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学家的“无缺”人生
来源:中国妇女网作者:苏容
巾帼风采
2013-05-03 15:02:00

王红艳,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全国五一巾帼奖章、第七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
在追问中接近答案
获得第七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后,媒体才挖出来,王红艳,这位“找到了胎儿脑畸形‘凶手’”的科学家,原来曾是射击场上的高手。
14岁那年,王红艳被选进省射击队。在陕西安康,从县里到地区,她一路比赛成绩突出。后来在陕西省射击队训练了一年,成绩平平。父亲觉得“唯有读书高”,立刻叫她回学校读书。
多年以后,成为科学家的王红艳总觉得自己从事的并不是最擅长的工作,只是因为不愿意辜负了看重自己的人,老是想尽力做好,结果一环套一环,“成了转盘上的老鼠,再也下不来了”。
在美国八年,王红艳研究的是妇女生殖健康,曾经连续三年获得美国妇产科研究学会大会报告“主席奖”。作为杰出人才被复旦大学引进回国后,她负责科技部的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成为首席科学家,专攻出生缺陷。
我国每年有80万至120万名出生缺陷儿,也就是说,每30秒钟就有一名缺陷儿诞生。其中先天性心脏病和神经管畸形在全国的发病率排名第一和第二。
常规的产前筛查在由于装修污染,粮食安全隐患和孕妇高龄妊娠而诱发的生殖细胞或者合子发育异常型出生缺陷面前变得力不从心,家长最关心的问题是:在受到因出生缺陷而痛失第一个孩子的打击后,我能不能要第二个孩子,他(她)会不会正常?
王红艳很想给无望的家长一个准确的回答。过去,出生缺陷是基因遗传的。而今天的出生缺陷特征已经发生了改变,父母双双健康,孩子却有问题,缺陷是基因突变造成的。所以回答问题之前,要先追问:基因突变的发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怎样发生的?
答案随着她的研究渐渐浮现。她发现,父母如果经受过足以引发突变的严重的环境污染或者病毒感染等,精子和卵子就有可能出现问题,坏掉的精子卵子结合,当然会生成有缺陷的合子;有时,精子卵子并没问题,但合子形成后在母体内的发育过程中受到突变诱因挑战,也会造成胎儿缺陷。
这是一种多么随机的情况,你无法去检测每一个精子和每一个卵子。王红艳只能把目光锁定在症状上,了解最常见的问题发生在什么基因上,挖掘各种可能的致病基因突变,排列数据,累积入库,为发展新的检测方法提供武器。她首先证实,VANGL2基因突变就是导致严重神经管畸形的罪魁祸首。“每个人身上有三十多万个基因,如果能把每个基因的突变和症状都对应起来,就可以避免80%以上的出生缺陷!”
即使取得了这样的成果,她还是说自己不是天才的科学家,她的心得就两个字:勤奋。“一个对某学科有所了解的人至少需要在该领域花费一万个小时以上。”
直到今天,她仍时时记起射击教练的话,训练时光顾瞄准老想打十环,动作如果变形,十环反而离你而去。如果潜心琢磨甚至晚上躺在床上还能反复体会怎样把枪端到最稳动作流畅到位,十环就会顺应而出。后来做研究,晚上睡前,早晨醒来,她总会躺在床上想一想自己做的事,一些想法和灵感就会浮出。
科学和体育原本是两条路,就这样被一位科学家以自己的方式连接起来。

王红艳说,两个孩子是她在美国最大的收获

丈夫是王红艳永远的支持者
母亲的教育责任不可替代
每天工作时间在12个小时以上的王红艳一点都没耽误好好做个女人。她有幸福的家庭,有一双在美国出生的儿女,还不耽误打扮自己:妆容精致,衣着时尚。
11岁的女儿从小就是个小美女,一出门就被人夸“漂亮”。很早以前,资深美女王红艳就告诉女儿,长得漂亮是好事情,但如果光漂亮啥都不懂,也是傻瓜一个,没什么用。有一次,王红艳的一位同事又夸小姑娘漂亮,两三岁的孩子淡定地回答:光有漂亮是没用的!听者大吃一惊,这么小的孩子就有这样的觉悟啊!
孩子每天的作业都是王红艳检查,实在忙不过来,就干脆把他们带到实验室,孩子在小桌子上做功课,王红艳在一旁做事,两不耽误。她自己做事效率高,动作快,也要求孩子“做事不可以磨磨蹭蹭”,如果孩子能在一个半小时内完成作业,她就奖励他们买书的钱。
科学家的孩子未必也要成为科学家,但思维模式的训练不能少。
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来问问题:妈妈,1盆黄花,黄花前面有5盆红花,后面有3盆红花,一共有几盆红花?5+3=8对不对?
妈妈说,对。现在我们来了解另一个概念:一排花,只有1盆黄花,从前往后数,黄花排第八,从后往前数黄花排第七,问有几盆红花?
儿子迟疑了,7+8=15?王红艳启发他,排在第几和前面有几个是两回事,从前往后,从后往前,数了两次,是要减1的。儿子明白了,(7+8)-1=14。
女儿成绩并不拔尖,但是“脑筋转得很快”,王红艳对她说,成绩好的人不一定以后有出息,有出息的都是十到十五名。女儿马上说,你是不是小时候也学习不好?让人哭笑不得。
王红艳的弟弟曾揶揄姐姐,请家教那点钱都不舍得出。王红艳一笑,母亲辅导孩子和家教辅导孩子可不一样,我一边教她,一边也在和他们沟通,母亲所承担的教育责任,不是钱可以替代的。
“所有光环的获得不能以牺牲女性的角色为代价。”她既不赞同女人为孩子辞职回家,也不赞成全身心投入事业顾不上管孩子。因为“不顾就不该要孩子,要了就要顾啊。”
价值观比审美观更重要
王红艳从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后,到安康农校当了生物老师。每周就上几节课,日子过得缓慢而悠闲。正好学校有保送教师读研究生的机会,她开始做准备。可后来不知怎么这事黄了,她想,反正都复习了,干脆自己考吧。结果一举中的。
那时她已经结婚,丈夫是她在射击队的队友,也是高中同学。当年她在射击队失手把擦枪室的钥匙锁屋里了,大家都擦不成枪。她吓坏了,去找他帮忙。他爬进门上的旋转窗户,拿钩子把钥匙钩出来,打开了门。从此她对他有了好印象。但俩人恋爱却是中学毕业好几年以后了。他学历没她高,却总是自信满满的样子。
硕士毕业那年,她怀孕了,没有要当妈妈的喜悦——又要硕士答辩,又想读博士,孩子来的可真不是时候。她去做人流,大夫问她,你今年多大了?她回答,29岁。大夫生气了,那你还想干啥?
王红艳沮丧地回到家,跟丈夫说,要不我不读博士生孩子算了。丈夫说,王红艳,我了解你,过两年你就该说谁谁谁读了博士,心里不平衡了,你想做的事情开始就把它做到位,省得以后折腾。
后来,她在中科院拿了博士学位,想直接找工作,丈夫再次发话,中科院那么多人都出国了,你不出去,过几年肯定后悔。
为了表示支持,丈夫干脆辞去外企的总经理职位,陪她一起去了美国,在一个实验室做技术员。两年多以后,一个朋友鼓动他回国发展。那时,王红艳已经怀孕,她选择支持他。同事说,你放他一个人回去,是不是不想过了?王红艳心里有数,当年跟他,就冲他品行端正。走的时候,他帮她把旧车换成了新车,说他不在,车况不好,她一个人搞不定。
丈夫的公司经营得风生水起,装修好房子迎接她回国。他问她,你满意吗?她回答,你出力了我就满意。
获得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后,她得了10万元奖金,他说,你打算拿这钱干什么?她犹豫着,去旅游?他摇头,旅游我可以拿钱啊,你不是说在陕西师大读书的时候,有些读书很好的农村孩子经济很困难吗?你把这钱捐到学校去吧。她在心里笑了。她其实不希望媒体把这事写出来,她只是举例说明两人的价值取向完全一样,从不会在钱的问题上磕磕碰碰。
她说,两人相处,道德观和价值观相同比装修上的审美趋同更重要。
关键字查询