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天堂 下有书房
来源:中国妇女网作者:严歌苓
巾帼风采
2013-04-11 10:50:00

严歌苓,享誉世界文坛的华人作家,是海外华人作家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以中、英双语创作小说。身兼好莱坞编剧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和奥斯卡最佳编剧奖评委。代表作品:《陆犯焉识》、《小姨多鹤》、《第九个寡妇》、《扶桑》、《金陵十三钗》、《人寰》、《白蛇》等等。其作品被翻译为英,法,日,泰,荷,西等二十多个国家的文字。
书房里的幸运
我有一位朋友叫庄信正, 曾经是联合国的翻译,也是位著名的文学翻译家、学者。他说过这样一段话 (大意):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但对我来说,我宁愿把这句话改为“上有天堂,下有书房”。
我读到这些话时,为他与我不谋而合的价值观而会心地笑了,心里对这位忘年友人涌出一股深深的感激。因为在这个价值观飞快变更的年代,我生活的很大成分仍然是独自写作与读书,有时不免对周围忙得头头是道、不读书却也十分充实的人们发出自愧落伍的叹息,而庄先生这一席话,使我认识到,我还是有伴的,并没有落伍得那样彻底。
我的书房由于我家的生活方式,已经不再像多年前那样丰富了。因为我们每三年要搬迁一个国度,许多书不能跟上征程,不舍也不行,渐渐地,放弃的多,留下的少,现在就是两书架精品。好在亚马逊公司的电子书买书很方便,我的书房也就从实物的变成了写意的。但电子时代的优越,同样带来恶果:许多人不读书,因为谷歌和百度能让他们在几秒钟内成为学者。区别在于,读书得到的知识和审美感觉,会改变一个人的成长方向,会塑造一个人的气质,会作用一个人的世界观形成,会影响一个人境界的高下。一个长期读书的人判断事物,取舍价值,和一个靠谷歌和百度求速成学问的人肯定是不同的。
我还是感到自己的幸运——能在结束写作的下午,躺在沙发上读书;能在读到绝妙的句子时,一纵而起,满屋子暴走。太好的文章如同太好的饭食,是难以消化的,所以得回味、反刍,才能汲取它的营养。
譬如明人于谦诗中描写:眼前直下三千字,胸中全无半点尘。不管户外如何红尘滚滚,书房里和心灵中全无尘埃,不为所动,宠辱不惊,这也许就是幸福。
阅读是美丽的捷径
在易卜生的戏剧《培尔·金特》中,有一个叫做索尔维格的少女,彼尔·金特在恋想她时,总是想到她手持一本用手绢包着的《圣经》的形象。在昆德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中,特丽莎留给托马斯的印象是她手里拿着一本《安娜·卡列妮娜》。这两个女性之所以在男主人公心里获得了特殊的位置,是她们的书所赋予她们的一层象征意义,我的理解便是,读书使她们产生了一种情调,这情调是独立于她们物质形象之外而存在的美丽。易卜生和昆德拉都没有用笔墨来描写这两位女性的容貌,但从作者赋予她们的特定动作以及对于她们的诗意刻画——持书——来看,我们能清楚地看到她们美丽的气韵,那是抽象的,象征化了的,因而是超越了具体形态的美丽,不会被衣着或化妆强化或弱化,不会被衰老所剥夺的美丽。这并不是说,任何一个女性,只要手里揣本书,就会变成特丽莎或索尔维格,书在不爱读书的人手里,只是个道具。重要的是,读书这项精神功课,对人潜移默化的感染,使人从世俗的欲望中解脱出来之后所产生的那种存在。
女人总有永别自己外貌美丽的时候,不甘永别的,如伊丽莎白·泰勒之类,就变成了滑稽的角色。时光推移,滑稽都没有了,成了“人定胜天”的当代美容技艺的实验残局,一个绝望地要超越自然局限的丑角。这个例证或许给了我们一点启示:漂亮和美丽是两回事,一双眼睛可以不漂亮,但眼神可以美丽。一副不够标致的面容可以有可爱的神态,一副不完美的身材可以有好看的仪态和举止。这都在于一颗灵魂的丰富和坦荡。或许美化灵魂有不少途径,但我想,阅读是其中易走的、不昂贵的、不需求助他人的捷径。
关键字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