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粗布添花巧创业
老粗布,对于从小穿着它长大的小镇姑娘张海枫,总是母亲的味道和童年的回忆。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学美术的她发现老粗布礼盒的商机,粗犷拙朴也是一条销路。
张海枫把家乡梁山传统的家织老粗布去粗取精,巧思慢作独家研织出一种无捻精粗布。既传承了全棉手工的天然环保,又结合了时尚的原创设计和现代的体感要求,不仅升级了传统的鲁锦技艺,还将家居养生绣品经营得有声有色,创出鲁锦“汉纺绣”品牌家居品。
个性激发古风的影响力
眼前已近39岁的张海枫完全是20出头的轻熟气质,简约的中式打扮别有一番淡然风韵,她笑称自己从小就是全家最有个性的人。
“小时候,我每次穿上母亲做的新绣花鞋去学校,都会被同学或者同学的妈妈喊住,等等,你把鞋脱下来给我拓个样子。当我坐在她们搬来的小板凳上,听到她们夸我的鞋子漂亮时,我就知道,很多人都喜欢与众不同的美。”
后来,张海枫到梁山县文化馆读中专,美术老师带着大家到全国各地写生。有一次,老师叠了两床乡下收来的老粗布,塞进了一只普通的手提袋里,作为土特产答谢中央美院的一位教授。“没有想到,在场的外国朋友也看中了这老粗布,他们认为这是中国民间的手工艺品,极具特色,也想作为礼物带回本国。”
于是,上世纪90年代初,张海枫开始挨家挨户到乡下人家收购这种老粗布,有的是老太太的结婚陪嫁,还绑着红丝线;有的压在箱底好多年,家织棉布到处是时光的印记……张海枫想,其实每卷老粗布仿佛都有一段故事,为什么不设计一些精美别致的礼品盒来封装它们呢?
设计延长传统的生命力
1993年,从山东省丝绸工业学校毕业后的张海枫,在丝织企业做过美术设计,在镇政府担任过公职,也涉足过家纺产品销售。多年来的摸爬滚打中,最让张海枫兴奋的,还是她开办服装设计工作室那三年。
“那时有一次,我在梁山县电影院办了一次旗袍展,邀请了县文化馆舞蹈班的学生穿上我们设计制作的旗袍进行服装表演,两层的座位观众都坐满了,可以说是非常成功,不仅收到了无数订单,连我自己设计的小礼品都卖完了。”
她决定再次把自己钟情的鲁锦升级换代,将传统古风、原创设计和现代体感结合起来——运用抽纱、手缝、手绣汉族民间技艺,最大的进步是去浆,使家居绣品更亲近肌肤,更具按摩功效。
“郁闷时我喜欢去看看空旷的风景,小时候,姨妈家住在黄河边,我看到她们经常用黄河泥染布——在河滩边挖个坑,把织好的本白色棉布埋进去,隔两三天再挖出来,布就变成土黄色了,这种纯天然的染色法给我的印象很深。”
如此古朴的黄河风也给了张海枫不少灵感。现在,她所设计制作的家居绣品,除却婚庆礼品类,多半采用原生态的环保色,以浅调子的中性色为主,比如亚麻灰,海藻绿。在张海枫看来,简约朴拙里,藏着浑厚大气的黄河底蕴。
“我把这些家居绣品都当成是艺术作品在做,也是开发更多商业价值。”如同张海枫自己的老粗布创业路,粗中加细,锦上添花,能够阳春白雪的下里巴人,不仅更具市场魅力,也足够引领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