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晓玢:小事里做出大格局

来源:中国妇女网作者:张姿
巾帼风采 2013-02-21 13:42:00

 李晓玢,2008年创办世奇广告有限公司,现任昌荣精准公司的营销副总。
 
一袭黑色超长大衣,脚踩豹纹高跟鞋,出现在透明会议室的李晓玢虽然素颜直发,那气场却从容强大,她说,“安全感来自于自我价值的实现,而不局限于某个职位、某家公司。”
 
从南京大学毕业后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到创建了世奇广告有限公司,致力于搜索引擎营销,再到加入昌荣传播集团旗下子公司昌荣精准的营销副总,80后李晓玢的升职记不是麻雀变凤凰,而是一山更比一山高。
 
找到自己的内心需求
“同事们总是聪明风趣,客户的高层听到你的头衔也愿意高看你一眼,还能到世界各地出差顺带旅个游,家人很满意朋友很羡慕。” 
从IT界某知名跨国公司跳槽并转行进入谷歌做互联网,李晓玢最初很享受那些在外企工作的日子。计算机专业本科学历和乐观开朗的外向性格,让她既能精通技术,又注意掌握市场。因为在搜索营销、数据分析领域的表现突出,她很快当上了大客户部的客户经理。
然而,时间一长,李晓玢发现,虽然身处朝阳行业,闪亮繁华,但外企的稳定其实有种太过踏实的淡淡悲哀。她开始思考,自己是否只是在大树底下好乘凉。如果离开这棵大树,我能不能同样风光?
弗洛伊德说:当你做小的决定时,应当依靠你的大脑,把利弊罗列出来,分析并做出正确的决定;当你做大的决定,如寻找终身伴侣或准备实现理想时,你应该依靠你的潜意识,因为这么重要的决定必须由你的心灵深处的最大需要为依据。李晓玢决定听从内心的召唤。
 
怕失败是成功大敌
2008年,放弃了谷歌宽阔的事业平台和不少年轻人趋之若鹜的职位,李晓玢携手多名业界精英联合创办了世奇广告有限公司,致力于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搜索营销代理服务。
“创业给我的挑战是全方位的,任何事你都要亲历亲为,我好像从一个不愁吃穿的千金小姐变成了柴米油盐样样操心的管家,连保洁阿姨也得亲自面试。”
初创业时,李晓玢整个人就相当于一个“驻京办”,可是谁也不认识她的公司。有一次,李晓玢等了一个周末,约好的面试,结果一个人也没来,“这跟我以前在谷歌简直是天壤之别,那时人事部早帮你筛掉了不靠谱的,留下的人你培养起来也都容易。”
除了招兵买马,“烧钱”也是创业者这个新角色带给李晓玢的新压力——还没赚钱呢,就得先帮合伙人亏钱,甚至达到百万级别,她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
“最早一个客户在别处做得不大满意,他们这笔单子才轮到我们‘试试’,开始只是一个月一万块的小单,后来因为我们的服务靠谱,他们才把所有的业务都交给我们做了。到现在,这个客户都一直是我们最大的客户。”回想起来,李晓玢的体会是,事情本身不可怕,害怕失败才是阻碍成功的最大敌人。
 
会“借”才会赢
埋头苦干是一方面,作为领导者,“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同样重要。当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推出“百度认证”时,李晓玢敏锐地意识到,这也许是一场她能借力的东风。
于是,她成为了最早一批连续通过百度认证各级考试的学员。“这种学习,不是表面上的‘镀镀金’,而是让我接触了最前沿的互联网营销理念,并结识了不少圈内精英、学界专家,是内在精神能量的补给。”在李晓玢,如今的成功不只来自你一个人默默做了多少,而是你能激发调度多少力量,会“借”才会赢。
凭着战略眼光和专业水准,三年来,不少企业都对她伸出了橄榄枝。经过慎重考虑,2011年,世奇广告成功加入昌荣传播——中国首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广告与媒体综合服务商,年营业额超过50亿元,而李晓玢也成为了集团旗下子公司——昌荣精准的营销副总。
“其实我也有过纠结,毕竟世奇是自己带大的孩子,但在昌荣这样的大家族,有了资本优势后,你能做更多事情,也意味着更大挑战,其难度不亚于再次创业。” 有过创业经历后,再重新打工,李晓玢要对“上下左右”各个方面负责,得保持领导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平静的心态。
 
以角度对抗难度 
在新的平台上,李晓玢需要整合各种矛盾,但每一种整合都不能是大杂烩,而是掰开了、揉碎了,这就好比吃大餐,要想消化吸收好,还是得细嚼慢咽。
昌荣精准刚成立不久,有一次,李晓玢遇到了一个难题。“兄弟部门推荐了一个客户,但当我们准备去竞标时,由于对方对我们的具体业务还不熟悉,客户直接对我们说,‘你就别来投标了,反正也中不了。’”然而,李晓玢没有因此放弃,反倒带领团队充分调查,用了三天三夜不断调整方案策略,竞标那天,还从集团邀请到客户行业里的专家作宣讲嘉宾。“没讲什么数据本身的技术问题,反倒讲了许多行业何去何从的故事,令客户耳目一新。我觉得这件事,最终赢在了角度。”
如今,李晓玢依然常常深夜哄完孩子继续查看邮件,但这被她称作“劳逸结合”,“也许换个角度来看,事情难度就低了。”
比如,多年前刚刚接触搜索营销,李晓玢经常是出差一天拜访多个客户,讨论方案直到晚餐结束,回宾馆立即总结拜访情况并完成日常工作。
“那时候酒店很少有无线设备,房间一般只有一根网线,两个女生同住一个房间,上网就是个很头疼的问题,后来我们研究出一个好办法,就是一个人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钟,另一个人一回酒店就休息,然后凌晨三四点钟起床上网到天亮”。
回忆起那段日子,李晓玢觉得充实而幸福。“当时相互鼓励、相互依赖的同事,现在有些变成了志同道合的创业伙伴,即使未来大家各奔东西,彼此间的默契和信任感也十分深厚。”
李晓玢说,“为自己设定好一个3~5年的清晰目标,就会每天欣喜地发现我们在通向目标的路上。之所以觉得累,是因为我们在走上坡路;遇到的各种挑战其实根本不是困难,而是提升自身实力的机会。”
 

李晓玢
关键字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