的订单白手起家……
    “当年坐五毛钱的公交车,吃五块钱的盒饭,小小的家族印刷厂也经营得有声有色。1999年在福州创办鸿博后,进入安全印务行业算比较晚,但我们通过适时决策,引进了日本最高端的流水线,以先进的设备,以高起点制造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产品的差异化优势。2002年进军北京市场后,在国家各部委的大项目招投标中,又凭借强大优势抢占先机。”尤丽娟想,资产优良,市场前景好,管理规范,这样的企业难道没有上市的可能吗?
    充分研究了鸿博可能符合上市公司的基本条件后,尤丽娟马上和兄弟姐妹们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当她刚提出上市的建议时,四个兄弟姐妹的意见正好2比2平。弟弟有顾虑,我们为何要把自己赚的钱分给别人呢,有点华而不实;而身为董事长的姐姐最担心风险,一旦上市失败,公司将元气大伤。经过一番讨论,大家终于都同意申报上市,姐姐还把法人代表转让给了尤丽娟,并严格按照股权比例清算了账目。
    尤丽娟全面接手企业后便着手筹备上市工作。“我请来了投行、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各机构的人帮我制定方案,按计划步步推进。” 2007年春,鸿博的股份制改革很快完成,并正式启动上市程序。这一年,尤丽娟整整瘦了十斤,却也创造了一个中小企业最快上市的奇迹,鸿博从9月提出申报到核准上市,仅历时三个季度。

 

2008年,福建鸿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上市,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商业票据印刷企业之一。作为社会福利企业,鸿博股份还被评为“全国先进残疾人之家”、“全国志愿助残示范基地”

 

泪水浸泡过的笑容更甜美

    2008年3月17日,鸿博核准上市那天,我感受到了人生中从未有过的兴奋和挑战。

——尤丽娟

2008年的大年初五,尤丽娟飞到北京展开了上市前最后一个月的冲刺“备考”。“我在北京也有房子,但在家里我实在看不下去材料,索性住在酒店。每天对着同一本招股说明书翻个没完,啃下了一大堆资本市场术语,预想着各种问题的答案……”对一个董事长来说,亲历创业的全过程是个优势,但在“答辩”现场,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甚至面临专家们的“鸡蛋里挑骨头”。
    虽然经过精心准备,虽然感到胸有成竹,但在大考前的晚上,尤丽娟依然承受着从未有过的压力。“直到核准上市的前一晚,我身边没有一个朋友,也没有任何客户听说鸿博要上市,就连我的老公和儿子我都没告诉,我真的很怕失败。”
    也许是为了找点心里安慰,也许是长久离家形成的一种习惯,尤丽娟不由自主地拨通了儿子的电话。远在温州读寄宿制小学的儿子一向聪明乖巧,听到妈妈的声音有点不对劲儿,便很敏感地问:“妈妈,你怎么了?心情不好吗?”
    尤丽娟说:“没有啊,妈妈没什么,只是有点,堵得慌。”这次母子俩的通话比平常更简短,尤丽娟对于明天“答辩”的大事也只字未提。谁知,儿子接着又给爸爸打了一通电话,“不知道妈妈今天怎么了,她的语气怪怪的……”
    这天深夜12点钟,辗转反侧的尤丽娟忽然收到老公的一条短信:老婆,无论发生什么事,我和儿子都支持你。我们爱你。
    “当时我看了非常感动,哗哗哗地大哭了一场。”尤丽娟一夜无眠,她告诉自己,一定要成功;她也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
    3月17日,打扮一新,走进答辩现场,尤丽娟感到肃静的气氛令人紧张到窒息,瞬间的局促后,她很快找到了平日里的自信,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连有人问我是不是‘富二代’,我都回答得非常从容。”
    不久鸿博核准上市的消息宣布后,尤丽娟才想起,大家连照相机和录像机都忘记准备了,至今她仍感到非常遗憾,“当时大家激动得一塌糊涂啊。”

不放弃你,也是相信我自己

我理解的成功,不在于你的财富有多少,事业多成功,更要看你能否演绎好多个社会角色,也包括,你能为社会带来多少积极力量。

——尤丽娟

“招聘会都快要结束了,当我看到他们5个用求助的眼神看着我时,我的心情很不平静,其中有一位聋哑人,写了一句话给我:我想要一份工作。说实话,我那会儿并没想好他们能做哪个岗位,就说,你们来试试看吧。”
    1999年,尤丽娟第一次在招聘会上招回5个残疾人员工时,还不知福利企业为何物,便和残疾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回公司后,我特别留意了他们,没想到5个人都格外珍惜这份工作,他们的想法也很单纯,就是好好工作、证明自己。我非常欣赏这种纯粹和勤奋。”
    从此,鸿博开始考虑“因人设岗”,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手工操作环节,让残疾人员工从事简单包装工作;尤丽娟还特别雇佣了专业的手语老师,定期对所有员工进行手语培训;人力资源部甚至得到董事长的指示,以后每次招聘时,都要多关注一下他们。
    今年30岁的陈晋杰,因幼时的小儿麻痹症造成他右脚残疾,但在进入鸿博五年后,已从普通工人成长为品管部经理。
    蜕变来自那一年,董事长在一次重要的商务报告结束后对他说,下次就由你来上台给客户作宣讲。彼时,陈晋杰还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当众讲话,我能行吗?就在我犯嘀咕的时候,董事长又说,如果你能替我讲,并且讲得和我一样好,不是显得我们公司的领导可能更高明吗?”哈哈大笑的同时,因为这份信任,陈晋杰也迈向了更广阔的职场,并且拿下了大专文凭——学费全由公司报销。
    “父亲对我的要求其实并不高,只要我不去街上补袜子就好,但我,岂止呢?”陈晋杰从容谈及这些年来个人沟通能力的提高,也包括,如何面对健全人妻子和岳父。甚至,曾有别的公司许以高于鸿博两三倍的薪资挖他,他都拒绝了,理由是:这里没有异样的眼光。
    2002年,尤丽娟没有把国家对福利企业的税收优惠的退税用于投资扩大企业规模,而是为残疾人员工盖起了一座有热水器、有空调、有独立卫生间的宿舍楼,让残疾人享受到企业发展的成果。
    在鸿博日久生情的残疾人员工黄水春和廖春梅结为夫妇后,就住进了公司提供的夫妻房。餐桌上有红烧鱼,婚纱照挂在卧室里,台式电脑播放着丈夫亲手给妻子剪辑的生日视频,还带音乐伴奏……领养了儿子后的廖春梅曾给尤董事长写过一封感谢信:“在鸿博的九年里,我变得更有自信了,学会了面对现实,最重要的是,在公司遇到了一个体贴我、疼爱我的好老公。”

尤丽娟和鸿博的员工们在车间

让残疾人员工成为“千手观音”

    在鸿博,残疾人员工是企业的上帝。比一份工作、一份工资更重要的是,给他们一个圈子、一个梦想,这将为他们的人生插上翱翔的翅膀。

——尤丽娟

2007年,国家对福利企业的税收减免政策忽然缩紧后,周围曾一度增加了很多的福利企业又都纷纷辞退了残疾人。但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来袭,鸿博都从未放弃过残疾人员工。
    尤丽娟始终记得2009年1月的那个晚上,她接连收到了30多位残疾人员工的短信,询问自己是否会被辞退。“他们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想到公司如果裁员,首先下岗的就是他们。本来我已经订好了第二天去北京的机票,但我决定临时退票,专门召开了全体员工紧急会议。”
    “董事长说,只要她有一口饭,我们就有一口饭,她决不因此辞退任何一名残疾人员工。我们听了心里一下子踏实了。”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压力下,陈清云是鸿博所招聘的许多残疾人大学生之一。
    此前,由于先天性眼球发育不良,视力仅有0.1的陈清云曾被上百家公司拒绝。但在进入鸿博人力资源部后,她负责办理入职离职手续这样的窗口岗位。
    “来鸿博前,我只会用电脑聊聊QQ、下载音乐。是同事们教我从零开始学会了EXCEL表格和WORD文档。后来,公司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大家传给我的文件都会体贴地选择二号字。”陈清云把这称为“我们的默契”。
    有一次,一位新聘的中层经理惊讶地发现,鸿博连人力资源部都有残疾人,就以“公司形象太差”为由质疑公司管理,没想到问题反应到上层,不久他却被解雇了,理由很简单:有对员工不能一视同仁之嫌。亲历这件事后,陈清云对鸿博有了更深的感情,“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境界吧。董事长很宠我们。”
    后来,学过声乐表演的陈清云还在公司的新年晚会上唱了一首动人的歌,没想到就被尤丽娟记住了。“董事长鼓励我去福建省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独唱,而且排练和演出都算出勤,还不影响发工资。”陈清云说,董事长以有我们为荣。
    目前,福建省残疾人艺术团里的35名团员中,有15人在鸿博工作。要不是尤丽娟的鼎力支持,艺术团根本开不了张。“一般的企业都怕员工旷工影响生产,当省残联的一位朋友为此犯愁时,我说,没问题啊,我们公司有得是多才多艺的人!”尤丽娟大方地拿出了几十万元支持艺术团的发展。
    而就在两年前,毕业即失业的陈清云还很内向,别说接受采访了,就连参加招聘会也只敢去那些无人问津的摊位,现在,她会大方地说:“爸爸妈妈都为我找到这么好的工作而高兴,我把我的照片寄给泉州的父母,他们看了以后还说,你住的宿舍,条件比你哥你姐都好呢!”
    在艺术团表演《千手观音》的22岁的聋哑姑娘罗丹平,还通过手语告诉记者,“千手观音表达的是,博爱。”

文化创意时代,要有一个梦工厂

在高科技时代,我希望帮助残疾人员工锻炼一种能力,即使有一天离开鸿博也能在社会上生存得好。而我们探索出了,残疾人不仅能胜任简单的操作,在动漫这样的新领域,一样可以大有作为。

——尤丽娟

“有美术特长的画原画、场景,中文专业的负责策划、编剧,也就是讲故事,塑造人物性格。没有美术功底、动漫基础的就做后期制作,像配音、加音效等,或者负责市场销售。”简单说,动漫梦工厂是最理想的分工组合。
    尤丽娟的这个奇思妙想,最早来自于一位残疾人员工的建议,“董事长你让我们活得太安逸了,我们希望能为公司创造更多财富啊!”为此,人力资源部曾考虑了很久,也没想出合适的岗位。还是尤丽娟,最终使残疾人员工的兴趣爱好、专业技能和适应未来发展需要三全齐美。
    2010年7月,鸿博动漫梦工厂成立,这也是残疾人步入文化创意行业,最终实现个人梦想的美丽平台。“梦工厂有28人,残疾人大学生占了八成以上。现在已经能独立实现研发生产动漫项目了。” 其中,动画片《快乐成长》作为商业喜剧,还讲述了残疾人员工在鸿博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不久前,顾秀莲前副委员长参观鸿博动漫梦工厂时,有一位员工向她赠送了自己亲手绘制的漫画头像作品“江南秀莲开”……讲到这里,尤丽娟的成就感深深荡漾在她闪闪发光的眼神里,她仿佛看到了许多五彩斑斓的梦在展翅飞翔。■

尤丽娟
关键字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